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96426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4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

《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

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陕西省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同学们整理的“走中轴”专题学习资料,按照要求完成小题。

1.阅读下面介绍“中轴线”的短文,完成小题。

南起永定门、北至钟楼,全长达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是世界上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被誉为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作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永定门至天桥,道路东侧是天坛,西侧是先农坛,北端是天桥,这里体现的是皇家的祭祀文化,整体氛围肃穆宁静。

过了天桥,向北至正阳门这段路是著名的前门大街,也是前门商圈的中心。

在明代,前门大街的东侧是肉市、布巷子,西侧是珠宝市与粮食店街,相对永定门内的肃穆与宁静,这里 ① ,热闹无比。

前门以北,在明清时期是中央衙署和皇城所在,而今是庄严的天安门广场和辉煌故宫。

作为政治和文化的中心,这里有经历六百余年风云变幻天安门,也有见证新中国成长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与毛主席纪念堂。

历史既在这里层积,又与现实融汇交集。

与天安门南北相对的是地安门,在地安门与鼓楼之间是兴建于大都时代的万宁桥,其下是通惠河,西北是建于唐朝的火神庙,西侧的是什刹海。

有人说,这一片地区蕴藏半部中国现代文学史,蔡元培、鲁迅、冰心、老舍、田间、郭沫若、萧军、杨沫、张中行、吴冠中……他们或者曾长久居住在此,或者曾短暂逗留于此,却都难以忘记这里的 ② 。

(1)给加点的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做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脊梁(jǐ)      氛围(fēn)        “化”的第三笔和“万”的第三笔都是撇

B.脊梁(jǐ)      氛围(fèn)        “化”的第四笔和“万”的第二笔都是撇

C.脊梁(jí)      氛围(fēn)        “存”的第五笔和“涵”第五笔都是竖钩

D.脊梁(jí)      氛围(fèn)        “存”的第六笔和“涵”第七笔都是竖钩

(2)在文中横线①②处填入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人声鼎沸  ②浮光掠影      B.①人声鼎沸   ②天光云影

C.①车水马龙  ②天光云影      D.①车水马龙   ②浮光掠影

(3)学生会开展“走中轴”活动,路线是从永定门到故宫。

作为学生会宣传委员,请你结合上面的短文向同学们介绍这一段中轴路上文化景点的特点。

(要求:

用“既……,又……,还……”的句式。

2.书法作品的落款是指在作品的一角留下作者、日期、地点等。

落款的书体讲究“文古款今”,意思就是说正文书体的出现时间应该早于落款书体的出现时间。

例如,楷书作品落款可用楷书或行书,但不能用隶书落款。

下列四幅书法的正文和落款的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A.A

B.B

C.C

D.D

3.同学们整理了北京老字号“六必居酱园”的一则材料,请根据材料,补全对联。

“六必居”属于特色命名,以制作遵循的要求为命名依据。

老板规定了六个“必须”:

“黍稻必齐”(粮食原料必须备齐)、“曲蘖①必实”(必须按配方如实投料)、“湛之必洁”(浸泡酒曲必须洁净)、“陶瓷必良”(酒器必须优质)、“火候必得”(操作必须掌握适度)、“水泉必香”(必须用上好泉水),这种严格的制作要求不仅成就了六必居在顾客心中的良好信誉,更筑就了老店近500年的辉煌历史。

六必居的酱菜,工技精湛、酱味浓郁、咸甜适度,清代被选作宫廷御品。

遵循古法,讲求信誉,让六必居成为全国酱腌菜行业中规模最大的企业,产品远销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加拿大、美国及欧洲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①(蘖)niè本意是指被砍去或倒下的树木再生的枝,引申义是生芽的米。

上联:

黍必齐,曲必实,湛必洁,瓷必良,①__,水必香,京华古都传统,②___,居家旅行,懿哉君子;

下联:

味斯淳,气斯馨,泽斯清,质斯正,形斯雅,品斯精,嘉靖年间风骨,斯承斯盛,佐餐助酌,莞尔佳宾。

4.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顺着景山后街往鼓楼走,在地安门内大街路东,有一条慈慧胡同,当年叫慈慧殿。

胡同里的3号,也就是今天的9号,是朱光潜的家。

上世纪30年代中期,每个月总有一天,总有一群新诗人在这里聚会。

北大有冯至、周作人和何其芳等人,清华有朱自清、俞平伯和李健吾等人,此外还有林徽因。

大家齐聚于此只为一件事:

读诗!

因此,这个聚会就叫“读诗会”。

大家发挥各自特长,尝试以各种语言或各种形式进行诵读:

俞平伯尝试填词唱曲似的吟唱,朱佩弦使用中国语体的朗诵;擅法文的、德文的、英文的用不同语种操练。

最有趣的是,朱光潜、俞平伯、林徽因还试着分别用安徽腔、浙江土腔和福建土腔来读诗。

最后大家发现,读诗会上最成功的却是读散文——读徐志摩的《落叶》、朱自清的《 ① 》、 ② 的《济南的冬天》等等。

(1)根据上下文关联看,划线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改正。

改正:

(2)文学常识填空:

《①______》  ②_______。

5.下面是同学们对名家散文中语句的修辞和表达效果的分析,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害羞”一词赋予夕阳下的薄雪以少女的神态、心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薄雪在夕阳照射下显出娇羞的神态。

B.“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两个“卧”字赋予了小村庄和雪以人的情态,将雪景比作小水墨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下雪过后小村庄淡雅的景色。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连用两个“盼望”,突出强调了作者期待春天来临的急切和喜悦的心情。

D.“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偷偷地”赋予了小草以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了春草已萌芽的情景。

“钻”字表现出春草破土而出的力量,表现了它旺盛的生命力。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代名士张伯驹》,完成后面小题

一代名士张伯驹

①张伯驹(1898—1982),河南项城人,生于官宦世家,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称为“民国四公子”,是我国老一辈文化名人中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堪称“中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

②张伯驹7岁时被过继给其伯父长芦盐运使张镇芳。

当时科举刚刚废除,新式学堂方兴未艾,张镇芳却沿用旧式家塾教育,请来名师为张伯驹启蒙。

他从《三字经》《千家文》等学起,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力和领悟力:

9岁时,一部《古文观止》倒背如流;3000多卷的《二十四史》20多岁时已读了两遍;354卷的《资治通鉴》可以从头讲到尾,如数家珍;唐诗宋词,更是脱口而出。

③良好的家世和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使这位翩翩公子能够悠然自得地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摒弃世俗,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

填词作诗,写字作画,学唱京剧,凡是喜爱的事情,他都一心钻研,并且做到极致。

④张伯驹天资超逸,利用闲暇时间,写下了大量古体诗词和音韵、戏曲论著,主要著作有《丛碧词》《洪宪纪事诗注》《丛碧书画录》《素月楼联语》等。

另外,张伯驹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研究,造诣颇深,著有《中国书法》一书;他本人亦擅长书法,其书法源学王羲之《十七帖》,融真、草、隶、篆于一炉,晚年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用笔飘逸,如春蚕吐丝,被人称为“鸟羽体”。

⑤张伯驹在京剧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他自幼喜爱京剧,后跟李佩卿学戏,从钱包森、王福山习武工。

学习期间,他严守传统,苦下功夫,吊嗓子、打把子,文武昆乱无所不学,只一年就能登台演出,1930年与李石曾、齐如山、梅兰芳、余叔岩等组织了“国剧会社”。

⑥张伯驹的生活被人形容为中国现代最后的名士生活。

由于他对世俗生活相当淡薄,在他人眼里,张伯驹的言谈举动便十分“怪异”,不循成规。

高朋满座之时,众人谈笑风生,他若觉得话不投机,就坐在一边摸下巴颏儿,一根一根的拔胡子。

他生活在政治大家族里却始终与各派政治势力保持一段距离。

身为盐业银行董事、总稽核、老板,他对“毛票换大洋”的生意经丝毫没有兴趣,完全是个甩手掌柜,总经理有事来问,他不住点头说“是,是,是;好,好,好;可以,可以,你看着办吧。

”虽然拥有偌大一份家业,但张伯驹在生活上朴素得令人难以置信,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穿丝绸,也从不西装革履,长年一袭长衫,而且饮食非常随便,有个大葱炒鸡蛋就认为是上好的菜肴了;他对汽车的要求是只要有四个轮子而且能转就行了。

因为这些,朋友给他起了外号叫“张大怪”,张伯驹每有呼必欣然应允。

⑦也许,正是这份狷狂和洒脱,促使他后来用尽毕生精力,散尽毕生财力来收藏古字画,成为“天下第一收藏家”。

⑧民国时期,中国政局混乱,许多古董商唯利是图,致使大量国宝流落海外。

张伯驹对此甚为痛惜,所以为了收藏古字画一掷千金,哪怕变卖家产或借贷也在所不惜。

他曾花4万大洋买下中国传世最古墨迹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变卖了自己最喜爱的宅院甚至妻子潘素的首饰,用110两黄金收藏了范仲淹的《道服赞》;以240两黄金保住了中国传世最古画迹隋展子虔的《游春图》。

尽管此后他债台高筑,但是直至后来,即使他被绑匪绑架,生命堪虞时,犹称“宁死魔窟,绝不许变卖家藏”。

经他收藏的书画字迹有118件之多,建国后,这些名贵的收藏大都被他捐给了故宫博物院和吉林博物馆。

无偿捐献之后,政府欲奖励其20万元,但张伯驹婉言相拒,分文不取。

无奈之下,时任文化部部长的茅盾只得亲笔为张伯驹颁发了一纸褒奖令。

就是这张嘉奖令也被张伯驹随意地搁置在房屋的角落。

⑨文革期间,张伯驹被诬陷,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一度失去了北京户口,也失去了工作,只能靠变卖家中残存家当度日;但张伯驹照样上香山,爬鬼见愁,游西安访古人遗迹,吟诗填词,不改其乐。

著名画家黄永玉为此称赞他:

“富不骄,贫能安,临危不惧,见辱不惊,真大忍人也!

⑩张伯驹博雅通脱、坦荡超逸的一生,浓缩了近现代中国的风云变幻,也书写了一代名士的大德懿行。

他折射出来的那种文化及人格力量,足以穿越历史的尘烟,绽放一种耀眼的光芒,也温暖着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记忆。

(摘编自任凤霞《一代名士张伯驹》一书)

6.文章主要从三方面表现张伯驹“一代名士”的风范。

请你阅读选文,根据关联词语的提示,将这三方面的信息补充完整。

(1)他家世良好,有很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因此能______。

(2)他对世俗生活相当淡薄,言谈举动不循成规,个人生活朴素,却___。

(3)他身受陷害,却_____

7.为人物立传,需要用精炼的词语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

请选出“狷狂”在文中的正确解释,并结合具体事例说明选择理由。

狷狂:

“狷”音juàn①性情急躁,行为狂乱;②随心所欲,无所束缚。

8.为人物立传需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及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其中描写指从正面或侧面对人物行状进行描摹或烘托;议论,既可以是作者直发评论,又可以引用他人评价。

请你从第①和第⑥段中任选一句含有议论或描写表达方式的句子加以摘抄,指出其表达方式,并分析其是如何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文章主题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童心就会消减,童趣就会随之消失。

但有些文学大师始终童心未泯,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许多故事让人忍俊不禁。

也许正是甲(因为/为了)拥有一颗不老的童心,没有被世俗湮灭了初心,所以他们的作品中充满了乙(纯真/纯朴),洋溢着激情。

钱钟书和杨绛同在牛津留学时,有一次午睡他先醒来,看到杨绛还在酣睡,就饱蘸浓墨给杨绛画了个大花脸。

有一年的夏天,他的女儿在床上睡着了,露出白白的小肚皮,憨态可掬。

钱钟书便拿起毛笔,在她的肚皮上画了一个小人。

冰心一生关爱儿童,和儿童丙(休戚相关/息息相关)。

她爱一切小生命,尤其爱猫。

据说,她家的那只波斯猫      ,一身亮丽的白毛       ,       ,动作       ,常常做出一些调皮的动作。

但是,每当它在冰心面前撒娇时,却显得分外的娇瞋,常常逗得冰心像孩子般大笑。

9.文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童心未泯(mián)湮灭

B.忍俊不禁(jìn)洋溢

C.饱蘸浓墨(zhàn)酣睡

D.憨态可掬(jū)娇瞋

10.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纯真休戚相关

B.为了纯真息息相关

C.因为纯朴息息相关

D.为了纯朴休戚相关

11.依次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内容,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蓬松如云  ②轻捷灵敏  ③轻柔如丝  ④个大体壮

A.③②④①

B.①③④②

C.④②①③

D.④①③②

阅读赵丽宏的《说风雅》一文,完成小题。

①何为风雅?

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丰富着这个词的内涵。

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识知音,是一种风雅;羲之聚友兰亭,曲水流觞,斗酒吟诗,是一种风雅;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一种风雅;               ,               。

②风雅,和钱财贫富并没有必然的关系。

清贫者,可能以他独特的方式显示出风雅来。

烛火下读一卷旧书,陋室里养一盆幽兰,喧嚣中听一首名曲,只要会心用情,都不失为风雅之士。

而有些腰缠万贯的富豪,尽管衣冠楚楚,名车代步,挥手间黄金钻石光芒夺目,然而他们的眉飞色舞和颐指气使,却和风雅沾不上一点边。

③风雅是心灵的需要,是精神的寄托,是情感的交流,是发自内心的真实寻求。

风雅的反义词和对立面,应该是粗俗和庸俗。

一切没有修养,没有文化的行为,一切虚伪和夸张,一切损人利己或者损人不利己的行为,都是粗俗和庸俗。

④附庸风雅,其实也是庸俗。

附庸风雅的风雅,是装出来的,是把风雅像标贴一样贴在庸俗上的东西。

譬如明明胸无点墨,平时也根本没有读书的兴致,却偏要在新装修的房子里辟出豪华的书房,高大书架上,摆满了精装的书籍——它们的功能,仅仅是用来装饰。

再譬如,明明对艺术一窍不通,也并不喜欢,却常常故作优雅出入于和艺术有关的场所……

⑤不过,我还是要为“附庸风雅”说几句好话。

附庸风雅,是因为知道风雅是好东西,知道和风雅沾边能提高做人的层次,也可能赢得别人尊重,所以愿意花力气去追求风雅。

这总比沉迷于粗俗和庸俗好,比拒绝排斥风雅好,“附庸”的时间长了,也许会真的风雅起来。

⑥风雅与否,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城市,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城市建设发展了,如果不考虑文化建设,不考虑提高人的精神文明水平,那么,这个城市再繁华,再热闹,再高楼林立,再科技发达,它也可能是贫瘠的、荒蛮的、落后的。

德国战败后,德国的城市大多都被炮火炸为一片废墟。

饥寒交迫的德国人在重建他们的城市时,最先考虑的,竟然是音乐厅和歌剧院,市民们饿着肚皮,为修建歌剧院义务劳动。

这种对风雅的追求,可以说是深入到了血液和骨髓之中。

有着这样素养和精神的民族,未来的前景是不可能黯淡的。

⑦风雅,离我们的生活还有多少距离呢?

城市里的绿地越来越多,水泥高楼间也有了鸟语花香;人们对美和个性有了越来越多的追求,从建筑的式样,到人们身上的服饰;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的空间也越来越多,艺术展演的信息雪片般地飘飞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书展人头涌动,书香在年轻人的手中传递……说我们的生活已经是风雅的生活,为时尚早,粗俗和庸俗还随处可见。

然而,追求风雅已经渐成风气,这应该让人欣慰。

⑧愿更多的人风雅起来,愿我们的生活一天天风雅起来。

12.仿照划线句子,在第①段划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

13.请简要说说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14.有人认为,④⑤两段删去不影响文章的论述效果,你有何看法?

请说明理由。

三、课内阅读

不责碎玉吏

韩魏公在大名①,有人献玉盏两只,表里无瑕,世之绝宝也。

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酌酒对客。

俄为一吏触倒,玉盏俱碎,坐客愕然,吏伏地待罪。

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

“凡物之成毁,亦自有数。

吏误之,非故也,何罪之有?

”坐客叹服。

(注释)①大名,地名,北宋时大名府又称北京。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酌酒对客。

B.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酌酒对客。

C.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酌酒对客。

D.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酌酒对客。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吏误之,非故也,何罪之有?

17.结合文段谈谈你对韩魏公的看法。

四、情景默写

18.

(1)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渔家傲》)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赤壁》一诗中议论感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愚公移山》中愚公要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我国古诗词中,有许多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名篇佳句,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你根据平时的积累,写出有关节日的连续的两句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阅读杜甫的《望岳》,完成下列问题。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9.在前三联中,诗人用哪些词语写出了泰山“高大”这一特点?

20.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六、名著阅读

21.名著阅读

(1)他向我和蔼地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这段话中“他”是________。

这个片段选自散文集________,本部书原名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本篇记叙了作者留学_______(国家名)学医的生活,其中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幻灯片)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________的想法。

(2)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

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

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

于是,完了。

这段文字选自本部书中的哪篇文章?

七、作文

22.从下列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

一个夏日的早晨

题二:

2014年春晚的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打动了无数观众,“××去哪儿了”成了今年的流行语,也引起人们对人生更深的思考和领悟。

请以“        去哪儿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如选题二,请先在横线上填上一个恰当的词语,如:

诚信、友情、快乐……然后作文;

(2)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600字;

(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23.请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道作文。

题目一:

谢谢了,               

题目二:

请你发挥想象,以《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为题目,写一个故事。

要求:

⑴任选一个题目写作(选题目一的,需补全题目再写作),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

⑵书写认真,卷面整洁,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⑶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综合

1、

二、现代文阅读

1、

2、

3、

三、课内阅读

1、

四、情景默写

1、

五、诗歌鉴赏

1、

六、名著阅读

1、

七、作文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