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作文之初中记叙文满分作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99724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作文之初中记叙文满分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记叙文满分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记叙文满分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记叙文满分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记叙文满分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记叙文满分作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记叙文满分作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记叙文满分作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记叙文满分作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记叙文满分作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记叙文满分作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记叙文满分作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记叙文满分作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记叙文满分作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记叙文满分作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记叙文满分作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记叙文满分作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记叙文满分作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记叙文满分作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记叙文满分作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作文之初中记叙文满分作文.docx

《初三作文之初中记叙文满分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作文之初中记叙文满分作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作文之初中记叙文满分作文.docx

初三作文之初中记叙文满分作文

初中记叙文满分作文

【篇一:

记叙文满分作文赏析】

记叙文满分作文赏析

湖北省高考满分作文:

(03全国卷)话题“感情亲疏与认知的关系”

路是月的痕

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

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

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

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着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

父亲爱好吹笛。

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亲爱的港湾里晃悠。

父亲很疼我这个惟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疼得哭起来,还兀自傻呵呵地笑。

每天日暮,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

父亲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吃草,自己便从背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

我就靠在父亲腿上,看着天边的夕阳将父亲的头发染上点点金色。

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最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起父亲,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没能赚回。

我和父亲逐渐隔膜了。

在被我吼了几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学习。

他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惟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慕,而在我看来,这又成了不务正业的标志。

我到外地上学去了。

离去的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

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

几年时间里,我未回过一次家。

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只知去河边吹笛子。

最终,我应母亲的请求回到了家。

到家里已是夜晚,月刚升起,当我怀着无尽的思绪在小路上行走时,遇到了等我的父亲。

我忽地一下子哭出来,紧紧抱住了父亲。

我请求父亲给我吹笛,父亲答应了。

哽咽的笛声又在耳畔响起,响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勾起我的回忆。

我感觉到父亲眷眷的爱子之情,感到愧对父亲的笛声,父亲爱我,爱着自己的儿子。

他为我吹了十八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发现它和我的心竟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

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

月是路的魂,父亲的笛声是我的心魂!

【点评】“感情亲疏与认知的关系”,这本是具有很强思辩性的话题,本文却对这一话题作了含蓄而形象的诠释:

儿时爱父亲,其笛声最美,年龄稍长时厌父亲,吹笛被看作“不务正业”;到外地求学时复苏了爱父的情感,其笛声与我的心产生强烈的共鸣———“我”对笛声的认识就是这样受着感情的支配!

文中月、路与笛声既构成了朦胧而静美的如诗的意境,又成了结构全文的线索。

特别是笛声,既是父亲情感的宣泄,又是“我”认知的对象,还是刻画“父

亲”性格的道具。

父亲带“我”放牛时用笛声抒发“美妙”,父亲与“我”有隔膜时用笛声传达“爱子之心”。

本文语言优美而形象,“路是月的痕”,月是路的魂,多么新奇而富有诗意的比喻!

“用粗糙的手捏我的脸蛋”,“兀自傻呵呵地笑”,“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

?

”细节的白描与排比的辞格,刻画出“父亲”的质朴、憨厚、隐忍、痴心的性格特征,蕴含着浸渍乡村风味的浓浓亲情,不乏感人的力量。

综上所述,本文不失为文质兼美,耐人咀嚼的记叙散文,被评分满分作文应当之无愧。

07高考山东作文题目:

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题写800字文章,自拟题目,自选主题自选文体,文体特征明显。

母亲手中的稻草绳

就在昨晚我还伸手摸了摸枕下的稻草绳,胸中的热血流遍全身?

?

母亲啊,您可曾知您坐在门前编制稻草绳,那蓝布褂,那双敏捷而勤快的手将稻草一颠一颠地编成草绳——那幅画面伴随了我十几个春秋啊,母亲啊,那是永不褪色的记忆,伴我一年又一年?

?

还记得你那次生病,恰好我放假回家,父亲给了我一把零钱,让我给您买点您爱吃的菜。

我低着头行走在人群中,带着上次考试的悲伤,走得缓缓的,在这喧闹的市场上,我无心观察周围形形色色的人,只顾伤心地走着?

?

偶尔间,抬头望望菜堆,寻找你爱吃的菜。

其实我根本没曾想过,你爱吃什么,只是记得您爱吃我爱吃的菜?

?

又是偶尔抬头,老伯在用稻草绳绑着菜,那好熟的稻草绳?

?

这不是母亲一直编着的稻草绳吗?

母亲您那单薄的身体倚在门前,手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绳子?

?

还记得那个夜晚吗?

天黑黑的,父亲在屋内抽着闷烟,烟雾缭绕,您依旧在门外编着草绳,手一颠一颠的,稻草就编成草绳。

我的心沉沉的,再也无力开口要开学后的学费?

?

时间好像在那一刻停留,静得可怕,就如我沉沉的心。

那句“爸妈,我不上了”在口中转了几圈又咽了回去,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对学习是多么渴望,可家中?

?

母亲,您的手依旧在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绳的一部分。

父亲猛地捏灭了烟,起身去了邻家,我依旧心沉沉的,您依旧手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草绳?

?

我回过神来,匆匆地买了您应该爱吃的菜,不忘要了根草绳?

?

母亲啊,我就是您手中的草绳,从小编到大?

?

您那在门口编草绳的背影,那双一颠一颠的双手在我的记忆里永不褪色。

后来求学的路上,我总不忘将一根草绳放在枕下,看到它,我就看到了您的身影,您那双永不停息的手,和那一颠一颠的稻草绳,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

您用那双手告诉了我什么是自强不息?

?

我在您的那双手下成长,同稻草一样由草变绳?

?

您的那双手陪我走过了一夜又一夜,时间永远吹不落您手中的稻草绳,更吹不落那双一颠一颠的手?

?

09福建卷

题目:

这也是一种

请先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目,然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不得抄袭。

这也是一种爱

昏暗的灯火下一对父子正在吃饭,安静的饭桌上父亲面无表情,静静地吃着碗里的饭。

儿子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自己的父亲,不远处的书包里静静地躺着这次测验的卷子。

79分的卷子既不算好也不算太差,但是对一向成绩优秀的儿子来说,就有点失水准了。

“这次考得怎么样了?

”良久,沉默是金的父亲终于发话了。

“7?

?

79分。

”无法从父亲的语气中感受到任何感情的儿子小心回答了父亲的提问,并紧紧盯着父亲那张好像盤石般坚毅的脸。

没有表情!

即使是听到儿子成绩下降的时候,那张熟悉的脸庞就像一潭死水一样波澜不惊。

看到这里,儿子有些失望地低下了头,默默吃着碗里的饭。

曾几何时,父亲会对自己的成功感到欣慰,会为自己的失败而感到可惜,父子俩一起高兴一起伤心,可是现在的父亲?

?

脸上麻木的表情,没有丝毫的感情,儿子的成败仿佛跟他没有关系一样。

多少次儿子拿着第一的成绩在父亲面前炫耀,父亲也仅仅只有一声简简单单的回应。

同学们所说的进步的奖励、成功的庆祝,这一切儿子都不曾拥有。

同时,同学们所说的父母对成绩下降的怒火、严厉的呵责,到了父亲这里连一个简单的表情也换不到。

想到这里,儿子不禁有些神伤。

又是一阵无言的沉默,只有咀嚼下咽的声音。

忽然父亲放下碗筷,儿子有些惊喜地抬头。

“你想吃些什么?

我明天去买。

”父亲没头没尾的话语让儿子有些惊讶,木然的回答之后,又是一阵可怕的沉默。

儿子低头细想父亲刚才的话:

这是在关心我吗?

如此简单的话语让儿子难以抓住其中的意义。

望着父亲起身离去的背影,儿子有些茫然。

看着洗碗池前父亲忙碌的背影,儿子忽然觉得有种想哭的冲动,眼泪在眼眶中直打转。

也许吧,这就是父亲关心人的方式!

虽然很简单,也很容易伤人,但这也是一种爱吧!

儿子忽然觉得父亲的表情不再木讷了,像死水一样的父亲仿佛又增添了新的活力。

儿子赶紧上前与父亲并肩站在一起,帮他洗碗。

忽然儿子好像看到父亲笑了,笑得像铁树开花一样灿烂。

这也是一种爱,饭桌上无言的爱。

09江苏卷:

(70分)

时尚表现为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和流传。

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交错杂陈。

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些时尚如过眼云烟,有些时尚会沉淀为经典。

请以品味时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品味时尚

江苏考生

(一)

“一代不如一代!

”九斤老太愤愤地小声嘀咕着,一边不自觉地又朝右边小木椅上忘我拥吻的情侣瞥了一眼,便像犯了罪似地收回了目光。

伊眼见着街头闪烁的标语——“情侣街,品味衣,品味时尚,有爱大声喊出来!

”伊吓了一大跳,慌忙朝出口走去,喃喃道:

“品味啥时尚?

我们那时啊,挑开头盖才知道新娘啥模样啊!

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二)

九斤老太是怎么会认字的呢?

哈哈,自从孙女七斤在城里当上了《品味时尚》杂志的主编,九斤老太便经常来城市探望。

七斤本想给老太报个老年大学,把老太吓了个半死,伊连忙摆手:

“男男女女共处一室,都是有孙儿辈的人,怎么行呢?

哎,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哪!

”好在九斤老太耳聪目明,七斤便教她学字念报,本看在伊很用心,便准备将最新潮的“火星文”一并教授给老太。

却不料九斤老太脸上的皱纹都拧在了一处,撇着伊的瘪嘴骂道:

“祖宗之字不可乱改,我们那里谁敢乱改?

哎,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三)

这天,七斤没事做,便从口袋中拿出《品味时尚》杂志,嚷嚷着要给九斤老太念一段文章。

老太的瘪嘴鼓了鼓,终没叨咕出一句话,便坐下听孙女读。

“38度的阳光温柔地在我微闭的睫毛上跳跃”,七斤声情并茂地读着,又不禁自我陶醉地闭上双眼。

“啥玩意儿?

”九斤老太几乎觉得自己耳朵坏了。

“什么什么呀!

这叫‘小资文’,这叫时尚,教您品味时尚你都不会!

”七斤脸上露出不屑的神气。

(四)

“奶奶!

您太时尚了!

城里现在都流行吃您那种玉米窝窝头,拎你那破蛇皮口袋,尤其是您那句‘一代不如一代’,火了!

火了!

”七斤兴奋地在电话里嚷嚷,“您现在有空教我品味时尚啊!

九斤老太脸上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望着破旧瓷碗中的几个硬面窝窝头,又浮想到七斤衣服上故意张开的破洞洞,本想骂句“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忽地又想到这又成了时尚,伊觉得不合身份,思来想去,一句话也说不出,便默默挂了电话。

伊失了神,心理叨咕:

品味时尚,真是?

?

【简评】文章凭借“九斤老太”生发出意趣横生的故事,善于反讽。

惊看街头“时尚”,难舍老年“时尚”,不解文学“时尚”三个片段,着力描绘“不合时宜”的“九斤老太”的鲜活形象。

文末出人意料,“守旧”的九斤老太太竟成“时尚”,赋予了“一代不如一代”这经典语言在当今时尚中新的深刻内涵。

【篇二:

中考满分作文】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7分)

一、语文知识(6题23分)

1.下面是一个同学对容易读错音的字的标注,请指出不正确的一项:

()(3分)

2.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a.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限价竞价“阳光采购”本是政府的惠民措施,但遭到一些人“恶..

搞”。

(指公开、公平、公正。

b.重庆“最牛钉子户”的房屋犹如立于孤岛之上。

(形容自高自大的骄傲神气).

c.针对“读图快餐”造成的营养不良现象,专家呼吁要引导青少年多摄取“绿色食品”。

....(健康有益的文字读物)

d.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他在机关干了几年就下海了。

(指经商)..

3.选出下面句子横线上意思和句式都衔接得最好的一项:

()(3分)

读书不仅是益智的需要,更是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它是心绪的慰籍,灵魂的依傍。

a.夜晚篝火旁的狂欢热舞。

b.隆冬炉火旁的倾谈。

c.隆冬炉火中的倾谈。

d.围炉夜话促膝交谈。

4.语言运用(7分)

(1)下面划线的句子有错字或病句,请找出来加以改正。

(4分)

广州正式启动亚运会吉祥物征集。

①吉祥物是大形运动会的重要标志,是赛会的精神和灵魂。

本次征集的吉祥物,应充分反映?

激情盛会、和谐亚洲?

的广州亚运会理念,②弘扬奥林匹克,③彰显广州特有的文化魁力,表达广州人民的美好祝愿,④而且还要具备丰盛的商业开发价值。

①。

②。

③。

④。

(2)如果让你根据广州亚运会的理念提交吉祥物,你会选什么呢?

请说说其特征和寓意。

(不超过30字)(3分)

吉祥物名称、特点、寓意:

5.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战,即将到了生命的中转站——中考,请发一个短信给你的同桌,勉励他考出佳绩,达成愿望。

(要运用一种修辞方法,不超过20字)(3分)

短信内容:

所用方法:

6.名著阅读(4分)

广州市开展“书香羊城”的读书活动,要求名著阅读进校园,请从初中教材推荐的名著阅读篇目中选择一部(篇)你感受最深的填写在下列表格中与大家交流。

二、古诗文积累(2题14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初中课本,选出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2分)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兵革之利,威天下不以山溪之险。

c.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喜气洋洋。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2)选出不是写相关季节的一项()(2分)

a.春:

归燕洛阳边b.夏:

身世浮沉雨打萍

c.秋:

古道西风瘦马d.冬:

纷纷暮雪下辕门

(3)根据初中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出上句或下句。

(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③,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④一鼓作气,再而衰,。

(《曹刿论战》)

⑤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⑥,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①为必答题,2分;②为加分题,2分。

加分

后第7小题不能超过10分。

①“,”是王勃对即将离别的友人的真诚劝慰;“,”是苏轼对相隔两地亲人的深情祝愿。

8.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

(4分)

(2)入则无法家拂士。

(《孟子》二章)拂()..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狱()..

(4)朝服衣冠,窥镜。

(《邹忌讽齐王纳谏》)服()..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53分)

三、古诗文阅读(3题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9—10题。

(10分)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9.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绝巘多生怪柏哀转久绝..

c.隐天蔽日不见曦月..

d.回清倒影清荣峻茂..

10.翻译和理解(7分)

(1)用现代汉语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分)。

(2)写船行之快突出了三峡什么特点?

引用渔歌写猿鸣渲染了什么气氛?

(4分)特点:

气氛: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5分)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发挥想象,把“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其中一句的情景描绘出来。

(3分)。

(2)最能表现作者思乡之情的是哪两句诗?

(2分)。

四、现代文阅读(9题38分)

(一)阅读《苏丹红一号》一文,按要求回答12—13题。

(6分)

苏丹红一号

苏丹红有Ⅰ、Ⅱ、Ⅲ、Ⅳ号四种,经毒理学研究表明,?

苏丹红一号?

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显现可能致癌的特性,在我国禁止使用于食品中。

?

苏丹红一号?

是一种人造化学制剂,常用于工业方面,比如溶解剂、机油、蜡和鞋油等产品的染色。

全球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

2004年6月14日,英国食品标准管理局就此前在超市一批食品中发现含有潜在致癌物的?

苏丹红一号?

色素事件,向消费者和贸易机构发出了警示,禁用产品目录中的?

苏丹红一号?

按照欧共体的规定,要求进入任何欧共体国家的所有干的、碎的或研磨的辣椒,不能含有?

苏丹红一号?

一旦发现食品中含有?

苏丹红一号?

,必须全部销毁。

苏丹红是一种化工染色剂,厂家在食品中添加苏丹红一号,其主要目的就是增加红色,因为苏丹红对光线的敏感性不强。

比如,天然辣椒素经过光照以后要褪色,而添加苏丹红一号后,辣椒就会长期保持鲜红,不容易褪色。

在食品中添加的苏丹红数量微乎其微,就剂量而言,未必足以致癌。

少量食用不可能致癌,即使食用半年,每次少量食用,引起癌症也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

英国癌症研究所的一位人员说,与诸如抽烟这样的常见致癌因素相比,?

苏丹红一号?

引发癌症的风险是很少的。

他说:

?

人们即使已吃过列在清单上的食物,也大可不必因此而恐慌。

?

苏丹红一号?

虽然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但目前只是在老鼠实验中发现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致癌性还没有明确。

目前也无法确定一个安全度。

食品工业研究专家指出,由于这种被当成食用色素的染色剂只会缓慢影响使用者的健康,并不会快速致病,因此隐蔽性很强。

但长期食用含苏丹红食品的消费者,?

苏丹红?

对其身体造成的最突出危害可能会使肝部的DNA结构变化,导致肝部病症。

因此,应进行肝部检查。

12.选出对“苏丹红一号”致癌性理解与文章一致的一项()(3分)

a.人造化学制剂“苏丹红一号”在人类干细胞研究中显现致癌特性。

b.食品工业研究专家指出,“苏丹红一号”引发癌症的风险是很少的。

c.关于“苏丹红一号”对人体的致癌性还没明确,目前只在老鼠实验中发现有致癌性。

d.食用含“苏丹红一号”食品者就会使肝部的dna结构变化,导致肝部病症。

13.选出与文章内容不一致的一项()(3分)

a.英国食品标准管理局于2004年6月14日向消费者和贸易机构发出了警示,禁用产品目录中的“苏丹红一号”。

b.全球所有国家都禁止将“苏丹红一号”用于食品生产。

c.添加苏丹红的辣椒不容易褪色,能长期保持鲜红。

d.专家指出“苏丹红一号”致病的隐蔽性很强,经常食用其含有苏丹红食品者,应进行肝部检查。

(二)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文段,完成14-15题。

(7分)

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

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

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

用功?

,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

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

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14.选出对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a.作者认为中国学生大都偏重理论而轻视实验,偏重抽象思维而不敢动手。

b.作者当初到美国念物理时之所以彷徨恐慌,是因为只会埋头读书,以为埋头读书就能应付一切,结果对实际需要毫无帮助。

d.本文段的中心是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证明实验精神的重要。

15.物理学家丁肇中在1991年写的这篇文章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学生“高分低能”的

致命伤,时至今日,你认为这种状况有没得到改变?

请举例加以阐述。

(4分)

(三)阅读《悔的边缘》,回答16-20题。

(25分)

悔的边缘

刘心武

从地铁站出来,是人流高峰期,地铁站台仿佛一个巨大的鱼缸,人群就像穿梭洄游的鱼儿。

他被后面疾步往前赶的人从侧面撞了一下,他早已习惯社会中人际间的碰撞,本能地一停步,见是一个年轻人,那年轻人的眼光跟他刚一接触,就问他:

?

三益大厦从哪边走?

?

他回答:

?

那应该走东出口……?

可是年轻人却马上离开他,又去问站台上报摊上的售卖员。

他心想,怎么回事?

为什么不相信我的回答,我指点得很正确很清楚呀……他这样的年纪,加上他的教养,以及他性格中的一种执拗,使他在短短的几秒钟里,产生一种感叹,如今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怎么增加那么多戒备?

连问路也要再三验证才能确信吗?

同时又产生出一种冲动,就是一定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使这位年轻人树立起信任陌生人的信心。

于是他小跑着,穿过江鲫般的人流,追上了那个年轻人,呼唤他:

?

小伙子!

?

那年轻人听到他的声音,回头望着他,眼里充满了复杂的表情,他一时难以破译,总的来说,大概是无比惊讶。

他就对年轻人说:

?

小伙子,我带你去三益大厦。

最近这边修路,如果没人带路,那可能就绕来绕去找不着了……?

年轻人瞪圆眼睛,嘴唇嚅动着,大概是想说不用了不用了。

他就又微笑告知:

?

我就住在这边,顺路就把你带到,跟我走吧。

?

他引领着那年轻人去上滚梯,那年轻人自觉地站到滚梯右侧。

他心想,这就说明小伙子还有点文明习惯,大概是个外地考到北京的大学生吧,去三益大厦,也许是到那里头的公司求职面试,那就更不能因为路不熟而误过约定的时间,自己带他去真是非常应该。

出了地铁站,那年轻人就说:

?

老先生,我自己去吧。

?

他笑:

?

看见了吗?

两边全是临时栅栏,谁都得从这儿过呀……?

转了两个弯儿,出现岔口,那年轻人说:

?

谢谢啦,你自便吧……?

他的笑容更灿烂:

?

自便?

那你可知道该往哪边?

来来来,跟我拐这边……?

就这样,终于走出栅栏,人流疏散开,前面已经显露出了三益大厦。

年轻人刹住脚,这回不知怎么绷紧脸,挺不高兴的样子,挺生硬地说:

?

行啦,别跟着我啦,我看见啦。

?

他本想说:

?

我回家也得经过三益大厦,我把你送到门口吧。

?

但望见那年轻人的

眼神,他想,啊,如今的年轻人都特别在乎自己的隐私权,也许,人家到三益大厦里办事,希望能够保密呢。

于是他就站住不动,指点前面说:

?

大厦的门朝西,拐往西边的时候,留神那地下车库里开出来的车,虽然规定车子到了出口一定要停下来,看清没有路人才能开出,可是如今就有那财大气粗的人,车子猛地往外冲,上个月就撞倒过一个民工,我正好路过……那开车的还骂那民工不懂城里的规矩……所以,你头回往那走,要特别小心!

年轻人还没到三益大厦就停住了脚步,他猛地扭回头,看那领路的老人还在不在。

没影儿了。

年轻人的心先一松,接着就越来越紧,仿佛被他自己的手狠狠地捏着,它是在下地铁车厢后,从老人一侧的衣兜里,窃走了老人的钱包,那钱包里究竟有些什么,他还没机会检看。

他向老人问路,以及问过老人又去问卖报的,无非都是转移老人的注意力,万没想到的是,这位老人却向他展示出十二分的善意……这世界上还真有善吗?

真有信任吗?

甚至会相信他这样的一个生命?

……一种浓釅的悔意涌上心头,他想马上找到那不见身影的老人,把钱包奉还……他朝三益大厦的反方向快走了几步,却又站住了。

他在悔的边缘徘徊……

16.通读全文说说文章标题“悔的边缘”具体指的是什么?

(不超过35字)(4分)。

17.老人当初为什么那么主动热心给小伙子带路,后来又离开了?

从中看出老人是一个怎样

的人?

(6分)。

18.结合语境分析句子中的破折号或比喻句分别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4分)

(1)结合上下文说说以下两个句子中的破折号在文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①他回答:

“那应该走东出口?

?

”可是年轻人却马上离开他。

②他在悔的边缘徘徊?

?

(2)在第一段中找出与”人群就像穿梭洄游的鱼儿“一句照应的比喻句,并分析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

19.“年轻人的心先一松,接着就越来越紧,仿佛被他自己的手狠狠地捏着。

”请根据上下

文想象描绘年轻人当时心里的“松”和“紧”的具体情状。

(可描写神态、心理、语言等,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