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语文古诗14年级.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00678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小学语文古诗14年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沪教版小学语文古诗14年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沪教版小学语文古诗14年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沪教版小学语文古诗14年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沪教版小学语文古诗14年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沪教版小学语文古诗14年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沪教版小学语文古诗14年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沪教版小学语文古诗14年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沪教版小学语文古诗14年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沪教版小学语文古诗14年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沪教版小学语文古诗14年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沪教版小学语文古诗14年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沪教版小学语文古诗14年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沪教版小学语文古诗14年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沪教版小学语文古诗14年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沪教版小学语文古诗14年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沪教版小学语文古诗14年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沪教版小学语文古诗14年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沪教版小学语文古诗14年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沪教版小学语文古诗14年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小学语文古诗14年级.docx

《沪教版小学语文古诗14年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小学语文古诗14年级.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沪教版小学语文古诗14年级.docx

沪教版小学语文古诗14年级

 

古诗

一年级~四年级

一年级上

1.画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注释:

色:

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惊:

吃惊,害怕。

2.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荣。

任凭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

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注释:

⑴赋得:

指定、限定的

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一词。

⑵离离:

青草茂盛的样子。

⑶一岁一枯荣:

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⑷远芳侵古道:

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

晴空下一片先翠的野草。

荒城:

荒凉、破损的城镇。

连同上句之古道,皆用以点染古原景色。

⑹王孙:

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⑺萋萋:

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3.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注释:

1.鹳雀楼:

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

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

太阳。

3.依:

依傍。

4.尽:

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欲:

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6.穷:

尽,使达到极点。

7.千里目:

眼界宽阔。

8.更:

替、换。

(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4.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注释:

①寻:

寻访。

②隐者:

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③不遇:

没有见到。

④童子:

小孩。

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⑤言:

回答,说。

⑥云深:

指山上云雾缭绕。

⑦处:

地方。

5.悯农两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落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谁又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注释:

锄禾:

为庄稼锄草松土。

餐:

饭食。

6.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译文: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注释:

⑴宿:

住,过夜。

⑵危楼:

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危:

高。

百尺:

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⑶星辰:

天上的星星统称。

⑷语:

说话。

⑸恐:

恐怕。

惊:

惊吓。

7.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基本:

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里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升华:

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

,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表达了作者高尚的道德。

2.绝:

无,没有。

人踪:

人的踪迹。

灭:

消失,没有了。

3.千山鸟飞绝:

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4.万径:

虚指,指千万条路。

5.人踪灭:

没有人的踪影。

6.孤:

孤零零。

7.舟:

小船。

8.蓑笠(suōlì):

(蓑衣和斗笠 “蓑”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9.独:

独自。

10。

钓:

钓鱼。

8.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

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注释:

1.凌寒:

冒着严寒。

 

2.遥:

远远的。

 

3.为:

因为。

 

4.暗香:

指梅花的幽香。

 

5.知:

知道

一年级下

1.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

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

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注释:

①晓:

天刚亮的时候,春晓:

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

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

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

不知有多少。

2.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

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

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注释:

迟日:

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

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鸳鸯:

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逾:

更加。

欲:

好像。

燃:

燃烧。

过:

过去。

何:

什么。

3.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注释:

①解落:

解散,散落。

《淮南子·时则训》:

“季夏行春令,则谷实解落。

②解:

分解。

③二月:

春季的第一个月。

农历二月,指春天。

④三秋:

农历九月,指秋天。

⑤过:

经过。

⑥斜:

倾斜。

4.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他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注释

牧童:

指放牛的孩子。

振:

振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

指道旁成阴的树。

樾(yuè):

树阴凉儿。

意欲:

想要。

捕:

捉。

鸣:

叫。

 

5.悯农两首(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种田的农夫却仍然有饿死的。

注释:

⑴悯:

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一作《古风二首》。

⑵粟:

泛指谷类。

⑶秋成:

一作“秋收”。

⑷四海:

指全国。

闲田:

没有耕种的田。

6.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注释:

①渔者:

捕鱼的人。

②但:

③爱:

喜欢

④鲈鱼:

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⑤君:

你。

⑥一叶舟:

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⑦出没:

若隐若现。

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⑧风波:

波浪。

 

7.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后一句话锋一转,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

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

注释:

1、本:

原本,本来。

2、煎:

煎熬,这里指迫害

8.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怎么掩藏踪迹,

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注释:

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

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

明白,懂得。

④踪迹:

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⑤浮萍:

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二年级上

1.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

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注释:

(1)偶书:

随便写的

偶:

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2)少小离家:

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老大:

年纪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3)乡音:

家乡的口音。

无改:

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鬓毛:

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一作“面毛”。

衰(cui):

减少,疏落。

鬓毛衰:

指鬓毛减少,疏落。

(4)相见:

即看见我;相:

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

即不认识我。

(5)笑问:

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2.敕勒歌

北朝名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

阴山脚下啊,有个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

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蒙古包”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啊,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草低处啊,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注释:

①《敕勒歌》:

这是南北朝时代敕勒族的一首民歌。

②敕勒川:

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甘肃、内蒙一带。

川:

平川、平原。

③阴山:

一条山脉的名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北部,又叫“大青山”。

④穹庐(qiónglú):

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yǎ):

笼盖,笼罩;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苍苍:

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⑦野茫茫:

草原无边无际。

⑧见(xiàn):

显露,露出来。

3.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注释:

我的满头白发,这么多,看来有三千丈了,是因为心头有无限的愁丝所造成的。

这个明镜,是没有感情的,就该没有愁绪吧,怎么也映满了秋霜呢?

秋霜是白色的,这里诗人用来形容白发,更增加了森冷的感觉。

这种语言,并不是故弄奇巧,而是情绪深沉的慨叹。

连无情的明镜,也都感染了愁绪了,也都很萧索了,至于对镜的本人,那还用说吗?

4.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

凉州词:

乐府曲名。

夜光杯:

玉制的酒杯。

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沙场:

战场。

译文:

精美的酒杯之中斟满甘醇的葡萄美酒,勇士们正要开怀畅饮,却又被急促的琵

 

5.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注释:

⑴发:

启程。

白帝城:

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杨齐贤注:

“白帝城,公孙述所筑。

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

”王琦注:

“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

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⑵朝:

早晨。

辞:

告别。

彩云间:

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⑶江陵:

今湖北荆州市。

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

⑷猿:

猿猴。

啼:

鸣、叫。

住:

停息。

⑸万重山:

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6.一字诗

清·陈沆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译文:

在一个晴朗的秋夜,江面上倒映着一轮明月。

在一叶小舟上,一位渔翁悠闲地沉浸在垂钓的乐趣之中,享受着收获的喜悦,不时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7.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才刚刚盛放,浓艳欲滴,妩媚动人。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

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注释:

(1)大林寺:

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

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从大林寺上看,好比天堂——人间

(3)芳菲:

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

指花都凋谢了。

(5)山寺:

指大林寺。

(6)始:

才开始;刚刚开始。

(7)长恨:

常常惋惜。

(8)春归:

春天回去了。

(9)觅:

寻找。

(10)不知:

岂料、想不到。

(11)转:

反。

(12)此中:

这深山的寺庙里。

8.前出塞

唐·杜甫

弯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译文:

拉弓要拉最坚硬的,射箭要射最长的。

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

杀人要有限制,各个国家都有边界。

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注释:

挽:

拉。

当:

应当。

长:

指长箭。

擒:

捉拿。

列国:

各国。

疆:

边界。

苟能:

如果能。

侵陵:

侵犯。

岂:

难道。

 

二年级下

1.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独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吹口哨。

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

注释:

⑴此

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

竹里馆:

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

幽深的竹林。

⑶啸(xiào):

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⑷深林:

指“幽篁”。

⑸相照:

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2.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译文:

扣了好久的门,也没有人来应门,大概是主人怕我的木屐踩坏他院子里的青苔吧。

一枝红杏从院墙上伸出来,想必是满园的春色管也关不住吧。

注释:

游园不值――想观赏园内的风景却没有人在。

值,遇到;不值,没有遇见。

应怜――应该爱惜。

应,应该;怜,可惜。

屐齿――屐是木底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由“一枝红杏”联想到“满园的春色”,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3.清明

作词·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清明节的时候,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

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

找个酒家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

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开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注释:

①清明:

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②欲断魂:

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③借问:

请问。

4.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

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注释:

⑴蓬头:

形容小孩可爱。

稚子:

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垂纶:

钓鱼。

纶:

钓鱼用的丝线。

⑵莓:

一种野草。

苔:

苔藓植物。

映:

遮映。

⑶借问:

向人打听。

⑷鱼惊:

鱼儿受到惊吓。

应:

回应,答应,理

 

5.遗爱寺

唐·白居易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译文:

我玩弄着石子,面对小溪而坐,为了赏花,我绕山寺的小路行走。

不时听到小鸟的啼鸣声,到处都能听到泉水的叮咚声。

注释:

(1)遗爱寺:

地名,位于庐山香炉峰下。

(2)弄:

在手里玩。

6.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已落下,乌鸦仍然在啼叫着,暮色朦胧漫天霜色。

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一人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注释:

枫桥:

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题目也作《夜泊枫桥》。

夜泊:

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江枫:

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

枫桥也叫封桥。

姑苏:

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

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夜半钟声:

当时僧寺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

7.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译文: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注释:

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

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⑦石棱――石头的边角。

⑧将军——指的是西汉的飞将军李广

8.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睛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

译文:

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注释:

①泉眼:

泉水的出口。

②惜:

珍惜,爱惜。

③晴柔:

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④小荷:

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⑤尖尖角:

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尖端。

⑥头:

上方。

 

三年级上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

庐山:

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香炉:

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挂前川:

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九天:

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2.于易水送人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②,壮士发冲冠③。

昔时人已没④,今日水犹寒⑤。

译文:

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注释:

①易水:

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②此地:

指易水岸边。

燕丹:

指燕太子丹。

③壮士:

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冠:

帽子。

发冲冠:

形容人极端愤怒,头发上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

④人:

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没:

死,即“殁”字。

⑤水:

指易水之水。

3.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

庐山:

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香炉:

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挂前川:

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九天:

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4.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我不由自主地停车靠边,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注释:

1、山行:

在山中行走。

2、寒山:

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

小路。

4、斜:

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5、深:

另有版本作“生”。

6、坐:

因为。

7、霜叶:

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8、远上:

登上远处的。

9、山:

高山。

10、车:

轿子。

11、枫林晚:

傍晚时的枫树林。

12、红于:

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13、晚:

晚上,通常指夕阳落下的傍晚。

5.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注释:

(1)鹿柴(zhài):

“柴”同“寨“,栅栏。

此为地名。

(2)但:

只。

闻:

听见。

(3)返景:

夕阳返照的光。

“景”古时同“影”。

(4)照:

照耀(着)。

6.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译文: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注释:

1、塞下曲:

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

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yú):

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

逃走。

5、将:

率领。

6、轻骑:

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

追赶。

 

7.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注释:

①刘景文:

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

②擎:

文中指举,向上托。

(擎雨盖:

喻指向上托举荷叶)

③傲霜:

文中指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④君:

文中指你,指刘景文。

⑤盖:

文中指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⑥橙黄橘绿时:

指秋末冬初橙子黄、橘子绿的时候,也指硕果累累的秋天

8.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文:

暮色降临山色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注释:

(1)芙蓉山主人:

这里指作者投宿的人家。

芙蓉山:

地名,在今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

(2)苍山:

青山。

(3)白屋:

这里说的是

人投宿的贫苦人家的住所。

通常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4)犬吠:

狗叫。

(5)夜归:

晚上归来。

(6)贫:

清贫。

三年级下

1.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如同碧玉装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

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

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