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音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05746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5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音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音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音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音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音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音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音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音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音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音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音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音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音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音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音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音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音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音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音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音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音乐.docx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音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音乐.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音乐.docx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音乐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音乐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音乐》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音乐!

(1)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快乐的石头》含反思活动目标:

1、萌生玩石头的兴趣,了解石头上可以涂色画图案,体验创作的乐趣。

2、倾听故事,初步感知石头的用途,体验石头实现愿望的快乐心情。

3、在音乐伴奏下学习用石头敲击简单的节奏。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幼儿能认倾听大胆的想向,敢说。

活动难点:

通过幼儿的小手来帮助石头达成心愿。

活动准备:

1、立体教具。

小鸡,小猫。

蜈蚣卡片各一张贴在积木上。

2、一块贴有五官的石头。

3、幼儿每人捡3-4块石头,组织幼儿参观小区,寻找石头路。

4、音乐磁带《小星星》

活动过程:

一、画石头。

引导幼儿观察,大胆想象,自由涂、画石头,通过幼儿的小手一个个石头,摇身一变,成了幼儿手中心爱的玩物。

[本.文来源:

快思老.师教案网]有的变成了有趣的交通工具:

汽车、轮船。

有的变成了动物,企鹅、小鸟、兔子、象、蝴蝶。

有的利用了石头的形状变成了太阳和月亮,有的利用石头本身的窟窿变成了有胡子的老人、奥特曼、还有的把石头涂成了各种颜色,铺成了一条小的五彩石头路。

二、石头碰碰响。

调皮的石头、来唱碰碰歌了---石头打击乐。

音乐享乐,我们用石头跟着节奏演奏吧,播放音乐,按节奏用石头与石头一起敲击。

三、听故事《快乐的石头》

在石头王国里有一块石头,光溜溜,胖乎乎的,石头看到小朋友能天天上幼儿园跟老师学本领,心理很羡慕。

一只小鸡走来了。

“小鸡,你把脚借给我好吗?

”小鸡摇摇头,不肯把脚借给石头。

这时一只小猫过来了。

“小猫小鸡,你把脚借给我好吗?

”小猫摇摇头,也不肯借脚。

蜈蚣爬过来,石头说:

“蜈蚣大哥,你有那么多脚,借给我两只好吗?

”蜈蚣摇摇头,还是不肯把脚借给石头。

“唉,我自己要是能长出脚来该有多好啊!

”石头多想到处看看。

“哟,多漂亮的石头!

”一个小朋友走过来,捡起了石头,把它变成了一副画送给了老师。

现在石头在教室里和小朋友一起静静的听课。

石头就象自己长了脚一样。

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非常的快乐。

1、倾听故事:

教师操作桌面教具

——引导幼儿说说石头前后的心情变化,体验石头实现愿望的快乐心情。

——石头虽然最后还没长出脚,但它感觉自己长了脚一样,因为它的心愿实现了,不光是那个小朋友,我们班上的每个小朋友却帮了很多石头达成了心愿。

石头来到我们中间和你们一起学习,做游戏非常的快乐。

四、变成一样多。

方法同组幼儿分男女,男孩拿出和鸡脚一样多的石头2个,女孩拿出和猫脚一样多的石头,用什么办法把2个和4个石头变成一样多呢?

(有的拿来2个变成和4个一样多,有的把4个里拿掉1个放在2个那里,变成一样多了。

还有的把4个石头拿走2个,变成和2个一样多)

五、会变的石头,用肢体动作表示。

有的变成了兔子,有的变成了大象,有的变成了飞鸟,蝴蝶。

有的变成了千姿百态的奥特曼的形象。

活动反思:

《快乐的石头》是一本关于帮助别人的书,我认为这本书绘画风格温馨惬意,故事对话简单、有趣,还传达了一个道理,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得到快乐。

(2)中班音乐教案《泡泡》含反思活动由来

我们班在科学区进行了制作泡泡活动,孩子们都很喜欢,不但每天都制作,还把自己制作的泡泡液带到户外玩儿。

一次在户外吹泡泡的时候,一个孩子正吹着泡泡玩儿呢,另一个孩子随着泡泡破裂发出“啪啪”的声音。

其他孩子觉得有趣也加入进来。

孩子们一边戳破泡泡,嘴里一边发出各种声响,声音此起彼伏,异常好听。

孩子们越玩越兴奋,也邀请我一起游戏。

我发现声音的美妙真是无处不在,孩子们的想象也是无处不在。

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让孩子们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泡泡交响乐。

活动目标

1.对音乐感兴趣并喜欢参与活动,乐意与他人分享经验,体会合作的快乐。

2.尝试用不同的节奏配伴奏。

3.培养幼儿会看指挥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1.引导幼儿创作交响乐配伴奏。

2.引导幼儿感受、表现并尝试配合演奏。

策略:

每个游戏活动和环节都是循序渐进地进行,每个活动目标都是递进式地展开,有利于幼儿理解目标。

活动难点

幼儿在创作时如何运用节奏型。

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总结和图谱的辅助作用,让幼儿明确目标并达到活动目的。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活动所需的磁带和光盘、乐器(摇铃、三角铁、音砖、手鼓)。

2.经验准备:

幼儿有一定的收放乐器的习惯;知道各种打击乐器的名称;有一定的音乐常规:

会倾听的习惯,主动演唱的能力,会看指挥的能力,能看懂、听懂教师指令的能力。

3.活动用时:

50分钟以内

活动过程

1.进教室:

《我们是快乐的泡泡》2分钟

(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而且进教室的音乐和后面主题活动中的音乐是一致的。

同时幼儿对泡泡的模仿、表现,也对之后的主题活动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通过舞蹈的形式教师赋予幼儿一定的活动角色,并引发幼儿的兴趣。

音乐响起的时候幼儿和着音乐摆出不同的泡泡造型在教室中任意穿行,音乐间隙的时候泡泡破掉并静止,摆造型,重复表现。

2.发音练习:

《泡泡歌》5分钟

(这是一个音乐活动必要的环节,目的是培养幼儿听音,模唱,并能主动演唱。

集体问好:

有节奏地问好,变换不同的节奏型进行问好,同时进行。

教师先问:

小泡泡你好,小泡泡你好,好好好好好!

幼儿唱:

大泡泡你好,大泡泡你好,好好好好好!

分别问好:

拿出指挥木偶,选择个别幼儿进行问好。

3.歌曲《泡泡之歌》5分钟

通过互动表演唱的形式认识每一个泡泡,激发幼儿表现以及在众人面前演唱的欲望。

4.辨音活动:

《泡泡的礼物》8分钟

(让幼儿通过游戏化的形式听辨乐器的不同音质,同时也是复习乐器的名称和乐器的演奏方法,为之后的主题活动做铺垫。

让幼儿学会描述这些音响效果。

首先让幼儿复习每一种乐器的名称并请幼儿听辨乐器发出的声音。

听辨游戏:

先选择三种乐器(音砖、摇铃、三角铁),让幼儿对乐器的音响进行分辨。

先单个听辨:

教师分别让乐器发出声响,让幼儿听辨是哪个乐器发出的声音,并进行演示。

然后两个乐器先后发出声音,让幼儿听辨是哪两个乐器发出的声音,能说出谁先谁后,并进行演示。

加大难度再进行单个音的听辨:

不只听出是哪个乐器发出的声音,还要模仿出教师打击出的简单节奏型。

然后进行两个乐器的听辨。

让幼儿听辨出是哪两个乐器发出的声音,并说出谁先谁后,模仿出打击的节奏型,并进行演示。

机动环节:

两个乐器一起出声进行听辨,同时也出现简单的节奏型。

这时候可以出现手鼓。

5.活动主题:

《泡泡交响乐》25分钟左右

每人领一个乐器(音砖、摇铃、三角铁)。

拿同样乐器的幼儿坐到一起。

自行尝试,然后把乐器放在地上。

指挥游戏:

教师吹泡泡,孩子们敲击自己的乐器,直到泡泡破了,音乐停止。

教师吹泡泡,孩子们自己“认领”一个并敲击,直到“认领”的泡泡破了,音乐停止。

教师吹泡泡,孩子们自己“认领”一个泡泡,当泡泡吹出的时候乐器不发出声音,当泡泡破的时候乐器发出一声。

游戏结束后,把乐器收回。

指挥音乐:

《泡泡雨交响曲》

创设泡泡雨的环境:

我们是快乐的泡泡。

我们轻轻飞舞,我们唱歌跳舞,我飞上天空,变成了美丽的泡泡雨。

泡泡雨落到了地上,发出了美妙的声响,奏出了奇妙的交响曲。

提问:

你们都听到哪些声音是泡泡雨在什么情形下发出来的你觉得泡泡雨交响曲是什么样的还会有哪些声音

泡泡们,咱们也创作一首泡泡雨交响曲吧!

请幼儿听音乐,六人一组,自愿分成三组。

分好后提示:

你认为的泡泡雨都有什么声音这些声音都是用什么发出来的怎样配合

商讨怎样演奏。

请幼儿选乐器或物品进行创作。

创作后分组进行演示、分享。

结束后收乐器或物品。

游戏:

泡泡在一起

充分感受生活中的各种音响,并尝试用这些自然音响表现。

幼儿听两段体,慢的地方幼儿和着音乐做泡泡的动作,快的地方幼儿找身边的物品进行演奏。

6.泡泡舞5分钟

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让幼儿感受节奏的多样性和组合性。

7.结束

幼儿感受音乐,做精灵舞游戏,一个接一个离开教室。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都是以感受、体验的形式进行的:

进入教室发音部分的引入,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并对多元的活动形式进行体验和复习,也为之后的主题游戏提供了形式上的辅助;听音部分是关键,它有助于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对声音的描述、理解以及转换;之后的游戏和泡泡舞也都是为了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巩固音乐。

整个活动中我对幼儿的音乐常规要求有三点:

观察、倾听、理解要求;活跃、放松、不束缚的规则;!

.来源:

快思老.师教案网!

音乐、手势、指令合而为一的活动。

在音乐活动中,幼儿的身心应该是轻松、愉快的,所以我不要求幼儿的坐姿,孩子们可以趴着、靠着、盘腿坐……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认真倾听、积极参与就可以了。

环环相扣的活动,能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的活动不需要教师反复强调常规,幼儿通过感受和体验音乐就可以理解游戏的规则以及玩法,不需要教师过多地解释,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

最后一点感悟是:

技能的掌握不是最终目的,感受、表现才是音乐的宗旨,音乐技能是辅助幼儿感知的。

(3)中班科学优秀教案《蜂蜜果汁》含反思活动目标:

1、知道蜜蜂与蜂蜜的关系。

2、了解蜂蜜的味道及其在生活中的用处。

3、认识养蜂行业。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PPT课件、蜂蜜、可做果汁的蔬果,如西瓜、苹果、橙子、胡萝卜、黄瓜等。

配套课件:

中班科学课件《蜂蜜果汁》PPT课件

下载地址:

活动过程:

1、将蜂蜜倒入碟子里,请幼儿尝尝味道,然后猜一猜:

--这是什么?

--你们知道它是哪里来的吗?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蜂蜜果汁》含PPT课件

3、大家一起来榨果汁啦!

--请幼儿选择一种事先准备好的蔬果,放入果汁机,加入适量的水,盖好盖子,开始榨果汁。

4、品尝果汁,并进行比较。

--把榨好的果汁倒出来,请幼儿品尝,说说是什么味道。

--加入蜂蜜后再请幼儿品尝,并说说又是什么味道;加蜂蜜前后哪一种更好喝。

--大家一起享用好喝的蜂蜜果汁。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的活动,使我感到对于一些科学活动,要让幼儿大胆尝试,从操作中获得知识,这样比只靠教师的传授更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幼儿获得的知识更直观,尤其是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我们更要相信幼儿的'能力,要多放手,而且教师选择的主题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玩中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

(4)中班科学游戏教案《可爱的大熊猫》含反思学习目标:

初步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感受不同音乐节奏的特点,并尝试根据不同的音乐节奏做动作。

中班科学游戏教案《可爱的大熊猫》

活动准备:

大熊猫图片和录像。

活动过程:

形式:

集体/小组

1、请幼儿猜谜语:

像熊又像猫,身体胖又圆,身穿黑白衣,最爱吃竹子。

(大熊猫。

2、出示大熊猫图片或播放录像,请幼儿观察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3、向幼儿提问:

你见过大熊猫吗?

在哪里见过?

大熊猫的外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你认为大熊猫什么地方最有趣?

大熊猫最爱做什么?

进行活动时,可鼓励幼儿运用关键词,例如圆圆的、胖胖的、短短的、黑眼圈、尾巴、竹子、竹林等。

4、老师用不同的速度弹奏同一首音乐,请幼儿挑选适合的节奏与动作来配合扮演大熊猫在竹林里散步、吃竹子和睡觉。

活动评价:

能说出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能感知不同音乐节奏的特点,能用适合的音乐节奏与动作来表现熊猫的活动特点。

游戏反思:

本次建构游戏活动《可爱的毛毛虫》。

首先我确定了活动的目标:

1、会运用插接的方法将雪花片连成一条,成为可爱的毛毛虫。

2、学会轻拿轻放积木,养成良好的建构常规。

其次,我给孩子们准备了大、小雪花片若干筐;成品“毛毛虫”两个。

通过谈话导入本节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能根据主题活动的内容及要求,充分自由发挥想象,搭建出各种形态的毛毛虫。

对于搭建能力低的孩子,我引导他模仿成品“毛毛虫”的造型进行建构,并引导他们从颜色的搭配来构建出各种形态的毛毛虫。

总之,每个孩子搭建的毛毛虫造型都不一样,都别具一格。

活动结束,我又组织孩子们互相欣赏各自的作品,自由讨论谁搭建的毛毛虫最可爱,表扬大胆建构,大胆创造的孩子。

(5)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青蛙找家》含反思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跳跃欢快的情绪,结合乐器打击乐曲的节奏。

2.能合拍地模仿青蛙蹦跳的动作。

3.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应该保护它们。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准备:

1.青蛙头饰人手1个、节奏图谱2张、儿歌图谱1张、彩虹伞1个。

2.音乐《青蛙》、录音机。

3.小鼓一面;鱼蛙鼓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拍一拍节奏。

出示鼓,师:

这是什么?

(鼓)它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咚咚咚),听一听!

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先听我敲鼓,再请你按照同样的节奏拍手。

XX|X—||XX|XXX||

2.唱一唱节奏。

师:

哇,节奏拍得真好!

小朋友,你知道小鸭是怎样叫的?

我用鼓敲出小鸭叫的节奏,请小朋友学小鸭叫唱出来。

(嘎嘎|嘎嘎嘎)那小猫是怎样叫的?

(喵喵|喵喵喵)还有一个小动物,请你猜猜他是谁?

身披绿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

太棒了,小青蛙怎样叫的?

听我敲出节奏,请你学小青蛙叫唱出来!

二、探索青蛙的叫声及动作

1.出示图谱,练习节奏型。

师:

小朋友们听鼓声练节奏练得真好,瞧,小青蛙们排着队来啦!

(出示青蛙唱歌的节奏图谱)看着图谱能不能唱出节奏来?

这些小青蛙是一样的吗?

哪里不一样?

两只青蛙是连在一起,它表示的节奏有什么不一样呢?

来唱一唱,(呱、呱、呱呱呱)加上动作练习一遍。

2.师:

(出示青蛙跳水的节奏图谱)这群小青蛙在干什么?

(跳水)跳到水里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用咚的音来唱出节奏。

跳水的青蛙哪里不一样?

这两只小青蛙在一起表明这个节奏是怎样的?

要快一些,来,我们练习一遍。

小青蛙是怎样跳下水的?

带领幼儿边唱边跳出节奏。

3.游戏:

看谁反应快。

(1)出示任一节奏图谱,幼儿唱出来,看谁反应快。

(2)用小小的声音唱一遍;用大大的声音唱一遍;我们站起来唱一遍。

三、引导幼儿看图谱说儿歌

1.出示图谱,讨论说儿歌。

(1)出示图谱,师:

老师今天带来一张很特别的图谱。

图谱上面有什么?

里面藏着一首儿歌。

你能说出来吗?

(指图谱)教师指着图和字示范说出第一句“一只青蛙,跳回家”。

继续指着图和字,第二句怎样说呢?

“两只青蛙,跳回家”。

读出节奏图:

咚咚咚咚咚。

看,最后这句比较难的哦,“一只、两只、三只、四肢、噗通、噗通跳回家”。

同样的方式引导幼儿完整说出儿歌。

(2)集体说一遍儿歌。

师:

哇,你们太棒啦,掌声鼓励一下自己!

来,我们试着看图谱表演一遍儿歌。

说儿歌时,我们就拍手,当说到咚咚咚和呱呱呱时,我们就用加上身体动作来表演。

2.引导幼儿听音乐看图谱说儿歌。

(1)欣赏音乐,师:

老师还带来一首很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欣赏。

(2)讨论:

你喜欢这首音乐吗?

听了这首音乐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我们配合着音乐把儿歌说一遍吧,来,试一试!

引导幼儿随着音乐说儿歌1-2遍。

四、引导幼儿用乐器演奏

1.认识乐器,探索乐器的演奏方法。

(1)师:

看,认识吗?

看看它像什么?

(小鱼)形状像小鱼却能发出青蛙的声音,所以叫它鱼蛙鼓。

下面要请大家试试看,怎样演奏鱼蛙鼓?

请每个小朋友来取一个鱼蛙鼓和一根小棒,男小朋友到我左边的筐子里拿,女小朋友到我右边的筐子里拿。

(2)讲解演奏的方法。

讨论:

你是怎样演奏鱼蛙鼓的?

请个别幼儿演示。

引导幼儿一起学习敲鱼蛙鼓,同时嘴里说节奏“咚咚咚咚咚”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演奏鱼蛙鼓?

怎样可以发出青蛙的声音呢?

引导幼儿学习滑奏的方法:

一手握住鱼蛙鼓,一只手拿小棒,从里向外划一下,再从里到外划第二下。

同时嘴里说节奏“呱呱呱呱呱”!

停止演奏的时候,两只手各拿着乐器分别放到两条腿上。

2.看图谱说儿歌,演奏鱼蛙鼓。

师:

我们用鱼蛙鼓伴奏说儿歌吧?

说儿歌的时候,小朋友的声音要响亮整齐,鱼蛙鼓放在腿上不演奏,说到“咚咚咚”的时候,我们敲鱼蛙鼓;说到“呱呱呱”的时候,我们用小棒滑奏鱼蛙鼓。

3.听音乐打击乐曲节奏。

(1)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说着儿歌来演奏一遍.

(2)根据情况进行总结。

引导幼儿再来表演一遍。

五、游戏:

青蛙回家

1.幼儿戴青蛙头饰做游戏。

(出示青蛙头饰)请小朋友把乐器放回小筐里。

每人来拿一个青蛙头饰戴到头上。

呵呵,变成可爱的小青蛙了!

(出示彩虹伞)来,把彩虹伞铺平,这是什么?

对,就是一个大池塘喽。

我们一起到池塘边去玩吧!

一起说儿歌,做动作,当唱到“跳回家”时,小青蛙一起跳进池塘里。

2.听着音乐进行第二遍游戏。

(1)讨论:

小朋友,你喜欢青蛙吗?

为什么喜欢它呢?

我还带来一段青蛙的视频,请大家仔细的看哦!

(2)引导幼儿欣赏青蛙的视频。

(3)讨论:

青蛙有什么本领?

我们怎样对待青蛙呀?

走,小青蛙一起跳着出去玩喽!

播放音乐,师幼学青蛙跳走出。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

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6)中班音乐游戏教案《池塘里的小青蛙》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借助图谱理解歌词,能用愉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唱准切分音符,感受歌唱活动的乐趣。

3、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准备】

图谱、ppt。

【活动过程】

一、小青蛙导入。

1、幼儿扮演小青蛙“呱呱呱”入场。

(PPT呈现池塘场景)

师:

小青蛙们看,这是哪里啊?

2、师:

池塘里的小青蛙玩得很开心,还唱起了歌。

请你仔细听听,小青蛙唱了些什么?

二、理解歌曲。

(一)完整欣赏。

1、完整欣赏歌曲。

2、提问:

小青蛙是怎样唱歌的?

(咕呱)

3、师:

对了,小青蛙是用“咕呱”的声音唱歌的!

它唱了些什么呢?

我们再来听一遍。

(二)难点“节奏”。

1、出示“咕呱呱呱”叫声部分的节奏,教师示范唱节奏。

2、借助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小青蛙的叫声。

难点:

叫声不同;节奏不同;节奏中的切分音符。

解决策略:

图谱。

3、师:

我们一起来学小青蛙唱一唱吧。

(唱准节奏)

(三)歌词理解。

1、小青蛙在池塘里为什么这么开心,我们再来听听歌曲里怎么唱的?

2、教师完整演唱歌曲。

3、师:

歌曲里是怎么唱的?

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并一起唱一唱。

重点:

理解、记忆歌词。

难点:

切分音符。

解决策略:

图谱、范唱比较。

三、完整演唱。

1、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池塘里的小青蛙》。

完整演唱第一遍。

2、“你觉得哪里有些难?

”或者“这里是怎样唱的?

”进一步解决歌唱中的难点:

切分音符。

完整演唱第二遍。

(唱准切分音符)

3、小青蛙在池塘里玩得这么开心,它的歌声应该也是怎样的?

(开心、快乐)

我们用开心的声音唱出池塘里小青蛙的快乐。

完整演唱第三遍。

(愉快的声音演唱)

4、我们也来学小青蛙,一起唱唱小青蛙的歌。

(视时间而定)

完整演唱第四遍。

(加动作演唱)

5、小结:

小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它帮助庄稼消灭了害虫,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

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7)中班上学期音乐教案《手指歌》含反思

目标:

1、在游戏中熟悉旋律和节奏,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小手会变***”。

2、在玩玩、动动、唱唱中自然习得歌曲。

3、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重点: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小手会变***”。

难点:

模仿老虎叫声并表现老虎凶猛的样子。

准备:

磁带、娃娃(若干)

过程:

一、熟悉旋律和节奏

1、节奏游戏(欢迎小客人)

1)听着音乐拍手欢迎小娃娃。

(×××××)

2)帮娃娃排排队。

(个别幼儿变换节奏型)

2、手指游戏

1)小手本领大会变戏法,会变什么呢?

2)我们来和小手做游戏,拍两下告诉大家小手变成了什么。

(个别)例:

“××变小鸟”

3)一起告诉大家你的小手变了什么。

(集体)

二、新授歌曲

1、看看猜猜老师的手变了什么?

(随旋律动作)

2、听听老师的手到底变了什么?

(范唱)

3、老虎出来会怎么叫?

(讨论)听老虎怎么叫的?

(范唱)

4、比比哪只老虎叫声最威猛。

(幼儿模仿老虎叫声)

5、谁会扮演这只凶猛的老虎。

(个别动作)

6、比比哪只老虎最凶猛。

(集体幼儿边唱边表演)

三、游戏《老虎和猎人》

老虎去捉动物听到猎人的声音马上找个地方躲起来。

(幼儿边唱边游戏)

教学反思:

中班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如果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整个教学会处于混乱中,于是我以猜谜的形式导入,吸引幼儿的眼球。

接下来,播放多媒体课件,边听音乐边学习儿歌,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做一做,动手动脑,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儿歌。

最后环节,仿编部分,我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探索手还可以变出什么,创编儿歌。

满足孩子的表现欲望。

(8)中班音乐课教案《蓝天蓝天真美丽》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

蓝天蓝天真美丽

活动目标:

1、积极的参与活动,感知蓝天的美丽;

2、大胆想象,按自己的意愿自由创编情景动作;

3、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