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 会考复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08827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二 会考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 会考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 会考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 会考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 会考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 会考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 会考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 会考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 会考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 会考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 会考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 会考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 会考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 会考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 会考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 会考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 会考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二 会考复习.docx

《高中历史必修二 会考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二 会考复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二 会考复习.docx

高中历史必修二会考复习

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a a)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牛耕技术春秋战国出现→汉代普及耦犁→东汉耦犁、一牛挽犁→唐代曲辕犁

耧车是播种工具

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 a)

战国:

李冰(都江堰,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郑国(郑国渠,关中平原成为沃土);

关中农民:

“井渠”,现流行于新疆地区;

王景:

东汉治理黄河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a b)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古代中国丝织业的发展(a a)

汉代:

①技术水平高: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

素纱禅衣;②通过丝绸之路外销地中海地区;“丝国”

宋代:

棉花种植及棉纺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元代:

黄道婆对纺织业工艺进行了革新

明代:

①棉纺织业普及

②出现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

纺织原料:

麻和葛→丝绸→棉

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a b)

商周: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司母戊大方鼎);生产规模相当大;大多作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与秩序

汉代:

生产形式:

官营; 

燃料:

煤炭;

供风形式:

人力(皮囊)—畜力(马排)—水力(东汉的杜诗发明“水排”)

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a b)

(1)唐代:

①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

②邢窑白瓷“天下无贵贱通行之”

③杜甫赞扬(四川)大邑的白瓷“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④唐三彩是唐朝独特的美术陶制品

⑤“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赞美越窑青瓷

(2)唐宋以来:

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闻名天下

(3)清代:

粉彩瓷器

1、“市”在历代的发展(bc)

(1)秦朝:

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代:

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六朝):

民间集市——草市形成。

(4)唐代:

①“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草市迎江货,金桥税海商”反映了唐代草市的发展;

②“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反映唐代夜市的繁盛。

(5)宋代:

①比唐最大进步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原因:

政府放松对商业的限制,商业发展推动城市发展。

②“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反映宋代草市已经具备较完备的饮食服务系统。

(6)明清:

①商业区相当繁华,工商业市镇:

景德镇、佛山镇、汉口镇。

②会馆的出现;商帮的形成:

晋商、徽商。

2、唐宋商业都会的兴起(ab)

唐代:

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扬一益二)、杭州、湖州

宋代:

汴京(河南开封)、临安(杭州)

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a b)

政策:

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打击工商业的发展。

始于战国的商鞅变法,成为中国历代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目的:

经济上,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政治上,维护统治,巩固君主专制。

影响:

①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农业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加强对农民的剥削和控制,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统治阶级经济、政治基础。

③有利于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④使社会经济受到了压抑,阻碍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2、“海禁”政策及其影响(a b)

“海禁”政策:

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影响:

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生长,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

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及影响(a b)

标志:

鸦片战争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影响:

①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

②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③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a b)

时间:

19世纪70年代前后。

   

途径:

①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

②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著名企业:

方举赞、孙英德:

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源:

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著名实业家张謇、荣氏兄弟(a c)

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历史条件:

①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和商品,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②“设厂自救”、“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张謇);③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著名实业家及企业:

①张謇:

江苏南通大生纱厂②荣宗敬、荣德生:

江苏无锡保兴面粉厂

2-2、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和主要表现(a c)

时间:

民国初年(1912—1919)

原因:

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②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发展实业的法令)

③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 

④一战的影响(列强暂时放松侵略)——主要原因

主要表现:

①实业团体不断涌现  ②海外投资增加  

③新建厂矿多  ④新增资本多

⑤纺织、面粉等轻工业发展快  ⑥重工业有一定发展

 2、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b c)

①地区分布不平衡:

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②部门分布不平衡:

绝大部分是轻工业。

③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力量弱④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发展艰难。

3、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a c)

时间:

1945—1949年

原因:

①内战的破坏

②法币政策、外贸逆差、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的影响

③官僚资本的压迫

④美国的经济侵略

⑤繁重的捐税负担

1、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a b)

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三大改造的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共八大提出的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a b)

集中力量解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a b)

原因:

急于求成、片面追求经济建设发展速度

时间:

1958年

后果:

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极大挫伤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4、“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a b)

①使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严重的破坏。

②使国民经济计划被废置,国民经济运行失控,经济工作陷入瘫痪、半瘫痪,交通堵塞,物质供应困难,工矿业停产半停产,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③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失去宝贵的发展机遇。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b c)

开始: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主要内容: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作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推动着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a a)     

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进一步扩大生产的经营自主权

3、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及特点(b b)

形成:

①设立经济特区: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1988年海南)

②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③开辟经济开放区(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

④进一步对外开放(1990年,上海浦东地区)

特点:

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b b)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1、20世纪中国服饰的变化(a b)

变化的总趋势:

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近代男装的变化: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近代女装的变化:

20c20s后,旗袍流行

现代服饰变化:

①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

受政治的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列宁装、连衣裙、制服装、绿军装流行。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由封闭走向开放,与世界接轨。

服饰由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

3、近代以来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a b)

突出特征:

中西合璧,不洋不土

婚俗的变化:

婚姻包办——婚姻自由(清末民初开始——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时尚)

丧礼的变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西式并存,民间多为旧式。

新中国成立后:

由土葬向火葬改革。

其他风俗:

剪辫易服,迫令放足,反对迷信,社交礼节的变化,公历的使用

1、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a  b)

 交通近代化的趋势:

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的演进。

 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

①轮船:

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是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

②火车: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贯通,是铁路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③汽车:

1906年天津有轨电车;1924年上海公共汽车;1969年北京地铁;2003年上海投入商业运营的磁悬浮列车专线

④飞机:

20世纪20年代初民航业开始,30年代中期覆盖大半个中国

⑤人力车、自行车(1950s国产自行车

2、中国近代以来通信工具的发展(a  b)

邮政通信:

1896清政府正式办理,辛亥革命后,改为中华邮政,建国后,邮政与电信合一。

电报:

1877,丁日昌,有线电报,1906,无线电报,1932,国际无线电报

电话:

1882,电话传入中国,迅猛发展

移动通信:

21世纪后,数量居世界第一

1、中国近代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报刊(a b)

①1840s,在华传教士兴起办报热潮,拉开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②1873年,《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③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

《中外纪闻》、《强学报》、《实务报》

④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活跃。

1、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

①1487年,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率船队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②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2、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① 引起商业革命:

商路和贸易枢纽转移(地中海——大西洋);

② 引起价格革命:

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③ 促使各地和各民族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世界市场初具雏形。

1、英国殖民霸权确立过程中的几次主要战争

①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②17世纪中后期,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荷兰丧失了海上霸权地位,而且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

③18世纪中期,英法“七年战争”打败法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2、殖民扩张的方式和影响

①殖民扩张的方式:

a.殖民掠夺和屠杀;b.殖民战争;c.强盗的贸易(不平等贸易、贩卖黑奴)

②殖民扩张的影响:

A、对殖民国家:

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B、对殖民地:

殖民主义是灾难,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C、对世界:

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a b)

前提:

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

条件:

①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提供了资金来源,扩大了市场需求;

②圈地运动的进行,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③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2、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a a)

①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纺纱机(珍妮纺纱机)

②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③1782年,瓦特发明联动式蒸汽机——万能蒸汽机  

④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

⑤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3、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b c)

①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空前发展,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各国与各行业间生产的互补性增强,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

③工业革命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金的流动,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联结世界的经济纽带逐渐形成。

④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总之,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b c)

①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空前发展,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各国与各行业间生产的互补性增强,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

③工业革命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金的流动,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联结世界的经济纽带逐渐形成。

④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总之,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a b)

前提:

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政治保障

条件:

①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并迅速转化为技术

——科技基础

②统一国内市场的开辟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市场广阔

③大机器生产下的资本积累和殖民扩张和国际货币的出现

——资本雄厚

④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化进程——提供劳动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和发源地(a b)

开始标志:

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发源地:

美国和德国

3、爱迪生、贝尔、本茨与莱特兄弟的重大发明(a a)

①爱迪生1879年发明了钨丝灯泡,留声机,电影放映机

1882年,建立纽约市珍珠街电厂,第一座中心发电厂。

②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机。

③1885年,本茨发明汽车,1893年,现代汽车工业兴起

④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4、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b c)

①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②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通信工具的创新,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进了关键性的一步。

③随着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国际金融的发展,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

总之,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罗斯福新政的时间、目的(a b)

时间:

1933---1939年

目的:

直接:

通过国家干预来摆脱危机;根本:

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3、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a b)

①  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1933年《紧急银行法》

②  恢复工农业生产,1933年《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中心措施)

③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1933年《联邦紧急救济法》

④保护劳工权利,缓和劳资矛盾,1935《全国劳工关系法》,1938年《公平劳动标准法》

⑤建立社会保障体系,1935《社会保险法》

4、罗斯福新政的特点(b  c)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运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5、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bc)

①美国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局部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解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使得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

②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二战后欧美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③保存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

6、1990s’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与特点(b c)

原因:

①克林顿政府“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②科技革命兴起,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③经济全球化促进美国企业区域结构调整,给美国带来区域优势和国际竞争的优势

④有利的国际和国内良好的政治环境

特点:

①在较长时期经济持续繁荣高速发展

②在低通货膨胀和低事业率同时出现,基本实现零通胀下的充分就业

③打破了经济增长、事业率和通货膨胀的连动关系,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7、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成就(b b)

 主要内容:

①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  

②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③政府用收入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

 特征:

①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

②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成就:

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8、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b b)

主要内容:

确立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

特征: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成就:

使日本经济快速发展,远远超过其他工业国家。

(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a b)

内容:

①农业:

余粮收集制②工业: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③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④分配:

实行实物配给制⑤劳动:

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

影响:

①实质:

这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②积极:

政策的实施为战胜敌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③消极:

破坏农民积极性,因此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2、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意义(b c)

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①七年战争的破坏;自然灾害(经济危机)

②苏俄经济濒临崩溃引起工人、农民不满(政治危机)

③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手段

内容:

①农业:

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

国家资本主义③贸易:

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  ④分配:

实行按劳分配的工资制

特点:

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意义:

①提高人民的劳动积极性,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②巩固了工农联盟,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③使苏俄找到一条合适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1、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布雷顿森林体系”

1)主要内容

①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勾。

2)结果

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

3)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短期贷款,稳定秩序

世界银行:

长期贷款,恢复经济

4)评价

①建立在美国金融、经济实力占绝对优势基础之上;②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③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

2、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1)背景

①二战后初期,由于西欧各国实力大减,国际经济萎缩,进而导致各国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②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③美国为扩大世界市场,着手建立国际贸易体系。

2)建立

1947年10月,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1948.1.1,正式实施

3)宗旨

缔约方通过削减关税和消除关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促进自由贸易。

4)评价

体现自由贸易精神,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3、欧元的诞生(ab)

①1951年,欧洲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年,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④1975年,欧洲议会成立

⑤1993年,“马约”生效,“欧盟”正式成立

⑥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

⑦2002年1月1日,欧元进入流通领域

4、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标志和影响(ab)

标志:

1994年1月1日,美、加、墨三国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

影响:

①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②它的建立使美、加、墨三国相互弥补不足,加强了规模经济的优势,积极推动了三国经济的发展;

③为以后把自由贸易协议推向中南美洲、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奠定了基础。

5、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和发展(ab)

建立:

澳大利亚总理霍克倡导

1989年,美、日、加、澳、韩、新西兰和东盟等12国在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首次会议,标志着亚太经合组织问世。

发展:

1991年11月,中国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001年,在中国上海召开第九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6、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aa)

建立:

1947年10月,英、美、法、中等23国创立关贸总协定

1995年1月,正式建立世贸组织(WTO)

7、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b)

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大

过程:

在2001年11月10日,多哈会议上中国被正式批准加入该组织。

意义: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证明了开放的中国离不开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也不能缺少中国。

(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8、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b c)

问题:

①发展问题——由于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导致南北差距越来越大

②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恐怖组织活动猖獗并日益突出

③频繁的战争和核武器试验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对策:

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②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与环保协调发展

③求同存异,加强国际间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