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会考复习(必修1).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51483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PPT 页数:127 大小:2.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必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必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必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必修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必修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必修1).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27页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必修1).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27页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必修1).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27页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必修1).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27页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必修1).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7页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必修1).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7页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必修1).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7页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必修1).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7页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必修1).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7页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必修1).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7页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必修1).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7页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必修1).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7页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必修1).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7页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必修1).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7页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必修1).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7页
亲,该文档总共1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必修1).ppt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必修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会考复习(必修1).ppt(1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必修1).ppt

2013年会考复习,一、解读会考说明(考试性质),会考定位,1、考核考生历史学习是否达到国家要求的高中毕业合格标准的水平考试。

2、会考成绩达到及格以上等级是颁发高中会考合格证的唯一依据,是考生取得高中毕业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

为高等院校招生提供重要基础性信息。

二、关于会考的试卷结构,1题型类型:

选择题、非选择题2基本赋分:

选择题(50分50小题)非选择题(50分3大题)3认知层次:

A(50分)B(30分)C(20分)4再认再现、理解分析、解读信息、阐释运用,三、A.B.C.的层次要求,四、解读会考说明(考试内容),内容限定为必修课程I、II、III三个模块。

必修1:

A-23B-28C-7总58,必修2:

A-15B-29C-6总50,必修3:

A-12B-21C-1总34,考点合计:

142个A:

50B:

78C:

14,五、试卷分析(怎么考?

),1.题型:

选择题50*1=50分,2.原题覆盖率低:

不足50,非选择题,三道题,50分每个模块一题,每题三小问,约17分,六、复习策略(如何应考?

),1.依据必修三册教材和会考说明复习,2.按考点复习,方法:

知识梳理+重点知识的背记+选择题训练+问答题训练,4.考试资料:

必修教材、会考说明上的题型示例(99道选择+11道非选择题)、模块样题(25道选择+3道非选)、历年会考原题(09春-13春),必修1政治模块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史)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国近代史)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1.两大基本矛盾:

(1)中央集权:

中央地方

(2)专制皇权:

皇权相权。

2.演变趋势:

(1)中央:

专制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2)中央与地方:

中央的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3.演变本质:

加强皇权,维护专制统治,中国古代专制集权制度,西周:

分封、宗法制,中央: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地方:

郡县制,西汉:

推恩令,设刺史,西汉:

中朝隋唐:

三省六部明:

废丞相,设内阁清:

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秦,发展、完善,西汉到清,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到北宋基本解决),解决君相矛盾,早期政治制度,皇权愈强,相权愈弱,直至取消,强中央,弱地方,1概念:

封邦建国,西周在保证王室强大的条件下,把分封对象分派到各地,广建诸侯国。

2内容:

分封对象:

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

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诸侯权利义务:

权利:

分封对象得到土地、物资、武装和人口等。

义务:

镇守疆土、勤于王事、交纳贡赋、朝觐述职3作用:

周王确立天下共主地位,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4特点:

等级森严、层层分封。

1分封制的主要内容(A)和历史作用及特点(B),1目的:

巩固统治、化解矛盾;2内容:

嫡长子继承制。

3作用:

保障各级贵族“世卿世禄”特权。

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家国结合4特点:

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1宗法制的主要内容(A)和历史作用及特点(B),天子,宗法制示意图,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里的“封建”是指A封邦建国B建立军队C制定周礼D营建都城“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春秋公羊传),这句话反映了西周时期的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它的前身是皇室太庙,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封建皇帝祭祖的地方。

与太庙修建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1秦的建立:

公元前221年2始皇帝来历:

嬴政从“三皇五帝”各取一字,改称皇帝3皇帝制度:

皇权至上、皇位世袭,2始皇帝的来历与皇权的至高无上(A),1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内容:

皇帝之下,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

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三公之下,设九卿。

作用:

使中央官员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保证皇帝大权独揽,3秦朝中央官制与郡县制的内容及作用(B),御史大夫,丞相,太尉,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皇帝,秦朝,2地方官制:

郡县制:

内容:

分郡、县两级。

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

作用: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3秦朝中央官制与郡县制的内容及作用(B),地方,4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影响(C),P8/最后一段,问答题,近代思想家谭嗣同曾指出:

中国两千年之政,秦政也。

毛泽东也曾说过:

百代皆行秦政制。

文中所说的“秦政制”指什么?

这一制度的开创有何意义?

(8分),1背景:

郡国并存中央与封国的矛盾;汉景帝平叛。

2措施:

采取设中朝、设刺史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3作用: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6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B),“推恩令”和“酎金夺爵”瓦解王国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多立诸侯,王国领地不过数县,由郡守统辖。

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后来,汉武帝又以“酎金”借口,削夺106个列侯爵位。

1内容:

隋唐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

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合称,三省正副长官都是宰相。

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2作用:

必修一P14,7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B),三省正副长官都是宰相,1明朝内阁

(1)明太祖废丞相,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

(2)设置内阁:

雏形:

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不参与决策)正式诞生:

明成祖设内阁。

发展:

阁臣权力增强,有“票拟”权,皇帝有“批红权”。

9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B),皇帝,明朝时期的中央行政体制,皇帝,殿阁大学士,2清加强皇权:

军机处的设置设立:

雍正。

职责:

秉承皇帝旨意办理政务(跪奏笔录)影响:

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9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B),10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C),1积极影响:

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侵略、发展经济、加强民族交流2消极影响: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严重阻碍中国社会进步,造成中国的落后,乾隆皇帝说: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

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清东华录乾隆朝卷二十八)为达到“乾纲独断”,雍正采取何种主要措施?

简要分析“本朝家法”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所造成的主要影响。

(4分)雍正:

设置军机处,集全国军政大权于皇帝一手。

(2分)影响:

加强中央集权,阻碍社会进步。

(2分),第二、三单元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和民主革命,1840-1949,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

民族独立、实现近代化,侵略与反侵略,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8401900:

半殖民地程度加深并最终形成,民主革命,抗战(1937-1945),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太平天国,辛亥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840-1919),1.2.11.2.2从1840到1901列强侵华的史实和反抗事迹(A)1.3.1太平天国的主要史实(A)1.3.2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B)1.3.3.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C),1.2.11.2.2从1840到1901列强侵华的史实和反抗事迹(A),

(一)鸦片战争:

1840-18421、原因:

根本原因:

为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直接原因:

林则徐虎门销烟、经过:

P54(1840-1842)(关天培等)、条约与影响:

()条约:

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口岸、协定关税、领事裁判)P54正文第段()影响:

P54正文第段,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1、原因:

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市场、经过:

P55火烧圆明园、条约与影响:

()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影响:

半殖民地程度加深,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洋务运动兴起。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严重破坏中国贸易主权和司法主权的内容是协定关税割占香港岛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五口通商,1运动兴起:

1851年金田起义(洪秀全)21853年,定都天京(南京),北伐和西征3革命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改革方案:

资政新篇(洪仁玕)(具有资本主义性质)41864年:

运动失败。

【例】某班设计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重要人物”“历史文献”“学习检测”四个栏目。

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栏目,最合适的是A鸦片战争B天国兴衰C李鸿章D天朝田亩制度,1.2.11.2.2从1840到1901列强侵华的史实和反抗事迹(A)(三)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经过:

丰岛海战(开端)、黄海决战(邓世昌)2、1895年马关条约条约内容与影响:

P,1.2.11.2.2从1840到1901列强侵华的史实和反抗事迹(A)(四)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1.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与列强斗争2.联军占领北京,中国战败3.辛丑条约及其影响:

书页,“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

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挽烟飞。

”这里的“两度劫”发生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BCD,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活动:

(1)1905组建首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十六字方针与三民主义(指导思想、核心);(3)起义(黄花岗起义)2辛亥革命经过:

(1)武昌起义:

1911、10、10起义胜利后,成立湖北军政府,定国号为“中华民国”,宣布“五族共和”。

(2)民国建立和帝制终结:

中华民国:

1912元旦成立;国旗为五色旗。

帝制终结:

19122宣统退位。

1912.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规定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民族、民权主义。

1.3.3.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很重要(C),推翻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创建民主共和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颁布了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破旧立新),3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中“创立民国”的含义是A.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统治B.反清复明,重建汉家天下C.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D.清除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4“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

”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1.分析下列图片,指出辛亥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10分),图8:

辛亥革命后,革命军士兵给百姓剪辫子。

图9:

1912年,北京天安门城楼上挂出“庆祝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标语。

图10:

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火花(火柴商标)。

火花图面四边写有“振兴国货,挽回利权”等字。

图中间用齿轮、麦穗组成圆形图案,内中有“五一”字样和工厂图。

图8:

男子剪辫,既示反清革命,亦为社会新风,与世界潮流接轨。

(2分)图9:

清朝覆灭,民国建立;清帝退位,帝制终结;(4分)图10:

民族工商业得到发展,实业救国风潮兴起;(2分),右边宣传画创作于1912年,画中有恭祝中华民国万岁的字样。

结合所学说明该画创作的历史背景。

(6分)武昌起义胜利,中华民国成立;(2分)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以五色旗为国旗(2分)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2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19-1949),1.3.4五四运动及其历史意义(C)1.3.5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B)1.3.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B)1.2.3侵华日军罪行A1.2.4全民族抗战的主要史实及意义B,1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

(1)日本加紧侵华,二十一条(“山东问题”)

(2)新文化运动的推动(3)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导火线2五四运动经过:

(1)爆发:

1919.5.4北京学生游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发展:

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三罢”斗争把五四运动推向高潮。

(3)成果:

北京政府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中国第一次拒绝由世界上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定的和约。

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P69五四精神,梁启超认为,近代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是,“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五四运动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6分)反对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2分);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商人也参加了爱国斗争(2分);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1.7中共“一大”召开影响:

中国出现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极大地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

(一)建党和大革命时期:

1921-19271建党:

1921中共一大2工人运动与国民革命:

()1922年:

首次工运高潮。

()1922中共二大:

民主革命纲领(反帝、封建主义、军阀)()1924年国民党一大:

通过宣言,重新阐述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国民革命(1924-27):

国共合作、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全国性革命运动()北伐:

1926年月,广州国民政府出师北伐。

()国共合作破裂:

1927年,四一二和七一五政变,

(二)国共十年对峙:

1927-19371927.8.1:

南昌起义:

第一枪;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1927:

八七会议(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秋收起义:

:

1927:

建立井冈山根据地意义:

P87很重要1931九一八事变和国民党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红军长征(1934-1936.伟大传奇)1935年(转折点遵义会议、八一宣言、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1936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为国共二次合作打下基础,1.2.3侵华日军罪行A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2.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实行“三光”政策。

1.2.4全民族抗战的主要史实及意义B1.战略防御阶段:

(1937.7-1938)1937年月日,卢沟桥事变标志全面抗战的开始(日本开始全面侵华)1937年9月:

国共实现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三)抗日战争19371945,正面战场: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与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与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2.相持阶段(1938-1944)敌后游击战;抗日根据地和反扫荡、“百团大战”3抗战胜利:

1945年8月15日4意义:

P90第一段,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共同点是A发动大规模会战B进行积极抗战C实行全面抗战路线D坚持游击战争,上海救亡漫画创刊号(1937)5.请为上图撰写说明(包括时间、地点、寓意等)。

(4分)该画发表于1937年的上海。

(2分)日寇正要被象征着抗日军民的“巨浪”所淹没,反映了全国人民高涨的抗日热情和争取胜利的信心。

(2分),(四)19451949解放战争两种命运:

抗战胜利前后,中国面临着民主与专制、和平与内战、联合政府与一党独裁的两种命运2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

31946:

政治协商会议(旧),6.人民解放战争(19461949)内战全面爆发:

1946年,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1947粉碎国民党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948-1949战略决战:

辽沈、淮海、平津1949北平和谈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发起渡江战役,月23日解放南京,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协商建国的新政协会议:

1949年9月21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标志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胜利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P95,6.1949年毛泽东在政治协商会议上宣告: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谈谈你对毛泽东这句话的理解。

(6分),理解: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2分);完成了民主革命,建立了新中国。

(2分)从此中国一扫百年屈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分),第4单元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主要内容:

三大制度和祖国统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政治建设,新中国的政治,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基本框架:

三大制度,文革破坏,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法制建设,进入法治化社会新时期:

“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建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规范政府行为,改革开放后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法治化社会新时期:

“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建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规范政府行为,两个会议、两个法律文件、三大制度,1.筹备:

新政协召开,讨论建立新中国问题,1.4.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A)(政治建设的前提),2.建立: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3.意义:

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1.4.2人民代表大会制(A)(政治建设的基础),1.建立,法律依据:

作为临时宪法的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一届全国人大召开的意义)。

作用:

奠定了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基础,2.反右、文革曲折发展(P97/3):

3.发展与完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某校学生以“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为题,举办专题展览。

在他们搜集的材料中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书影。

请你分别为其撰写说明词。

(应包括背景、主要内容、性质)(4分)背景:

民主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2分);主要内容: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根本政治制度(2分);性质:

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分),1.4.2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A)(政治建设的内容.政党制度),1.初步建立:

194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内容:

通过临时宪法共同纲领,2.新阶段: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3.曲折发展:

反右、文革,4.进一步完善: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1.4.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基本的政治制度),1.法律依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实施概况:

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我国的五个省级自治区,1.4.5“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A),1.4.6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A),1.法律制度的健全,平反冤假错案,加强立法,建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2.民主制度的完善,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大政协,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

1.4.8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B),1.“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P105),80年代以后邓小平多次发表讲话,全面阐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深刻含义,2.“一国两制”的实践:

香港和澳门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香港问题: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运用的结果,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P106/45),1.4.4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A)1.4.7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B)1.4.9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C),第五单元新中国外交,外交,进入法治化社会新时期:

“依法治国”写入宪法,规范政府行为,建国初的外交,70年代:

入联、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新时期外交,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国际:

两大阵营对立,美对华进行封锁、制裁。

国内: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背景,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三大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3重大外交活动

(1)建国一周年时,已同苏联等17个国建交。

(2)1953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1954年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4)1955年,万隆会议,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

1.5.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1.提出:

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实践:

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4.意义: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其包容性、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1.5.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A,背景:

中国实力逐步增强,国际影响力增大;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亚非拉国家力量增强。

1.5.4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及其影响B,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上海联合公报,中美结束二十多年的对抗。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七十年代外交成就的影响:

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1.5.5新时期的外交成就B,国际:

美苏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国内:

改革开放,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提高,1、新时期外交的背景,2、新时期外交方针:

独立自主、开展多边外交、反对霸权主义,3、新时期外交成就,

(1)积极参与联合国活动,

(2)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4)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成就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5)积极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6)其它:

香港、澳门回归;申奥成功等,第6单元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主要内容:

希腊城邦、雅典民主、罗马法,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山、岛、港湾多;地少、环海。

有利于航海、文化交流、殖民扩张、海外贸易、形成独特文明。

1.地理环境,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2.城邦制:

(1)概念:

(2)城邦主要特征:

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3、城邦政体类型:

(1)划分城邦政体依据:

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

(2)政体类型:

民主制、贵族制等。

(3)“公民”概念:

本邦、成年、男性、自由民,1、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1)形成过程:

梭伦(奠基);克里斯提尼(确立)伯利克里(全盛)

(2)基本特点:

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3)体现民主特征的机构与措施体现“人民主权”所有公民均可参加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通过抽签选举参加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行使权力;公民均可担任几乎一切官职;体现“轮番而治”通过差额选举制、比例代表制、任期制、议会制实现,2、雅典民主政治的意义:

(1)为人类提供民主模式:

创造出差额选举制、比例代表制、任期制、议会制等民主运作新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发展积累宝贵经验。

(2)促成雅典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盛。

(3)局限性:

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限制了社会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

1、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P29-30)

(1)罗马法开端:

十二铜表法罗马法体现原则:

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

(2)完备: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2、罗马法的作用:

(P30-P31)评价:

对罗马的影响:

规范人的行为,调节矛盾和纠纷,巩固罗马国家统治。

对世界的影响:

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第7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间接民主的形式。

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