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09756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26 大小:66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科学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科学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科学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科学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科学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6页
科学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6页
科学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6页
科学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6页
科学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6页
科学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6页
科学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6页
科学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6页
科学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6页
科学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6页
科学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6页
科学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6页
科学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6页
科学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6页
科学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6页
亲,该文档总共1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

《科学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1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学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

科学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

 

目录:

1.水到哪里去了

2.水沸腾了

3.水结冰了

4.冰融化了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6.加快溶解

7.混合与分离

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空气

1.感受空气

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3.压缩空气

4.空气有质量吗

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6.我们来做“热气球”

7.风的成因

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认识气温计

3.测量气温

4.测量降水量

5.观测风

6.观察云

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一、水

1、水到哪里去

【学习内容】

新教科版三年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水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3,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有水蒸气。

4、水蒸气遇冷会变成水,这个过程叫凝结。

过程与方法

1.想象水蒸发的过程,对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现象做出解释。

2、学生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封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比较水和水蒸气的异同。

4.分析凝结现象,解释塑料薄膜上出现小水珠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学生的求知欲。

2、意识到猜想必须用实验来验证的科学方法。

3、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生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封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理解蒸发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分析凝结现象,解释塑料薄膜上出现小水珠的原因。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

  三杯常温水,橡皮筋一根,塑料薄膜一块

老师准备:

1.先倒一杯200毫升的水,再把黑板擦干净。

2.湿毛巾(不要有太多水分)、水变成水蒸气的漫画(有几个水分子是后贴上去的,可以摘下来)

【活动过程】

一、聚焦

1、小魔术:

烧不坏的手帕

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表演个小魔术:

大家看这是一块普通的手帕,我把它在魔水中泡一下,再拿出来,用火点燃。

大家猜一猜,手帕会被烧坏吗?

(火熄灭后,让学生检查手帕是否完好无损。

问:

手帕为什么烧不坏呢?

2、大家都猜手帕烧不坏与水有关。

那我们就来研究水。

水还有哪些形态?

(课件展示自然界中不同形态的水)

二、探索

1、用湿毛巾在黑板上板书“水”字,请大家观察这个水字有什么变化?

你认为水到哪里去了?

板书课题(学生猜想)

2、生活中像这样水干了的现象,你们能举几个吗?

(学生举例)出示课件水干了的现象。

3、黑板上的水、衣服上的水,地面上的水以及大家所说的这些地方的水都跑到哪里去了?

(空气中)变成了什么?

水慢慢飞到空气中变成了一种气体,叫做水蒸气。

4、下面我们来用实验证明我们的解释。

(1)、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

(2)、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

另一个不盖。

(3)、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

(4)、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三、研讨

1、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

依据是什么?

(1)、虽然我们看不见,大家发挥你们的想象,水是怎样变成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呢?

闭上眼睛想象。

(2)、老师这里有一幅漫画形象地表示出这一过程。

(出示水变成水蒸气的漫画演示)水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组成的,这些微粒在水中不断的运动。

靠近水面一些淘气的微粒就会跑到周围的空气中,就像这样一个一个跑出去的。

我们把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画箭头)叫做蒸发。

(3)、像刚才黑板上的水变干蒸发了,我们可以说黑板上的水蒸发了,那玻璃上的水会蒸发吗?

地面上的水会蒸发吗?

敞开的杯子或盆里的水会蒸发吗?

江河湖海里的水会蒸发吗?

还有哪些地方的水会蒸发?

(小结:

只要有水存在,蒸发现象无处不在。

2、你在透明塑料盒子中看到了什么?

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1)老师来做个演示实验。

这是三杯相同温度同样多的常温水,在三个蒸发皿里分别倒热水、常温水和碎冰块,同时把三个蒸发皿分别放到杯子上方,过一会儿,用手摸一摸三个蒸发皿的底部有什么?

(注意不要烫到手)

(2)指名到前面摸一摸,汇报观察结果:

你观察到了什么?

(3)这里的水珠是从哪儿来?

水蒸气是在什么情况下变成水的?

(4)小结:

当水蒸气的微粒遇到较冷的杯底,就像我们同学在很冷的时候抱在一起一样不断地抱成团,几千亿几万亿颗水蒸气微粒遇冷抱在一起就变成了“水”。

水蒸气冷却变成水,这种现象叫凝结。

3、水蒸发后变成了什么?

那教室里有水蒸气吗?

(用手指一指,问:

这有吗?

哪儿有吗?

也就是说水蒸气就在我们教室每一处的空气当中。

)还有哪些地方有水蒸气?

{操场上有水蒸气吗?

家里有水蒸气吗?

概括的说水蒸气是无处不在的。

4、既然水蒸气就在我们身边的空气当中,大家仔细看一看,你看见水蒸气了吗?

你觉得水蒸气是什么样的?

(可以用多种感官)。

谁能完整的说一说水蒸气的特点?

5、出示维恩图,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水水蒸气

 

四、拓展

解释:

手帕为什么烧不坏?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水和水蒸气的有关知识,你能说一说水和水蒸气有什么关系吗?

六、课后延伸

1、蒸发给我们的生活带了很大的方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不便。

家里经常有水果,放久了,水分会怎样?

变干了,这个时候还好吃吗?

马上就要播种了,这是如果土壤里的水分都蒸发了,种子还能发芽吗?

大家课后思考,我们要怎样利用蒸发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2、了解雨雪霜露等自然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板石设计;

1、水到哪里去了

看不见

(时刻)蒸发无色无味

板书:

 

水蒸气

(液体)(遇冷)凝结(气体)

无处不在

 

2、水沸腾了

课题

水沸腾了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掌握温度计和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

3、了解水沸腾时的特点和条件

4、辨别蒸发与沸腾的区别

科学探索

通过给水加热的活动体验,观察水沸腾现象,探索其特点、形成的条件以及与蒸发的异同

科学态度

1、认识到正确使用试验设备的重要性

2、培养严谨实验态度

重点

1、掌握温度计和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

3、了解水沸腾时的特点和条件

4、辨别蒸发与沸腾的区别

难点

通过给水加热的活动体验,观察水沸腾现象,探索其特点、形成的条件以及与蒸发的异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同学们,大家一定见过热气腾腾的饭锅吧。

如果我们不停地给里面的水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思考

提出问题,引发思索,进入学习角色

讲授新课

一、探索1:

怎么测量水温

1、承接聚焦问题,引导学生探索:

说一说或画一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教师点拨:

水温很高,水会沸腾,热气腾腾,……

2、怎么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教师指导:

◆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实战演练

下列测量水温的方法哪种是正确的?

说明理由。

教师点拨:

A.温度计下端碰到容器底部

B.温度计碰到容器壁

D.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未持平

C.正确

二、探索2:

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1、模拟实验

(1)工具与材料:

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和水、漏斗、秒表、塑料袋、试管夹、火柴

(2)实验装置

依次按照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的顺序安装好实验装置

(3)酒精灯的结构

常见酒精灯一般由灯体、灯芯、灯帽和酒精四大部分所组成。

(展示结构示意图)

(4)酒精灯的火焰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常使用外焰加热物体。

(展示结构示意图)

(5)酒精灯的使用

①检查酒精灯是否能正常使用

正常使用的酒精灯要求:

◆酒精灯灯体无破损;

◆酒精灯内酒精量不少于四分之一且不高于三分之二;

◆灯芯应浸润酒精且不宜太短,一般高出灯体0.3~0.5cm。

若灯芯顶端不平或焦掉则用剪刀剪平。

②点燃酒精灯

◆取下酒精灯灯帽,使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灯芯

◆绝对禁止用另一个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

③酒精灯的加热

◆因为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常使用外焰进行加热。

◆用试管加热固体物质是应注意预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

◆预热方法是将试管在灯焰上缓慢来回移动,使试管受热均匀。

④酒精灯的熄灭

◆酒精灯使用完后用灯帽盖住熄灭,禁止用嘴去

吹灭。

◆熄灭酒精灯后应再提一下灯帽,方便下次使用时打开。

(6)实战演练

仔细观察,对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哪些?

为什么?

教师点拨:

使用正确的是①③,②错在用酒精灯点燃酒精灯,④错在用嘴吹灭酒精灯

(7)实验操作与要求

①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火上加热

②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③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

④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观察袋子的变化

(8)温馨提示

此实验主要观察水沸腾前后发生的变化:

一听:

水沸腾前后的声音变化

二看:

水沸腾前后温度和气泡的变化

三记:

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1秒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水沸腾后3-5秒

四画:

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2、填写活动手册

(1)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

水在沸腾前

水在沸腾时

气泡

温度

声音

教师点拨:

水在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温度逐渐升高,声音较大;水在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温度保持变,声音小。

(2)实战演练

猜猜气泡出现的时间

(3)加热过程中水温变化

 

时间

0

1

2

3

4

5

6

温度

教师总结:

水加热时温度一直上升,但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4)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展示图像)

 

3、活动结论

(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才能发生的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各种液体在沸腾时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3)拓展:

温度计100℃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4、讨论

(1)如果停止对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

教师提示:

水的沸腾要继续吸热。

(2)液体沸腾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

教师提示:

二者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3)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塑料袋发生怎样变化?

教师提示:

水在沸腾时,烧杯底部形成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三、探索3:

比较蒸发和沸腾异同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不同点

发生部位

温度条件

剧烈程度

液温变化

教师适当点拨

四、课堂练习

(一)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

2、水的沸点是100℃。

()

3、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是液态变为气态,都吸热。

()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小。

()

5、水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泡就是水蒸气。

()

6、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

(二)问答题

想一想:

小试管中的水能沸腾吗?

教师点拨:

当大试管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小试管中的水虽能达到沸点,却不能继续通过大试管中的水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五、拓展提高:

几种液体的沸点

六、作业布置:

魔术揭秘

我们常常在一些魔术表演或是街头巷尾的江湖艺人中看到“油锅取物”这个表演。

锅里的油冒着热气沸腾着,这么烫的油,手不会烫伤吗?

请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本课有关知识解释原因。

学生或说或画,互相交流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演练

 

学生准备工具与材料

 

学生按老师指导进行组装

学生认真听

 

学生认真听

 

学生认真听

 

学生演练

 

学生按要求实验

 

学生观察填写各项活动体验记录

 

学生演练:

第一个是水沸腾前,第二是是沸腾时

 

学生继续填写活动手册

 

学生在图像上画出不同时间的温度点,用线平滑连接

 

学生认真听

 

学生回答:

水会停止沸腾

 

学生回答:

a、达到沸点b、继续吸热

 

学生回答:

塑料袋会膨胀起来

 

学生回答:

体积变大

 

学生探究研讨并填写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认真阅读

 

培养学生先对现象进行猜测,为下步的验证做准备

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巩固温度计的使用要领

 

 

学生会安装实验设备

 

了解酒精灯的结构、火焰结构以及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巩固酒精灯使用方法

 

学生做给水加热实验,观察沸腾现象,探究水沸腾特点

 

巩固沸腾特点

 

了解水加热时温度的变化特点

 

学生认识了解温度变化曲线图

 

了解沸腾、沸点的科学概念

 

通过讨论,了解沸腾的条件等

 

了解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检测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

 

了解不同液体的沸点,拓宽学生知识面

 

激发探索科学奥秘兴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掌握了正确测量水温的方法和怎样正确使用酒精灯,知道沸腾和蒸发一样都是水的汽化现象,了解沸腾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通过给水加热的活动体验,知道实验器材的组装和使用,比较沸腾与蒸发的异同点,培养了我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总结课堂

板书

温度计、酒精灯使用

沸腾

水沸腾了给水加热

沸点

蒸发和沸腾区别

 

板书设计

 

3、水结冰了

【学习内容】

新教科版三年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水结冰了»

【学习目标】

1、科学概念:

知道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2、过程与方法:

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初次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学习重点】

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学习难点】

水为什么会结成冰

【学习准备】

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冰块、试管、自来水、水温计

【学习过程】

一、冰的观察

1、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

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

2、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老师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冻槽中,今天取出来的一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么结成冰了。

板书:

水结冰了

3、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P9的维恩图中,同时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冻坏。

4、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

5、水是我们上学期所探究过的,它的特点肯定还记得,我们把水和冰做一个比较,及时把结果记录在维恩图中。

6、学生比较后汇报。

7、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维恩图,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展现在这里,水是液体,那么冰呢?

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1、我们知道了把冰放在冰箱冷冻槽内里水会结冰,但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结冰呢?

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2、指导学生阅读书P8,然后请学生讲讲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

(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约四分之一的清水,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2)、将装有清水的试管放入盛满碎冰(加了食盐)的容器中,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3)、温度计插入水中的位置保持不变,等待试管中的水结冰。

(4)、当试管中的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

(5)水完全结冰后,在试管上标记冰柱的高度。

3、请组长来领器材,同时主意轻声交流,仔细观察。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

水在什么温度时会结冰了吗?

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冰还是水吗?

5、能解释冰箱里的水为什么会结冰了吗?

三、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

水(液态)冰(固态)

2、现在知道为什么冬天有时候河里会结冰了吗?

回家也自己去做一块冰。

板书设计:

3、水结冰了

凝固

低于0℃,水结冰,

凝固

板书:

水(液态)冰(固态)

水结冰过程中,要放出热量。

4、冰融化了

课题

冰融化了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什么是融化

2、冰融化成水的原因

3、冰融化时的温度変化与体积变化

4、水、水蒸气和冰的异同点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科学探索

1、通过活动体验,探索冰融化的原因及其温度、体积变化状况

2、结合拓展资料,研讨水、水蒸气和冰的区别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科学态度

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重点

1、什么是融化

2、冰融化成水的原因

3、冰融化时的温度変化与体积变化

4、水、水蒸气和冰的异同点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难点

1、通过活动体验,探索冰融化的原因及其温度、体积变化状况

2、结合拓展资料,研讨水、水蒸气和冰的区别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用碎冰和加食盐的方法可以使水温下降到0℃,水开始结冰。

想一想,反过来,如果给冰加热,会看到什么现象?

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冰融化。

单刀直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新知讲解

1、你见过冰融化的现象或景观吗?

教师点拨:

北极冰川融化、河冰融化、冰柱融化、冰花融化等

2、活动体验

(1)取一小块冰,用吸管不断地向冰块的某一部分吹热气,观察冰块的变化,说一说冰块融化的原因。

(2)填写活动观察

吹热气

解释现象

我的疑问

3、让冰融化的办法有哪些?

教师提示:

用吹风机的热风吹、用手捂热冰块、冰块放到太阳底下等。

4、冰在融化时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引导学生做实验。

(1)实验器材:

温度计、冰块、烧杯

(2)实验操作

①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②让冰块自行融化。

在冰块融化过程中,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

③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3)冰融化的温度记录表

时间/分

1

2

3

4

5

6

温度/℃

我的发现

教师点拨:

冰的温度一直在升高,当温度升到0℃时冰就开始融化,在融化的过程中很长时间保持在0℃,当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开始上升。

5、冰为什么会融化?

教师点拨:

冰融化过程中,从周围吸热,温度升高,热量增加,热量是使冰的形态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

6、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引导学生继续活动体验

(1)活动

①取一支结冰的试管,在冰面处做上标记,把试管浸在热水里,观察冰的融化过程

②在冰完全融化后,在水面处做上标记,比较冰和水的体积

(2)冰融化成水的过程变化记录

形态

体积

快慢

教师点拨:

固体冰变成液体水这一过程叫融化。

7、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和不同

水蒸气

教师点拨:

相同点:

①都属于同一种物质②都有一定的体积

不同点:

①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

②冰是固态的水,有固定形状

③水蒸气没有固定形状,是气态的水

8、用箭头表示水、水蒸气和冰的转化关系

水蒸气冰

教师点拨(展示示意图):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又变成水;水遇冷(0℃以下)变成冰,冰受热融化成水;冰受热在融化成水的同时还产生水蒸气,水蒸气在0℃以结成冰。

9、自然界中哪些现象能说明水蒸气和冰之间可以转化?

引导学生理解水蒸气与冰之间的转化。

教师点拨:

①霜是水蒸气在0℃以下在植物上或地面上形成的小冰晶。

温度升高,霜会融化蒸发,产生水蒸气。

②雪是水蒸气在0℃以下形成的小冰晶。

温度升高,雪会融化蒸发,产生水蒸气。

10、小牛试刀

夏天取出一瓶冰镇啤酒,倒入茶杯,过一会儿你会发现什么?

为什么?

教师点拨:

杯子外面有水珠。

因为杯壁温度很低,杯子周围的空气遇冷后液化成小水滴。

二、课堂练习:

选出正确的一项,填在括号内

1、把一小块正在融化的冰,投人到一大桶0℃的水中,则()

A、有少量的冰融化成水B、冰全部融化成水

C、有少量水凝固成D、冰和水的质量都保持不变

2、下列方法中,不能加快冰的融化速度的是()

A、用火烤B、用手捂C、放在0℃以下的地方

3、下列温度环境中,冰块融化得最快的是()

A、10℃B、50℃C、90℃

4、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的过程叫()

A.融化B.凝固C.冷却

5、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是因为()

A.受热了B.受冷了C.温度不变

6、冰块放在实验桌上会融化的原因可能是()

A.室内的温度高B.冰块比较小C.桌子产生了热

三、拓展提高:

熔化、凝固、汽化(蒸发和沸腾)、液化(凝结)、升华、凝华六种物态变化的区别

展示示意图

熔化:

固态到液态

凝固:

液态到固态

汽化:

液态到气态

液化:

气态到液态

升华:

固态到气态

凝华:

气态到固态

四、作业布置

在不同的条件下,冰融化的快慢不同。

在相同的条件下,冰和冰激凌哪一个融化得更快一些呢?

试一试吧!

学生回忆交流

 

学生活动,观察,描述

 

学生填写,相互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准备实验器材,按照实验步骤和要求进行实验,记录相关数据

 

学生填写

 

学生回答

 

学生按要求活动,注意观察

 

学生填写交流

 

学生阅读拓展资料,填写活动手册

 

学生自己做,交流

 

学生回答

 

学生研讨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认真听

 

学生课后完成

认识冰融化现象

 

了解加快冰融化的方法

 

探究冰融化时温度変化

 

研讨冰融化的原因

 

探索冰融化后体积变化

 

明确融化概念

 

辨别水、水蒸气和冰的异同点

 

了解水、水蒸气和冰之间的转化关系

 

帮助学生理解水蒸气和冰之间的转化

 

学以致用

 

检测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拓宽知识面

 

继续探索科学奥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总结课堂

板书

 

融化

冰水

(固体)吸热(液体)

板书设计

 

5.水能溶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2、不能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