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台商进入模式的模仿行为基于制度理论的视角.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13002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陆台商进入模式的模仿行为基于制度理论的视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大陆台商进入模式的模仿行为基于制度理论的视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大陆台商进入模式的模仿行为基于制度理论的视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大陆台商进入模式的模仿行为基于制度理论的视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大陆台商进入模式的模仿行为基于制度理论的视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大陆台商进入模式的模仿行为基于制度理论的视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大陆台商进入模式的模仿行为基于制度理论的视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大陆台商进入模式的模仿行为基于制度理论的视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大陆台商进入模式的模仿行为基于制度理论的视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大陆台商进入模式的模仿行为基于制度理论的视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大陆台商进入模式的模仿行为基于制度理论的视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大陆台商进入模式的模仿行为基于制度理论的视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大陆台商进入模式的模仿行为基于制度理论的视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大陆台商进入模式的模仿行为基于制度理论的视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大陆台商进入模式的模仿行为基于制度理论的视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大陆台商进入模式的模仿行为基于制度理论的视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大陆台商进入模式的模仿行为基于制度理论的视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大陆台商进入模式的模仿行为基于制度理论的视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大陆台商进入模式的模仿行为基于制度理论的视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大陆台商进入模式的模仿行为基于制度理论的视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陆台商进入模式的模仿行为基于制度理论的视角.docx

《大陆台商进入模式的模仿行为基于制度理论的视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陆台商进入模式的模仿行为基于制度理论的视角.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陆台商进入模式的模仿行为基于制度理论的视角.docx

大陆台商进入模式的模仿行为基于制度理论的视角

大陆台商进入模式的模仿行为

—基于制度理论的视角

胡少东徐宗玲姚洪心

(汕头大学商学院广东汕头515063)

摘要:

外资企业在进入模式的选择上,不仅要考虑经济目标,还要考虑合法性问题。

本研究将大陆台商面临的制度环境分为四个层面,包括产业制度环境、地区制度环境、当地产业制度环境和集团企业内部制度环境,从制度理论的角度研究大陆台商进入模式的选择。

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层面的制度环境中,大陆台商为了获得合法性,在进入模式的选择上存在模仿行为。

与其它层面制度环境相比,大陆台商更倾向于模仿本集团企业的进入模式。

与产业制度环境和地区制度环境相比,大陆台商更倾向于模仿当地产业制度环境中的进入模式,这表明在多层面制度环境中,大陆台商倾向于在狭窄的制度环境中寻求合法性。

关键词:

进入模式;合法性;模仿;制度理论

Legitimacyandmulti-levelinstitutionalenvironments:

influenceontheforeignsubsidiaries’entrymodechoice

—takingTaiwansubsidiariesforexample

HuShaodong,XuZonglingandYaoHongxin

(ShantouUniversityBusinessSchoolShantou515063)

Abstract:

Whentheforeignfirmschoiceownershipentrymode,whattheyconsiderarenotonlytheeconomygoals,butalsotheproblemoflegitimacy.ThisstudydividestheinstitutioanlenvironmentstheTaiwansubsidiariesimbededintofourlevels,namelytheindustry,region,localindustryandbusinessgrouplevels.andexaminestheTaiwansubsidiaries’entry-modechoicefrominstitutionalperspective.ThisstudyfindsthatTaiwansubsidiariestakeaimitatingstrategyatmulti-levelinstitutionalenvironmentsinordertogainlegitimacy.Comparingwithotherlevelsinstitutionalenvironments,TheTaiwansubsidiariesaremorelikelytoimitatetheentrymodewithinthebusinessgrouplevel.Comparingwiththeindustryandregionlevels,TheTaiwansubsidiariesaremorelikelytoimitatetheentrymodewithinthelocalindustrylevel.ThestudyshowtheTaiwansubsidiariesembededmulti-levelinstitutionalenvironmentsaremorelikelytoseeklegitimacyinamorenarrowlydefinedinstitutionalenvironment.

KeyWords:

Entrymode;Legitimacy;Imitate;InstitutionalTheory

一、引言

在进行外国直接投资时,所有权进入模式(简称为进入模式)的选择是跨国公司面临的一个关键决策问题,进入模式对企业将来的绩效和生存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研究我国外商进入模式的文献中,相关研究大多从经济理性的视角出发,从成本最小化和效率最大化分析影响外商进入模式的主要经济因素,而忽视了制度环境对外商进入模式的影响。

我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制度条件极为重要(彭维刚,2009),是影响外商进入的重要因素(Meyer,2001,Contractor.F.J.,1990)。

因此,在制度环境的约束下,外商的进入不仅要考虑经济目标,还要考虑合法性的问题。

制度理论认为,当处于某一制度环境中,外商采用某种进入模式越多,该进入模式就具有较高的合法性,新进入的外商倾向于采用有较高合法性的进入模式(Chan&Makino,2007;Lu,2002)。

这意味着新进入外商会模仿已进入外商的进入模式。

对于投资于我国的外商子公司来讲,子公司面临着母公司内部制度环境和外部制度环境的约束,因此,本文试图从制度理论的视角,以大陆台商为例,研究在不同层面制度环境中,大陆台商在进入模式选择上是否存在模仿行为?

二、文献综述

相关文献分析海外投资所有权进入模式的理论主要有交易成本理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组织能力理论等。

交易成本理论(Williamson,1975)认为进入模式的选择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从极小化交易成本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组织的边界,该理论表明资产的专属性、交易的不确定性和交易的频率都会影响最佳的交易机制。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Dunning,1980)认为进入模式的选择受到公司的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的影响。

组织能力理论(Kogut&Zander,1993)认为进入模式的选择反映了利用已有知识和探索新知识的最有效率的方式。

以上理论主要从经济学视角出发,基于不同所有权结构的成本和收益的比较,来考虑经济方面的因素,比如最小化投资风险和交易成本,增加获取资源的机会,确保对子公司资产和运作的控制等。

该视角强调了成本最小化和效率最大化作为进入模式选择的主要决定因素。

然而,对效率最大化的追求并不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关于采用进入模式动机的充分解释。

外商进入东道国投资,不仅仅要考虑经济目标还要考虑合法性(Legitimacy)的问题(DimaggioandPowell,1983)。

特别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地主国的外资政策常被认为是影响企业股权结构的重要因素(Contractor.F.J.,1990)。

合法性是指在一个由规范、价值、信念和定义组成的某些社会构建体系中,认定一个实体的行为是预期的、恰当的或者是合适的一般性的感知和假定(Suchman,1995)。

它反映了合法性公司的行为和合法性行动者(包括政府部门、供应商、消费者、专业组织、科研机构等相关者)共同信仰的一致性。

合法性行动者是公司运营环境的观察者和制定者,他们决定着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公司的组织活动是否合法,他们通过为合法公司提供资源使其能在竞争环境中持续经营以体现社会对公司的接受(Suchman,1995)。

基于这些制定的规则,合法行动者发展了他们的制度环境并对公司形成模仿同形(Isomorphism)压力,迫使他们采用正统的组织形式和实践(DimaggioandPowell,1983)。

同形压力会导致模仿行为,从而使不同组织采用一致的决策和相同的组织形式(DimaggioandPowell,1983)。

随着其他组织采用某一决策或组织形式的增加,某一组织模仿这种决策和组织形式的可能性就会增加(DimaggioandPowell,1983)。

制度理论认为,模仿的发生是因为之前其他组织采用的决策和行为提高了相似决策或行为的合法性,尤其在面临高度不确定性环境的情况下,模仿行为更为重要,因为模仿能够降低不确定性(DimaggioandPowell,1983)。

最近的一些研究采用制度理论视角,强调了合法性动机,检验了选择进入模式时模仿的作用(Henisz,2001;Chan&Makino,2007;Lu,2002;Guillen,2002,2003)。

Lu(2002)认为日本公司在进入模式的选择上,存在组织间和组织内部的模仿行为,新进入者倾向于模仿之前的进入模式,支持了制度同形。

Chan和Makino(2007)认为日本跨国公司在进入海外市场时,在不同层面的制度环境(即东道国制度环境、当地产业制度环境、跨国公司内部制度环境)中面临不同来源的制度压力,为获取合法性,跨国公司在进入模式选择上存在模仿行为。

Henisz(2001)对日本跨国公司的2705个投资区位决策研究表明,日本跨国公司在进入一个新市场时,由于缺乏经验而面临风险,这时,其他日本跨国公司先前的决策和行为为其进入决策提供了合法性和可供决策参考的信息。

Guillen(2002)认为韩国集团企业投资中国大陆的经验和来自韩国同行业的模仿促进了韩国集团企业在中国大陆的扩张。

Guillen(2003)采用阶段过程模型检验了韩国在中国大陆投资采用合资、独资进入模式的演变,认为其演变过程是子公司模仿同一集团和产业其它子公司的结果。

大陆台商投资产业主要为电子信息产业、传统制造业等,这些产业对外商采用的进入模式没有严格限制,因此大陆台商可以自由选择进入模式。

本研究以大陆台商为例,检验在不同层面的制度环境中,大陆台商在进入模式的选择上是否存在模仿行为。

本研究的创新贡献主要体现在两点:

(1)当前,我们尚未发现国内有关台商进入模式的实证研究,对外商进入模式的研究则强调了经济理性,而忽视了对合法性的关注。

本研究从微观层面,采用制度理论的视角实证研究了大陆台商在进入模式选择上的模仿行为,为台商进入模式选择提供了新的解释,也弥补了这方面研究的不足。

(2)现有文献关于不同层面制度环境(如东道国制度环境、产业制度环境等)对外商进入模式影响的研究一般设置在跨国的研究框架下,目前研究文献中很少涉及在一国之内不同制度环境对外商进入模式的影响。

本研究关注在不同层面制度环境中台商进入模式的选择,台商在不同地区、产业面临的制度压力存在差异,同时不同集团企业对子公司施加的压力也是不同的,本文侧重考虑了不同层面制度环境对台商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对台商进入模式的选择提供了较全面的解释。

三、制度环境和研究假设

本文将大陆台商面临的制度环境分为外部制度环境和内部制度环境,外部制度环境分为国家层面的产业制度环境、地区制度环境和地区层面的产业制度环境,内部制度环境指台商内部制度环境。

(一)外部制度环境和研究假设

1、产业制度环境

在国家层面,为了发展我国经济,优化产业结构,我国对不同产业制定了相应的产业政策,对不同产业的发展做出安排。

外资产业政策是我国引导外商直接投资产业流向,并以此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政策工具(裴长洪,2006;赵晋平,2002)。

我国于1987首次颁布外资产业政策和投资目录,此后多次对其进行修订,从历次外资产业政策及其投资目录来看,我国对投资于电子、化学、冶金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采取了比较宽松的政策,对投资于服装、食品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采取了比较严格的政策。

当然,除了产业政策,我国的产业结构也是国家层面产业制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产业集中程度、竞争程度、基础设施支持等。

产业结构会影响企业的进入壁垒和获利能力,对企业会产生重要的约束。

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构成了某一产业的制度环境,这一层面制度环境对外商进入模式的选择有重要影响。

在具有政策扶持和进入壁垒较低的产业,如外商在电子行业中偏好采用独资模式,而对于限制类和进入壁垒较高的产业,如外商在汽车行业中偏好采用合资模式。

2、地区制度环境

中国大陆各地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各地区制度环境存在明显差异。

其原因主要有:

一是在渐进式改革的过程中,各地方市场化进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东南沿海地区的市场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樊纲、王小鲁、朱恒鹏,2007)。

二是各地方政府作为一个具有独立利益的制度性实体,在执行中央的法律、政策上存在不一致,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殷华方、潘镇、鲁明泓,2007),造成各地不同的制度环境。

目前,中国大陆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而是由许多“小市场”所组成(Meyer,2008)。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大陆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虽然已经得到了抑制和改善,但是,中国大陆市场表现出的仍然是联邦制的特点(Meyer,2008)。

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对中国大陆各地区投资环境调查表明,中国大陆各地区在法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经营环境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如长三角地区城市的投资环境明显好于珠三角地区。

台商投资大陆,不仅仅要考虑大陆整体投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要考量当地的投资环境,特别是制度环境。

在制度环境比较完善,特别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外资偏好于采用独资形式(潘镇,鲁明泓,2006)。

3、当地产业制度环境

在地方层面,虽然我国有统一的外资产业政策,但不同地区的产业制度环境还是存在差异的。

造成当地产业制度环境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目标存在不一致性,如中央政府更注重外资的质量是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而地方政府更注重外资的数量,考虑的是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所以在国家外资产业政策的执行上,地方政府将会采取不同的执行策略(殷华方、潘镇、鲁明泓,2007)。

第二,各地方的产业结构不同,产业规划、产业发展策略也有所差异。

如上海更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而西部则倾向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当地产业制度环境的差异表明同一产业的合法性要求在不同地方是不同的,同属某一产业的台商在不同地区经营,面临的当地产业制度环境约束也是不同的。

4、研究假设

来自同一国家(地区)的跨国公司具有相同的认知范畴(TverskyandKahneman,1974),他们会参考彼此的行动选择,并会采用相似的方式对其他市场参与者进行反应(White,1981;Haveman,1993)。

之前的研究认为外国公司倾向于关注来自同一母国(或地区)的其他公司的行为(Chan&Makino,2007;Lu,2002;Guillen,2002,2003),循着这一逻辑,当某一台湾集团企业进入中国大陆投资时,我们以来自台湾地区的其他集团企业作为参考集团。

在某一层面的制度环境中,如果采用某种进入模式的其它集团企业的子公司比较多,则表明这种进入模式的合法性比较高,新进入台商采用该进入模式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如果采用某种进入模式的其他集团企业的子公司比较少,则表明这种进入模式的合法性比较低,新进入台商采用该进入模式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针对不同层面制度环境,我们提出假设如下:

假设1:

在产业制度环境中,新进入台商会模仿其它集团企业的进入模式。

假设2:

在地区制度环境中,新进入台商会模仿其它集团企业的进入模式。

假设3:

在当地产业制度环境中,新进入台商会模仿其它集团企业的进入模式。

(二)内部制度环境和假设

集团企业为子公司提供了内部制度环境,并定义了经营活动的合适方式(KostovaandZaheer,1999),子公司为获得内部合法性必须遵从集团企业的内部制度要求。

相关研究认为,当海外子公司的运营与母公司密切相关时,母公司会对海外子公司施加较大的压力,促使其遵从母公司的规范和实践,以保持公司内部的一致性。

相反,如果海外子公司的运营比较独立,具有较高的自治权限,在保持公司内部一致性上,母公司施加的压力就比较小(Davisetal.,2000)。

同属某一集团企业的子公司在交易、所有权和控制方面会受到彼此的约束,他们能够共享信息和经验,认为采用相似的实践或战略是有道理的(DimaggioandPowell,1983)。

集团企业能为子公司提供其他子公司在海外经营的经验,如在进入模式的选择中,早期的进入者能够传递信息给后来者,让后来者知道最好的进入模式是什么。

组织理论认为,在组织内部,随着某种实践被采用次数的增加,该实践会被制度化(Zuker,1977)。

因此,当某一种进入模式被采用后,集团企业在新的投资中将倾向于采用前面采用的进入模式,以保持公司内部的一致性。

ChanandMakino(2007)、Lu(2002)的研究支持了这一观点,认为模仿同形促使跨国公司倾向于采用之前采用的进入模式。

循着这一逻辑,我们认为,在同一集团企业中,某种进入模式被采用的次数越多,其合法性也越高,集团企业在新的投资中将倾向于采用该进入模式,以保持公司内部的一致性。

因此,我们提出假设4:

假设4:

在进入大陆投资时,新进入台商会模仿本集团企业的进入模式。

四、样本和变量说明

(一)样本选取

本研究的数据来自2006年版的《台湾地区集团企业研究》调查报告,该报告由台湾地区中华征信所有限公司出版,内容包括集团企业简介、集团企业的组织结构图、历史沿革、子公司简介和业绩等信息。

其中历史沿革部分提供了各子公司的成立时间、地点、从事的产业和成立背景等。

子公司简介则提供了包括成立时集团企业持股比例等信息。

从该调查报告中,我们选择了集团企业在大陆成立的制造业子公司为样本,并剔除:

(1)缺乏持股比例等重要信息者;

(2)该子公司为其集团企业在大陆唯一一家子公司者,因为单个子公司会模糊母公司的影响(BowmanandHelfat,2001),难以测量其内部模仿行为。

最终样本由478家子公司组成,分布于10个产业(按照SIC两位数编码)和17个省份。

其中,独资382家,合资96家,集团企业对子公司的持股比例平均为93.6%。

(二)变量及其测度

1、因变量

因变量为子公司进入时所采用的所有权进入模式,本文用台湾集团企业的持股比例来度量。

2、自变量

自变量为不同层面的制度变量,包括产业进入模式、地区进入模式、当地产业进入模式和集团企业进入模式。

各层面的进入模式测度参照Lu(2002)的做法,当某台湾集团企业在大陆成立子公司时,其它台湾集团企业在产业、地区、当地产业层面中独资子公司数占总子公司数的百分比分别来度量产业进入模式、地区进入模式、当地产业进入模式。

集团企业进入模式用该集团企业在大陆的独资子公司数占总子公司数的百分比来度量。

3、控制变量

为了控制地方属性对大陆台商进入模式的影响,我们采用三个地区属性控制变量。

第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该变量度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现有研究表明,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市场环境不确定性比较高,跨国公司更倾向于采用合资模式(Shan,1991)。

第二是当地的市场化程度,外资企业大都是在市场经济制度中产生、发育和壮大起来的,它们比较偏爱市场经济环境。

因此在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外资企业偏好采用独资模式(潘镇,鲁明泓,2006)。

市场化程度用樊纲等(2007)编制的市场化指数来度量。

第三是当地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高的地区对外资企业有更大的吸引力,外资企业倾向于采用高控制水平的进入模式。

为了控制集团企业对进入模式的影响,我们采用两个集团企业属性作为控制变量。

第一是集团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经验,用台湾集团企业在中国大陆经营的年数进行度量。

现有研究表明有经验的跨国公司偏好高控制水平的进入模式(DeliosandBeamish,1999)。

第二是集团企业的规模,用集团企业的资产总额来度量。

集团企业规模代表在进入一个新市场时能够运用的资源和能力,该变量可能对子公司所有权结构有正面影响。

我们还采用子公司相对资产规模作为控制变量,用子公司资产与集团企业总资产的比率进行度量。

该变量对进入模式的影响并不明确,当外国投资规模较大时,一方面母公司为了保证控制权,倾向于采用独资模式(AgarwalandRamaswami,1992);另一方面,为分散投资风险,母公司也可能会采用合资模式。

表1详细说明了本研究的有关变量的定义和数据来源,变量的描述统计和相关系数矩阵分别见表2和表3。

表1研究变量的定义

变量名称

符号

变量定义

数据来源

进入模式

ownership

集团企业对新进入子公司的持股比例。

《台湾地区集团企业研究》(2006)。

产业进入模式

ientry

在中国大陆,某产业中其他台湾集团企业在大陆的独资子公司数占总子公司数的百分比。

根据《台湾地区集团企业研究》(2006)提供的信息,对不同层面中大陆台商的进入模式统计得到。

地区进入模式

rentry

在某地区中,其他集团企业在该地区的独资子公司数占总子公司数的百分比。

当地产业进入模式

rientry

其他集团企业在某地区某产业的独资子公司数占总子公司数的百分比。

集团企业进入模式

gentry

集团企业在大陆已成立的独资子公司数占总子公司数的百分比。

集团企业规模

lnsize

集团企业的资产规模(10亿新台币),取对数。

根据《台湾地区集团企业研究》(2006)整理计算。

子公司相对规模

relativesize

子公司资产占集团企业资产的比重。

根据《台湾地区集团企业研究》(2006)整理计算。

大陆投资经验

experience

集团企业到大陆投资的年数。

根据《台湾地区集团企业研究》(2006)整理计算。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lnpgdp

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取对数。

中国经济信息网

地区市场化程度

marketing

地区的市场化指数。

指数取值范围为0-10,指数越大,表示该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

《中国市场化指数》(樊纲、王小鲁、朱恒鹏,2007)。

地区经济增长率

growthrate

地区GDP的增长率。

中国经济信息网

表2研究变量的描述统计

观察值

平均值

标准差

最小值

最大值

Ownership

478

0.936

14.875

0.21

1

ientry

478

0.806

0.122

0.57

0.90

rentry

478

0.797

0.086

0.54

1

rientry

478

0.807

0.219

0

1

gentry

478

0.811

0.283

0

1

lnsize

478

5.223

1.086

3.45

7.68

relativesize

478

0.016

0.044

4.92e-06

0.63

experience

478

5.469

3.946

0

14

lnpgdp

478

9.847

0.425

8.69

10.75

marketing

478

8.257

0.987

4.11

9.35

growthrate

478

0.170

0.020

0.10

0.23

表3研究变量相关系数矩阵

1

2

3

4

5

6

7

8

9

10

1

Ownership

2

ientry

0.26**

3

rentry

0.24**

0.22**

4

rientry

0.50**

0.55**

0.38**

5

gentry

0.68**

0.38**

0.30**

0.69**

6

lnsize

0.08+

-0.06

-0.06

-0.03

0.03

7

relativesize

-0.16**

0.07

-0.07

-0.05

-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