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16805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最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最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最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最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最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最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最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最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最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最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

《最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

最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生物试题

1.下列有关“相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心脏每收缩和舒张1次所需的时间是相等的

B.蛋白质和糖类完全氧化后所释放的能量是相等的

C.唾液淀粉酶在参与消化淀粉这个反应前后质量是相等的

D.冬眠的动物同化作用的量与异化作用的量是相等的

2.甲、乙、丙三人的血型各不相同,分别为ABO血型系统中的一种。

甲的红细胞会与乙、丙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丙的红细胞会与甲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已知丙的血型为B型。

那么(  )

A.甲的红细胞上有B凝集原

B.乙的红细胞上没有凝集原

C.丙的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

D.甲的血型是AB型

3.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称,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诞生,这对双胞胎姐妹尚处于体外胚胎期时,体内的一个基因(CCR5)经过基因编辑修改,使HIV(艾滋病)病毒无法入侵人体细胞,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这个技术在国内外科学界引发巨大的伦理质疑。

下列有关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这对双胞胎姐妹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相同

B.编辑和改变基因,可以改变生物的性状

C.基因编辑婴儿抵抗艾滋病属于特异性免疫

D.被编辑的CCR5基因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

4.如图为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表为取自图示结构的不同部位的液体成分说明。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成分

液体甲(克/100毫升)

液体乙(克/100毫升)

液体丙(克/100毫升)

蛋白质

7.20

0.00

0.00

葡萄糖

0.10

0.1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40

尿素

0.03

0.03

1.80

 

A.液体甲经过④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液体乙

B.液体乙是含有葡萄糖的原尿

C.结构②中流动的是含氧少的静脉血

D.液体丙取自图示结构的③

5.下表中有关血液循环系统的器官与组织,其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是(  )

选项

器官与组织

结构特点

功能

A

心脏

左心房壁的肌肉最厚

使血液获得的动力越大,向前流动越远

B

主动脉

血管内有动脉瓣

可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

C

毛细血管

管径细白细胞呈单行通过

有利于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

D

血液

含有红细胞的数量最多

有利于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运输大量氧气

A.AB.BC.CD.D

6.如图是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①~⑥表示生理过程或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表示的气体名称是____。

(2)图中③表示营养物质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吸收进入循环系统,完成该过程的主要器官是____。

(3)图中④和⑤表示的是物质交换的过程,该过程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____(填序号)和皮肤排出体外。

(4)肾炎病人经治疗已恢复健康,他的尿液中不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等物质,这是因为___已恢复正常。

7.生物坐标曲线是借助数学的方法来分析生命现象,从而揭示出生物体结构、生理等方面的本质特性。

请根据如图所示坐标曲线回答:

(1)如果甲为肾单位内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①②③表示肾单位的有关结构,那么③所示的结构名称是___,②内的液体是___。

(2)如果乙表示肺循环血液中某成分含量的变化曲线,①②③④表示肺循环中的各结构,那么③所示的结构名称是___。

(3)如果丙表示食物通过消化道时,食物被消化的过程中某类营养物质的质量变化曲线,其中①是口腔,②③④等表示消化道的其它结构,那么丙表示___(填营养物质名称)的消化曲线。

8.凝乳酶是动物体内一种催化乳汗凝固的酶。

为了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可按图示装置(夹持装置等略去)和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①将2ml凝乳酶和2ml乳汁分别加入试管中,然后将两支试管放入10℃水中,水浴保温15分钟。

②将2ml凝乳酶注入盛有2ml乳汁的试管中,放入10℃的水中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时间。

③选择其他5种不同的水浴温度,分别进行实验,所得数据见表。

组别

水浴温度t(℃)

凝乳时间(分)

1

10

不凝固

2

20

7.0

3

30

4.0

4

40

1.5

5

50

4.0

6

60

不凝固

请回答:

(1)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

(2)第1组和第6组中的乳汁都不凝固,原因分别是___。

(3)凝乳酶催化效果最佳的温度是40℃吗?

为什么?

___。

(4)在本实验基础上,如想初步确定凝乳酶发挥较佳催化效果的PH值,接下来的操作是___。

9.为研究切除肝脏对哺乳动物血液中尿素浓度的影响,在8:

00时切除某哺乳动物的肝脏,并测量了7:

00时~20:

00时此动物血液中尿素的浓度,测得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请回答:

当日时间(时)

血液中尿素浓度

(mg/100mL)

当日时间(时)

血液中尿素浓度

(mg/100mL)

07:

00

7.0

14:

00

2.6

08:

00

7.0

17:

00

2.0

11:

00

3.6

20:

00

1.6

(1)尿素(化学式:

CO(NH2)2)是哺乳动物体内____(填物质名称)的代谢终产物之一,它的含氮量为____(精确到0.1%)。

(2)在7:

00时~20:

00时,该动物的肾脏功能基本正常,你认为8:

00时之后血液中尿素浓度变化的可能原因:

____。

(3)人工肾是一种替代肾脏功能的装置,主要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

其主体结构如图所示,它的主要功能相当于人体肾脏中的____(填结构名称)。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1)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一个心动周期中首先是两心房收缩,心房开始舒张后两心室收缩,在心室舒张的后期心房又开始收缩。

心舒期比心缩期长,可以让血液充分回到心脏,让心肌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2)每克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16.7千焦,每克糖类在体内完全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16.4干焦,大致相等。

(3)酶作为一种催化剂是不参与化学反应。

(4)同化作用指的是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异化作用指的是分解有机物、排除代谢终产物、释放能量。

二者之间的关系为:

作用方向相反;同时进行;异化作用为同化作用提供能量,同化作用为异化作用提供物质,两者相辅相成。

动物在冬眠前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时,在冬眠后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

【详解】

A、心脏在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够不停的跳动而不疲倦,其原因是心舒期比心缩期长,可以让血液充分回到心脏,让心肌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故心脏的收缩和舒张的时间是不等的,A错误;

B、每克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16.7干焦,每克糖类在体内完全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16.4干焦,等质量的蛋白质和糖类完全氧化后所释放的能量是大致相等的,B错误;

C、酶作为一种催化剂是不参与化学反应,唾液淀粉酶在参与消化淀粉这个反应前后质量是相等的,C正确;

D、动物在冬眠前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时,在冬眠后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D错误。

故选C。

【点睛】

掌握生物学的各种基础知识,理解、灵活运用,是解此类题目的关键。

2.B

【解析】

【分析】

ABO血型的对比:

血型

红细胞凝集原

血清凝集素

A型

A

抗B

B型

B

抗A

AB型

A、B

O型

抗A、抗B

【详解】

丙的血型为B型,含有抗A凝集素,丙的红细胞会与甲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那么甲的血型可能是A型或O型,又因甲的红细胞会与乙、丙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所以甲为A型血,根据题意甲、乙、丙三人的血型各不相同,分别为ABO血型系统中的一种,故乙为O型血。

甲为A型血,红细胞上有A凝集原,A错误;乙为O型血,红细胞上没有凝集原,B正确;丙为B型血,血清中有抗A凝集素,C错误;甲的血型是A型,D错误。

【点睛】

知道按照红细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为四型:

A型、B型、AB型、O型,输血以输同型血为主。

3.D

【解析】

【分析】

(1)同种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相同。

(2)基因控制性状。

(3)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

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详解】

A、同种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相同,所以这对双胞胎姐妹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相同,A正确;

B、基因控制性状,因此编辑和改变基因,可以改变生物的性状,B正确;

C、这对双胞胎姐妹其中一个基因(CCR5)经过基因编辑修改,使HIV(艾滋病)病毒无法入侵人体细胞,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对其他传染病没有抵抗力,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

D、这对双胞胎姐妹其中一个基因(CCR5)经过基因编辑修改,不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三道防线的组成、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4.B

【解析】

【分析】

(1)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

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甲是血浆,乙是原尿,丙是尿液。

(3)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肾小球、③肾静脉、④肾小管、⑤肾小囊。

【详解】

A、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

所以液体甲经过肾小球和⑤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液体乙,A错误;

B、原尿的成分是:

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尿液的成分是:

水,无机盐,尿素;液体乙中有葡萄糖但没有蛋白质,是原尿,B正确;

C、②肾小球内流动的是动脉血,C错误;

D、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丙是尿液,取自图示中的④肾小管,D错误。

故选B。

【点睛】

理解掌握尿的形成过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D

【解析】

【分析】

(1)心脏有四个腔:

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室壁的肌肉最厚,使血液获得的动力大,血液流动的远;

(2)在心室和动脉之间的动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

(3)毛细血管的官腔最细,细到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4)血液中有三种血细胞: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其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红细胞的作用运输氧气。

【详解】

A、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左心室壁的肌肉最厚,使血液获得的动力大,血液流动的远,A错误;

B、在心室和动脉之间的动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B错误;

C、毛细血管的官腔最细,细到只准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液中的白细胞不能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C错误;

D、血液中有三种血细胞: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其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红细胞的作用运输氧气。

有利于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运输大量氧气,D正确。

故选D。

【点睛】

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系统的器官与组织,及其结构特点和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氧气小肠⑥肾小球和肾小管

【解析】

【分析】

图示中①是氧气,②是二氧化碳,③吸收过程,④是氧气,⑤是二氧化碳,⑥是排泄。

【详解】

(1)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

因此,①所指的气体名称是氧气,②所指的气体名称是二氧化碳。

(2)“③表示营养物质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吸收进入循环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的主要部分是小肠。

(3)“⑥是指通过泌尿系统把体内代谢废物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这一生理过程叫排泄。

排泄有三条途径:

①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以尿液的形式由泌尿系统排出体外;②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体外;③全部的二氧化碳、部分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4)肾小球具有滤过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其余的物质,如大部分水、无机盐、全部的葡萄糖、尿素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吸收了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剩余的物质在肾小管处形成尿液。

当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会使血细胞或大分子蛋白质漏在尿液中,形成血尿或蛋白尿。

肾小管发生病变会导致尿液中出现葡萄糖。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消化和吸收,血液循环,尿液的形成过程,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理解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肾小管原尿肺部毛细血管蛋白质

【解析】

【分析】

(1)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肾小体由肾小球和包在它外面的肾小囊组成。

根据尿液形成的过程中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可知其中①是肾小球、②肾小囊、③是肾小管。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因此①肾小球内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和②肾小囊内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相同。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因此从③肾小管的末端流出的液体(尿液)与②肾小囊中的液体(原尿)的成分相比较,尿液中葡萄糖含量为0。

(2)毛细血管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

(3)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

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详解】

(1)由分析可知:

①是肾小球,②是肾小囊,③是肾小管,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剩余的物质形成尿液。

(2)如果乙代表的是肺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为: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进行物质交换,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则乙代表的是二氧化碳。

(3)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脂肪在小肠内开始消化,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如果①是口腔,②是咽和食道,③是胃,物质在胃内开始消化,则是蛋白质。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尿的形成、血液循环、食物的消化过程等相关知识。

理解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随着温度的升高,凝乳酶催化作用先增强后减弱第一组因为温度比较低,凝乳酶活性较低,因此不凝固,第六组因为温度比较高,凝乳酶变质失活,因此不凝固不是,因为水浴温度跨度较大,凝乳酶催化效果最佳温度可能在40℃附近保持水浴温度为40℃不变,在pH1﹣14范围内,每隔1设置1组,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凝乳时间(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对照实验:

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

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1)分析表格:

凝乳所需的时间越短,说明凝乳酶的活性越高。

温度为10℃~4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凝乳酶的活性逐渐升高;温度为40~6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凝乳酶的活性逐渐降低;到60℃时,凝乳酶变性失活;所以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凝乳酶催化作用先增强后减弱;

(2)第一组和第六组中的乳汁都不凝固,原因分别是第一组因为温度比较低,凝乳酶活性较低,因此不凝固,第六组因为温度比较高,凝乳酶变质失活,因此不凝固;

(3)凝乳酶催化效果最佳的温度不是40℃,因为水浴温度跨度较大,凝乳酶催化效果最佳温度可能在40℃附近;

(4)在本实验基础上,如想初步确定凝乳酶发挥较佳催化效果的PH值,接下来的操作是保持水浴温度为40℃不变,在pH1﹣14范围内,每隔1设置1组,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凝乳时间(合理即可)。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理解掌握对照实验的基本过程和原则及酶的特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蛋白质46.7%肾小球、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

【解析】

【分析】

血液透析的目的是除去血液中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同尿的形成过程;因此血液透析过程实际上模拟了尿液形成过程中的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其中透析管相当于肾单位中的肾小球。

【详解】

(1)尿素是由碳、氮、氧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又称脲(与尿同音)。

它是动物蛋白质代谢后的产物,通常用作植物的氮肥。

尿素在肝合成,是哺乳类动物排出的体内含氮代谢物。

它的含氮量为:

14×2/[12+16(14+2)×2]×100%≈46.7%。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由于原尿中的水大部分被吸收,所以肾小管中尿素浓度的含量增加,血液中尿素的浓度降低。

(3)人工肾是一种替代肾功能的装置,主要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目的是过滤血液中的尿素,所以人工肾的原理是代替人体肾脏内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点睛】

理解掌握尿的形成过程和人工肾的作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