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金桥丽景湾花园项目场地降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18413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20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海金桥丽景湾花园项目场地降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珠海金桥丽景湾花园项目场地降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珠海金桥丽景湾花园项目场地降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珠海金桥丽景湾花园项目场地降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珠海金桥丽景湾花园项目场地降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珠海金桥丽景湾花园项目场地降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2页
珠海金桥丽景湾花园项目场地降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2页
珠海金桥丽景湾花园项目场地降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2页
珠海金桥丽景湾花园项目场地降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2页
珠海金桥丽景湾花园项目场地降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2页
珠海金桥丽景湾花园项目场地降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2页
珠海金桥丽景湾花园项目场地降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2页
珠海金桥丽景湾花园项目场地降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2页
珠海金桥丽景湾花园项目场地降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2页
珠海金桥丽景湾花园项目场地降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2页
珠海金桥丽景湾花园项目场地降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2页
珠海金桥丽景湾花园项目场地降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2页
珠海金桥丽景湾花园项目场地降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2页
珠海金桥丽景湾花园项目场地降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2页
珠海金桥丽景湾花园项目场地降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2页
亲,该文档总共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珠海金桥丽景湾花园项目场地降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

《珠海金桥丽景湾花园项目场地降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海金桥丽景湾花园项目场地降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珠海金桥丽景湾花园项目场地降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

珠海金桥丽景湾花园项目场地降水工程施工方案

1.5工程设计方案概述8

1.6施工总体规划9

1.总体概述

1.1工程概况

1.1.1一般概况

1)、工程名称:

珠海市金桥丽景湾花园项目

2)、工程地点:

珠海市高新区

3)、建筑用途:

住宅楼

4)、建设单位:

珠海金星房地产有限公司

5)、工程特点:

拟建场地主要为76栋2~3层的社区服务,物业和别墅住宅,并包含地下室,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1.1.2环境概况:

1)、场地北侧:

施工场地北侧用地红线外为珠海警备区,珠海警备区的围墙临近于施工场地用地红线,地下室外墙距离用地红线最近距离为5m。

2)、场地西侧:

施工场地西侧用地红线外为保利海岸高层住宅楼,保利海岸高层住宅楼的围墙临近于施工场地用地红线,地下室外墙距离用地红线最近距离为3m。

施工场地东南西北侧中,西侧临海较近。

3)、场地南侧:

施工场地西侧用地红线外为两层的民用住宅楼,地下室外墙距离用地红线最近距离为3m。

4)、场地东侧:

施工场地西侧用地红线外为山体边坡,山体边坡临近于用地红线。

地下室外墙距离用地红线最近距离为10m。

由于在施工地下室时发现地下水量较大,影响地下室结构施工,必须进行降水。

为合理组织施工,特编写此施工方案。

1.2编制依据

1.2.1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

1.2.1.1《珠海金桥丽景湾花园项目岩土工程详勘报告》纸质版。

1.2.1.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2.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广东省)

1.2.1.4《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7)(广东省)

1.2.1.5《珠海市软土分布区工程建设指引》(2010年9月)

1.2.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1.2.1.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1.2.1.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2.1.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1.2.1.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

1.2.1.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2.1.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

1.2.1.1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2.2职业健康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1.2.2.1《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

1.2.2.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5号)

1.2.2.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

1.2.2.4《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96)劳部发138号)

1.2.2.5《职业安全卫生公约》(第155号公约)

1.2.2.6《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92)

1.2.2.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1.2.2.8《焊接与切割安全》(GB9448-99)

1.2.2.9《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4号)

1.2.2.10《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1.2.2.1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J33-2001)

1.2.3环境保护、绿色施工及文明施工相关法律法规

1.2.3.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22号)

1.2.3.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66号)

1.2.3.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32号)

1.2.3.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主席令31号)

1.2.3.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主席令第91号)

1.2.3.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77号)

1.2.3.7《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5号)

1.2.3.8《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39号)

1.2.3.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GJ3082-99)

1.2.3.1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

1.2.3.11《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GJ46-2004)

1.3场地工程岩土地质条件

依据勘察设计研究院《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可知:

拟建场地主要由人工填土(Q4ml)层、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Q4mc)层、第四系残积(Q4el)层及燕山期侵入花岗岩(γy)层构成。

现由上至下分述如下:

1.3.1人工填土(Q4ml)层

1.3.1.1素填土(地层代号①):

黄褐色,主要由新近堆填的粘性土回填而成,偶夹少量碎石块、砖头、水泥块等建筑垃圾,结构松散,呈湿的松散状态。

厚度0.30~5.00米,平均厚度2.67米。

1.3.2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Q4mc)层

1.3.2.1淤泥质粘土(地层代号③):

灰色,土质粘性强,局部含少量砂,呈饱和的流塑状态。

厚度0.60~2.20米,平均厚度1.34米。

本次钻探仅在2号、3号、81号、163号、164号钻孔地段揭露该层。

1.3.2.2中粗砂(地层代号⑤1):

灰黑色,磨圆度较好,分选性差,含少量淤泥质土、贝壳,呈饱和的松散状态。

厚度3.20~7.60米,平均厚度4.79米。

1.3.2.3中粗砂(地层代号⑤2):

黄褐色,磨圆度较好,分选性差,含少量灰色粘性土,呈饱和的松散~稍密状态。

厚度0.70~6.60米,平均厚度3.35米。

1.3.3第四系残积(Q4el)层

1.3.3.1砾质粘性土(地层代号⑥):

黄褐色,大部分矿物已风化成土状,岩芯多呈土柱状,含较多砂质石英颗粒,粘性较差。

呈饱和的硬塑状态,局部为可塑状态。

厚度0.20~15.50米,平均厚度3.10米。

1.3.4燕山期侵入花岗岩(γy)层

1.3.4.1γ4全风化层(地层代号⑦):

灰白~褐黄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大部分矿物已风化成砂土状,残留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岩芯呈土状、土夹砾砂状,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厚度0.60~8.60米,平均厚度4.02米。

1.3.4.2γ3强风化层(地层代号⑧):

黄褐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原岩结构清晰可辨,残留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少量长石及暗色矿物,岩芯多呈密实砂土状和半岩半土状,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揭露厚度0.20~14.3米,平均揭露厚度4.55米。

层顶深度变化为0~23.40米,平均11.18米。

本次钻探部分钻孔钻穿该层。

1.3.4.3γ2中风化层(地层代号⑨):

青灰、灰白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风化裂隙较发育,裂隙面多被铁锰质渲染,岩芯呈碎块状及短柱状,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

揭露厚度0.50-8.50米,平均揭露厚度1.88米。

层顶深度变化为0~30.90米,平均8.11米。

本次钻探未钻穿该层。

在花岗岩全风化层中分布有花岗岩球状风化体(俗称“孤石”)(地层代号⑩),本次钻探仅187号钻孔揭露,厚度为0.7m,呈中~微风化状。

该层会给地基处理及桩基施工造成较大困难,请设计及施工单位予以注意。

1.3.5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地下水属潜水类型,主要埋藏在场地人工填土层及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中,其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但因勘察场地人工填土多属素填土,具有中等偏弱的渗透性,故地下水位受季节气候影响不大。

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地下水位深度为0~2.7米,相当于绝对标高为2.15~6.37米之间。

本场地地下水环境类型为Ⅱ类环境,弱透水地层。

根据相邻场地水质分析结果,其结果见表2.5。

本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

长期浸水时,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干湿交替时,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表2.5

孔号

分析项目

指标

水对混凝土结构

的腐蚀性

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

单位

含量

Ⅱ类

环境

强透水性地层

弱透水

性地层

长期

浸水

干湿

交替

ZK

7

SO42-

mg/L

9.60

Mg2+

mg/L

3.04

OH-

mg/L

0.00

总矿化度

mg/L

257.00

PH值

PH

6.87

侵蚀性CO2

mg/L

14.30

HCO3-

mmol/L

3.55

Cl-

mg/L

37.23

ZK

26

SO42-

mg/L

7.20

Mg2+

mg/L

2.43

OH-

mg/L

0.00

总矿化度

mg/L

229.00

PH值

PH

6.83

侵蚀性CO2

mg/L

20.35

HCO3-

mmol/L

2.225

Cl-

mg/L

23.04

场地中粗砂中地下水为孔隙水,属强透水层,富水性丰富,受大气降水及地下水侧向补给并参与地下水渗流,动态受气候影响,并以垂直蒸发和潜流的形式向周围排泄。

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层为网状风化裂隙水,属弱透水层,富水性贫乏,受周边地下水侧向补给,动态较稳定。

此外,中风化花岗岩赋存基岩裂隙水。

1.4基坑涌水量估算

本场地基坑深度为4.2m,其中坑中承台开挖深度为4.8m。

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本场地基坑地下水按孔隙潜水考虑,基坑涌水量计算按潜水完整井公式计算:

 

图按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简化的基坑涌水量计算

由于场地基坑开挖深度内地层为人工填土层①,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Q4mc)淤泥层

、中粗砂

、第四系残积砾质粘性土⑥、全风化花岗岩

、强风化花岗岩

等,其中中粗砂

为强透水性地层,人工填土①为透水性地层,其他各地层均为弱透水地层。

Q—基坑涌水量

S—基坑水位降深,取4.0m

K—渗透系数,K=17.0(m/d)(经验值)

H—潜水含水层厚度,平均取H=5.0m

r0──沿基坑周边均匀布置的降水井群所围面积等效圆的半径(m);可按

计算,此处,A为降水井群连线所围的面积。

其中A=30380m2,

=98.34m

R—降水影响半径R=2S(KH)1/2=73.76m

Q=1.366×17.0×(2×5-4)

×5/lg(1+73.76/98.34)=1.366*17*6*4/0.243

=2293.5(m3/d)。

根据地区工程经验,丰水季节,基坑涌水量建议按3倍Q值6680m3/d考虑

1.5工程设计方案概述

本工程降水工程采用不落底式止水帷幕+截水沟+降水井等措施。

工程桩为Ø850@600mm的三轴搅拌桩、800×800mm的C15素砼截水沟、Ø600δ110mm的钢筋笼降水井。

工程工期15天完成。

设计主要工作量统计表

序号

项目内容

规格(mm)

工程量

备注

1

三轴水泥土搅拌桩

(m)

φ850

5255.76m³

PO42.5

2

截水沟

800×800

1566m2

砼强度C15

3

降水井(口)

φ600

17

 

4

观测井(口)

φ600

2

 

1.6施工总体规划

1.6.1工程总体目标规划

a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规范管理,杜绝伤亡事故,施工扬尘、废水、泥浆、噪声排放达标100%,保证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安全文明达到合格,争创广东省安全文明施工优良样板工程。

b工程质量目标:

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组织施工,执行国家、广东省、珠海市现行验收标准,工程质量合格,争创广东省优良样板工程。

c工程工期目标:

15日历天完成三轴搅拌桩的施工、截水沟及降水井的施工,地下降水周期随土建施工进度。

1.6.2施工平面规划

1.6.2.1施工现场有序的平面布置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其布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进度、造价。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经过对施工现场及基坑周边环境图的细致研究,对该场地平面布置的原则如下:

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临时设施。

全部临时设施的平面位置和占地范围不超过业主提供的征地红线范围。

(1)施工现场布置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分四个阶段布置三轴搅拌桩在施工中及时调整。

(2)临时设施除满足施工需要外,还要符合环保、安全及卫生要求,考虑好环境保护规划。

(3)水、电、路、临时建筑等综合考虑,尽量避免重复设置。

(4)不妨碍施工测量放线,同时保障施工道路的运输畅通。

(5)依据现场实际地形布置场地、修筑施工便道。

(6)材料堆场尽量靠近施工现场,减少材料的二次搬运距离。

(7)尽量集中,便于管理,布置具体,分区明确,减少交叉,便于文明施工。

各专业施工队之间作业相互不产生干扰。

1.6.2.2施工用水

(1)综合考虑工期要求和设计工作量大小,拟在现场设置4个接水口,南北两侧各二个。

开工前在场地四周布设供水管线,并预留接水口,保证施工的现场生产、生活用水,供水量应保证500m3/天。

(2)在施工现场场地四周设临时排水沟,并将水引至主排水沟(保证施工区先完成基坑排水沟的施工),确保雨水、冲洗水、场地积水等能及时排出。

对于因生产和生活产生的污水、废水均经过水沉淀处理池处理后,方能外排,做到不污染环境。

1.6.2.3施工用电和施工照明

(1)根据工期要求、工作量大小,施工现场需提供2152KW施工用电量,方可满足施工需要。

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及设备使用特点。

根据选用设备数量,施工用电计算工作如下:

P=1.05-1.10(K1∑P1/cosδ+K2∑P2+K3∑P3+K4∑P4)

其中:

P_供电设备总需要容量(KVA);P1_电动机额定功率(KW);P2_电焊机额定容量(KVA);P3_室内照明容量(KW);P4_室外照明容量(KW);

P=1.05-1.10(K1∑P1/cosδ+K2∑P2+K3∑P3+K4∑P4)=2152KVA

(2)施工区内生活、办公及在各施工作业区域照明,利用业主提供的网电。

施工场地四周设置镝灯,机台设置碘钨灯,保证夜间施工作业区照明充足,同时在施工道路、临时设施、生活办公区设置照明灯具。

生活照明用电约需网电200KW。

1.6.2.4施工通信

为保证施工现场内外联系畅通,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配置移动电话,便于联系。

1.6.2.5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

在项目部所在区域设置机械设备存放场地及维修组、材料备件仓库和办公室、会议室及厕所等临时设施。

1.6.3施工组织部署

1.6.3.1施工部署

本工程降水工程采用三轴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在场地四周布置截水沟,在施工场地上布置降水井,以达到施工场地降水满足现场施工的目的。

根据设计要求和场地实际情况,本工程施工拟规划为四个阶段,计划工期为15日历天:

第一阶段(开工前准备阶段):

施工准备阶段。

此阶段主要完成测量放线、水电接装、材料进场与送检、设备进场和安装调试等,计划准备阶段1天。

第二阶段:

三轴搅拌桩、降水井施工阶段。

此阶段以三轴搅拌桩、降水井的施工为主要工作,同步展开施工。

拟投入2台三轴搅拌桩机,2台乌克斯冲击钻施工。

第三阶段:

场地四周截水沟施工,测量放样、清理岩面、沟槽开挖、验槽、浇筑素砼、养护等。

第四阶段:

进行降水井回填封井。

1.6.4施工人力资源管理规划

1.6.4.1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

项目主要管理人员表

职务

职称

责权范围

项目负责

高级工程师

注册一级建造师

1.工程现场总负责

2.负责本工程的资金计划和管理

技术负责人

注册岩土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1.工程技术总负责

2.负责组织质量检验和评定工作

现场代表

工程师

负责现场工序管理及设备的调度

质检员

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1.负责施工过程的质量检验和监控工作,确保每道工序受控

2.督促班组执行“三检”制,对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尤其是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进行跟踪检查

3.监督、检查工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质量

材料员

助理工程师

材料采购与材料管理

安全工程师

工程师

现场施工安全负责人

安全员

工程师

现场各专项施工安全负责人

预算员

助理工程师

负责工程预决算

测量员

工程师

建立场地测量控制网,桩位放点

资料员

助理工程师

负责施工资料的整理与报验

1.6.5施工机械管理规划

1.6.5.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计划

拟投入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制造

年份

额定

功率(KW)

生产

能力

施工部位

1

三轴搅拌桩机

SBJ-1

2

2008

350

止水帷幕施工

2

乌克斯冲击钻

CZ-22型

2

降水井施工

3

抽水泵

19

2012

7.5/11

井内抽水

4

挖掘机

WY80

1

2010

截水沟开槽

5

翻斗车

20m3

1

2011

土方运输

6

排渣、浆车

20T

1

2010

泥浆排放

拟配备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国别

产地

制造

年份

已使用

台时数

用途

1

全站仪

GTS-225

1

日本

2011

2年

测量放点用

2

泥浆测试仪

1

国产

2013

测试泥浆指标

3

测斜仪

1

国产

2012

1年

测试槽壁、孔壁垂直度

1.6.6施工材料管理规划

材料配置:

根据总进度计划和周、月计划详细编制有关资源供应计划;配备足够的流动资金解决近期材料价格波动引起的材料短缺。

由物资组负责本工程中需我方采购的材料供应,协调物资、设备按期进场。

1.6.7施工沟通管理规划

1.6.7.1建立以建设单位为核心、以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第三方检测、监测单位为成员的多方沟通平台,以会议和联合检查为主要沟通形式,借助电子媒体方式加强沟通联系的及时性;

1.6.7.2建立以总包项目部为核心、作业班组、公司级职能部门等为成员的内部沟通平台,以内部网络和会议为主要沟通形式,借助电话、传真等方式加强沟通;

1.6.7.3项目实施以建设单位利益为主要利益,以我方利益为次要利益,合理把握双方利益平衡,预防各种经济冲突发生。

2.施工组织方案与技术措施

2.1三轴搅拌桩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2.1.1三轴搅拌水泥土桩技术方案

2.1.1.1设计要求

本工程主要采用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降水井+截水沟的形式,根据工程地质勘查报告显示,地面至中风化花岗岩石层面以上主要是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②,该层在场地内广泛分布,层厚较大,共分为4个亚层:

填土、中粗砂、全风化花岗岩及强风化花岗岩,该地层中的中粗砂厚度较大,透水性高,对施工产生了较大影响,故对施工场地进行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施工,因现场地质条件差异对搅拌桩成桩长度造成一定影响,我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搅拌桩进行了分区,桩长8.8米、10.3米、5.7米,详见剖面图。

2.1.1.2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工艺流程

 

2.1.1.3三轴搅拌桩施工顺序:

三轴搅拌桩施工按下图顺序进行,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设备的垂直度是三轴搅拌桩成型的关键技术,以达到止水的作用。

本工程三轴搅拌桩采用搭接形式施工,示意如下图所示:

2.1.1.4三轴搅拌桩施工工艺

2.1.1.4.1桩位测量

依据设计桩位平面布置图及放出桩位点并埋标。

根据业主提供坐标基准点、总平面布置图、围护结构平面图。

按图及建立的现场测量控制网放出桩位控制线,设立临时控制桩,做好技术复核单,在公司专业人员复核无误后提请监理验收。

2.1.1.4.2开挖沟槽

根据基坑围护边线用0.8m3挖机开挖槽沟,沟槽尺寸为1200×1800mm,并清除地下障碍物,开挖沟槽土体应及时处理,以保证三轴搅拌桩正常施工。

2.1.1.4.3钻机就位、安装

由当班施工员及桩机班长统一指挥桩机就位,桩机下铺设钢板,移动前看清上、下、左、右各方面的情况,发现有障碍物应及时清除,移动结束后检查定位情况并及时纠正;桩机应平稳、平正,并用经纬仪或线锤进行观测以确保钻机的垂直度;搅拌桩桩位定位偏差应小于50mm。

成桩后桩径偏差不得超过20mm,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1/200。

2.1.1.4.4水泥土配合比

a水泥浆液配比须根据现场试验进行修正,参考配比范围为:

水灰比:

0.5~2.0。

b根据围护施工的特点,水泥土配比的技术要求如下:

c设计合理的水泥浆液及水灰比,使其确保水泥土的强度。

d水泥掺入比的设计,必须确保水泥土强度,降低土体置换率,减轻施工时对环境的扰动影响。

e根据设计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拟订此次三轴搅拌桩的水泥浆液配合比为:

1、泥采用普硅酸盐水泥,标号为PO42.5级;

2、水灰比为0.5(可视现场土层情况适当调整);

3、水泥浆比重1.693,水泥掺入量20%;

4、桩身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0.8Mpa。

f搅拌桩施工时每个台班做三组70.7×70.7×70.7mm,自然条件下养护28天,送检测中心做抗压试验。

g备制作水泥浆及浆液注入

在施工现场布设水泥浆搅拌系统(自动搅拌站),附近安置水泥罐,在开机前按要求进行水泥浆液的搅制。

将配制好的水泥浆送入贮浆桶内备用。

h水泥浆配制好后,停滞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搭接施工的相邻搅拌桩施工间隔不得超过24小时(初凝时间)。

注浆时通过2台注浆泵2条管路同Y型接头从H口混合注入。

注浆压力:

宜不大于2MPa,注浆流量:

150~250L/min/每台。

2.1.1.4.5钻进搅拌

三轴搅拌桩桩身采用一次搅拌工艺,水泥和原状土须均匀搅拌,下沉和提升过程中均为注浆搅拌,同时严格控制下沉和提升速度:

a下沉速度不大于1.0m/min;

b提升速度为1~1.5m/min;

c在桩底部分重复搅拌注浆。

d做好原始记录。

参见以下图所示

施工时间

①下沉搅拌注浆1.0m/min左右

度③提升搅拌注浆1.0~1.5m/min

②桩底部1m处重复搅拌1m/min

三轴搅拌桩钻进搅拌关系图表

2.1.1.4.6清洗、移位

将集料斗中加入适量清水,开启灰浆泵,清洗压浆管道及其它所用机具,然后移位再进行下根桩的施工。

2.1.1.4.7搅拌桩桩体中间验收

根据我司专业施工管理规程,搅拌桩施工完毕必须进行工序交接中间验收,验收标准如下表所示:

搅拌桩桩体验收标准表

序号

实测项目

检查频率

允许偏差

1

水灰比

4次/台班

符合设计规定

2

搅拌桩喷浆速度

下沉

2次/幅

符合设计规定

提升

符合设计规定

3

桩位偏差

50mm

4

垂直度

1次/幅

<1/200

2.1.1.4.8报表记录

施工过程中由专人负责记录,记录要求详细、真实、准确。

2.1.2三轴搅拌桩质量控制难点与措施

在深基坑施工中,超深三轴搅拌桩作为全新的施工工法,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