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28945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12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docx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docx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1,第一语言:

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2,第二语言:

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3,双语(或多语)现象:

幼儿出生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多种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

达到同等熟练运用的程度。

4,母语和外语是按国家的界限划分的。

母语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

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5,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是按语言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

本族语:

是本民族的语言,因此这一术语与“母语”可以通用。

非本族语:

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但绝不能称作外语。

6,目的语:

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7,广义的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8,西方学者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个概念做了分工:

凡是在该

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称为第二语言;不再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称外语。

9,广义的第二语言:

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

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

言,不包括外语。

另一种情况是指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10,现在在我们国内,其正式名称(也是用的最多的名称)是“对外汉语教学”。

11,《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写到:

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

12,美国——“中文教学”;

日本——“中国语教学”;

东南亚——“华文(语)教学”

13,TCSL:

TeachingofChineseasaSecondLanguage,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14,广义的应用语言学:

(与理论语言学相对)指把理论语言学的理论、规律、原则和方法

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从而产生的新的边缘学科,如神经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

狭义的应用语言学:

则专指语言学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指第二语言教学。

15,外语教学法(ForeignLanguageTeaching):

国外语言教学界广泛使用的名称。

16,世界范围内有关语言教育学科的名称,目前较普遍使用的还是应用语言学、外语教学、

和第二语言教学。

17,教学,主要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传授和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18,学校教育目标主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教育论通常是教育学中的主要部分、核心部分。

第二节对外汉语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

19,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汉语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

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20,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

21,教学系统的内部因素主要指:

学习和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和教师;

习和教学活动的客体——所教的目的语,即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

学习和教学活动本身——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四大环节的理论和实践。

22,外部因素:

首先是一些基础学科,特别是指与本学科关系最为密切的语言学、心理学和

教育学等对本学科理论所起的支撑作用;

外部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语言环境,包括社会语言环境和教学语言环境,及其对学习

所产生的影响;

还包括国教的方针政策,国家、社会及具体的教育单位所能提供的各种资源、条件对教

学实践所产生的影响。

23,教与学的全过程:

指学习者从零开始到接近标准目的语的整个过程中汉语水平发展的各

阶段教与学的特点和规律,包括每阶段总体设计等四大环节的内部规律和互相关系。

24,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

社会学

文化学

语言学

心理学

教育学

横断学科

社会语言学

人类学

文化语言学

跨文化交际学

理论语言学

汉语语言学

对比语言学

计算语言学

认知心理学

心理测量学

心里语言学

教育工艺学

教育心理学

教育统计学

数学

逻辑学

信息论

系统论

控制论

25,(上图)模式把学科体系分成三个部分:

理论基础、学科理论、教育实践。

26,理论基础部分提出与本学科的发展关系最密切的七个基础学科:

即语言学、心理学、教

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学科及哲学。

27,直接应用于语言教学、属于本学科范围内的学科理论体系,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两

部分。

28,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包括四方面:

对外汉语语言学、对外汉语教育理论、汉语习得理论

和学科研究方法学。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研究居于学科理论研究的核心地位。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

29,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

对外汉语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外语教学。

(1)语教学首先是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不同于语言学的教学。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和规律的学科,语言学的教学则是教授有关语言的理论知识以及有关语言的研究方法。

(2)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

基础阶段的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重点阶段。

以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根本目的。

(3)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汉语教学在国外还不普及,属于“非普遍教授语言”。

掌握汉语特有的书写系统——汉字,对以拼音文字为母语的学习者来说尤为困难。

(4)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30,概括: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它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分支学科。

31,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

(1)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

(2)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语言作为技能和能力,只有通过练习、实践才能掌握。

(3)以基础阶段为重点——语言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最重要;基础阶段学习者最多。

(4)以语言对比为基础——通过对比确定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分析纠正学习者错误。

(5)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

(6)集中强化的教学。

32,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特点:

(1)对外汉语教育是专门的学科

(2)对外汉语教育是综合的学科

(3)对外汉语教育是应用的学科

33,学科定位:

他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的第二语言教育的分支学科。

第二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现状

第一节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回顾

1,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开始于1950年,期间以1978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50年代初——70年代末,“开创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时期

70年代末——今,“确立对外汉语教育学科”时期。

2,1950年7月,清华大学成立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3,1978年是对外汉语教育学科发展的起点,这一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北京地区语言学

科规划座谈会上,第一次提出把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学科来研究”。

4,开创时期(50年代初——70年代末)分为三个阶段:

(1)初创阶段(1950—1961)

第一位到国外教授中国语文的专家是朱德熙

周租谟,1953年发表本学科最早一篇论文《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

1958年出版我国第一套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

(2)巩固阶段(1962—1966)

1962年,正式成立“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北京语言学院前身。

1964年,更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1996年,更名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1965年,北京语言学院创办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外国留学生

基础汉语教学通讯》

钟梫(qin214)《十五年汉语教学经验总结》一文中特别提到“精讲多练”和“课

堂外相结合”,以及“语文并进”等教学原则。

(3)恢复阶段(1972—1977)

1972年,周总理亲自批示恢复北京语言学院。

1973年秋开始接受外国留学生。

5,确立对外汉语教育学科(1978)

吕必松最早对学科理论进行宏观研究。

第二节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现状

6,1979年,原北京语言学院的内部刊物《语言教学与研究》改为正式出版的季刊,成为我

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7,1983年,参加筹备成立“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的学者专家们正式提出了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名称。

——对外汉语教学已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学科。

8,1984年,北京语言学院在原编辑研究部的基础上成立了“语言教学研究所”,这是我

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研究机构。

9,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其常设机构“国

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汉办”)

10,1987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期间,各国代表协商成立了“世界汉

语教学学会”,秘书处设在北京语言学院,首任会长朱德熙。

11,1987年由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和北京语言学院共同创办的会刊《世界汉语教学》转

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会刊。

12,1988年“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独立为“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秘书

处设在北京语言学院,首任会长吕必松。

13,(HSK):

汉语水平考试,1995?

年正式成为国家标准化考试。

第三节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特点

14,1996年,美国《外语学习的标准:

迎接21世纪》的研究项目提出了用来概括21世纪

第二语言教育目标和学习标准的5个“C”:

Communication(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Cultures(体认多元文化)、Connections(贯连其他学科)、Comparisons(通过比较了解语言文化的特点)、Communities(应用于国内和国外的多元社区)。

15,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世界现存最古老的语言,是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文化的结晶和载体;

改革开放后,经济。

国际地位。

世界交往。

汉语作为重要交际工具,作为中国与世界桥梁。

16,当前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长,教学规模不断扩大,但在世界绝大多数地区汉语仍属“非普遍教授语言”;

(2)现代汉语的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但在很大程度上汉语教学仍附属于汉学,未能成

为独立的学科;

(3)中文的专业教育、学历教育有所发展,汉语教学出现向中小学发展的趋势。

但总

的看来学生学习汉语的起点仍比较低,多数地区尚不能培养高级汉语人才。

第三章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

1,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文化学已成为对外汉语教学最直接、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如果说语言学和文化学主要作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和目的,

那么教育学和心理学则主要作用于对外汉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2,理论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研究语言普遍性质、共同规律和一般原理;

具体语言学(如汉语语言学)——对某一语言的事实进行描写、对其规律进行揭示。

3,教学活动的环节:

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评估。

4,语言的基本特征:

(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语言是符号系统,这是语言结构的本质属性。

符号是用来代表客观事物的,有形式

和意义两个方面。

语言的物质形式是声音,语言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

语言作为符号系统的特征启示我们:

学习一种语言需要重视意义。

要掌握音义的联系,遵守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

学习一种语言需要掌握语言系统和各分支系统;

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本质上是口头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2),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的区分:

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和概括,常常指作为惯例的语音、词汇、语法的规则系统;

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也可以说是个人对语言在特定环境中的运用,即运用预言

的词汇和语法手段组成具体的话语。

(3),语言有生成性

语言的生成性——可以用有限的语言规则生成无限的表达意义的语言形式。

语言的生成性启示我们: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汉语的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要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语言规则。

(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是其最本质的社会功能。

“交际”或“沟通”,其实际是传递和获得信息。

(5),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活动的过程,可以分为技术思维、形象思维和概念思维。

人类的主要思维活动——概念思维必须借助语言(词和句子),通过概

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进行。

(6),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

(7),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只有人类才具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特殊生理基础

生理基础——发达的大脑和完善的发音器官。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这一特征其实我们:

语言是可以学会的。

成功的第二语言教学必须考虑学习者的生理和心里因素,这些因素影响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学习具有普遍性质,人类学习第二语言的规律有很多共同之处。

5,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内容:

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四要素及其相关系统。

6,中国对语言的研究是从训诂学、文字学开始的。

7,最早的辞书《尔雅》出现在秦汉之交(公元前2世纪)

8,西汉杨雄的《方言》(公元前后)是中国第一部在实地调查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的比较方言

词汇的重要著作。

9,东汉时期(公元1世纪)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按形义法关系编排的字书。

10,19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兴起,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1,语言学四大主义思潮,代表了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历史比较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

转换生成语法;

功能主义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

18s末、19s初,

中心在德国

19s丹麦拉斯克、德国格里姆、葆朴

英国琼斯1786年发表论文,揭开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序幕。

结构主义语言学

1906-1911年瑞士,

中心在美国?

瑞士索绪尔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语言学的“圣经”。

理论核心:

语言是符号系统,符号由“能指”(形式)和“所指”(概括)组成,关系任意。

他区分了语言&言语、内部语言&外部语言、历时语言&共时语言。

转换生成语法

20世纪中期,

美国

乔姆斯基

标志是1957年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的出版。

乔姆斯基提出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表现”。

转换生成语法的出现,成为“乔姆斯基革命”。

功能主义语言学

60s末、70s初,

中心在欧洲

英国的韩礼德、法国的马丁内等

标志着语言研究重点由语言形式转向语言功能。

英国韩礼德建立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以“系统语法”为框架论述语言功能

12,历史比较语言学——出现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心在德国。

最初是英国学者琼斯1786年发表论文,提出印度的梵语与欧洲的拉丁语、希腊语和日

耳曼语等有共同的来源。

这一惊人的发现揭开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序幕。

19世纪丹麦拉斯克、德国格里姆、葆朴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被认为是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

13,结构主义语言学——中心在美国?

1906-1911年瑞士索绪尔在日内瓦大学讲授普通语言学,讲稿《普通语言学教程》被奉

为语言学的“圣经”。

索绪尔被公认为现代语言学的主要奠基人。

索绪尔语言理论的核心是语言是符号系统,符号由“能指”(形式)和“所指”(概括)

两部分组成,这来那个部分的关系是任意的。

索绪尔区分“语言”和“言语”、“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历时语言”和“共时语言”。

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和概括,常指语音、词汇、语法的规则系统;言语是语言表现形式。

内部语言:

语言本身的结构。

外部语言:

语言和社会、民族、文化、政治等的关系。

历时语言:

研究语言在不同时期演变的“动态语言学”

共时语言:

研究语言在某一时期的状态的“静态语言学”

14,转换生成语法——美国

20世纪中期在美国出现转换生成语法学派,其标志是1957年麻省理工学院乔姆斯基的

《句法结构》一书的出版。

乔姆斯基提出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表现”。

语言能力:

人们内化了的语言规则体系。

语言表现:

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即人们实际说出来的话语。

转换生成语法学派的出现,成为“乔姆斯基革命”。

15,功能主语言学——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心在欧洲

无论是结构主义还是转换生成语法学派,研究重点都是语言的形式,乔姆斯基只研究语

言能力,把语言使用和语言功能排除在语言研究之外。

60年代末、70年代初功能主义语言学的兴起,标志着语言研究重点由语言形式转向语

言功能。

功能主义学派代表人物:

英国的韩礼德、法国的马丁内等。

韩礼德建立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以“系统语法”为框架论述语言功能。

16,每种语言学思潮,都会产生与之相应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历史比较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

转换生成语法

功能主义语言学

把语言当作知识来研究、比较,

强调语言间的共同点

把语言看作一种工具和手段,通过刺激—反应来研究各种语言之间的差别,着重研究和描写不同的语言系统及其结构形式

把语言看成一种能力。

依靠此能力,掌握并创造性运用语言

把语言看成一种社会现象,强调研究语言的社会功能。

语法翻译法

听说法

视听法

认知法

交际法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

(二)

17,长期以来,对语言的研究实际上存在两大思潮:

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

18,乔姆斯基在60年代提出“语言能力”的概念。

所谓语言能力是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

的语言规则体系。

19,海姆斯60年代首次提出“交际能力”的概念。

即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进行社会交往能力,包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

海姆斯还进一步提出交际能力的四个特征:

语法性、可接受性、得体性、现实性。

20,美国语言学家卡纳尔等,于1983年提出的模式影响较大,他概括了交际能力的四方面:

(1),语法能力;

(2),社会语言能力;(3),话语能力;(4)策略能力(应变能力)

所以交际能力既包括语言能力,也包括语言应用能力。

交际能力的理论,使交际法(或功能法)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教学法流派。

21,语言形式通常是指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结构体系,也称语言结构。

22,“话语”是交际过程中一定语言环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是由结构衔接、语义

连贯、排列符合逻辑来表达某个主题的连续的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

23,“话语分析”也称“语篇分析”,是对话语的结构与功能的分析。

24,7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萨克斯等分析自然话语,指出会话的特点是“话语轮换”,发话人

从头至尾连续的一段话称为一个“话轮”。

25,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语言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标志是1898年第一

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马建忠的《马氏文通》。

26,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

(1),语法方面:

汉语最大的特点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

语法规则简单。

(2),语音方面:

只有400多个基本音节,加上四声的区别,一共只有1300多个音节。

(3),词汇方面:

汉语的词音少,便于记忆;汉语词汇的结构以词根复合法为主,词义

与语素义有联系。

汉语语法、语音、词汇经济简便的特点,提高了汉语使用的速度和效率。

27,汉语的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

28,汉语最为第二语言学习的难点:

(1),语法方面:

没有形态变化,对于习惯于屈折变化的学习者来说,要学会一种新的语法手段来代

替早已熟悉的语法手段,则比多记一些不规则动词变化更为复杂。

汉语重“意”不重“形”,体现了意合为主、隐形语法关系丰富、表以灵活等特点。

词类有多功能性,因为与句法成分的关系错综复杂而不对应;

双音节化的倾向影响到语法形式;

句法结构中松散的主谓结构和大量的述补结构;

“把”字句、无标记被动句等特殊的动词谓语句,是汉语语法的特点,也是难点。

(2),语音方面:

汉语语音的最大难点在于声调。

过多的同音形式需要区分;几组送气与不送气的辅音的区别。

(3),词汇方面:

汉语有大量的同义词和近义词,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大量的固定的四字成语,

现代汉语中还保留不少古汉语的词语。

(4),汉字:

汉字是学习汉语最大的困难所在。

汉语这种意音文字,即每个方块字基本上记录一个单音节语素的文字,是一套完全

陌生的书写符号,难认、难记、难写。

第三节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学基础

29,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规律的科学,其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论则是研究教学规律的理论。

30,教育学是与本学科(对外汉语教育学)关系最直接的基础理论学科。

31,广义的教育:

一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增强人们的体质和影响人们的思想和道德

品质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

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

影响和培养的活动。

32,教育的作用:

教育对社会、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教育的根本作用。

33,对人的发挥起作用的因素除了教育以外,还有遗传和环境。

教育起主导作用。

34,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

科学的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

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所需要的人才。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体育是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

35,教育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教学来实现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传授与学习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

并使学生身心获得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36,对教学活动规律的研究称为教学论,或“教学理论”或“教学原理”。

37,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过程叫教学过程。

对教学过程规律的研究也为过程论。

38,教学活动的认识过程是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作用的辩证统一,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这一认识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基本原则。

39,17世纪捷克伟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划时代著作《大教学论》(1657),建立教学论。

40,教育发展史上,几百年间不同教学论思潮所形成的教学过程多种多样。

代表性的四种:

(1),传授式:

即在教师的主导下系统的传授书本知识的模式。

如以捷克夸美纽斯为代表的“观察——记忆——理解——练习”过程。

缺点是容易造成注入式、满堂灌的弊病,忽视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2),活动式:

即在教师辅导下,学生通过活动自己进行探索性学习的模式。

以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设计教学法”为代表,其过程为“设置问题的情景

→确定问题的性质→拟定解决问题的办法→执行计划→检验与评价”。

活动派作为传统派的对立面出现,形成了两派长期争论,促进了教学论的发展。

(3),发现式:

即既主张学生学习最新的、系统的、有严密逻辑结构的科学知识,同时

又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去发现知识,总结规律

以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的“学科结构论”和“发现学习论”为代表。

(4),发展式:

与前三派不同,认为教学过程不只是智育的过程,二十促进人的身心全

面发展的过程。

以前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的“一般发展”的教育论思想为代表。

41,不同的教学过程模式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