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问题与近现代中国社会.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30780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问题与近现代中国社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民问题与近现代中国社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民问题与近现代中国社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民问题与近现代中国社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民问题与近现代中国社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农民问题与近现代中国社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农民问题与近现代中国社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民问题与近现代中国社会.docx

《农民问题与近现代中国社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问题与近现代中国社会.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民问题与近现代中国社会.docx

农民问题与近现代中国社会

农民问题与近现代中国社会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农民问题贯穿于中国近现代史始终。

近代以来西方的经济侵略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农业经济也日益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并成为其市场体系中的一部分。

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土地所有制仍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因此近代中国各阶级各政党各政治团体能否高度重视农民问题、能否解决农民问题决定了其政治纲领能否得到占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的支持,决定了其政治纲领能否化为一场农民广泛参加的社会运动。

1851年到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

,但这个纲领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资政新篇》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表明农民由于作为小生产者的保守、狭隘、散漫等阶级局限性不可能单凭自身力量求的解放,更不可能把反帝反封建斗争引向胜利。

1898年的戊戌维新运动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没有涉及到农民问题,缺乏群众基础,其失败是必然的。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了民生主义“平均地权”,但它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难以成为发动群众的理论武器。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对三民主义做了新的阐释,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的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并提出了改善工农生活的状况。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通过领导罢工运动认识到,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和其他革命阶级组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才能战胜国内外强大的敌人。

1921年9月沈定一等在浙江省萧山县衙前村成立了第一个农民协会,1922年6月澎湃在广东海丰县从事农民运动。

国共合作促进了工农运动的恢复与发展。

国民党中央设立了农民部,广东各县农民纷纷建立农民协会,组织农民自卫军。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之一就是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1925年1月中共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国民党统治时期在中国社会经济中站优势地位的仍然是封建经济。

以农村工作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

毛泽东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农村,在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根据地应当成为党的工作重心的思想。

1928年《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科学回答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农民土地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基本问题,开展土地革命就是要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制定了第一个土地法,在兴国土地法中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有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规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

坚定的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有耕地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抗日战争时期,各地抗日民主政权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5月4日党发出《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战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1947年7-9月党制定了彻底实行土地改革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总结了土地改革的经验,系统阐明了党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新解放区土改普遍展开,从950年冬到1953年春,除了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土改在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业生产力。

1953年到1956年开展了对个体农业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采取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采取了如下基本原则和方针(P161,5点内容)

1958年在发动“大跃进”的同时,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开展起来了,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体制,其基本特点被概括为“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化合并为四五千户以至一两万户,所谓“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原来经济条件各不相同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被合并后主要财产归人民公社所有,收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和分配。

从1978年开始安徽、四川的农民群众开始试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0年5月邓小平发表《关于农村政策的谈话》肯定了包产到户这种形式。

在中共中央的支持和推动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开来,它是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将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的积极性和集体经济的优越性结合起来,因而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

1983年10月,中央作出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同时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制度。

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2006年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2008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到2020年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任务做出了详细的部署。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与近现代中国社会

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自然经济的破坏给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商品的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给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劳动力的市场。

最早在19世纪60、70年代洋务派所兴办的军事和民用企业中诞生了最早的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企业。

19世纪70年代在洋务派所办企业的利润刺激下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于新式企业,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民营资本主义企业和资产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是大官僚与大买办的结合。

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点和特点(P1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20世纪初获得了一定发展,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短暂而又迅速的发展,中国的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进一步壮大起来。

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创造了条件。

五四运动越出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形成了一个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全国规模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爱国政治运动。

党的早期组织成立后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

党成立后在党的领导、推动、组织下工农群众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是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关,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

这次高潮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苏兆征、林伟民领导)、1922年安源路矿工人罢工(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领导)、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共产党员林祥谦、施洋牺牲)。

全国范围内的大革命风暴起于五卅运动(共产党员顾正红被日本资本家枪杀),持续时间最长的工人罢工1925年6月---1926年10月广州、香港省港大罢工(苏兆征领导)北伐战争期间1927年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1927年3月上海工人在周恩来等领导和指挥下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国民党统治在全国建立后官僚买办资本急剧膨胀起来,这种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官僚资本是如何实现对经济的垄断的P78—79),由于其具有浓厚的封建性、买办性和垄断性,因此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民族资产阶级所经营的中等规模和小规模的资本主义经济,在整个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中不占主体地位,受到多方面的阻碍:

外国资本的压迫、本国官僚资本的排挤、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

民族资本主义的5个特点(P79)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联合的对象是革命的动力之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间党派,其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俄、上层小资产阶级俄及其知识分子(P80)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将1927年大革命失败时暂时推出革命阵营(王明“左”倾错误的5点表现P89—90),在“九一八”后要求抗日与民主的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

党在抗战中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P111—112),巩固和发展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做法(P112)

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民主同盟、青年党等中间党派参加。

中国各民主党派少数成立于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多数成立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其社会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分子,(八个民主党派特别是中国民主同盟P134-135)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P136),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P137)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要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1947年12月在杨家沟会议上毛泽东在《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中提出了新民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指出垄断资本贵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949年---1952年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使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已经居于主导地位。

过渡时期总路线,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采取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企业改造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

初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P16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3个特点(P164)

军事斗争与近现代中国社会

军事武装斗争在近现代中国社会中极其重要无论对于革命力量还是反革命力量。

近代西方列强所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签订的六个主要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赔款数额、割让领土、开放通商口岸、划分的势力范围和租借地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封王、北伐西征、1856年天京事变

辛亥革命:

宣传与组织工作、三民主义学说、革命与改良的论战,保路风潮与武昌起义

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1913年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1915年护国战争反对袁世凯称帝、1917年第一次护法战争反对段祺瑞破坏《临时约法》和拒绝恢复国会、1920年---1922年第二次护法战争

北伐战争:

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遣队进入湖南揭开北伐战争序幕,北伐的战略方针:

先打吴,再打孙、再打张,北伐胜利进军的3点原因(P71)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是放弃了无产阶级俄对武装斗争的领导权

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三大武装起义,三湾改编成为建设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在理论和实践上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1930年10到1931年7月红军连续粉碎了国民党三次围剿,使戆南、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长征的胜利结束和伟大意义

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改编、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抗战时期的两个战场及其关系、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牺牲的将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解放战争

1945年国共和谈期间,中共正式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1946年6月国民党军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6月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转入战略进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毅、粟裕挺进苏鲁豫皖、陈庚、谢富治挺进豫西,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揭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渡江战役,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大陆实现统一,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P2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