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37692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1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docx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docx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

1.下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用“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C. 

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D. 

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道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A错误;

B、“B超”即超声诊断仪,“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故B正确;

C、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宇航员对话需借助无线电设备,故C错误;

D、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

(1)减弱噪声的途径:

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2)超声波的应用:

回声测距、超声诊断仪等;(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信息

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不同的发声体,故A正确;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防止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B.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

C. “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做功的本领

D. “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不要太高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B、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B错误.

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能量,即具有做功的本领,故C正确.

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响度不要太大,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

(1)声音的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4.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

B. 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C.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故A错误.

B、物体不振动,是无法发出声音的,故B错误.

C、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的传播过程.

5.小徐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以上三项都是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

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6.下列事例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的是(  )

A. 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居民家的窗玻璃振破          

B. 军方研制了一种声波枪,杀人于无形之中

C. 超声波液位计工作时发出超声波,采用非接触的测量,能测量各种液体和固体物料高度          

D. 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

【答案】C

【解析】【解答】A、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居民家的窗玻璃振破,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A不符合题意;

B、声波枪杀人都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B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液位计工作时发出超声波,采用非接触的测量,能测量各种液体和固体物料高度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C符合题意;

D、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凡是声音起到破坏性作用的,属于传递能量.

7.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复读机发出声音的(  )

A. 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 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 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D. 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答案】D

【解析】【解答】音量不变,即声音的响度不变;

复读机在正常播放与快速播放时的区别时,相同的声音快放时,速度变快,即声音振动的频率会加快,所以音调会升高。

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复读机在正常播放与快速播放时的区别时,声音振动的频率会加快,所以音调会升高,音量不变,响度不变.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利用B超检查身体,应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B.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C. 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音,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同一位置,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答案】D

【解析】【解答】A、利用B超检查身体,应用了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强,能传递信息,A不符合题意;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音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不符合题意;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同一位置,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A、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强且能传递信息;B、控制噪声的三条途径:

控制噪声的声源、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接受处减弱噪声;C、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D、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音色与声源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9.火车钻山洞时,车轮在钢轨上滚动的声音跟火车在洞外行驶相比     (   )

A. 声音轻了                        

B. 声音响了                        

C. 声音没有变化                        

D. 声音消失了

【答案】B

【解析】【分析】当火车钻山洞时,山洞内会有回音,回声与原声重合加强声音的响度.

【解答】火车钻山洞时,车轮在钢轨上滚动的声音会与回声重合,这样响度会增大,所以跟火车在洞外行驶相比声音变响了;

故选B.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回声与原声重合也会增加声音的响度.

10.下列各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                                 (    )

A. “声纳”探测敌方潜艇            

B. 编幅在黑夜中飞行            

C. 挂在胸前的哨子            

D. 手臂振动

【答案】C

【解析】【分析解答】

A、“声呐”探测敌方潜艇,发出声波,故是声源;不选A;B、蝙蝠在黑夜中飞行,发出超声波,是声源;

不选B;C、挂在胸前的哨子,没有发出哨声,不是声源;故选C;D、手臂振动发声,是声源;不选D.故选C.

11.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    )

A. 音调低,响度大             

B. 音调低,响度小             

C. 音调高,响度大             

D. 音调高,响度小

【答案】A

【解析】【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

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

【解答】因为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所以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

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这里的“轻声伴唱”是指声音小;因为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所以说男低音比女高音响度大.

故选A.

 

12.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上,小亮注意到发令台上有一块“板子”,如图所示,关于这块板子的作用,他做了如下猜想,其中正确的是:

(  )

A. 主要用来反射发令枪的枪声,所以必须正对着终点计时裁判的方向           B. 主要用来衬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所以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

C. 主要用来减弱噪声,所以要把它放在看台和发令枪之间           D. 主要用来遮阳,所以要把它放在裁判员的头的上方

【答案】B

【解析】【解答】田径运动会上,由于空气中的光速远远大于声速,终点计时员应看到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计时,否则就少记了声音传播这段距离需要的时间.所以,这块板子的作用,主要用来衬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

故答案为:

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速和光速的掌握,以及对物体颜色的掌握。

容易错选A,由于空气中的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果听声计时,会少记了声音传播这段距离需要的时间。

13.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

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越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保持不变)(  )

A. 28.33m/s                         

B. 13.60m/s                         

C. 14.78m/s                         

D. 14.17m/s

【答案】D

【解析】【解答】由图示分析可知,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经过的时间为0.16s,在这个时间内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1=v•t1=340m/s×0.16s=54.4m;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经过的时间为0.12s,在这个时间内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2=v•t2=340m/s×0.12s=40.8m;故可得汽车通过的路程为s=s1-s2=54.4m-40.8m=13.6m,所用的时间为t=1.12s-0.16s=0.96s,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s/t=13.6m/0.96s=14.17m/s,

故答案为:

D。

【分析】如果能确定超声波第一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A和第二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B之间的距离sAB,并能得到此过程所用的时间,就能得到汽车行驶的速度.

14.如图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A厅“声音之韵”展区,“传声筒”这件展品,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B.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

C. 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传来的                             

D. 医用听诊器和传声筒的原理不同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不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介质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故B正确;

C、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和空气传来的,故C不正确;

D、医生利用听诊器诊断病情时,从身体到听诊器通过鼓片收集振动产生的声音,利用的是固体传声;然后通过橡皮管里空气传达到双耳听孔,利用的是气体传声.所以听诊器同时利用了固体和气体传声两种方式.传声筒的原理与此相同,也是利用的固体和空气传声,故D不正确.

故选B.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或气体等介质中传播,在介质中是以声波形式传播的.

15.“又进球啦!

”足球场上传来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这里的“震耳欲聋”形容的是声音( )

A. 响度大                                

B. 音调高                                

C. 音色好                                

D. 传播快

【答案】A

【解析】【解答】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很大,与其他选项内容无关,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

16.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实验:

利用钢尺来探究影响声音的音色因素

B. 乙实验:

不断抽气时,听到的钟声逐渐变小,声源振幅不断变小

C. 丙实验:

可探究声音的响度与鼓面的振动幅度的关系

D. 丁实验:

“土电话”通话说明气体传声效果比固体好

【答案】C

【解析】【解答】A.甲实验中,利用钢尺可以探究声音的音调和振动频率的关系,A不符合题意;

B.抽出空气声音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不符合题意;

C.鼓的响度越大,振幅越大,C符合题意;

D.“土电话”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有关,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17.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说悄悄话时,声带是不振动的

B. 超声波能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C. 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说悄悄话时,声带也在振动,故A错误;

B、利用超声波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B正确;

C、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是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3)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4)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1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可以传声

B.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C. 住宅小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出的音色相同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住宅小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

D、不同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它们有不同的音色,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

(1)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传播需要介质.

(2)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减弱噪声的途径:

①在声源处减弱﹣﹣消声;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③在耳朵处减弱﹣﹣隔声.(4)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19.下列四句谚语、俗语中对应的物理知识不正确的是(  )

A. “孤掌难鸣”﹣﹣﹣﹣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B. “隔墙有耳”﹣﹣﹣﹣固体能传声

C. “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高于一般炉火火焰的温度

D. “秤砣虽小压千斤”﹣﹣﹣﹣杠杆的平衡条件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孤掌难鸣”说明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故A的说法不正确;

B、声音的传播靠介质,“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故B的说法正确;

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熔点高于一般炉火火焰的温度;故C的说法正确;

D、“秤砣虽小压千斤”是利用了杠杆的平衡条件;故D的说法正确;

故选A.

【分析】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其中受到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加了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3)金属都属于晶体,晶体都有熔点;(4)杠杆平衡条件是:

F1L1=F2L2.

20.“天宫一号”中的宇航员在太空和家人通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宇航员的声音是靠超声波传回地球的                  

B. 宇航员的声音大约以340m/s的速度传回地球

C. 家人能根据音色辨别出宇航员的声音                  

D. 家人听到宇航员的声音很大是因为他的音调很高

【答案】C

【解析】【解答】A、宇航员的声音通过无线电波传回地球,A不符合题意;

B、无线电波的速度是光速,3×108m/s,B不符合题意;

C、家人根据声音的音色可以辨别宇航员的声音,C符合题意;

D、家人听到的声音大是因为响度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

(1)声音的三要素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可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太空的声音是通过无线电传到地球的.

21.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增大

C. 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可以减小室外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D. 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调

【答案】C

【解析】【解答】A、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此选项错误,A不符合题意.

B、“听诊器”的作用是探测人心跳的频率,并不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增大,此选项错误,B不符合题意.

C、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双层玻璃会发生反射,并且在反射过程中声波逐渐减弱.此选项正确,C符合题意.

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此选项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听诊器是使能量集中,损失少,双层玻璃可以减弱噪声,依据音色辨别不同的声音.

22.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

A. 声音产生的原因      

B. 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 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3.调节手机的音量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频率                                     B. 响度                                     C. 音调                                     D. 音色

【答案】B

【解析】【解答】调节手机的音量是改变响度,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响度反应声音的大小,又指音量。

2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

C. 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有害的                                

D.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一切声音的产生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和次声波在一定的条件下是有害的,但不是所有的都有害,C错误,符合题意;

D.声音即能够传递信息,如医生给病人做B超检查身体的病变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超声波粉碎体内结石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声音的发生:

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

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清洗牙齿等.

25.声乐中的高音和低音,是指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振幅

【答案】B

【解析】【解答】声乐中的高音和低音,这里的“高”“低”指声音的音调不同,是物体振动快慢不同所致。

故答案为:

B。

【分析】

(1)音调:

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

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2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波和电磁波一样能在真空中传播                      

B.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C. 超声波在医学上能粉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