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判断练习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44047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判断练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判断练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判断练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判断练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判断练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判断练习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判断练习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判断练习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判断练习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判断练习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判断练习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判断练习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判断练习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判断练习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判断练习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判断练习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判断练习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判断练习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判断练习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判断练习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判断练习答案.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判断练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判断练习答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判断练习答案.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判断练习答案

绪论(单选2,多选4,判断5)

单选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

的学说

多选

3.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人类解放包括:

A从自然的压迫下解放出来

B从客观规律的制约下解放出来

C从旧的社会关系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D从旧的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解放出来

4.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被称之为“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的是: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5.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多):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6.学习马克思理论,必须要分清(多):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判断

7.随着历史的发展,曾经起过十分积极意义的“空想社会主义”逐渐显得落伍了。

8.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10.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11.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一门独立的科学。

第一章辩证唯物主义(单选21,多选13,判断15)

单选

1.1

1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13.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的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14.爱因斯坦说:

“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

B哲学是各门科学的知识基础

C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D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15.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过程中深切体会到: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16.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A物质是各种物的总和      

B物质包括实物和场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1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18.“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单):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19.有一副对联,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

静止是:

A运动的衡量尺度

B运动的内在原因

C运动的普遍状态

D运动的存在方式

20.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形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

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A客观性

B有限性

C相对性

D一维性

1.2

21.下列变化中,属于发展的是:

A大雁由北方飞到南方

B封建王朝的宫廷政变

C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

D旧中国的覆灭和新中国的诞生

2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

D新生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23.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

“文革”中,他在某地劳动,有一天公社派他去割羊草。

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

但终于一个办法出来了。

他把羊牵出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

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

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认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着:

A、因果联系

B、必然联系

C、主观联系

D、本质联系

24.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是:

A混淆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割裂了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曲解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割裂了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

25.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

“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26.“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

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B对人是否有利

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

27.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

对此,他解释道:

“每支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短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

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

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

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

”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A注重量的积累

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C坚持适度原则

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28.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A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度

B要善于把握事物的质

C要善于把握事物的量

D要善于把握事物的二重性

29.有一则箴言:

“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

30.《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

菜里加了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

“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是更加好吃?

”回家以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C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D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

31.辩证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

B事物中好坏两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1.3

32.“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

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

多选

1.1

3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包括: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画饼不能充饥

34.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

这表明: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35.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

“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之固然。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含静。

”“动、静,皆动也。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36.长江的年龄到底有多大?

这里说的长江“年龄”,是指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注入东海的“贯通东流”水系的形成年代。

如果说上游的沉积物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顺流而下能到达下游,这就表明长江贯通了,这就是物源示踪。

我国科学家采用这一方法,研究长江中下游盆地沉积物的来源,从而判别长江上游的物质何时到达下游,间接指示了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限。

他们经过10多年的研究,提出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距今约2300多万年。

这一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

A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B时间和空间是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C时间和空间是指标示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

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37.马克思说: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的基础  

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38.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指:

A实践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1.2

39.恩格斯说: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40.“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一观点:

A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是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B把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作用相混同,是相对主义的观点

C既承认偶然性的作用,又承认必然性的作用,是辩证决定论的观点

D说明事物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41.“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A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B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C它否定了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

D它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42.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

A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

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D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43.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了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记录。

科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记录时,没有一丝沮丧:

“我一点也不失望。

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

”他说:

“记录本来就是用来打破的。

”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

A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C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

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

44.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

母质是土壤形成物质基础的初始无机养分的最初来源。

气候导致矿物的风化和合成,有机质的形成和积累,土壤中物质的迁移,分解和合成。

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地形可以使物质在地表进行再分配,使土壤及母质在接受光、热、水等条件方面发生差异。

时间是阐明土壤形成发展的历史动态过程,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对成土过程的作用随着时间延续而加强。

土壤的生产过程说明(多):

A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

B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C事物的发展总是呈现出线性上升的态势

D事物的产生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45.平衡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状态,小到体操中人在平衡木上的行走,杂技中的骑车走钢丝,独轮车表演,直升机在空中的悬停,大到人类的生存,地球的运转,天体的运行等等,都是保持平衡的一种状态,世间的万事万物,之所以能不停的运动、发展、前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保持了平衡,要使“平衡”成为人们的“大智慧”,就要:

A精确把握事物的度

B准确掌握辩证否定的方式和方向

C善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D全面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判断:

唯物辩证法

4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47.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48.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49.“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50.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同样是不可设想的。

51.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52.全部生活本质上是实践。

5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是发展的。

54.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55.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都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的。

5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57.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58.认识事物的量是基础、是前提,认识质是深化、是精确化。

59.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60.生物学家莫诺认为,偶然性是生命起源和发展的全部基础,生物进化,本质上是由无法预测的纯粹偶然变化造成的,人类的出现也不过是“蒙特卡诺赌窟里中签得彩的号码”,是纯粹的偶然性。

第二章认识论(单选12,多选9,判断10)

单选

2.1

61.人的视觉感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到780nm,称为可见光谱。

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的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色,510nm为绿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

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

B人的感觉所具有的生理阈值是人认识能力的界限

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

62.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

A人的聪明才智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人的聪明才智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63.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

”这位企业家回答说:

“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有效性

B客观规律性

C主体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6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65.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66.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

“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

”这表明:

A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B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C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加重要

2.2

6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庄周《齐物论》)的命题,其含义是: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68.“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69.“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

”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70.哲学上的“价值”是指:

A人类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B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C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D某种活动的经济效益

71.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2.3

72.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

”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多选

2.1

7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观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74.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有: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75.“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包括: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76.“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绝对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

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上升起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包括: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C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

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

77.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指出:

“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义”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包括:

A社会主义建设不需要任何纲领

B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理论

C必须由实践来检验社会主义理论

D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应该由经验代替理论

2.2

78.“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这一命题包括的含义有:

A真理的认识不需要抽象概括

B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真理是具体生动的事实

79.真理的根本特征在于:

A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

B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

C能满足人的需要因而对人有用

D能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80.列宁说: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这说明:

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B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C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D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

2.3

81.“实事求是”中包含的哲学思想有: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B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D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判断:

认识论

82.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

83.正确的意见是对物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映。

84.“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85.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

8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87.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88.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89.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即真理。

90.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允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91.已被实践证明为正确的理论,对于人们的新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可以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这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矛盾。

第三章唯物史观(单选9,多选11,判断10)

单选

3.1

92.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A社会形态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

93.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A生产力

B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9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A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C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具有其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95.“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地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变更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96.近年,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一些国家销量大增。

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

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