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5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47065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5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5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5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5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5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5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5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5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5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5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5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5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5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5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5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5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5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5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5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5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5人教版.docx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5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5人教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5人教版.docx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5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5人教版

  教学目标:

  一、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二、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的义项,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四、背诵课文2~5段。

  教法及思路:

以诵读法学习本文。

  一、读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二、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三、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四、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一、介绍写作背景。

  二、疏通文意,通读全文。

  教学步骤:

  一、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导入课文。

  1、作者:

见课下注释①。

教师补充:

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2、写作背景:

见课下注释①。

教师补充:

《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

‘天才也’。

请遂成文,极欢罢。

”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二、通读全文。

  1、通读课文,把生字找出来,看注释注音。

  2、看注释,粗通文意。

  3、集体齐读课文。

要求:

分段读,师个别指导正音,节奏校正。

  明确:

诵读的停顿关系到语气的准确性,本文是骈文,都是偶句,字数或四或六,也少数七字句。

  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模式:

  

(1)、孟学士/词宗;访风景/崇阿。

  

(2)、临/子之长洲;穷/屿之萦回。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七字句读法有四种: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3)、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

  (4)、都督/阎公/之雅望。

  4、熟读课文。

  三、作业:

背诵课文2~~5段。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一、背诵课文

  二、重点段落分析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

(个别学生,全体学生)

  二、理清全文结构,重点分析2~~5段。

  1、问:

速读课文,全文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

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

(1):

概写洪洲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

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

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

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2、背3段分析景物之美。

  

(1)、第2段写滕王阁在山水之间。

  

(2)、第三段登阁远望所见山川之美。

  (3)、赏析: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秋水碧而连天,长天空而映水,故曰一色。

千古绝唱。

  3、背4、5段,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感慨?

  

(1)、第四段写宴会盛况,兴尽悲来,感叹天地之大,宇宙无穷;人生无常,盛衰有时,怀才不遇,报国无路。

  

(2)、第五段言自己虽遭时命之穷,但正因之以自励,从消沉中振起,理想志节不变。

  (3)、赏析“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译:

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

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理想。

表现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观。

  三、作业:

练习三、四。

  附:

板书设计

  一、述宾主之美。

  二、绘山川美景(近景,远景)。

  三、写宴会盛况,抒人生感慨(怀才不遇,不甘沉沦)。

  四、叹知己难遇,盛宴难再。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一、归纳总结骈文的特点及本文特点。

  二、积累实词义项及虚词用法。

  教学步骤:

  一、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练习二,概括一下骈文的特点。

  明确:

  1、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相互对称,词语对偶。

在声韵上,骈文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修辞上注意藻饰和用典。

  2、结合课后练习二,找例句。

  二、本文写作上有哪些特点?

  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

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启承转合。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找一下,文中运用了哪些典故)。

  加强论证,叙事抒情,而运用的手法却有所不同。

有明用,有暗用。

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三、积累实词,完成课后练习三。

  1、旧1、全、都

  2、所以2、没、干

  故3、特地尽3、全部用出

  4、原因4、完,尽头

  1、属于1、依附

  属2、类即2、就

  3、在3、则

  四、虚词义项及作用。

  1、将,副词1、表陈述,了

  2、将近,副词

  且3、暂且、姑且,副词矣2、感叹,了

  4、将要,副词

  5、尚且,还,连词3、表疑问语气,了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骈文句式的特点。

  1、默写课文2、找出本文的成语3、找出通假字并加以归纳。

  《滕王阁序》②教学

  深圳市宝安中学 张丽芬

  《教学目的》

  一、了解中国古代散文以及作家

  二、掌握文言实词“故”、“尽”、“属”、“即”和虚词“且”、“矣”的用法。

  三、背诵2 5段文章,对文章进行文学性和艺术性鉴赏。

  《教学设想》

  一、以诵读法学习本文

  二、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三、学习辅助材料

  1、《全唐诗》卷五十七

  2、《古文观止》唐代部分

  3、《醒世恒言》卷四十《马当山神风送王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介绍“初唐四杰”及王勃诗歌。

  (附: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诗歌多以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如本文和《杜少府之任蜀洲》。

  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王勃故事介绍(媒体下载内容)

  王勃十四岁作《滕王阁序》

  王勃作《滕王阁序》一般定为26岁赴交趾省父途经南昌时而作(如清人姚大荣的《王子安年谱》及一般的教科书)。

其实,那是因为他们不相信如此流传千古的美文会出自一年仅14岁的少年之手。

实际上,早在唐末王定保的《唐摭言》中便有一段生动的记载: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

都督阎公不之信。

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

及从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

公大怒,拂衣而去,专会人伺其下笔。

第一报云: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公曰:

‘亦是老生常谈。

’又报曰:

‘星公翼轸,地接衡庐。

’公闻之,沈吟不言。

又云: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公矍然而起曰:

‘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

’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其实,我们怎能把王勃这样一个“六岁属文”、“九岁读颜氏汉书”、“十岁包综六经”的天才少年,与一般少年等量齐观呢?

《滕王阁序》中一再申说:

“童子何何知,躬逢胜饯”、“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等语,都表明作者是个未成年人,与王勃后期的心态、境遇不合。

况且,他晚年(王勃死时仅27岁!

)早已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四杰”,四海扬名,都督阎公岂能“不之信”杨炯《王子安集序》云:

“年十四,时誉斯归。

”这“时誉”不正是指王勃写了《滕王阁序》而名满天下的事实吗?

  二、本文写作的背景和一些细节(注解)

  滕王阁,旧址在南昌城西章江门,广润门外赣江之滨。

它背城临江,面对西山,与肖峰、缑岭、双岭、葛仙岭、安峰,梅岭、桃花岭、梦山、吴城山互为对景。

俯瞰阁之东南,东湖、西湖星罗棋布于市区。

北通鄱湖,湖光千里。

滕王阁瑰伟绝特,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临观之美,令人神驰。

它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我国著名的江南三大名楼,素有“西江第一楼”之誉。

  滕王阁始建于唐高祖之子李元婴为洪州刺史之时。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省亲过此,即席写下不朽名篇《宴滕王阁序》,加之历代文人的诗词,使滕王阁蜚声四海,天下皆知。

此后,慕其名者、闻其声者、往来观望者不绝于途。

古时吉水李帮华说过,吴有凤凰、雨花之台,楚有黄鹤、岳阳之楼,豫章则有滕王阁,从古不废,以观民寄乐,实为西江第一观。

所以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有“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的赞语;明人曹学(亻全)则说“百里豫章城,千里滕王阁”。

清人吕宫在《重修滕王阁序》中写道:

“洪都为江右名区,其山川之瑰丽甲于天下,而帝子阁尤揽其胜。

  国有盛衰,世有治乱。

千载古阁,兴废沧桑。

滕王阁,这座临江高峙的江南名楼创建的年代,正值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的唐王朝。

尔后迭经兴废,在风风雨雨中又经历了宋、元、明、清几个封建王朝,直到民国十五年(1926年)终毁于兵燹。

其间创而重修,修而又毁,毁而复建,有确凿文字可考者达28次之多。

今日的滕王阁重建于1989年。

  滕王阁作为盛唐文化的产物,已成为灿烂文化古城南昌的象征。

  三、通读全文

  1、朗读全文,过文字关。

  2、参考注解,粗通文意。

  3、齐读全文。

校正节奏:

  诵读的停顿关系到语气的准确性,本文是骈文,都是偶句,字数或四或六,也有少数七字。

读法:

(略)

  四、作业:

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三课时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

  1、齐背课文

  2、单独背诵(抓重要句子)

  二、小组翻译

  三、筛选中心语句。

  1、述宾主之美

  2、绘山川美景(近景、远景)

  3、写宴会盛况,抒人生感概(怀才不遇,不甘沉沦)

  4、叹知己难遇,盛宴难再

  四、重点分析2--5段

  1、提问:

全文可分几部分?

  2、背诵2、3段并分析景物之美。

  第2段:

写滕王阁在山水之间。

  第3段:

写登阁远望所见山川之美。

  赏析: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秋水碧而连天,长天空而映水,故曰一色。

  (千古绝唱)

  3、背诵4、5段,并分析作者情怀。

  第4段写宴会盛况,兴尽悲来,感叹天地之大,宇宙无穷;人生无常,盛衰有时,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第五段言自己虽遭时命之穷,但正因之以自励,从消沉中振起,理想、志节不变。

  赏析: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日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

处境艰难更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理想。

(表现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观)

  五、归纳总结骈文的特点及本文特点。

  骈文特点:

要求通篇文章

  

(1)结构对称,词语对偶;

  

(2)讲究平仄,音律和谐;

  (3)注意藻饰,讲究用典。

  六、文言词语归纳

  七、布置作业

  一、词语意义辨析

  1、好高骛远 趋之若鹜

  2、浦口 晡时 甫定

  3、湍急 揣测 遄飞

  4、胜友如云 躬逢胜饯 胜地不常 不胜其烦

  二、词类活用分析

  1、襟三江而带五湖

  2、物华天宝。

  3、一言均赋。

  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5、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6、腾龙起风。

  7、谁悲失路之人?

  8、四美具,二难并。

  9、宾主尽东南之美。

  10、敢竭鄙怀。

  三、重点句子理解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3、时运不齐,命运多舛。

  4、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5、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6、穷日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7、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8、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9、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10、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11、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四、写作能力拓展(想象与改写练习)

  下面是王勃《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锗,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请启动发散思维,运用想象,将诗篇改写为一篇700字的散文。

  〈提示〉

  1、先吃透诗句,再联想课文中的相关描写,自己确定改写重点;

  2、可以编织故事,比如滕王怎样修建滕王阁

  3、可以参考《阿房宫赋》的写法,把重点放在对滕王阁本身的描写上;

  4、想象合理,注意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注意运用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等修辞格;

  5、着意练习用骈文句写作。

  思考:

  1、这篇骈文的文眼何在?

  2、立足于宴会且当场作赋的特点,把握全文的思路。

  第一段:

叙地势之雄、人物之异、宾主之贤、宴会之盛。

  第二、三段:

写层台飞阁、山川风物之美。

  第四、五段:

抒情言志。

  结尾一段:

点明作序赠别收束全文。

  3、文中用典(用事)很多,弄清典故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内容的深层意蕴。

  4、体会写景名句所创设的优美阔大的意境之美。

  5、背诵文中作者抒发身世之感的警句。

了解其人生态度

  背诵:

  1、代表王勃文风的写景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王勃在书法怀才不遇的感慨时,用了冯唐和李广的典故,请写出相关的文句。

  “时运不齐,命运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3、表达人生短暂、光阴易逝,让人珍惜光阴的文句。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4、借终军和班超的典故表达报国之志的文句是哪句?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慤之长风。

  5、结尾是怎么表达出请各位宾客吟诗作赋的意思?

写出原句。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6、“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两个成语均出自本文,请写出含这两个成语的句子。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藩之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人教版

教学重点

1、体味文章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的特点。

分析并学习本文的抒情方式。

2、理解作者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在欣赏中理解,在朗读这记忆,在感悟中体会。

学法指导

披文以入情析情而悟道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1、从王勃的简历说起

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生于公元650年或649年,字子安,龙门人(今山西河津人),6岁善文辞,构思无滞,词情英迈。

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

史载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道祥赞为神童,并向朝廷表荐,而王勃对策高第,被授朝散郎。

到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征的王府侍读。

可是,种种打击却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

大约做王府侍读一年多的时候,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这时他很失落,随即出游巴蜀。

到他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

”于是,他又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可是,他的父亲王福畤却因此而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

大约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后惊悸而死。

综观王勃的一生,我们首先叹其英年早逝。

其次,他一生多有不得志者,其内心应当是时有不平,或者愤怒悲凉,或者又心存幻想,渴望着自己能够大展鸿图。

2、作序的背景

就在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的途中,即其临死前的两个多月,适逢九月重阳之日,王勃途经洪州(现在的江西南昌),正赶上洪州都督阎某人重修了江南名楼滕王阁而于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借以标榜政绩。

王勃面临那“仙之人兮列如麻”的场面怎么能不感慨万千?

当时,他孤身作客,形单影只,内心戚戚,自然是感到压抑而难以兴奋,如果能够让他一吐胸怀,或许他会欣然命笔的。

而事实正是如此,《新唐书·文艺传》记载,都督阎某人他还有一个目的,想借此机会在众宾面前夸赞他的女婿,于是,事先让他的女婿写好一篇序文,到时候只要当着众人的面写出来就可以了。

在宴会上,阎某人准备了纸笔,遍请众客,别人当然不敢,也不好剥阎某人的面子,可是,当请到王勃的时候,王勃神情自若,并没有推辞,而是当众写了起来。

我们今天来看王勃当时的做法,特别应该考虑的是他当时是否不通人情世故。

据说,他当时可是把都督阎某人惹恼了,致使阎某人拂袖而去。

其实,当时的王勃已经是26岁的人了,要说他完全不通人情世故那是很勉强的,再说,刚才我们已经说到他内心戚戚,是很想一吐胸怀的,第三,我们也不能排除他的恃才傲物的胆识和信心。

这篇流传久远的美文,今天我们读来是令人赞叹的,可是,更为难得的是当时就已经语惊四座。

阎某人拂袖而去之后并没有出来看什么热闹,而是派了人给他传报王勃写的句子。

怒气正盛的阎某人慢慢地被王勃的文章征服,当传报人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传进去时,阎某人不仅震惊了,而且是迫不及待地站起身来,情不自禁地感叹说:

“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

那么,王勃的文章到底好在哪儿呢?

情辞并茂是这篇文章的流传久远的根本原因。

3、溢美之辞是本文的一个幌子

刚才我们已经说到王勃并非完全不通人情世故,在那样的场合,王勃是不可能提起笔来就大发其牢骚的,既有失身份,也不得众宾爱悦。

“人情练达即文章”,王勃的前半篇文章主要目的是为了应景,说白一点,就是让大家高兴。

阎某人重修滕王阁,至少是为了说明当时的洪州物阜民丰、太平乐业的政治,而集会群英,自然是一种标榜。

王勃清楚地了解这种心理,就在文章中大下溢美之辞。

4、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简介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

“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黄鹤楼在武汉长江边的蛇山上,隔江遥对龟山。

始建于公元223年,传费文伟于此驾鹤成仙而得名。

此楼屡建屡废,现楼高51.4米,共五层,古色古香。

诗文以催颢的《黄鹤楼》诗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最为著名。

岳阳楼在湖南岳阳洞庭湖边,遥对湖心岛君山。

原为三国吴将鲁肃的阅兵台。

亦屡有兴废。

现楼高19.72米,共三层。

诗文以杜甫的《登岳阳楼》诗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最为著名。

二、理清思路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人烟繁盛,祥和富庶的景象映入我们的眼帘。

“人杰地灵”、“胜友如云”、“高朋满座”、“雄州雾列”、“俊采星驰”、“腾蛟起凤”

-----面对人才辈出,贤士如云的洪州,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百姓乐业,天清气净的风俗画卷。

板书设计:

一:

扣“洪府”地势雄伟、物产珍异、

人才杰出、宾主尊贵。

二、三:

扣“秋日登阁”楼阁壮丽、山川胜景,

秋景特色,流光溢彩

四、五:

扣“饯”宴会胜况,人生遇合

借古勉今,穷且益坚

六、七:

扣“别”自叙遭际,谢主引宾

三、归纳与延伸

文章的本质:

对失意人生的悲叹

正像《岳阳楼记》一样,文章本来就是思想和情感的载体。

范仲淹说“前人之述备矣”,那是为了直接进行体物写志,王勃要对滕王阁进行一番描写,那是因为具体环境的要求,文章的原题就是《秋日登洪州府滕王阁饯别序》,所以,王勃在自己的锦绣文章的关键之处马上用“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板书)一语转入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描绘中来。

且看王勃的内心世界。

A\宇宙没有穷尽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据说,王勃曾撰《周易发挥》五卷,对推步历算尤其精通,曾作《大唐千岁历》。

中国古代的术数之学,强调天地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定数,人的命运也是自己无法控制的,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

王勃的这两个句子表明他深受术数之学的影响,从而造成他内心的悲凉的根本。

B\人生难免失意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嗟乎,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孤独无依中的悲凉心境彻底透露出来。

举目无亲,没有人理解,这种感受岂止一天两天?

C\壮志难酬的痛苦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有怀投笔”却“无路请缨”,

-----两句话说尽了壮志难酬的痛苦。

所以,他一方面只能为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等人的不得志而叹息,另一方面,又只能以孟尝、阮籍自慰,或者把自己比作涸辙之鱼以强作乐观开朗,或者以“酌贪泉”而仍然能够保持纯正本色来自勉。

这是多么无奈和痛苦的强颜欢笑啊!

不仅如此,他还要把自己的痛苦隐得更深,带着满脸欢笑说自己“喜托龙门”,说阎某人是自己的知音,“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王勃作序,可谓曲尽衷肠。

四、《滕王阁序》的启示

A、为文应该有感而发。

B、没有脱离情感的文采。

五、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

骈体文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是全盛时代,这时骈体文成为文章的正宗,中唐古文运动兴起才逐渐走向衰落。

我们要培养阅读古文的能力,就不能不了解这种特殊文体。

(一)语句方面的骈偶与“四六”

A.骈偶:

即对仗。

骈偶的基本要求是句法结构的相互对称,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复句对复句。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例句:

例(依次):

a.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b.披绣闼,俯雕甍。

c.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d.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骈体文一般是用平行的两句话,两两配对,即上下句相对。

也有句中自对,然后两句相对,这种“当句对”的句式显得更加工整。

试从文中找出例句:

例:

a.腾蛟起凤,孟学士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