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48629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7课快乐的舞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简单认识各种舞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欣赏感受

     1、师:

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要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很多唱歌、跳舞的节目,你们都认识哪些舞蹈呢?

能不能给我们学几个动作?

     (生表演)

     2、师: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六"一”节排了什么节目?

     生:

想!

     师:

好!

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快乐的舞蹈》!

     (出示课题)

     3、播放舞蹈录像带

     二、引导回答

     1、师:

舞蹈可以很好的将我们内心的快乐表达出来,可以作为我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

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优美的动作?

给你的组员模仿一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最会模仿!

待会我们请每组推荐以为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好吗?

     生:

好!

     2、小组交流,组内表演舞蹈。

     3、师:

同学们的舞蹈姿势都挺优美的!

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

     (生表演舞蹈)

     三、综合体验

     1、师:

同学们,他们跳得怎么样?

     生:

挺好的!

     师:

大家想不想一起跳?

     生:

想!

     师:

好!

那我们就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

待会我们围成一个大圈,听到音乐后,大家在原地想怎么跳就怎么跳!

等音乐声一停,你们就摆出你们最漂亮的动作,然后停在原地不动!

     2、播放音乐,学生跳舞。

     3、(音乐声停止)好!

扭扭你的脖子,观察你周围同学的动作,然后选择一个同学的动作记下来。

     (生观察、记忆)

     4、师:

你观察到了谁的动作?

谁来给我们学一学?

     (生模仿自己观察到的动作)

     5、师:

老师也观察到了漂亮的动作,我也把他记了下来,可是记的方法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看!

     6、师在黑板上示范。

     7、师:

这种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来的画,叫速写。

这种绘画的方法对于五官不要求画得很象,重点在于人物的动作,同学们!

你们能不能试着用速写的方法,把你刚才记下来的动作画下来?

     生:

能!

     8、生作画。

                  第二课时

     一、赏析评述

     1、师:

上节课大家都完成得不错,你知道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样表现舞蹈的场面的吗?

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欣赏。

谁来说一说,画上除了由跳舞的人,还画了什么?

和我们的画有什么不同?

     生1:

他们的画上画有舞台!

     生2:

还有观众!

     ……

     2、师: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

我们的画如果少了这些,就少了些快乐了。

你们能不能将这些用上,让你们的舞蹈也快乐起来啊?

     生:

能!

     3、播放音乐,学生继续作画。

     二、交流评析

     1、师:

请各小组的组长带领你们的组员去欣赏其他组的作品,选择一幅你觉得画得好的,给他贴上小贴片。

     2、生互相欣赏,贴上贴片。

     3、共同欣赏得票多的作品。

     4、师:

同学们!

想一想,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生:

我学到了怎样画跳舞的人!

     生:

我学会了速写!

     ……

     三、小结

     师:

今天我们学到的速写,不仅仅可以用来画跳舞的人,大家平常看到漂亮的东西也可以用上速写,将它画下来!

     

     

     

                第八课彩点点

  教学目标:

1、欣赏修拉的作品,感受彩点画面的趣味,

  2、尝试用彩点合理的组合颜色画一幅的画,

  3、体验彩点组合画面的乐趣,同学合作愉快。

  教学重点:

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难点:

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教学准备:

彩笔、画纸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个画满红色、黄色、蓝色的三个酒杯,

  2、演示在画了红色点点的酒杯中点上黄色,

  你觉得这个时候的酒杯里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再请你眯着眼睛看看,感觉怎么样?

  二、探究发现

  1、请学生上台来在另外两个酒杯中跟别添上蓝色和红色的小点点。

  眯着眼睛侃侃同学的作品,现在酒杯里的颜色分别变成了什么颜色呀?

  2、欣赏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你发现这幅画在用颜色上有什么特点?

这样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

  提问:

“你们看漂亮吗?

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

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

  

(1)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

  

(2)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大家讨论一下。

  (3)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4、下面来看看我的演示对你是否又有帮助呢?

教师演示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

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

在点色时注意:

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

  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

  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

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5、看清楚了吗?

现在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吗?

谁能来说一说。

  6、学生回答讲解。

  齐读儿歌:

一点、两点、七八点,

  牵牵手儿拉长线,

  九点、十点、无数点,

  肩并肩儿连成片。

  7、学生再次尝试绘画:

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出你胸中最美的彩点画吧。

  8、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

  

(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

  

(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三、评价总结

  1、展示作业。

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吗?

把你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吗?

哪些地方不一样?

  2、互评作业。

                

                

             第九课动漫亮相

二、教学目标:

欣赏优秀的卡通片,提高学生对卡通片的鉴赏能力。

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以及简单的制作过程。

激发学生运用所学创作可爱的有个性的卡通形象的欲望。

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以及简单的制作过程。

五、教学准备:

卡纸。

六、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内容内涵很丰富,并且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非常感兴趣。

教师可根据当地条件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灵活地处理教材。

一般教学过程可作如下安排。

活动一:

欣赏感受——分析评述——掌握特点——设计表现——探讨研究——课外延伸

活动二:

了解方法——确定思路——创作表现——交流欣赏。

活动一可将欣赏和创作结合起来,首先给学生欣赏几个经典的、积极向上的中外动画片片段,美美地饱览卡通明星的多姿风采。

然后再让学生讲讲最喜欢其中的那一个卡通形象,为什么?

接着从片段中抽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卡通形象来分析评述其艺术特点。

在分析时可采用直观的方法,如:

讲解分析“唐老鸭”的形象特点时,将唐老鸭和生活中的鸭子放在一起,让学生发现区别在哪儿?

并让他们自己总结,抓住生活原形的特点,运用夸张、变形、简练、鲜明对比等一些卡通形象的基本的艺术特点,为自己喜爱的小故事中的主角设计形象。

在让自己设计的卡通形象动起来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图,自己探索制作方法。

然后教师就一些难点问题提示后,利用课外做出来。

在这一阶段让学生掌握以下几点:

1、简单了解卡通片的制作过程、方法;2、对优秀的卡通片有基本的鉴别能力;3、掌握运用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造型规律进行卡通形象的创作。

活动二可由欣赏一本卡通连环画入手,来了解创作卡通连环画的简单方法。

创作过程如下:

1、根据故事情节,将故事分为若干个场景(策划文字脚本)。

2、根据每一个场景构思画面。

注意每一副画面都要清楚地表达出故事情节。

3、创作绘制出每一副画面。

注意:

构图饱满,主要的形象要突出;同一个角色在不同画面中形象不能差别太大。

4、整理装订。

最后同学们将做好的连环画互相交流观看,并评出最优秀的卡通连环画。

在这一阶段应让学生将在动画片中所学到的简明、概括、夸张等手法,运用到连环画中的人物和场景的创作绘制中去。

作业要求:

活动一:

设计一个造型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并试着让它动起来。

活动二;将你熟悉的小故事改编成连环画形式画出来。

         第10课、民间玩具

   三、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玩具源远流长,分布地域广阔,它的种类、材料、造型都各不相同。

由于它们是相互借鉴与传承的共性艺术,因而具有稳定的传统式样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课以了解中国民间玩具为教学内容,以欣赏山西民间玩具为切入点,开展探究式的学习。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接触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性,激发学生对中国民间玩具和民间艺术的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初步接触和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分析民间玩具的特色;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探究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初步接触和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难点:

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山西民间玩具的特色。

   六、教学准备:

   学生:

美术书、课前收集中国民间玩具的资料和图片或实物。

   教师:

中国民间玩具的课件或图片、山西民间玩具的实物

   七、教学过程:

   引导阶段

   

(1)课前同学们收集了中国民间玩具的图片,有的同学还找到了实物,对中国民间玩具也有了一点的了解。

老师也找了一些中国民间玩具的图片,想看吗?

出示课题:

中国民间玩具

   

(2)播放中国民间玩具课件,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玩具,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多样性。

(3)欣赏教材中的民间玩具作品,提出问题:

   翻开课本,仔细观察,小组讨论:

①图片有什么民间玩具?

你见过吗?

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②找出这些民间玩具的共同点?

③它们在造型、色彩、材料上有什么特点?

   由各个小组长汇报,师生共同总结:

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特点是:

色彩鲜艳、造型丰富、废物利用。

   感受阶段

   中国的民间玩具种类很多,这节课重点欣赏富有代表性的中国民间玩具──山西民间玩具(再次出示课题:

中国民间玩具──山西民间玩具)

   

(1)出示山西民间玩具各种虎造型的民间玩具课件。

   

(2)小组围绕以下4个问题展开讨论:

   A.这些民间玩具以什么动物形象进行夸张、变形?

   B.民间玩具老虎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C.民间玩具老虎选用什么材料进行制作?

   D.你知道民间玩具老虎的寓意吗?

   (3)小组汇报、师生共同总结虎造型的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用虎的形象进行夸张、变形,它具有造型粗犷、质朴、生动优美,注重装饰性,大胆取舍细节,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

用布、面、土等材料制作,有勇敢、强悍、吉祥之意。

   (4)欣赏各种山西民间玩具(出示课件:

各种山西民间玩具),师生共同总结山西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山西民间玩具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民间艺人采取最简易、最便利的手工制作,利用最廉价的面、土、布、木、纸,凭籍灵巧的技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它是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物质产品。

同时又是传授美的艺术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美与实用的和谐。

山西民间玩具有着深刻的寓意,借助虎、鸡、鱼、龙、凤,这些人们喜爱的、有特定审美内涵的形象,巧妙地表达“吉祥如意”、“富贵荣华”的主题。

山西民间玩具有造型粗犷、质朴、生动优美,注重装饰性,大胆取舍细节,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

色彩在山西民间玩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以喜庆、吉祥为主题,因此,以它红火、热烈、艳丽的色彩而面世。

   发展阶段

   欣赏本地的民间玩具(学生带上家长收藏的民间玩具实物或图片,教师也可播放本地民间玩具的图片课件)相互欣赏,从材料、造型、色彩、寓意认识本地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拓展阶段

   欣赏外国民间玩具(课件欣赏)让学生了解、体验外国民间玩具的多样性,感受艺术的多元化。

   第11课:

小蜗牛慢慢爬

   教学目的:

   1.掌握蜗牛的基本形象特征,正确地画出不同形态的蜗牛。

   2.通过画蜗牛,学生能掌握画圆形动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圆形并用基本形画蜗牛。

   教学难点:

画出蜗牛的不同动态。

   教具准备:

   1.老师准备:

彩色粉笔、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蜗牛在潮湿的草地上活动画一幅。

   2.学生准备:

塑料水彩笔、美术课本、图画纸。

   教学方法:

讲述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1.导语:

在夏天的雨季里,同学们都见到过蜗牛爬行的情景,看它那背着自己的“小屋”在草地上自由自在蠕动的姿态,真惹人喜爱。

那么大家想不想把它那可爱的样子画下来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蜗牛。

   2.板书课题:

蜗牛

   3.新授:

   

(1)讲解怎样画蜗牛。

   演示画法(边演示边讲解)。

   画法步骤(用彩色粉笔画):

   请同学们练习两遍画法。

   

(2)讲解怎样画各种姿态的蜗牛。

   师:

蜗牛喜欢在潮湿的地方活动。

它们有向前爬行的,有向后爬行的,有抬头的,有低头的等各种不同的姿态。

这些神态各异的蜗牛,我们该如何去画呢?

   (出示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

   抬头的

   向前爬的

   后爬的

   低头的

   (教师设问,各种姿态的蜗牛哪里在变动?

   (3)教师总结蜗牛动态画法规律。

   强调:

蜗牛不同动态的画法主要是肉体的变化,圆壳不动,因此画蜗牛先画圆壳,再根据蜗牛的不同动态画出肉体及触角。

   (4)启发引导学生绘画:

   师:

蜗牛喜欢在什么地方爬行?

   师生共同讨论:

如何让蜗牛自由自在地爬行。

   (出示范画:

蜗牛在潮湿的草地上爬行。

   

   教师:

请同学们看示范画,画面上的蜗牛是在干什么?

上:

天空上有什么?

(乌云)是什么颜色?

   下:

草地上有什么?

(花草、蘑菇)是什么颜色?

   4.课堂练习。

   教师:

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只蜗牛,会喜欢什么样的活动呢?

   教师:

如默默地爬行,与另一只蜗牛亲热地说话等。

   教师:

请两名同学说出自己要画的场面。

   作业要求:

在草地上画出不同姿态的小蜗牛(最少五只)。

   注意事项:

   ①抓住蜗牛圆壳和肉体的画法特点。

   ②注意圆壳和肉体的比例关系。

   ③色彩要活泼鲜艳。

   (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课外作业:

   在生活中观察各种蜗牛的动态并写生蜗牛。

   6.板书设计

   课题(板书)

   演示画蜗牛的步骤

   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

   

           第12课、打扮相框

   教学目标:

1、认知:

运用多种材料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研究“立”起来的方法。

2、智能: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动手制作的细心品质。

教学重点:

材料的的创新与小相框的多种造型的设计。

教学难点:

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设计。

教学用具:

生活中的小相框实物;各种制作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废旧物品。

(冰棒棍、牙膏盒等)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人,揭示课题。

1、课前师生准备小相框的实物。

研究:

用途、外型、色彩、图案。

2、揭示课题。

二、小组研究:

(1)可以用什么材质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2)什么样的相框造型与色彩能更好的烘托你的照

(3)怎样将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

(4)参考收集到的资料,研究如何更好的为相框设立支架。

(5)学生发言:

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三、实践活动:

作业:

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小相框,装点自己的生活。

比一比谁的相框更新颖、更漂亮。

四、作业评价:

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评选设计之星。

五、小结拓展:

可以将相框放在什么地方?

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来制作吗?

              第13课、杂技高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民间玩具"不倒翁"的科学性和趣味性;②运用平面或立体材料,设计一个"扳不倒"的立体造型。

2、过程与方法:

①在“玩”中感受民间玩具“不倒翁”的科学性和趣味性;②在欣赏中感受“不倒翁”民间玩具的装饰色彩、造型特点;③在探究中,解决材料妙用和组构“扳不倒”杂质小演员的立体造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喜欢民间玩具"不倒翁",感受其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奥妙。

教学重点:

运用纸材设计制作"扳不倒"的杂技小演员立体造型。

教学难点:

材料妙用;设计制作美观有趣的“扳不倒”造型。

兴趣点:

玩“不倒翁”;想像杂技小演员有趣的动态。

观察点:

“不倒翁”的造型色彩、花纹。

教具准备:

不倒翁玩具,相关道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玩具,导入新课。

二、出示“七品芝麻官”玩具,猜一猜:

它是谁?

玩一玩:

你发现了什么?

(不倒翁的底部是圆的,较重,色彩鲜艳,形象滑稽、有趣------)想一想:

小博士的话对不对?

试一试:

出示道具,找一些能滚动的东西,放一些橡皮在瓶盖里边,再转动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做一做:

制作一个能滚动的立体造型并在上面设计一个动态美的杂技演员。

(教师示范)

三、进入游戏,设计制作。

1、我们班要组建杂技团,每人制作一个小演员来参加表演,看谁能被选上,只要符合下列标准就可以:

造型美、人物动态美、色彩美、扳不倒。

2、学生设计制作。

三、评价展示,表演。

玩一玩,评一评:

看谁的杂技表演最有趣?

课后反思:

通过本课,使我意识到,自主探索,反而让学生放开手脚,这节课老师没有作讲解,完全是学生观察,思索。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演员形象稍显粗糙。

                  

          第14课、男生女生

教学目标:

1、观察男孩、女孩外貌上的不同,描绘出不同的形象。

2、引导学生自由设计制作男孩、女孩其它形式的作品。

3、在美术活动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活动一

活动内容:

比比谁的嗓门大。

活动目的:

初步感受男孩、女孩的不同,增强男孩、女孩之间友情,导入新课。

活动时间:

3分钟

活动过程:

1、教师用哨声组织学生按男、女站好队

师:

吹哨。

师:

有的同学很奇怪,怎么美术课老师吹起哨儿了呢?

今天上课呀,老师用哨声来带领大家做一个游戏,咱们先来赛一赛、比一比谁的嗓门儿大,好不好?

生:

好。

师:

教师哨声一响,男女同学各站一队,男同学右,女同学左,看男同学快还是女同学快。

师:

吹哨。

生:

排队。

2、男、女同学互相问好,初步感受男、女孩的不同之处

师:

男同学向左转,女同学向右转,男同学喊:

“女同学好!

”,女同学喊:

“男同学好!

”,我喊一、二就开始。

师:

一、二喊

男生:

喊。

女生:

喊。

男女生:

齐喊。

师:

同学们喊得都很卖力气,那到底谁的声音大呀?

生:

一齐回答。

师:

好了,老师觉得男同学的声音很宏亮,女同学的声音很清脆、悦耳。

(通过刚才的比赛,让同学们潜意识感到男孩和女孩在声音和其他方面是有区别的)

活动二

活动内容:

比比谁收集的图片好。

活动目的:

资源共享,拓展认识。

活动时间:

6分钟

活动过程:

1、贴图片

师:

在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男孩和女孩的图片,现在请大家迅速把你收集到的图片贴在展板上。

生:

贴图片。

2、观察、描述、介绍、分析图片

师:

同学们搜集到的图片可真丰富,你们最喜欢哪个形象,同学们选一选,然后放在讲桌上。

生:

任意选择。

师:

同学们选的都很认真,我们一起欣赏这几幅。

师:

老师发现了一张很有意思的图片,同学们看看是什么。

师:

拿一张图片,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师:

这是谁选的。

生:

我。

师:

你说说选他的理由,再绘声绘色的描述一下。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小朋友吗?

生:

喜欢。

师:

老师也喜欢(就服装、动作等谈看法)

师:

这还有一幅,你们觉得怎样?

生:

好。

个别生:

不喜欢。

师:

你说说理由。

师总结: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

活动三

活动内容:

比比谁的想法、做法好

活动目的: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启发练习基本方法。

活动时间:

10分钟

活动过程:

1、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

师:

刚才咱们共同欣赏了许多的图片,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展示给了老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他们一个是女孩叫丽丽,一个是男孩叫亮亮,他们非常想和大家见见面,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呀?

生:

回答。

(老师出示展板,两个人体轮廓。

师:

咦,怎么变这样了,老师都分不出来哪个是丽丽、哪个是亮亮了。

同学们,你们能看出来吗?

生:

不能。

出示第二张展板,展板贴有各种服饰、造型。

师:

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材料,谁来给他们两个打扮一下,让我们大家一下就能看出来哪个是男孩、哪个是女孩?

2、引导学生合作完成男、女孩的装扮工作,深化对男、女孩的认识。

(选四名同学到展板前)

师:

你们两个人一组,每组装饰一个人物。

你们商量一下,哪个组装扮男孩、哪个组装扮女孩,怎么来分工?

(同学进行装饰)

师:

咱们下面的同学给他们加油,看看哪组装饰得又好又快。

3、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总结男、女生的不同之处。

(学生装饰完后提问)

师:

同学们,你们现在能看出来谁是丽丽、谁是亮亮吗?

(生回答)

师:

同学们,为什么你们现在能看出来,谁来说一说?

(生回答:

女孩有小辫,喜欢穿裙子;男孩短头发,不穿裙子)

师: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女孩子喜欢穿裙子,男孩不穿裙子。

一男生:

老师我也穿过裙子。

师:

是吗?

什么时候穿过?

(生回答小时候)那你现在为什么不穿了?

生:

现在长大了,所以不穿了。

师:

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长大了是个小男子汉了,就要穿男子汉的衣服了,是吗?

(生回答)

在这环节学生还会问一些其他问题,教师灵活处理。

活动四

活动内容:

比比谁画的或制作的生动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