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52624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

《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docx

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

2016年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卷

2016年1月23日星期六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选择题(共10小题,共32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较之于其他基础学科而言,语文可算是最热闹的一门学科了,“××语文”和“语文××”你方唱罢我登场,都标榜自己抓住了语文的本质属性,践行的是最本真的语文教育。

在“山头”林立的语文世界里,各派“宗师”都能为己方找到有利的“靠山”:

从行为主义到人本主义;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从现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从现象派到读者反应派;从作者中心说到文本中心说,又到读者中心说,直到“主体间性”,等等。

明智之士不难发现,提出“××语文”或“语文××”理念的无一不是名师,这些名师在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后,从西方搬来一套理论来作为自己教学理念的支撑,然后在自己的影响范围内将自己的“××语文”或“语文××”观推而广之。

而这些被倚为“靠山”的理论依据,无一不是舶来品。

现实就是如此:

在经济上,中国越来越自信;但在文化上,思想界和学界仍笼罩于“西方义化中心”的阴影里。

在中西方不对等的对话中,中国学者面对西万的强势文化往往表现得弱小而白卑。

南帆在其《文学的维度》里指出“西方文化既是他们的思想资源,也是他们论点的最后验收”,可谓一针见血。

“后殖民”时代,随着西方理论不断地“改朝拱代”,中国的学界尤其是语文界自然也是应接不暇,疲于奔命。

咱们中国的语文界之所以如此“纷繁热闹”,根本原因应议就在这里。

从八十年代起至今,三十余年的时间里,这些从西方大规模引进的更迭不息的文化、哲学、文学理论,在给中国的语文界带来自由新鲜空气的同时,带来的更多的是迷茫和惶惑。

本来纯真的语文,竟然有了“假语文”“伪语文”和“本真语文”之别,更有“大语文”“小语文”与“泛语文”之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语文”的地方就有纷争。

谁说文人不血性,试看今日各派“语文人”。

最无辜的还得数广大语文教师,身处语文课改的洪流里,面对“乱花渐入迷人眼”的各式“语文”,没有清醒的大脑和超强的定力,绝对无法自持。

“从一而终”不好,“遍采百花”也不行,“固守根本”又会被斥为“迂腐守旧”;名师所要做的不是“扯大旗”“立山头”,四处奔走呼号以让别人拜入自己的“山门”,也不是“同室操戈”,而是将自己独到的宝贵经验在与他人的碰撞交流中实现融合,造福普通语文教师和广大学子。

语文还应该是“自然”一些为妙。

当前,语文最要紧的不是创新,而是守正,守住语文的根本。

关于语文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里说得很分明。

太多的“××语文”或“语文××”,只会让语文更为复杂化、神秘化。

我们敬畏语文,但不可神化语文。

用维特根斯坦的话来说,就是要“贴着地面行走,不在云端跳舞”。

玄而又玄,空而又空的“语文口号”并不利于语文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当前的语文教育,要自觉地摒弃浮华,返归本真,“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真正地让学生掌握汉语言表达的基本技能,丰厚人文底蕴,进而涵养品质,陶冶性情,以适应人生和社会的需要。

(摘编自钱晓国《谁来统一语文的“江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山头”林立的语文世界里,各派“宗师”都能为己方找到有利的“靠山”,但这些“靠山”无一不是名师。

B.咱们中国的语文界之所以如此“纷繁执闹”,根本原因就是名师辈出。

1页(总8页)邵阳市一中2015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第

C.本来纯真的语文,竟然有了“假语文”“伪语文”和“真语文”之别,是因为有“大语文”“小语文”和“泛语文”之分。

D.我们敬畏语文,但不可神化语文。

太多的“××语文”或“语文××”,只会让语文更为复杂化、神秘化。

2.下列理解与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智之士不难发现.语文名师无一不提出“××语文”或“语文××”理念,然后在自己的影响范围内推而广之。

B.在中西方不对等的对话中,中国学者面对西方的强势文化往往表现得弱小而自卑,语文老师尤其如此。

C.从八十年代起至今,三十余年的时间里,中国从西方大规模引进的更迭不息的文化、哲学、文学理论,给中国的语文界带来的是自由新鲜空气。

D.名师所要做的是将自己独到的宝贵经验在与他人的碰撞交流中实现融合,造福普通语文教师和广大学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的语文教育,唯有“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才能摒弃浮华,返归本真。

B.广大语文教师,身处语文课改的洪流里,面对各式语文,应有清醒的大脑和超强的定力。

C.每个语文老师只要像肖培东老师那样《我只想浅浅的教语文》,那就是教学艺术成熟后举重若轻的大境界、大智慧。

D.当前,语文最要紧的不是创新,而是守正,守住语文的根本,即按语文新课标和教材里说的去教去做。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胡则,字子正,婺州永康人。

果敢有材气。

以进士起家,补许田县尉。

时灵、夏用兵,转运使索湘命则部送刍粮,为一月计。

则曰:

“为百日备,尚恐不支,奈何为一月邪?

”湘惧无以给,遣则遂入奏。

太宗因问以边策对称旨顾左右曰州县岂乏人命记姓名中书后李继隆讨贼久不解湘语则曰微子几败我事。

一日,继隆移文转运司曰:

“兵且深入,粮有继乎?

”则告湘曰:

“彼师老将归,欲以粮乏为辞耳,姑以有余报之。

”已而果为则所料。

后提举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得吏所匿铜数万斤,吏惧且死,则曰:

“马伏波(西汉名将马援)哀重囚而纵之,吾岂重货而轻数人之生乎?

”籍为羡余,不之罪。

改江、淮制臵发运使,累迁尚书户部员外郎。

初,丁谓举进士,客许田,则厚遇之,谓贵显,故则骤进用。

至是,谓罢政事,出则为京西转运使,迁礼部郎中。

……徙广西路转运使。

有番舶遭风至琼州,且告食乏,不能去。

则命贷钱三百万,吏白夷人狡诈,又风波不可期。

则曰:

“彼以急难投我,可拒而不与邪?

”已而偿所贷如期。

又按宜州重辟十九人,为辨活者九人。

乾兴初,坐丁谓党,降知信州,徙福州……复为太常少卿、知池州。

未行,复谏议大夫,徙河北都转运使。

初,则在河北,殿中侍御史王沿尝就则假官舟贩盐,又以其子为名祈买酒场。

至是,张宗诲擿发之,按验得实,出则知陈州。

逾月,授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

刘随上疏言:

“则奸邪贪滥闻天下,比命知池州,不肯行,今以罪去,骤加美职,何以风劝在位?

”后徙杭州,再迁兵部侍郎致仕,卒。

则无廉名,喜交结,尚风义。

在福州时,前守陈绛尝延蜀人龙昌期为众人讲《易》,得钱十万。

绛既坐罪,遂自成都械昌期至。

则破械馆以宾礼,出俸钱为偿之。

(《宋史·胡则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宗因问/以边策对/称旨/顾左右曰/州县岂乏人/命记姓名/中书后/李继隆讨贼久不解/湘语则曰

2页(总8页)邵阳市一中2015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第

/微子几败我事。

B.太宗因问/以边策对/称旨顾左右/曰/州县岂乏人/命记姓名中书/后李继隆讨贼久不解湘/语则曰/微子几败我事。

C.太宗因问以边策/对称旨/顾左右曰/州县岂乏人/命记姓名中书/后李继隆讨贼/久不解/湘语则曰/微子几败我事。

D.太宗因问以边策/对称旨/顾左右曰州县/岂乏人命/记姓名/中书后/李继隆讨贼/久不解湘/语则曰/微子几败我事。

5.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的太宗指宋太宗,太宗是庙号。

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叫庙号。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

B.古人有名有字。

名和字之间一般有联系,有同义的,如诸葛亮字孔明;也有反义的,如韩愈字退之。

本文传主的名与字之间就是反义关系。

C.文中说“丁谓举进士”,进士是殿试合格者,依成绩分三甲录取,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D.文中说“再迁兵部侍郎致”,其中“致仕”是交还官职的意思,即退休离职。

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六部的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则很有才干,料事准确。

李继隆率军长期在外,想要回来,故意询问根草是否有后续。

胡则看出了他的意图,建议回复旅草有余。

B.胡则急人之困,不分国别。

有一艘外国商船遭遇台风漂泊到海南,虽然外国人生性狡诈,而自己钱财紧缺,他仍借给他们三百万钱。

C.胡则仕途坎坷,进退不定。

曾因丁谓一案被降职为信州知府,后升任谏议大夫,调任河北都转运使,又因张宗诲检举揭发而降职。

D.胡则喜好结交,崇尚侠义。

在福州时,胡则亲自为罪犯龙昌期打开镣铐,并且以贵宾之礼招待他,又拿出自已的俸禄替他还了钱。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每小题5分)

(l)则曰:

“马伏波哀重囚而纵之,吾岂重货而轻数人之生乎”籍为羡余,不之罪。

(2)则奸邪贪滥闻天下,比命知池州,不肯行,今以罪去,骤加美职,何以风劝在位?

(二)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11分)

塞下曲六首(其五)李白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8.颈联用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6分)

9.尾联不落边塞诗以乡愁闺怨作结的窠臼,而是别具一格。

请分析其妙处。

(5分)

3页(总8页)邵阳市一中2015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第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每小题2分)

(1)在《观沧海》中描写深秋季节大海波翻浪涌的壮阔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比喻人生短暂、个人渺小。

(3)杜牧的《阿房宫赋》里描宫女头发浓密而乌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泉水的歌唱

侯德云

在那个火热的夏天,一个更加火热的消息很快在村子里传开了:

几天后,兰花花就要到城里上大学了:

兰花花在心里想,离开村子前,肯定会有一个仪式的,肯定会有的。

但她想不出仪式的具体内容,会不会像新娘出嫁那样呢?

如果真是那样就好了,真是那样的话,她就可以……想到这里,兰花花脸蛋儿红了,红得很厉害。

村名叫一滴泉。

一滴泉村有一个习俗,谁家有了喜事,都要用泉水搞一个仪式。

这个仪式的年龄比兰花花大很多。

男娃子娶亲,新郎要用泉水洗脸洗头;女娃子出嫁,不光用水洗脸洗头,还要用泉水擦擦身子;谁家来了高贵的客人,要用泉水打一碗荷包蛋给客人吃。

一滴泉村的泉水不是谁想用就能用的,必须经过村委会批准才行。

一滴泉村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地方,这里的人一辈子才能洗上两次澡,生下来的时候洗一次,死去的时候再洗一次。

这里的人饮用的是雨水,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挖一个蓄水窖,下雨的时候,男女老少都喊着叫着冲进雨中,手忙脚乱地把雨水引到水窖里去。

这里的人最盼望的一件事就是下雨,可老天爷偏偏不爱下雨!

跟周围的十里八村相比,一滴泉村还算是幸运的。

村西头的山脚下,有一处长年不断的泉眼,一线亮晶晶的细水从石缝里渗出,亮晶晶地滴下来。

让人遗憾的是,泉水滴得极慢,一滴,一滴,一滴,急死人。

村里的小娃娃们常常聚到泉眼旁边看光景,一边看一边念叨着:

“一滴,一滴,一滴……”一滴泉的名字就是这样被念叨出来的。

一滴泉村的人喜欢扯开干燥的嗓门儿唱民歌,哀怨低回的拖腔,高亢嘹亮的呐喊,都在水边打转转:

“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烧酒盅盅喝水不嫌哥哥穷……墙头上跑马还嫌低,面对面睡觉还想你。

把住妹子亲了个嘴,火辣辣的口中流清水……百灵子过河沉不了底,三年两年忘不了你。

有朝一日见了面,浑身上下都洗遍。

信天游的旋律就这样长年累月在一滴泉村的各个角落里响起,让人听了心里酸溜溜的。

兰花花也爱唱歌,她唱的是流行歌曲: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

再过几天,兰花花就要离开故乡,到远方,到不缺水的地方,去学习,去生活了。

兰花花的心情很激动。

一滴泉村人的心情同样也很激动。

兰花花是村子里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他们不能让她悄悄地走出去,他们要为她搞一个欢送仪式,村子里有史以来最隆重的一个欢送仪式。

村主任召集人开会,商量了大半天,最后决定让兰花花洗一次澡,用一滴泉的水让她痛痛快快地洗一次澡。

村主任在全村人面前说:

“就是这个。

咱一滴泉的女娃娃,不能让城里人笑话!

1895年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世家。

父亲是乡村教师,对子女从不疾言厉色,而是采取慈爱和启发引导的方式教育他们。

父亲去世时,除书籍外,没有留下任何产业,家徒四壁,贫困不堪。

母亲秉承父亲遗志,宁愿忍受孤苦,也决不让孩子辍学。

钱穆出生这年为乙未年(清光绪二十一年),正是甲午战败、割让台湾之年。

正因为钱穆的一生与甲午战败以来的时代忧患相终始,他的治学始终充满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爱国家、爱民族的真情。

1904年,钱穆与长兄考入无锡荡口果育学校,开始了小学四年的读书生活。

有一天,教体操的钱伯圭老师摸着钱穆的手问他:

“听说你能读《三国演义》?

这种书以后不要再读。

此书一开首就有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治一乱之类的话,这是中国历史走错了路,故有此态。

如今欧洲英、法各国,合了便不再分,治了便不再乱,以后应该向他们学习。

钱伯圭的这番话对年仅10岁的钱穆以极大的震动。

他晚年在《师友杂忆》中这样回忆道:

“余此后读书,伯圭师此数言常在心中。

东西文化孰得孰失,孰优孰劣,此一问题围困住近一百年来之全中国人,余之一生亦被困在此一问题内。

而年方十龄,伯圭师即耳提面令,揭示此一问题。

余之用心,亦全在此一问题上。

余之毕生从事学问,实皆伯圭师此一番话有以启之。

1912年春天,年仅18岁的钱穆离开老家七房桥,到秦家水渠三兼小学任教,由此开始了长达10年半的服务桑梓的乡教生涯。

其间,任过小学校长,在进行实验改革的同时,又利用闲暇时间从事撰述,他先后有《意志自由与责任》《因果》《爱与欲》等文,登在当时“五四”时期有重大影响的报纸副刊《学灯》上。

1930年9月,钱穆告别了江南古城苏洲,乘海轮北上,来到了人文荟萃的文化古都北平,担任燕京大学国文系讲师,开始了他人生道路上的重大转折。

有一天,校务司徒雷登在临湖轩设宴招待新任教师,问大家到校印象。

钱穆在宴会上直抒己见,以前听说燕大是中国教会大学中最中国化的,内心很羡慕。

来到学校后一看,觉得大不以为然。

入校门即见M楼、S楼,这是什么意思?

所谓“中国化”又体现在哪里?

应该改成中国名称才是。

事后,燕京大学特开校务会议,讨论这一意见。

最终采纳了钱穆的建议,改M楼为穆楼,S楼为适楼,贝公楼为办公楼,其他建筑也一律赋以中国名称。

他来到燕京大学后,不仅完成了早年最重要的学术著作《先秦诸子系年》的写作,而且还写出了《周官著作时代考》、《周初地理考》等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长文,开始在北平学术界崭露头角。

1931年夏天,钱穆得到任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的聘书。

在此期间,他完成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这部研究清代学术史的名著。

他在书中高扬以天下为己任的宋学精神,表彰清初诸儒不忘种姓的民族气节和操行,即寓有他反抗外来侵略的写作意图。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钱穆与许多学者教授流转到西南联大。

国难当头,客居他乡,既激发了学者们的民族意识和著述灵感,同时也为他们交流思想、切磋学问提供了相逢的环境和条件。

1938年秋后,钱穆除回昆明上课外,其他时间则卜居宜良山中撰写《国史大纲》。

钱穆在岩泉下寺,除早晚散步,钱穆在岩泉下寺,除早晚散步,饱览宜良山水外,尽日在楼上埋首写作。

在此期间,有不少西南联大的同事前来拜访。

有一个寒假,陈寅恪来山中相访,在岩泉上寺的楼上住了一个晚上,两人曾在院中石桥上临池而坐,陈寅恪说:

“如此寂静之境,诚所难遇,兄在此写作真大佳事。

然使我一人住此,非得神经病不可。

”陈寅恪兼史家与诗人于一身,天性涵具诗人气质,而钱穆则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苦学者,当初贺麟、汤用彤送他到岩泉寺时也有此问:

“君一人独居,能耐得住这寂寞吗?

”钱穆的回答是:

“居此正好一心写吾书,寂寞不耐也得耐。

《国史大纲》是钱穆一生中最重要的学术代表著作,是一部享有盛誉、影响甚大的中国通史著作。

钱穆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是贯穿其学术活动的主要思想,以《国史大纲》的完成为其形成的标志。

(选自《国学宗师钱穆》,有删节)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钱穆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地理历史环境,严父慈母、幼年时期的家庭教育,对钱穆日后成为“国

6页(总8页)邵阳市一中2015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第

学大师”“一代儒宗”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B.钱穆的治学始终充满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爱国家、边民族的真情,完全是因为他出生于甲午战败、割让台湾之年,与时代忧患有千丝万缕的联胶系。

C.“余之用心,亦全在此一问题上”,表明钱穆先生一生的学术研究都在寻找“东西文化孰得孰失,孰优孰劣”问题的答案,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

D.钱穆的一番话令燕京大学改M楼为为穆楼,S楼为适楼,其中的穆楼即“钱穆之楼”,“适楼”即“胡适之之楼”,使自己出了名并争得了一席之地。

E.文章在第7段引用陈寅恪先生的话,既表现了陈寅恪对钱穆的赞叹和钦佩之情,也从侧面体现了钱穆是一个能耐得住寂寞、潜心研究学问的苦学者。

(2)钱穆到北平后,为什么说是他“人生道路上的重大转折”?

请结合材料简析。

(6分)

(3)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传记,本文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回答。

(6分)

(4)钱穆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在他的学术生涯中是如何体现的?

你如何看待他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

请结合材料分析。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李敖在很多场合的精彩演讲,总是引经据典,语言犀利,____,刺痛了太多太多人的神经。

②当这些人再次见面的时候,虽然莫凯想方设法遮掩,但他的秘密,还是被老陈____,引来哄堂大笑。

③记者很惊诧115岁高龄的付素清老人对百余年前的事还记得清楚,而冷启英却____:

“那是她吃过的苦,一辈子记得住。

A.一针见血一语中的一语道破B.一针见血一语道破一语中的

C.一语道破一语中的一针见血D.一语中的一针见血一语道破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国际奥委会执行主席吉尔伯特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南京青奥组委会按照最高标准进行各方面的筹备,不仅超出了奥委会的预期,而且按规定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B.中国禀承《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之旨,大力促进对本国人权的保护,同时积极倡导国际社会以公正客观为原则处理问题作为处理人权间题的基本方式。

C.上访是唐慧维护女儿及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也给当地政府带来激增的“稳控”压力,如何解决这对矛盾是当前司法实践过程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D.目前,我国正根据国家级卫生城市标准,坚持属地管理原则,研究出台长效管理办法、立法程序,提供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法律保障。

7页(总8页)邵阳市一中2015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第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

“池花对影落,沙鸟带飞声。

”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

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

①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坠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

②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

③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

④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

⑤“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

A.⑤②③①④B.③⑤②①④C.③②⑤①④D.②⑤③④①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玩是人的天性,游戏更是孩子的至爱。

①,可以缓解压力,孩子通过玩游戏锻炼肢体的灵活度,②;玩游戏还可以让儿童模仿人际沟通等等。

可是,③,认为孩子的玩是“玩物丧志”,采取种种措施制止孩子玩游戏。

17.阅读右面这幅漫画,回答问题。

(6分)

(1)请用一句话概括漫画的内容。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漫画所反映的现象有何看法?

请简要阐述。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说:

“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

要求选打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从“在那个火热的夏天,一个更加火热的消息很快在村子里传开了”来看,这个村子是比较落后的,以前没有人上过大学。

 

B.如果有人偷一滴水,全村人会用唾沫星子喷死他。

因为一滴泉村有一个习俗,只有谁家有了喜事,才能用泉水搞一个仪式。

 

C.一滴泉村村名的由来非常独特,由此来看,这个村子很幸运,名字也是非常富有诗意的。

 

D.兰花花就要到不缺水的地方去学习和生活了,村里知道她不会再回村里生活,把她当嫁出去的姑娘看待,决定用泉水让她洗一次澡。

 

E.文章反映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现实生活主题。

在为大学生送行的独特仪式上,让我们窥见西部落后地区凄惶的一幕。

 

2.小说的结尾,兰花花哭了,“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女人也都哭了”。

结合文章分析,兰花花为什么哭,村里的女人为什么哭。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标题“泉水里的歌唱”具有怎样的含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中兰花花始终没有说一句话,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AE

2.兰花花哭的原因有两个:

①为自己享受了全村人从未享受过的特权(除生死之外还可以用泉水洗澡)而激动;②为自己所生存的村庄恶劣的生存环境而难过。

村里女人哭的原因主要是为自己所生存的恶劣环境和处境而伤感。

同时也是为兰花花感到自豪。

(在分析时要注意全面,哭不见得全是因为难过,也可能是因为激动、喜悦等)

3.既表达了村民们为兰花花感到骄傲自豪,也表达了村民们对兰花花即将走出困境的羡慕和祝福,同时也隐隐表达出对新生活的期盼与憧憬。

 

4.①以虚写实,虚实结合,实写村民们的语言,虚写兰花花的语言;②兰花花一言不发,实则是满腹心事,千言万语无从诉说,既有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也有难舍故土、乡邻的矛盾心理,更有对恶劣的生存环境的沉思;③作者只写兰花花的活动,不写她的语言,无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