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新K1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54134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最新K1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育最新K1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育最新K1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育最新K1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育最新K1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教育最新K1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教育最新K1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教育最新K1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教育最新K1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教育最新K1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教育最新K1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最新K1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

《教育最新K1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最新K1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最新K1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

教育最新K1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油田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Ⅰ: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在

A.汉朝以后B.南北朝以后C.唐朝以后D.宋朝以后

2.最能代表商周时期手工业成就的是

A.棉布B.瓷器C.铁器D.青铜器

3.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B.制瓷C.耕种D.冶铁

4.在中国古代的纺织、制瓷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

A.商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5.右图所示的古代农业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A.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曹魏时期

D.隋唐时期

6.《华阳国志》卷三《蜀志》记载:

“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

”这描述的是

A.白渠B.漕渠C.坎儿井D.都江堰

7.有学者认为:

中国是丝绸之国,丝织品产量很大,除国内使用外,还销往西域、中亚、西亚乃至欧洲。

从那时起,中国通向中亚、欧洲的商路,开始以丝绸而驰名世界。

材料中的“那时”指的是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

8.下列描述中,符合宋代商业活动特征的是

A.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B.京城和大商埠等地出会馆

C.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江南地区兴起一批工商业市镇

9.《史记·平准书》中记载:

“天下已定,高祖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该材料体现了汉代的经济政策是

A.苛捐杂税B.重农抑商C.休养生息D.朝贡贸易

10.春秋时期,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的根本因素是

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私田的出现C.各国税制的改革   D.战争的影响

11.“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

”上述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下列哪一城市

A.唐都长安B.北宋开封C.南宋临安D.元朝大都

12.明清时期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的机构设在

A.扬州B.益州C.泉州D.广州

13.据《世界文明史》:

1540年前后,“由于墨西哥、玻利维亚和秘鲁开采的白银大量输入……结果造成(欧洲)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和工资上涨到如此惊人的程度”。

导致这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B.垄断组织的出现

C.工业革命的开展D.世界市场的形成

14据估计,从1521年到1544年,某国从拉丁美洲运回的黄金,每年平均为2900公斤,白银为30700公斤。

该国应该是

A.法国B.西班牙C.荷兰D.英国

15.某位欧洲航海家说:

“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到达印度……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

”该航海家应是

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D.麦哲伦

16.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

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A.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17.17世纪具有“海上马车夫”称号的贸易强国是

A.西班牙B.葡萄牙C.英国D.荷兰

18.据估计,殖民扩张期间,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人不下1500万人,死于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的黑人,约为此数的五倍,整个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的人口中,60%是运往美洲而损失和牺牲的。

该材料反映的是

A.导致亚洲劳动力短缺B.血腥的殖民掠夺

C.黑奴贸易具有公平性D.洲际贫富差距缩小

19.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迅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B.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C.发电厂的广泛建立D.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20.19世纪世界强国之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分析下表,美国超过英国的原因是

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表(1750~1900年)

年份

1750年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英国

1.9%

4.2%

9.5%

19.9%

22.9%

18.5%

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

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

21.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小”了。

这种感觉直接源于

①交通工具的变革②通讯技术的创新③垄断组织的形成④关贸总协定的创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历史推进到一个新时代。

下列成就能体现新时代特征的是

23.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其表现为

A.轻纺工业占据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B.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主要成分

C.信息技术产业成为领先行业D.环保产业异军突起

24.李鸿章说:

“中国积弱,由于患贫。

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

”下列企业体现“求富”思想的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开办轮船招商局

C.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D.创办福州船政局

25.钱乘旦评价某一件事时说:

“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

”这一事件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实现了自强求富目的

C.促进了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D.以建立民主制为目标

26.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的数量猛增。

这一现象说明了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掌握了茶、丝市场的主导权        D.茶、丝出口给中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27.“实业救国”是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一种救国方案。

这一方案的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B.曾国藩C.李鸿章D.张謇

28.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其直接原因是

A.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B.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

C.利用了列强对华输出的资本D.各种实业团体的推动

29.影响下表数据变化的外部因素是

1913—1919年间中国棉纺织工业的情况

年份

纱锭(枚)

布机(台)

1913

484192

1986

1914

544780

2310

1918

645570

2736

1919

659748

3839

A.提倡国货运动B.第一次世界大战

C.实业救国运动D.第二次世界大战

30.认真阅读下表,促成表中轻工业发展出现增长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平均指数增长表

年份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增长指数

100

103.5

105

107.6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政策B.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C.摆脱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D.国民政府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单项选择題Ⅱ: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根据材料信息所指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31.诚信是中华民族重要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诚信伦理渗透于中国古代商人的经营活动中,具体表现为诚实不欺、遵守承诺的商业道德。

下列所述鲜明反映商人讲求诚信的是

A.

“百金之家,夏无布帽”

B.

“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

C.

“终不以五尺童子而饰价为欺”

D.

“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

32.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l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

均田制的目的是

A.抑制土地兼并B.促进人口增长C.增加财税收入D.稳定个体小农

33.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

这一现象反映了

A.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B.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

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D.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

34.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

“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

”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

B.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

C.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

D.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

35.“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

”由此不可以得出

A.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B.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

C.葡萄牙西班牙走在新航路开辟的前列D.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孤立隔绝的状态

36.“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对这些人文资源完全入迷了。

”但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则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导致西方人这种变化的背景是

A.中国的人文和自然资源都很丰富B.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需要

C.东方和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全球建立的需要

37.下图是19世纪英国总收入来源示意图,读图可知英国

①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要变化②工业革命导致其总收入增长

③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④开始成为世上最大殖民帝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8.右图反映了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期的三角贸易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机器工业品大量倾销到美洲

B.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加速

C.非洲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39.天津开埠(1860年)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

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

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

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

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40.1938年1月,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

经济部的设立

A.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B.标志着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

C.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D.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

 

第Ⅱ卷

41.(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

琅琊刻石言:

“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石门刻石云:

“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

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材料三:

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他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

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琼州附近的文昌,在1882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纺织业破产了。

“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

又1893年《益闻录》记载:

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五 1887年,他(严信原)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

初创时,资本5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40台新式轧花机,雇用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面对西方开拓世界市场所带来的挑战,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

影响如何?

(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6分)

 

(4)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这种性质的企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4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8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D

D

C

D

B

C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A

B

B

C

D

B

A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B

B

A

B

D

A

B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C

A

C

D

B

A

B

A

A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男耕女织(规模小;脆弱性、封闭性;以家庭为单位)。

(6分)

(2)应对:

实行海禁或“闭关锁国”政策。

(2分)

结果: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答出两点即得满分2分)

(3)影响: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工厂取代工场(或工业化);加速了城市化进程;环境污染;(答出三个即给满分)

(4)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受外商创办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