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55094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案.docx

《高一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案.docx

高一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案

高一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

  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通过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发明创造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史实,让学生树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开放性观点;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

英国最早进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

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课标要求:

  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第一、二子目内容,归纳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主要条件和主要发明创造。

  (归纳工业革命的主要条件要注意角度:

从前提、资金、劳动力、技术、市场;可能性、必要性等方面归纳,主要发明创造要进行归类、便于记忆。

  

(1)主要条件(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

  可能性

  前

  提

  资产阶级

  的确立(政治保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资

  金

  扩张

  贸易

  劳动力

  运动

  技

  术

  时期的积累

  市

  场

  最大

  的形成

  必要性

  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

  对工业品的需求(直接原因)

  

(2)主要发明创造

  生产领域

  765年、英国

  哈格里夫斯¬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动力突破

  785年,

  英国

  瓦特

  蒸汽机

  交通领域

  807年

  美国

  富尔敦

  814年,英国

  史蒂芬孙

  2、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二子目的内容、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

  ”

  

(2)、导致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①生产组织形式:

  制度兴起;

  ②生产方式:

  代替手工生产;

  ③生活方式:

出现了

  浪潮;

  ④阶级关系:

出现工业

  和工业

  ;

  ⑤社会意识:

自由放任经济思想盛行

  (3)、促进世界市场

  。

(进一步影响)

  3、阅读第三子目内容,认识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形成条件:

  ①工业革命完成,机器生产需要更广阔世界市场。

(英国:

1840年前后,

  工业基本取代

  、成为世界第一个

  ,

  等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②资产阶级拓展

  ,抢占

  ,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③

  的改变,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更为便捷。

  

(2)表现:

  ①落后国家被卷入世界市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亚非拉地区)

  ②发达国家主动扩大世界市场;(英国成为世界

  、世界贸易中心)

  ③

  ,以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世界市场

  。

  (3)影响:

  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

  和

  ,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鞭炮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把它当饭吃”

  

  ---

  鲁迅

  思考:

中国的科技也曾长期领先世界(如四大发明),为什么没能促进生产力的飞跃?

在同时代的中国为什么没能发生工业革命呢?

  

  2、忙了一天的william到了家中,他收到一封来自法国表兄亨利的来信,亨利也是从事棉纺织业的工厂主,以下是信的大致内容:

亨利准备到英国考察纺织机械,进口机器,一行人准备7月28日启程,预计7月31日可到达,请他尽快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此外亨利抱怨最近法国国内市场基本饱和,他的企业的产品准备销往亚洲一个叫china的国家,问william有没有兴趣和他合作?

……

  质疑一:

亨利表兄的来信中的“进口机器”、“3天到英国”、“准备向中国销售产品”,是否符合当时的历史史实?

  质疑二:

1837年亨利表兄选择进口英国先进机器而不是直接将产品销售到英国,1837年英法之间的贸易是否存在某种障碍如贸易壁垒?

如有,那该如何解决?

  3、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

  4、概括指出当时英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贸易的特点。

分析促进英国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五、知识检测:

  .(XX年重庆卷,21)彼得•盖伊在其著作中写道:

“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

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

  )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2.(XX年全国I卷,20)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

这表明当时(

  )

  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

  3.(XX•烟台模拟)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下图。

下列现象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明显因果关系的是()

  A.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B.垄断组织的出现

  c.工业革命的发展

  D.殖民霸权的确立

  4.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

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

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来自

  

  A.日不落帝国的建立

  B.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c.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D.“光荣革命”成功

  5.(改编题)下图中所反映的现象能够出现的原因是

  ①工业革命的完成②殖民帝国的确立③交通运输工具的先进④拥有“世界工厂”的优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XX•安徽模拟)马克思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

对于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殖民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帮助殖民地进行建设

  c.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D.殖民地国家应该重视交通业的发展

  7.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

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

民主人士拍手称快:

“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

  c.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

  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8.(XX•上海全真模拟)《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

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

这段描述说明

  

  

  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恩格斯说:

“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材料二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也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这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

  

(2)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

  (3)材料二中说的“文明”是指什么?

  (4)材料二分析的资本主义统治世界的原因是什么?

其核心是什么?

  六、知识拓展:

  工业革命

  8世纪60年代以后,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历史上把这一过程称为“工业革命”。

  手工工场与工厂的比较:

  

(1)相似点:

①都是资本主义不同时期的生产组织形式,因而都是以雇佣工人的劳动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

②都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提高生产率。

  

(2)不同点:

①手工工场以手工操作为主,而工厂主要运用机器大生产(本质区别)。

②手工工场的工人往往是在较分散的状态下生产,而工厂的工人则相对集中。

  通过上述可见,工厂比手工工场更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