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0627.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559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062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针灸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062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针灸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062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针灸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062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针灸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062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针灸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062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针灸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062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针灸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062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针灸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062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针灸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062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针灸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062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针灸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062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针灸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0627.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针灸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0627.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针灸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0627.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针灸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0627.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针灸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0627.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针灸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0627.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针灸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0627.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针灸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0627.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针灸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0627.docx

《针灸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062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0627.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针灸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0627.docx

针灸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0627

《针灸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使用)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2013年6月

《针灸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使用)

(一)前言

1、课程地位及作用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等本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针灸疗法其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普遍为人们所接受,已成为许多国家医疗手段的组成部分。

2、指导思想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研究针灸疗法的一门临床学科,其主要内容为针灸理论、针灸技术与针灸治疗三个方面。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针灸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提高能力、创新思维,以成为复合型、高素质针灸专业科研、临床实用人才。

3、总体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范围以教材为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巩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有关针灸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达到能够运用针灸防治常见疾病。

4、理论与实践学时分配原则及相关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五年制汉、民考汉本科学生使用。

现将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教学参考学时为90学时,理论与实验比值31:

14,即讲课62学时,实验28学时(其中含实验操作考试4学时)。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和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二)正文

绪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针灸学的概念。

明确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及针灸发展简史,特别是针灸学代表著作的成书年代、作者、主要内容特点。

二、教学要求:

1.掌握针灸学的概念;

2.熟悉针灸学代表著作的成书年代、作者、的主要内容特点以及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3.了解针灸的对外传播和国际交流。

三、教学内容:

1.针灸学的概念、范畴和主要内容。

2.针灸学的发展简史(代表著作的成书年代、作者、主要内容特点)。

3.针灸的对外传播和国际交流。

4.针灸学的学科特点和学习方法。

上篇针灸理论

第一章经络总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经络与经络学说的定义,经络学说的组成、分布特点,十二经脉的名称、分布,属络表里关系、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奇经八脉的名称、功能,十五络脉、十二经别的分布特点,经络的作用及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二、教学要求:

1.掌握经络与经络学说的定义经络学说的组成、分布特点;十二经脉的名称、分布,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奇经八脉的名称、功能;十五络脉的分布特点、经络的作用。

2.熟悉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十二经别的分布特点。

3.了解十二皮部的分布特点;了解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和四海的部位及意义。

三、教学内容:

1.经络系统的组成:

1.1十二经脉

1.2奇经八脉

1.3十五络脉

1.4十二经别

1.5十二经筋

1.6十二皮部

2.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和四海

3.经络的作用及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第二章腧穴总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腧穴的分类、主治特点和规律、定位方法。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明确腧穴的分类、主治特点和规律、定位方法。

2.熟悉特定穴的分类和特点。

3.了解腧穴的发展、命名。

三、教学内容:

1.腧穴的分类和命名

2.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3.特定穴

4.腧穴的定位方法

4.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4.2骨度折量定位法

4.3指寸定位法

4.4简便定位法。

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

第一节十二经脉及其腧穴

一、手太阴肺经及其腧穴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手太阴肺经的经脉循行和主治概要及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手太阴肺经经脉的循行、主治概要及其中5个常用穴位定位方法、主治要点和操作方法。

2.熟悉手太阴肺经其他腧穴的定位方法、主治要点和操作方法。

3.了解手太阴肺经的病候。

三)教学内容:

1.经脉循行

2.主要病候

3.主治概要

4.手太阴肺经5个重点腧穴定位、主治要点、操作方法

手太阴肺经(11穴):

尺泽、列缺、太渊、鱼际、少商。

二、手阳明大肠经及其腧穴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手阳明大肠经经脉的循行和主治概要及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手阳明大肠经经脉的循行、主治概要及其中6个常用腧穴定位方法、主治要点和操作方法。

2.熟悉其他腧穴的定位方法、主治要点。

3.了解手阳明大肠经的病候。

(三)教学内容:

1.经脉循行

2.主要病候

3.主治概要。

4.大肠经6个重点腧穴定位、主治要点、操作方法

手阳明大肠经(20穴):

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臂臑、迎香。

三、足阳明胃经及其腧穴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足阳明胃经经脉的循行和和主治概要及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

(二)教学要求:

1.掌握足阳明胃经经脉的循行、主治概要及其中10个常用腧穴定位方法、主治要点和操作方法。

2.熟悉足阳明胃经其他腧穴的定位方法和主治要点

3.了解足阳明胃经的病候。

(三)教学内容:

1.经脉循行

2.主要病候

3.主治概要。

4.足阳明胃经10个重点腧穴定位、主治要点、操作

足阳明胃经(45穴):

地仓、颊车、下关、头维、天枢、归来、足三里、上巨虚、

丰隆、内庭。

四、足太阴脾经及其腧穴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足太阴脾经经脉的循行和主治概要及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

(二)教学要求:

1.掌握足太阴脾经经脉的循行、主治概要及其中5个常用腧穴定位方法、主治要点和操作方法。

5.熟悉足太阴脾经其他腧穴的腧穴定位方法和主治要点

2.了解足太阴脾经的病候。

(三)教学内容:

1.经脉循行

2.主要病候

3.主治概要。

4.足太阴脾经5个重点腧穴定位、主治要点、操作。

足太阴脾经(21穴):

隐白、公孙、三阴交、阴陵泉、血海。

五、手少阴心经及其腧穴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手少阴心经经脉的循行和主治概要及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少阴心经经脉的循行、主治概要及其中5个常用腧穴定位方法、主治要点和操作方法。

5.熟悉少阴心经其他腧穴的定位方法和主治要点

2.了解少阴心经的病候。

(三)教学内容:

1.经脉循行

2.主要病候

3.主治概要。

4.手少阴心经5个重点腧穴定位、主治要点、操作方法。

手少阴心经(9穴):

少海、通里、阴郄、神门、少冲。

六、手太阳小肠经及其腧穴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手太阳小肠经经脉的循行和主治概要和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手太阳小肠经经脉的循行、主治概要及其中5个常用穴位定位方法和主治要点。

2.熟悉手太阳小肠经其他腧穴的定位方法和主治要点。

3.了解手太阳小肠经的病候。

(三)教学内容:

1.经脉循行

2.主要病候

3.主治概要。

4.手太阳小肠经5个重点腧穴定位、主治要点、操作方法。

手太阳小肠经(19穴):

少泽、后溪、养老、天宗、听宫。

七、足太阳膀胱经及其腧穴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足太阳膀胱经经脉的循行和主治概要及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

(二)教学要求:

1.掌握足太阳膀胱经经经脉的循行、主治概要及其中16个常用穴位定位方法和主治要点。

2.熟悉足太阳膀胱经经脉其他腧穴的定位方法和主治要点。

3.了解足太阳膀胱经的病候。

(三)教学内容:

1.经脉循行

2.主要病候

3.主治概要。

4.足太阳膀胱经16个重点腧穴定位、主治要点、操作方法。

足太阳膀胱经(67穴):

睛明、攒竹、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天柱、委中、承山、昆仑、申脉、至阴。

八、足少阴肾经及其腧穴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足少阴肾经经脉的循行和主治概要及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方法。

(二)教学要求:

1.掌握足少阴肾经经脉的循行、主治概要及其中5个常用穴位定位方法和主治要点和操作方法。

2.熟悉足少阴肾经经脉其他腧穴的定位方法、主治要点。

3.了解足少阴肾经的病候。

(三)教学内容:

1.经脉循行

2.主要病候

3.主治概要。

4.足少阴肾经5个重点腧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和操作方法。

足少阴肾经(27穴):

涌泉、太溪、照海、复溜、阴谷。

九、手厥阴心包经及其腧穴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手厥阴心包经经脉的循行和主治概要及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方法。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手厥阴心包经经脉的循行、主治概要及其中5个常用穴位定位方法和主治要点和操作方法。

2.熟悉手厥阴心包经脉其他腧穴的定位方法、主治要点。

3.了解手厥阴心包经的病候。

(三)教学内容:

1.经脉循行

2.主要病候

3.主治概要。

4.手厥阴心包经4个重点腧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和操作方法

手厥阴心包经(9穴):

曲泽、郄门、内关、劳宫。

十、手少阳三焦经及其腧穴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手少阳三焦经经脉的循行和主治概要及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方法。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手少阳三焦经经脉的循行、主治概要及其中5个常用穴位定位方法和主治要点和操作方法。

2.熟悉手少阳三焦经经脉其他腧穴的定位方法、主治要点。

3.了解手少阳三焦经的病候。

(三)教学内容:

1.经脉循行

2.主要病候

3.主治概要。

4.手少阳三焦经6个重点腧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和操作方法。

手少阴三焦经(23穴):

中渚、外关、支沟、肩髎、翳风、丝竹空。

十一、足少阳胆经及其腧穴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足少阳胆经经脉的循行和主治概要及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方法。

(二)教学要求:

1.掌握足少阳胆经经脉的循行、主治概要及其中5个常用穴位定位方法和主治要点和操作方法。

2.熟悉足少阳胆经经脉其他腧穴的定位方法、主治要点。

3.了解足少阳胆经的病候。

(三)教学内容:

1.经脉循行

2.主要病候

3.主治概要。

4.足少阳胆经9个重点腧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和操作方法。

足少阳胆经(44穴):

听会、阳白、风池、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丘墟、足临泣。

十二、足厥阴肝经及其腧穴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足厥阴肝经经脉的循行和主治概要及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方法。

(二)教学要求:

1.掌握足厥阴肝经经脉的循行、主治概要及其中5个常用穴位定位方法和主治要点和操作方法。

2.熟悉足厥阴肝经经脉其他腧穴的定位方法、主治要点。

3.了解足厥阴肝经的病候。

(三)教学内容:

1.经脉循行

2.主要病候

3.主治概要。

4.足厥阴肝经4个重点腧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和操作方法。

足厥阴肝经(14穴):

大敦、行间、太冲、期门。

第二节奇经八脉及其相关腧穴

一、督脉及其腧穴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督脉经脉的循行和主治概要及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

(二)教学要求:

1.掌握督脉经脉的循行、主治概要及其中14个常用穴位定位方法和主治要点。

2.熟悉督脉其他腧穴的定位方法、主治要点。

3.了解督脉的病候

(三)教学内容:

1.经脉循行

2.主要病候

3.主治概要。

4.督脉7个重点腧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和操作方法。

督脉(29穴):

腰阳关、大椎、哑门、百会、神庭、水沟、印堂。

二、任脉及其腧穴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督脉经脉的循行和主治概要及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

(二)教学要求:

1.掌握督脉经脉的循行、主治概要及其中14个常用穴位定位方法和主治要点。

2.熟悉督脉其他腧穴的定位方法、主治要点。

3.了解督脉的病候

(三)教学内容:

1.经脉循行

2.主要病候

3.主治概要。

4.任脉8个重点腧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和操作方法。

任脉(24穴):

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廉泉、承浆。

三、冲脉及其交会腧穴(自学)

(一)自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其名称。

(二)自学要求:

1.熟悉经脉循行。

2.了解主要病症和交会腧穴。

三、自学内容:

1.名称和经脉循行

2.主要病症和交会腧穴

四、带脉及其交会腧穴(自学)

(一)自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其名称。

(二)自学要求:

1.熟悉经脉循行。

2.了解主要病症和交会腧穴。

三、自学内容:

1.名称和经脉循行

2.主要病症和交会腧穴

五、阴维脉及其交会腧穴(自学)

(一)自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其名称。

(二)自学要求:

1.熟悉经脉循行。

2.了解主要病症和交会腧穴。

三、自学内容:

1.名称和经脉循行

2.主要病症和交会腧穴

六、阳维脉及其交会腧穴(自学)

(一)自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其名称。

(二)自学要求:

1.熟悉经脉循行。

2.了解主要病症和交会腧穴。

三、自学内容:

1.名称和经脉循行

2.主要病症和交会腧穴

七、阴跷脉及其交会腧穴(自学)

(一)自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其名称。

(二)自学要求:

1.熟悉经脉循行。

2.了解主要病症和交会腧穴。

三、自学内容:

1.名称和经脉循行

2.主要病症和交会腧穴

八、阳跷脉及其交会腧穴(自学)

(一)自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其名称。

(二)自学要求:

1.熟悉经脉循行。

2.了解主要病症和交会腧穴。

三、自学内容:

1.名称和经脉循行

2.主要病症和交会腧穴

第三节十五络脉(自学)

一、自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十五络脉的名称。

二、自学要求:

1.熟悉十五络脉的名称。

2.了解十五络脉的循行、病变及治疗。

三、自学内容:

1.十五络脉的名称。

2.十五络脉的循行、病变及治疗。

第四节常用经外奇穴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常用奇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常用9个奇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

2.熟悉常用奇穴的操作要求。

3.了解其他常用奇穴的定位方法。

三、教学内容:

1.常用8个奇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

2.常用经外奇穴(总35穴)

(1)头颈部(12穴):

四神聪、太阳。

(2)躯干部(8穴):

夹脊。

(3)四肢部(16穴):

十宣、四缝、阑尾、膝眼、胆囊穴。

3.常用奇穴的操作要求

4.其他常用奇穴的定位方法。

中篇针灸技术

第四章针灸技术总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刺灸法的起源与发展;刺灸法的作用及意义;常规针灸治疗量。

二、教学要求:

2.熟悉常用针灸器具、常用针灸体位,施术注意事项。

.

3.了解常规针灸治疗量。

三、教学内容:

1.常规针灸用具

2.常用针灸体位。

3.常规针灸治疗量

4.针灸施术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针灸技术各论

第一节毫针刺法

一、教学目的:

在学习毫针进针法及基本操作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明确正确的练针

方法,提高指力,熟练手法操作的要领;掌握临床常用的进针方法,在操作中,能够恰当地把握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掌握临床常用的行针手法,在操作中,能够恰当地把握手法的角度、幅度,并取得应有的针感;掌握单式补泻手法的操作技能,重点区分补泻手法的技术要点,掌握针刺异常情况的临床表现、预防、处理及针刺注意事项。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毫针刺法的体位、进针、行针等操作过程及针刺的角度,掌握得气的概念与临床意义。

掌握捻转、提插、平补平泻的补泻手法;掌握晕针的临床表现、预防及处理;掌握针刺注意事项。

2.熟悉毫针刺法的练习,毫针的选择和消毒,留针和出针操作方法。

3.了解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养。

三、教学内容

1.毫针:

构造、规格、检查和保藏;

2.毫针刺法的练习(包括指力练习、手法练习)

3.毫针的选择

4.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4.1毫针进针法:

有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

4.2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5.行针手法

5.1行针基本手法。

5.2辅助行针手法

6.得气(概念及临床意义)

7.毫针补泻手法:

捻转、提插、平补平泻的补泻手法。

8.留针与出针

9.针刺异常情况处理和预防(晕针、滞针、气胸等)。

10.针刺法的练习,和自身练习。

第二节灸法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临床常用的各种艾炷灸法的操作技术;掌握灸法的作用、种类及灸法的适应范围。

二、教学要求:

1.掌握灸法的作用、种类及灸法的适应范围。

2.熟悉各种艾炷灸法的操作技术。

3.了解注意事项。

三、教学内容:

l.灸法的作用。

2.灸法的种类及应用

2.1.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等灸法的操作技术。

3.施灸的顺序和补泻

4.灸法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第三节拔罐法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临床常用的各种拔罐方法、作用和适应范围

二、教学要求:

1.熟悉临床常用的各种拔罐方法、作用和适应范围

2.熟悉起罐的方法、注意事项。

3.了解罐的种类及吸附方法。

三、教学内容:

1.罐的吸附方法

2.拔罐的应用方法:

主要有留罐、多罐、闪罐、单罐、推罐、针罐、刺络拔罐等。

3.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

4.起罐的方法、

5.拔罐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特殊针具刺法

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三棱针、皮肤针的操作方法。

二、教学要求:

1.掌握三棱针操作方法。

2.了解皮肤针、皮内针操作方法。

三、教学内容:

1.三棱针法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注意事项。

2.皮肤针、皮内针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注意事项

第五节电针法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电针的操作方法。

二、教学要求:

1.掌握电针操作方法。

三、教学内容:

1.电针的操作方法、电针作用和适应范围、电针的剌激参数及注意事项。

第六节穴位注射法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穴位注射法的操作方法。

二、教学要求:

1.熟悉穴位注射法的操作方法。

三、教学内容:

1.穴位注射法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注意事项。

第九节头针法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作用。

二、教学要求:

1.熟悉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作用。

2.了解头针法的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内容:

1.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

额中线、额旁1线、额旁2线、额旁3线、顶中线、顶额前斜线、顶额后斜线、顶旁l线、顶旁2线、额前线、额后线、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枕下旁线。

2.适应范围

3.操作方法:

体位、进针、捻针、起针等

4.注意事项.

第六节耳针法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耳廓表面解剖,耳穴的正确定位及主治、选穴原则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要求:

1.熟悉常用耳穴的定位、主治、选穴原则及注意事项。

2.熟悉耳穴的分布规律、适应症和操作方法。

3.了解耳与经络脏腑的联系,耳廓的表面解剖。

三、教学内容:

1.耳与经络脏腑的联系。

2.耳郭表面解剖:

包括耳轮、三角窝、耳舟、耳屏、耳垂等。

3.耳穴的分布规律。

4.耳穴的部位和主治。

5.耳穴法的临床应用。

5.1.选穴原则。

5.2.操作方法。

5.3注意事项。

下篇针灸治疗

第六章针灸治疗总论

第一节针灸治疗原则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针灸治疗原则。

二、教学要求:

熟悉针灸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

针灸治疗原则

1.治病求本

2.补虚泻实

3.三因制宜

4.清热温寒

第二节针灸治疗作用

一、教学目的:

学习针灸治疗作用.

二、教学要求:

熟悉针灸治疗作用.

三、教学内容:

针灸治疗作用

1.疏通经络

2.调和阴阳

3.扶正法泻

第三节针灸治病特点

一、教学目的:

学习针灸治疗治病特点.

二、教学要求:

了解针灸治病特点

三、教学内容:

1.激发正气

2.起效快捷

3.无毒性、作用安全

第四节针灸诊治规律

一、教学目的:

学习针灸诊治规律.

二、教学要求:

了解针灸诊治规律

三、教学内容:

1.辨证论治

2.辨病论治

3.辨经论治

第五节针灸处方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针灸处方的要素,明确针灸处方的选穴原则及配穴方法。

二、教学要求:

1.掌握选穴的原则

2.掌握配穴的方法

3.了解熟悉刺灸法的选择

三、教学内容:

1.腧穴的选择

1.1选穴原则:

近部选穴、远部选穴法、辨证选穴、对症选穴

1.2配穴方法

1.2.1经脉配穴法

1.2.2部位配穴法

2.刺灸法的选择

2.1治疗方法的选择

2.2操作方法的选择

2.3治疗时机的选择

第六节特定穴的应用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特定穴明确各类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二、教学要求:

掌握各类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三、教学内容:

1.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2.原、络穴的临床应用

3.俞、募穴的临床应用

4.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

5.八会穴的临床应用

6.郄穴的临床应用

7.下合穴的临床应用

 

第七章治疗各论

第一节头面躯体痛证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头痛、漏肩风、落枕、腰痛、痹证的辨证分型、治法、处方、操作。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头痛、漏肩风、落枕、腰痛、痹证的辨证分型、治法、处方、操作。

2.熟悉头痛、漏肩风、落枕、腰痛、痹证的概念。

3.了解头痛、漏肩风、落枕、腰痛、痹证的病因病机

三、教学内容:

1.头痛

(1)概念

(2)病因病机

(3)辨证分型

(4)治法、处方、操作及方义

2.漏肩风

(1)概念

(2)病因病机

(3)辨证分型

(4)治法、处方、操作及方义

3.落枕

(1)概念

(2)病因病机

(3)辨证分型

(4)治法、处方、操作及方义

4.痹证

(1)概念

(2)病因病机

(3)辨证分型

(4)治法、处方、操作及方义

5.腰痛:

(1)概念

(2)病因病机

(3)辨证分型

(4)针灸治疗原则、处方、配穴及方义

第二节内科病证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明确中风、眩晕、面瘫、不寐、感冒、哮喘、呕吐、胃痛、泄泻、便秘的辨证分型、治法、处方、操作。

二、教学要求:

1.掌握中风(附假性球麻痹)、中风、眩晕、面瘫、不寐、感冒、哮喘、呕吐、胃痛、泄泻、便秘的辨证分型、治法、处方、操作。

2.熟悉中风、眩晕、面瘫、不寐、感冒、哮喘、呕吐、胃痛、泄泻、便秘的概念。

3.了解中风、眩晕、面瘫、不寐、感冒、哮喘、呕吐、胃痛、泄泻、便秘的病因病机及其他治疗。

三、教学内容:

1.中风:

(1)概念

(2)病因病机

(3)辨证分型

(4)治法、处方、操作

2.眩晕

(1)概念

(2)病因病机

(3)辨证分型

(4)治法、处方、操作

3.面瘫

(1)概念

(2)病因病机

(3)辨证分型

(4)针灸治疗原则、处方、配穴

4.不寐

(1)概念

(2)病因病机

(3)辨证分型

(4)治法、处方、操作

5.感冒

(1)概念

(2)病因病机

(3)辨证分型

(4)治法、处方、操作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