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汇编光的折射.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629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79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汇编光的折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09汇编光的折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09汇编光的折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09汇编光的折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09汇编光的折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09汇编光的折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09汇编光的折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09汇编光的折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09汇编光的折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09汇编光的折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09汇编光的折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09汇编光的折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09汇编光的折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09汇编光的折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09汇编光的折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09汇编光的折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09汇编光的折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09汇编光的折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09汇编光的折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09汇编光的折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汇编光的折射.docx

《09汇编光的折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汇编光的折射.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9汇编光的折射.docx

09汇编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为纪念伽利略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溯四百周年,联合国将今年定为国际天文年(图为宣传画)。

伽利略望远镜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关于凸透镜成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B.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三倍焦距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缩小的,虚像都是放大的

D.凸透镜所成的像都能呈现在光屏上

2.在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    B.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④

C.成实像的是①②③     D.成虚像的是②③④

3.如图,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架()

A.幻灯机B.投影仪

C.放大镜D.照相机

4.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5.图1所示现象中,应该用光的折射规律来解释的是()

6、凸透镜甲的焦距为10cm,凸透镜乙的焦距为20cm,爸同一个物体分别放在甲、乙前25cm处,则通过两个凸透镜都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透镜成像较大B、乙透镜成像较大

C、甲乙透镜成像一样大D、甲、乙透镜成像大小无法比较

7.探究烛焰通过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6所示,此时()

A.a为物距

B.b为焦距

C.凸透镜成放大的烛焰像

D.若蜡烛、透镜不动,仅移动光屏,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8.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50cm处,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

9、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哪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A、投影仪B、照相机

C、放大镜D、近视眼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B.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因而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总是缩小的

C.无论物体离平面镜远或近,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始终不变

D.凹面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凸面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11、把一支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

如右图所示。

这是由于下列什么情况引起的。

()

A、光的折射B、光的反射C、光的直线传播D、光的色散

12、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钱20cm处,可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13.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小孔成像B.水中月亮C.雨后彩虹D.海市蜃楼

14.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借助放大镜看地图,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B.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是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C.照相时,被照相者应站在距镜头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D.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去看,因此时平面镜所成的像变大

15.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

据目击者说:

“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

“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直线传播B.小孔成像C.光的反射D.光的色散

16.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放大的像,如果在凸透镜上沾一个小黑点,则光屏上()

A.没有黑点的像B.一片漆黑

C.有一个放大的黑点像D.有一个缩小的黑点像

17.图18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

视眼的矫正方法。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18.图6是物体A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

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A’()

A.a点B.b点C.c点D.d点

19.小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4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

其中正确的是()

A.照像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

20.如图4,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21、光盘是用激光在反光铝膜上刻出凸凹的音槽来记录音像信息,外表面是一层平滑透明的保护膜。

如图是一张放在阳光下的VCD光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对着光盘能看到你的像,是铝膜发生折射现象形成的

B、对着光盘能看到你的像,是凸凹的音槽漫反射形成的

C、光盘呈现彩色的扇面是表面保护膜的反射形成的

D、光盘上呈现彩色的扇面是光的色散现象形成的

22.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用眼卫生。

关于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下列四幅图中,正确的是()

23.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24.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25.以下是关于光现象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鱼比它的实际位置低一些

B.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C.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并没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

D.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

26.夏天的早晨,树叶上常常会有一些露珠。

透过这些露珠看到的叶脉会更清楚,这是由于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使叶脉放大了。

这种情形下,叶脉应该位于“凸透镜”的()

A.焦距以内B.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二倍焦距处D.二倍焦距以外

27.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a)(b)(c)(d)

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C.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D.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28.凸透镜和平面镜均能使物体成虚像,比较它们所成的虚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所成的虚像均是正立的

B.虚像的大小均与物体到镜的距离有关

C.观察虚像时,眼睛与物体均应在镜的同一侧

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在光屏上呈现,平面镜所成的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29.《史记》、《梦溪笔谈》中都有海市蜃楼的记载,宋代大诗人苏轼在《登州海市》中也描

述过海市蜃楼的奇观。

海市蜃楼现象的产生是由于()

A.光的折射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D.光的色散

30.小方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

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

则()

A.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

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

31.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

B.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

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32.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1所示),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手电简上,并让灯光正对着焦距为1Ocm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胶片应正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cm小于20cm

B.胶片应倒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cm小于20cm

C.胶片应正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

D.胶片应倒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

33.图2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近视眼校正后成像情况的图分别是()

A.图甲和图丙B.图乙和图丙C.图甲和图丁D.图乙和图丁

34.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35.下列物品中应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是()

A.近视眼镜B.平面镜C.汽车后视镜D.放大镜

3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现象。

下列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与实验现象的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潜望镜

37.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

视力正常的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对于近视眼而言

A.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B.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C.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D.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38.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示意图,凸透镜的焦距为f,将蜡烛从a点沿主光轴移到b点的过程中,蜡烛的像将()

A.远离透镜B.靠近透镜C.逐渐变大D.逐渐变小

39.眼睛能看清物体,是因为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对于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与物体大小相等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0.下列现象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小孔成像B.站在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

C.树在水中的倒影D.日食的形成

41.在图1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二、填空题

42.甲同学是近视眼,那么他佩戴的眼镜应该是________透镜。

身高1.5米的乙同学,站在穿衣镜前看到了自己全身像,则其像的高度为________米。

43.人眼是世界上最精密的(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只有成像在视网膜上才会看清物体;小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她向黑板靠近几步就看清了,说明她是眼(选填“近视”或“远视”)。

如果小莉仍坐在原位,为了使物体的像刚好落在小莉的视网膜上,她应该配戴适当度数的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

44.从圆形金鱼缸的侧面观察缸内水中的金鱼,看到的是金鱼正立的、_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_(填“实”或“虚”)像。

45、右图所示,东东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

东东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

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东东想:

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呢?

请写出你的推断:

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

46.图12是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

在图中所标的a、b、c三点中,点表示凸透镜的焦点。

吴力在家里的阳台上用数码相机(焦距可调)拍摄下了株洲天元大桥美丽的夜景,如图13甲、乙所示。

结合图12分析可知,拍摄照片时,镜头焦距调的较大。

47.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选填“会聚”或“发散”)

48.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

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

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__________些(选填“强”或“弱”)。

49、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透镜,近视眼应戴透镜矫正视力。

50、小明利用电脑上的视频摄像头给自己拍数码登记照。

试拍后发现左脸白,右脸黑,原来是台灯放在左侧,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_造成的;调整台灯后,小明应在距离镜头________________处;如果觉得像偏小,他应该_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镜头。

看着自己的照片,发现面部光线还是不均匀。

请你帮他想出一个解决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首先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cm,物距为25cm,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52.如果没有好的用眼习惯,容易使眼睛近视。

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_▲__(选填“前”或“后”)。

其矫正方法是配带__▲_透镜。

53.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光学器材:

汽车后视镜、近视眼镜、穿衣镜、照相机。

其中利用光的反射现象的器材有、;

其中利用光的折射现象的器材有、。

54.风景旖旎的镜湖,各式现代建筑环湖矗立,充满时代气息。

如图1所示,建筑物在湖中的“倒影”是由光的_________所形成的________(选填“实像”

或“虚像”).这些“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主要

是因为建筑物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____________进入

了水中;拍摄该照片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这种透

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______作用,可用来矫正_________(选填

“近”或“远”)视跟。

55.物理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例如:

用铅笔在灯光下写作业,会出现铅笔的影子,这是光的现象;吃饭时筷子放人盛水的碗中,看到筷子向上偏折了,这是光的现象.

三、作图与实验

56.

(1)请在图1中画出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注意标出法线)。

(2)图2是非正常眼睛的示意图,请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合适的透镜用于矫正。

57.某同学正在探究“视力的矫正”原理,如图所示。

他在实验时观察到如下现象:

①将眼镜甲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只有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才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②将另一眼镜乙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得模糊了,只有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时,才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⑴分析实验现象可知:

甲乙两个眼镜中,______是凹透镜,_______是凸透镜。

⑵在实验现象①和②中,属于远视眼矫正原理的是_________,属于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_________。

(填写实验现象序号)

58.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实验桌上有两

个凸透镜,规格如图右表所示,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

是0~90cm。

实验中选用凸透镜,较好(选填“甲”

或“乙”)。

选好器材后,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

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的A、O、B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

烛焰的像,如图7所示:

 

(1)应将凸透镜向移动(选填“上”或“下”),可以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应用在上。

(2)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调整光屏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原来相比将(选取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9.小英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15所示,其中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位于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

小英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缩小的像(选填“实”或“虚”)。

小英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线处时,她通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的虚像,则该像是、放大的像。

(选填“倒立”或“正立”)

 

60.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由S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后通过P点,请你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61.李燕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首先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同一高度,她这样做是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_______________.

(2)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明亮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应用这个原理可制成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某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了图中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时,看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为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的前提下,他应该将光屏向_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62、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步骤: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粗略测出此凸透镜焦距约是多少?

(2)小华同学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9所示,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实验过程中凸透镜保持在光具座上50cm的位置处不变。

将烛焰移动到光具座上的15cm位置处,当光屏在光具座60~70cm间的某位置时,光屏将会接到烛焰的像,该像与物比较有什么特点?

应用这一原理可以制成什么光学仪器?

(3)小华同学对凸透镜成像做了进一步的探究,让凸透镜和烛焰的位置保持不变,将光屏向右移动了2cm,结果发现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接着她将同学的近视眼镜放在透镜与烛焰之间并左右移动进行调节,结果光屏上烛焰的像又重新变清晰。

此现象说明近视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63.小强利用图15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

规律。

通过实验,他发现蜡烛离透镜越远,光屏上得

到清晰的像越_____(填“大”或“小”)。

当把蜡烛向

凸透镜靠近时,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_______凸透镜(填“靠近”或“远离”),此时在光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是________的(填“倒立”或“正立”)。

实验中,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此时固定蜡烛,将透镜换成一个焦距稍小一点的凸透镜实验,则屏需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此刻的像比换镜前变____(填“大”或“小”)。

64.小明、小亮和小敏在实验室分别做三个小实验,实验过程中,他们分别遇到了不同的困惑,有些困惑,他们通过交流已经提出了解决方案,但还需要听听你的意见;有些困惑,需要你帮助解决。

(3)小敏的实验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她的困惑是:

不知道实验室准备的凸透镜的焦距。

小亮给他提供的解决方案是:

根据图17所示的

设计方案图进行实验.测出焦距。

你的意见:

小亮的“方案”是(填“可

行”或“不可行”)的。

A.如果“方案”可行,请你对利用该“方案”测量

焦距的具体操作提出一条注意事项:

B.如果“方案”不可行,请提出你的解决方案:

_

(说明:

若你认为“方案”可行,则选A解答,若你认为“方案”不可行,则选B解答)

65、

(2)在一个深坑正中央P点趴着一只青蛙,它能看到的视野范围如图10a所示;若坑中灌满了水,青蛙仍在P点,它的视野将发生变化,请在图10b中利用光路图确定青蛙视野的大致范围,并按a得方法表示出来。

66.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30°角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请你在图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的大小)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图19

67.小波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l)实验要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__________。

(2)他将凸透镜正对平行光,当光屏移动到图21所示位置时,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cm。

68、如图9所示,A0表示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砖上表面的一束光,请大致画出这束光在玻璃砖中的折射光线

 

69、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两个探究:

物距u/cm

实验序号

焦距f/cm

像距v/cm

 

  15

 

  1

  8

  17

  2

  10

  30

  3

  12

  60

(1)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右表 

①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选填:

“大”或“小”);

 

(2)小华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E”的发光物体,如图17(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17(乙)所示如果只将“E',换成“R”,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是图17(丙)中的(填数字序号)

 

70.如图15所示水面上方有一发光点A1,水中另有一发光点A2.人在空气中看到A2在水中的位置就是A1在水中的像的位置。

画出:

(1)A1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2)A2发出的光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71、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冰蓉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

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

(注:

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

(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16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选填:

“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

72.同学们要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们来到实验室,选用的器材如下图:

(1)请你简要说出实验探究前应怎样合理摆放和调整器材;

(2)器材调好后,蜡烛从离透镜较远的地方逐渐向透镜移动,调整光屏位置,在光屏上测出了不同位置时像的高度.并将数据填在表格中.

凸透镜焦距f=l0cm

物体到凸透镜距离u/cm

60

30

20

15

12

像的高度h/cm

0.4

l

2

4

10

文莉同学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凸透镜成的像是倒立的:

林哲同学通过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物体到凸透镜距离越近。

像就越大.请你对他们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作出点评.

 

73.小周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