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古诗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64971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古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班古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班古诗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班古诗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班古诗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大班古诗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大班古诗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大班古诗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大班古诗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大班古诗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古诗教案.docx

《大班古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古诗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班古诗教案.docx

大班古诗教案

大班古诗教案:

《所见》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熟悉、理解古诗的内容。

2、学习朗诵古诗,初步尝试创编古诗,感受创编的乐趣。

3、尝试用熟悉的旋律来唱古诗,体验朗诵和吟唱的古诗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与古诗内容相符的古诗图片2幅;与图片相结合的古诗内容;伴奏音乐“办家家”;记号笔、纸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

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袁枚的人,有一天他看见了这样一件事情,是什么事情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一,幼儿看图回答)他把所看到的这件事写成了一首有名的古诗,名字叫“所见”,“所见”就是所看到的意思。

(二)、基本部分:

理解古诗内容并朗诵古诗:

1、师:

“这个骑在牛背上的孩子,叫什么呀?

”(引导幼儿说出放牛的孩子叫牧童),“哦!

原来是牧童骑(引导幼儿说黄牛)”,(师边说边出示第一张文字图片)

“这个牧童,他嘴巴张得大大的,在唱歌呢!

他的歌声传到哪儿了呀?

”(引导幼儿观察树林上空)“哟!

歌声在密密麻麻的树林上空回荡呢,这就是“歌声振林樾”。

林樾指密密麻麻的树林(边说边出示第二张文字图片)“在这幅画里我们找到了两句诗句,是哪两句呀”?

(幼儿学说一遍)

2、老师这里还有一幅画,我们来看看这幅画和刚才的一幅画有什么不一样?

(师边说边出示第二幅画)(幼儿看图后回答)师:

“呀!

牧童为什么不唱歌了,发生了什么事呢,谁知道?

”(幼儿自由讲述)师:

“好的,那我们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师出示蝉的图片贴在树上)“哦!

原来他发现了树上有一只蝉,瞧!

这只蝉在树上干什么呀?

(它在叫呢)”蝉在鸣叫我们就叫它——鸣蝉,牧童看到了鸣蝉,他会去干什么呀?

(去捉蝉)“捉”还可以用“捕”这个好听的词来说。

牧童想去捕鸣蝉,所以第三句也出来了“意欲捕鸣蝉”。

(师边说边出示第三张文字图片)

这样想着,牧童马上停止了歌声从牛背上下来了,可以用“忽然”这个好听的词来说。

“你们看”(出示牧童站立的图片)这个动作表示什么意思呀?

(不讲话,闭上了嘴巴)“闭上嘴巴可以概括为两个字“闭口”,闭上嘴巴站在那里就是闭口立,联起来就是“忽然闭口立”。

(师边说边出示第四张文字图片)“呀!

藏在第二幅画里的两句古诗也被我们找出来了,请小朋友念给我听一听,(幼儿学念一遍)

3、哇!

你们真聪明!

我们来看看,这首古诗一共有几句话呀?

(四句)提问:

“四句话的古诗叫什么?

(绝句)每一句有几个字呢?

”(5个)师小结:

“有四句话每一句有五个字的古诗就叫五言绝句”。

4、这首古诗的名字叫什么呀?

(幼儿回答后出示文字)诗人袁枚真是个有心人,他呀把自己看到的事写成了一首有名的古诗,我们小朋友也要向他一样做一个有心人,在每天的讲新闻活动中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讲出来,好吗?

(好)“想不想听老师来朗诵这首古诗呢?

(想)(师边念边摇晃身子,并注意音的节奏)师:

古代的大诗人朗诵古诗时就是这样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大诗人朗诵古诗的样子(幼儿念古诗一遍)“哇!

真好听,再来一遍。

”(幼

儿念第二遍)

创编古诗:

师:

这首古诗的名字叫所见,但是诗人只告诉我们牧童去捉蝉了,小朋友你们认为古诗里的那个牧童他捉到蝉了吗?

如果捉到了,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如果没捉到,他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引导幼儿讨论后回答)老师还能用5个字的句子来说呢,就向这首古诗一样,5个字一句。

(师示范并引导幼儿进行创编并帮助幼儿进行归纳,师把归纳好的句子用记号笔写在纸上)

用熟悉的旋律唱古诗:

师:

老师还能把这首古诗和小朋友编的句子用好听的音乐唱出来呢,你们听!

(师唱一遍)好听吗?

(好听)想学吗(想)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和幼儿一起唱)“真棒”!

我们再来唱唱其他小朋友编的古诗吧!

他是怎么编的呢?

我们先来读一读,再范唱。

哟!

下面还有小朋友也想把自己编的古诗唱出来,这样吧!

请你们把编好的古诗唱给客人老师听(活动结束)

附:

乐曲“办家家”

1=F2/4

(335│335│2256│11)│

3363│223│5556│1─│3363│223│5556│1─│xxx│xxx│xxxx│xxx│3353│22│3363│22│3353│223│5556│10‖

大班语言活动:

《静夜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诗句,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2.体会诗中作者思乡的感情。

3.喜欢学习古诗。

活动准备:

1.打印的古诗一首,《静夜思》图片两张

2.刚过了中秋节,幼儿知道中秋节有团圆的意思

活动过程:

一:

引出古诗

师;小朋友们,谁会朗诵古诗,请你来为大家朗诵一首。

唐代的诗人李白写了很多首诗,其中有一首诗是他在外地做客时写的,流传了千百年,你们想不想听?

二.学习古诗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提问:

古诗的名称叫什么?

作者是谁?

2.理解古诗

(1)逐句欣赏

一边看古诗,一边听老师逐句朗诵。

教师解释句中“疑”、“举”的意思。

(2)说说自己听了诗后有什么感觉?

(3)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球上铺了一层银白色的寒霜。

抬起头,遥望天边的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思念离别的故乡。

(4)看图片,想象诗中的意境,并说一说使人会想到故乡的什么?

(5)迁移经验,联想中秋节的含义。

师:

中秋节有什么意义?

中秋节家家都要团圆,可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学不能回家,他们都很想念自己的家乡。

图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诗人看见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3。

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三.古诗朗诵表演

请幼儿大胆地上台朗诵古诗。

注意: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望庐山瀑布》

教材分析:

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抓住瀑布的动态,用夸张的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磅礴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

学情分析:

这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但可能幼儿园的孩子对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孩子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

要求不宜过高,只要能说出诗即可。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望庐山瀑布》的课件、视频、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看一段瀑布得视频。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就是描绘瀑布的情景。

二、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

1、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2、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

(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

小朋友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

(指出:

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孩子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教师点拨)

围绕:

烟:

指云雾。

紫烟:

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

产生。

生紫烟:

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

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

遥看:

川:

水道、河流。

挂:

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

三、"四行诗句。

理解:

飞流直下:

水流的飞泻。

三千尺:

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

(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

(落)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

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抓住:

生、挂、飞、落)

6、诵读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轻声自由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7、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

这首诗抓住瀑布的动态,用夸张的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磅礴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活动目标:

欣赏并理解古诗,能初步发现古诗的语言结构特点。

2、理解古诗中“异乡”、“异客““忆”、“遍插”、“遥知”、“茱萸”、等字词的意思,初步掌握古诗的完整诗意。

3、感受古诗中诗人表达的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活动准备:

让幼儿预先知道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了解一些节日民俗。

相关诗句字卡。

古诗

C

D、播放器。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引出古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内容。

提问:

九月九日这一天,诗人在干什么呢?

他想到了些什么?

二、完整欣赏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初步发现古诗的语言结构特点,理解古诗诗意。

1、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提问:

6古诗里说了些什么?

1古诗和刚才的故事讲的是同样的事,你觉得它们有什么不同?

小结:

同样是讲一件事,刚才故事讲了好多,古诗只用了四句就讲完了。

(明白古诗是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寓意的。

欣赏古诗,理解故事中的字、词及古诗所表达的含义。

提问:

①在这首古诗里你有哪些地方还不明白?

(引导幼儿结合对故事的记忆,来理解古诗的字、词,感受古诗整体的意境。

)②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引导幼儿根据个人理解简单概括诗意。

4、"师生完整欣赏并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三、迁移情感,体验诗人的思乡之情。

提问:

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特别的思念家乡的亲人,写下了这首有名的古诗,如果你一个人离开了家,到了陌生的地方,你会想些什么呢?

(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网址:

http:

(二)新疆教育信息网网址:

http:

(三)新疆招生网网址:

http:

(四)新疆天山网网址:

http:

(五)新疆亚心网网址: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