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66457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鲁教版必修二

第2课时 水土流失的治理

学习目标

明目标、知重点

掌握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学生用书P41])

 

 

1.合理利用土地

(1)要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压缩耕作用地,改土与治水相结合,逐步建立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2)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质量。

(3)大力开展煤炭开发地区的土地复垦工作。

2.综合治理

(1)“三结合”原则:

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2)目的:

改善整个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配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最终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具体措施

(1)工程措施

①固沟工程:

在沟谷修建淤地坝、小水库和营造防护林等,既拦泥蓄水,又防止沟谷继续扩展。

②护坡工程:

在缓坡地段,实施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

③保塬工程:

在塬面上平整土地,营造防护林网,合理利用水土。

(2)农业技术措施

①在耕作区,因地制宜地开展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轮作套种等农耕作业。

②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喷灌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等。

(3)生物措施:

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

①凡不宜耕种的土地,必须坚持退耕还林还草,恢复地表植被。

②在有条件的地区,大力植树种草,实行乔、灌、草结合,提高抗侵蚀能力。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1)退耕还林还草。

(2)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

(3)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

(4)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农林牧业综合发展。

(5)控制人口数量。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三类治理措施:

工程措施见效最快,生物措施是根本,而农业技术措施是关键。

 

一、判断题

1.要做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必须植树种草。

(  )

2.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山脊走向基本一致。

(  )

3.修筑梯田能够改变山坡的坡向。

(  )

4.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  )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生物措施的功能是蓄水保土。

(  )

答案:

1.√ 2.× 3.× 4.√ 5.√

二、综合题

6.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某地等高线地形(单位:

m)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a、b、c、d四处采取不同措施。

与治理措施相对应的地点分别是:

________处,打坝淤地;________处,植树种草;________处,修筑梯田;________处,平整土地。

(2)甲、乙、丙三地,________地最适宜建窑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区最重要的矿产资源是________,在开发本地矿产资源时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只重视工程措施而忽视生物措施,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解析:

(1)对黄土高原的治理是以小流域为单元,在沟谷处打坝淤地;在缓坡地植树种草;在一些塬面上,平整土地。

图中a为塬,c为坡,d为沟。

(2)丙地位于南坡,光照条件好,且位于山脊附近,地势较高,不易积水,适宜建窑洞。

(3)本区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在开发煤炭资源、发展经济时,一定注意生态保护。

(4)在小流域综合治理时一定要兼顾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等。

答案:

(1)d b c a

(2)丙 丙地位于南坡,光照条件好,冬季风影响小,且地势较高,不易积水

(3)煤炭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4)水土流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理,洪水和泥沙会冲毁工程,造成更大的危害。

 水土流失的治理[学生用书P42]

【合作探究】

 

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小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模式图(见教材P55图3-1-9)。

材料二 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图(见教材P56图3-1-10)。

(1)图中梯田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什么地形区?

该区治理措施还有什么?

其作用是什么?

(2)在塬面上采取的主要治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有哪些?

其作用是什么?

(3)在沟谷地带采取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分别是什么?

其作用又是什么?

(4)农业技术措施主要在什么样的地区实施?

该地区具有什么特点?

(5)生物措施为什么要乔、灌、草相结合?

提示:

(1)黄土坡(缓坡)。

 封坡育林育草(生物措施)。

作用:

拦截、涵蓄坡面径流,保证生产,增加收入。

(2)工程措施:

平整土地;生物措施:

营造护田林网;农业技术措施:

喷灌、滴灌,节约水资源。

 作用:

合理利用水土,提高劳动生产率。

(3)工程措施:

建淤地坝、修水库;生物措施:

营造防护林。

作用:

拦泥蓄水,防止沟谷继续扩展。

(4)主要在黄土高原塬面上实施,该地区是黄土高原的主要耕作地区,平坦而且宽阔。

(5)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团粒结构,提高抗侵蚀能力;防止暴雨对表层土的冲击,达到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的目的。

【核心归纳】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人民总结出来的治理水土流失的宝贵经验,这种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做法值得借鉴。

其治理措施如下图:

【跟踪训练】

 

(高考江苏卷)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

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2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

A.水平梯田

B.坡式梯田

C.隔坡梯田

D.反坡梯田

(2)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

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难度小

C.利于机械化耕作

D.便于灌溉施肥

解析:

关注图2的比例尺,运用“因地制宜”的原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题,图2的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并且坡度变化不大,但是陡缓相间的特征明显;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等高线密集处坡度较大,不宜耕作,应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等高线稀疏处本身地势较平整,稍加整理即可耕种,综上分析,隔坡梯田最适宜。

水平梯田和坡式梯田适合坡度较陡的地区,反坡梯田适合坡度更为和缓且缺水的地区,因此排除A、B、D三项。

(2)题,反坡梯田中的“反坡”坡向与整个斜坡的坡向相反,不利于水流顺坡而下,更有利于水土的保持,A项正确;“反坡”比顺坡工程量和难度都大,据此排除B项;对于机械化耕作和灌溉施肥而言,与其他形式的梯田没有大的区别,据此排除C、D两项。

答案:

(1)C 

(2)A

 

      [学生用书P42])

 

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治理措施及判断方法

【案例展示】

 

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每到春季都会出现浮尘和扬沙天气,比这再恶劣一些的天气就是沙尘暴和强沙尘暴了。

我国最大的两个沙尘暴来源地是甘肃的河西走廊和内蒙古阿拉善盟地区,这两个地区的荒漠化程度非常严重,地表的沙尘物质非常丰富。

其实沙尘暴天气古已有之,只不过到了现在,变得愈发严重了。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了原有的地表结构,减少了土壤的含水量与地表植被,造成了土地大面积的沙漠化,并加速孕育了沙尘暴天气。

【方法总结】

1.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问题

成因

措施

我国东北地区

黑土地被开垦后,黑土层变薄;沼泽地的开垦引起生态破坏;森林生态和森林资源被严重破坏

黑土地被开垦后,自然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林木超采,采育脱节,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

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植树造林,土壤培肥;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注重木材的综合利用;建设自然保护区

我国华北地区

旱涝、盐碱、风沙是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

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盲目扩大灌溉面积,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以及不合理开垦土地

低湿地治理:

鱼塘—台田模式;盐碱地治理:

调节、控制水盐运动

我国南方丘陵山区

水土流失严重,其危害大于黄土高原;导致基岩裸露,形成“红色荒漠”

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

发展立体农业;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发展沼气、营造薪炭林、炉灶革新、推广生活用煤

我国西北地区

土地荒漠化

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多大风;气候异常。

人口增长过快;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等

消除贫困;早期预警;采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控制人口增长;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

水土流失

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土质疏松,易被冲刷;植被破坏;不合理开荒

压缩农业用地;植树种草,退耕还林;矿区土地复垦;小流域综合治理

热带雨林地区

水土流失加剧;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农场和牧场的开发;商业性伐木;焚耕开垦;采矿、筑路和城镇建设

建立自然保护区;采伐与更新相结合;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建立雨林缓冲区;鼓励保护性开发

2.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

(1)根据材料信息判断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如果出现“干旱”“过度农垦、放牧”等词语,则初步判断生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如果出现“植被破坏”“降水集中”,则判断生态环境问题可能是水土流失;如果出现与“围湖造田”类似的词语,则判断生态环境问题可能是湿地破坏等。

(2)根据区域图来判断生态环境问题

如果试题以区域图为切入点,则先要进行区域定位,通过区域环境特征判断生态环境问题。

具体如下:

区域

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

西北地区、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降水稀少的地区

荒漠化

降水集中、植被稀疏的地区

水土流失

山地

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

平原耕作区

水土流失、湿地减少

干旱、半干旱草原区

土地荒漠化

(3)根据统计图表来判断生态环境问题

通过分析图表所包含的地理要素来判断生态环境问题。

如图表材料显示的是耕地面积和湖泊、河流面积的变化,则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湿地减少或破坏;如果显示的是森林和河流含沙量的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如果显示的是放牧数量与植被疏密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等。

【针对练习】

 

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对策和措施。

据此完成

(1)~

(2)题。

(1)不同地区水资源的利用方式不同,下列地区中水资源利用方式合理的是(  )

A.新疆绿洲地区——发展高耗水工业

B.内蒙古草原牧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

C.干旱的内陆地区——减少水井数量

D.半干旱农作区——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壤盐碱化

(2)绿洲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正确做法是(  )

A.在绿洲前沿地带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B.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封沙育草

C.在绿洲内部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D.在水源丰富区设置沙障工程

解析:

(1)题,在半干旱农作区应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壤盐碱化;在新疆绿洲地区应发展节水工农业;在内蒙古草原牧区应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在干旱的内陆地区应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题,在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进行封沙育草;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

答案:

(1)D 

(2)B

 

      [学生用书P44])

 

对点练 水土流失的治理

 

近几年来,黄河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

结合下图回答1~3题。

1.为解决当地生态问题,在①②③④四处所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

A.①种草护坡        B.②打坝建库

C.③平整土地D.④修筑梯田

2.淤地坝具有拦泥、蓄水、防洪、淤地、增产、增收等综合功能。

图乙中,淤地坝应建在(  )

A.①B.②

C.③D.④

3.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平整土地”可以减少(  )

A.地下径流B.地表径流

C.径流下渗D.水分蒸发

解析:

第1题,根据①②③④四处的位置可知,①处较平坦,可以平整土地;②处是陡坡,应种草护坡;③处为沟谷,应打坝建库;④处坡度较缓,可以修筑梯田。

第2题,淤地坝一般建在沟谷地带。

第3题,平整土地,使坡度变小,不利于地表径流的形成。

答案:

1.D 2.C 3.B

4.黄土高原注重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其原因有(  )

①小流域遍及整个地区

②每个小流域可以看作一个完整的地域、单元

③小流域是泥沙源地和水土流失地

④通过小流域治理,进行大、中流域的治理,从而推动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

选A。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方针可以概括为六个字:

保塬,护坡,固沟。

小流域是指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发生地,这种沟道遍及整个黄土高原地区。

对小流域进行自然条件改造和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有利于推动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读我国某地农业建设模式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模式最有可能位于(  )

A.华北平原      B.南方低山丘陵区

C.内蒙古草原D.黄土高原

2.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土壤盐碱化

C.森林减少D.荒漠化

解析:

图中显示坡度较小的地形区发展节水种植业,而坡度较大的地形区实行退耕种草种树,在沟谷实行筑坝蓄水,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一致。

答案:

1.D 2.A

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3~5题。

3.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A.保持水土B.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

C.改良土壤D.解决农村燃料不足

4.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

A.植被破坏B.人口过度增长

C.贫困D.环境恶化

5.关于甲、乙、丙、丁四处利用和治理的措施,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甲处通常用作耕地

B.乙处适宜开垦成梯田,种植水稻

C.丙处应植树造林

D.丁处打坝建库

解析:

第3题,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导致有机质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生产力下降。

所以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保持水土。

第4题,黄土高原地区生产力水平低,耕作方式落后,土地所能供养的人口有限;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第5题,乙处坡度较小,适宜修建梯田,但不宜种植水稻。

答案:

3.A 4.B 5.B

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

读图完成6~7题。

6.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7.修筑梯田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  )

A.形态B.土壤类型

C.坡向D.物质组成

解析:

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梯田田埂的延伸方向一般与等高线平行,才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梯田的修筑明显地改变了山坡的形态。

在坡地上,按等高线修梯田,将坡地改为层层平地进行耕作,不仅扩大了耕地面积,也有利于水土保持。

答案:

6.B 7.A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梯田(如图乙)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在不同地区、不同坡度地形修建梯田时,应设计梯田不同的断面宽度,以便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省土方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加快修建梯田的进度,并获得较好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有多种,材料中的修筑梯田属于__________措施,另外还有__________措施和__________措施。

(2)如图甲所示,黄土高原某坡地分为1、2、3段,在第1段的坡脚处建有土石坝,试分析它的主要作用。

(3)试分析图乙中三种形式梯田的各自优势。

答案:

(1)工程 农业技术 生物

(2)拦泥蓄水,防止水土流失。

(3)水平梯田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坡地土地资源,增加耕作面积;坡式梯田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梯田的修建成本;隔坡梯田在一个坡面上,每修建一级水平梯田,就留出一定面积的原坡面,这样在降雨时径流将坡面的土、肥冲入水平梯田并蓄积起来,使梯田土壤和水肥含量增加,可以满足雨养农业的要求,使农作物增产。

读我国耕地中盐碱地所占比例示意图,回答1~2题。

1.A地所在省区盐碱地占耕地比重大,其原因主要是(双选)(  )

A.耕地面积少,盐碱地面积较大

B.土壤贫瘠,化肥施用量大

C.降水量小,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D.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

2.B地盐碱地占耕地比重较大,解决的措施是(  )

A.大规模植树造林

B.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

C.营造草方格沙障

D.发展地区特色旅游业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A地所在省区为新疆,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少;加上蒸发旺盛导致盐分聚集到地表,盐碱地面积较大,A正确。

新疆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全年降水少,所以盐分随季节变化小,C正确。

该省区地广人稀,农业集约化程度低,化肥施用量不大;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与土壤盐碱化关系不大。

第2题,由图可知,B地位于宁夏平原地区,降水较少。

森林耗水多,因此不适宜大规模植树造林;营造草方格沙障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发展地区特色旅游业并不是针对土地盐碱化的治理措施。

答案:

1.AC 2.B

石漠化景观是喀斯特环境恶化最直接的标志。

下面是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图。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地形坡度对石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地形坡度15°以下地区无石漠化景观

B.在地形坡度20°以上地区只存在轻度石漠化景观

C.地形坡度越大,极强度石漠化景观分布概率越高

D.潜在石漠化景观在地形坡度35°以上地区的分布概率高

4.最为严重的石漠化景观出现在山地的南坡,这是因为(  )

A.南坡地形坡度大

B.南坡是迎风坡和向阳坡

C.南坡降水少

D.南坡植被覆盖率低

解析:

第3题,读图1可以看出,地形坡度在10°~15°之间的地区有极强度石漠化景观,故A错误;地形坡度在20°~25°之间的地区除了存在轻度石漠化景观外还存在极强度石漠化景观,故B错误;极强度石漠化景观主要存在于坡度10°~30°之间的地区,并不是地形坡度越大,极强度石漠化景观分布概率越高,故C错误;潜在石漠化景观在地形坡度35°以上地区的分布概率高,故选D。

第4题,由图2知最为严重的石漠化景观出现在山地的南坡。

南坡是迎风坡,由于地形抬升,易形成地形雨,降水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加之南坡为向阳坡,一旦发生石漠化,植被减少,阳光暴晒,蒸发旺盛,造成水分不足,植被更难恢复,故选B。

答案:

3.D 4.B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完成5~6题。

5.“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6.“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双选)(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合理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解析:

第5题,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是生态脆弱区,在绿洲区附近过量开采地下水,易造成绿洲区水位下降,其他地区的地下水流向绿洲区,故C项正确。

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会造成自然植被生存条件恶化,植被减少,从而导致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变为流动沙丘。

第6题,要保持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合理开采地下水,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防风固沙,使其恢复自然植被,故选项D正确。

荒漠地区不适合植树造林;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会造成水资源过度使用。

答案:

5.C 6.CD

7.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县某河流下游横截面略图,该河下游所在地区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

关于该区域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以解决我国南方人多地少、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

B.利用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大规模地植树造林,从而改变该处的降水量,使河流的径流量没有季节变化,使居民免受洪涝灾害之苦

C.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水面养鱼,低缓的平地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低山丘陵则发展经济林木

D.加快城市发展进程,将该区域的农村全部转变为城市

解析:

选C。

以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如果大力发展种植业,会加剧水土流失;植树造林可以减小径流的季节变化,但不能彻底改变这种变化;南方水热条件好,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将该区域的农村全部转变为城市的做法不可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8.读黄土高原上韭园沟小流域治理纵剖面图,回答问题。

(1)从客观上讲,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环境的有利影响是什么?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3)从水土流失治理的三大类措施来看,图示治理措施有哪些类型?

(4)下图为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图,将各项的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空格内。

①平整土地 ②修基本农田 ③蓄水保土 ④发展多种经营 ⑤贮水拦沙 ⑥改善生产条件

解析:

(1)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大,在河流下游堆积作用显著。

(2)本题内容属常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组织答案。

(3)由“图示治理措施”很容易得出建淤地坝和植树造林。

(4)平整土地,修基本农田属于工程措施;植树种草属于生物措施,既能发展多种经营,又能蓄水保土;工程措施能贮水拦沙,改善生产条件。

答案:

(1)在河流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在河流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

(2)使黄土高原地区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下游地区河道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悬河”,旱涝灾害加剧,河流两岸土壤发生盐碱化;中游水库淤积,调蓄径流的能力降低。

(3)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4)自上而下、从左向右:

① ② ⑤ ⑥ ③ ④(①②可互换,⑤⑥可互换,③④可互换,但要相互对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