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水稻产业化经营水平.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68980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水稻产业化经营水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水稻产业化经营水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水稻产业化经营水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水稻产业化经营水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水稻产业化经营水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水稻产业化经营水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水稻产业化经营水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水稻产业化经营水平.docx

《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水稻产业化经营水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水稻产业化经营水平.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水稻产业化经营水平.docx

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水稻产业化经营水平

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水稻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调研课题确定依据我们**县是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业县,农村人均水田9.5亩,居全国之首。

县委、县政府把发展“稻经济”确定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和谐**”的主要战略。

2019年12月26日召开的**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决定:

“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跃。

要紧紧围绕稻、牧、林、矿、药五大产业,通过上项目张扬优势、配置资源、聚拢资金,进而打造一批资源型立县支柱产业体系。

粮食部门是“三农”工作的重要部门,粮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县委打造绿色水稻生产基地的要求,通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围绕“科学发展、实现跨跃”的实践主题开展讨论,党委逐渐理清发展思路。

找准制约我县粮食经济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是:

水稻产业化经营水平低,没有把水稻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因此,党委确定了“提高水稻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我县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调研课题。

通过调研,针对突出问题制定应对策略和措施,形成可操作性的调研成果,推进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调研工作开展情况

(一)充分准备。

4月8日,党委按《**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方案》要求,制定出党委调研工作方案并向基层党支部下发,同时组成6人调研工作组,确定调研课题《提高水稻产业经营水平,推进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实施调研。

4月9日至15日,粮食党委书记蔡彤亲自带领调研组5名成员,利用5天时间,深入基层进行调研。

(三)调研范围。

这次调研有6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6个粮库)、1户国有水稻加工龙头企业(绿丰米业公司),2户民营水稻加工企业(褚丰米业、圣辉米业),2个行政村(浓河镇民权村、祥顺镇祥顺村)。

(四)调研形式。

主要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和查看现场等形式。

共召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干部职工座谈会95人次、访谈职工50人、召开村干部座谈会2次、走访村民5户,查看储粮、加工现场9次,并查看农民育秧苗情况。

(五)分析总结。

调研结束后,蔡彤同志于4月16日主持召开了有调研组成员参加的分析总结会,对开展调研工作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和小结,拟定出调研报告编写题纲,并于当日开始撰写。

三、我县水稻产业经营现状

在县委、县政府的推动下,我县坚定不移地走水稻产业化之路,力争将水稻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去年以来,我们粮食部门坚持从发展粮食产业整体出发,以种植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粮食加工为重点,以搞活流通为目的,适应形势,创新经营,推进了水稻产购加销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高了稻米产业工程水平。

通过调查得知,水稻产业发展主要成绩有五项:

(一)建立基地,开发绿色优质水稻资源

种植业是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基础,粮食产业链关键在生产这个环。

因此,粮食部门首先在开发**绿色优质水稻资源上下功夫,建立优质水稻种植基地。

建设基地的主要措施有:

一是扩大基地面积。

去年我县粮食播种面积142.2万亩,比2019年增长9.1%。

其中水稻种植面积92.9万亩,比上年增长8%。

全县粮食总产55.1万吨,其中水稻总产40.4万吨,比上年增长11%。

粮食商品量46万吨,其中水稻50万吨。

全县落实绿色水稻生产基地5处,绿色优质水稻面积35万亩。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建立优质水稻种植基地面积21万亩,分别落实到县内50个村屯和5000个农户。

二是增加绿色无公害水稻新品种种植。

去年种植不受市场欢迎的水稻品种淘汰2个,受市场欢迎的优质品种增加3个,尤其是香稻品种种植比上年增加30%。

全县优质水稻品种达10余种之多,占播种面积的95%。

三是加强种植全过程田间管理,提高科技含量。

绿丰米业公司制定出《绿色水稻种植基地管理细则》,对种植基地水稻选种、育苗、水源、灌溉、施肥、土壤、用药、栽培、锄草、收割及人员培训等分别做出规定,使种植农户按规范操作。

四是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

主要是在春种前举办水稻种植电视讲座;帮助农民解决无钱购买良种、化肥、农膜、农药等困难;在种植和田间管理的各个关键时期聘请县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和农户中进行技术指导;秋后水稻上市为农民提供质量、价格信息。

由于实行以上措施,不仅建立了稳定的优质水稻种植基地,而且保证了优质水稻大幅增产。

2019年入夏后虽遭遇了近50年来最为严重的夏伏连旱,但全县水稻仍然大幅增产,且质量好于上年,水稻出糙率达到80%以上,水稻一等品占90%。

(二)签订订单,与农民结成紧密利益整体

“订单”是粮食企业和农户实现产业化经营的链条,在“订单”签订过程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坚持做到了:

一是签订书面合同,增强法律约束力,约束双方责任利益;二是讲清粮食订单的好处,使广大农户充分了解“订单”签订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是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建立更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

订单的主要内容是由企业和种植户双方约定粮食收购的品种、数量、质量标准、收购价格及粮款结算方式等。

由于订单签订抓的早落的实,农户种粮积极性高,扩大了优质粮基地规模。

这次调查中,调查组对下属6个粮库有限公司及联系农户订单签订和基地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检查后看出,我县6个粮库有限公司联系农户15000户,签订订单份数14000份,约定水稻收购量15万吨。

通过签订粮食收购订单,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与水稻种植户结成紧密利益整体。

(三)掌握粮源,发挥龙头企业主渠道作用

粮食收购是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基石,是粮食流通的主要环节,是保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重要措施。

不论是国有粮食购销加工企业还是民营粮食加工企业,抓好收购就能掌握粮源,掌握粮源就抓住了经营的根本。

去年秋粮收购开始后,县粮食局组织6个粮库有限公司积极进入水稻收购主战场,做到了转变经营观念,创新经营方式。

第一是变过去坐库收购为进村入户上门收购,方便农民卖粮;第二是变季节收购为长年收购,全年粮食收购一直没停;第三是履行合同,按照与农民签订的订单合同约定的品种,质量、数量、价格等条款及时兑现,树立企业信誉。

各粮库收购人员总共有百余人,在县内每个村都有基地农户和经纪人提供粮源、价格等信息,形成收购网络。

2019年10月末至今年3月25日,全县6个国有粮库收购粮食17.4万吨,其中水稻7万吨、玉米8万吨、大豆2.4万吨。

17户民营粮食加工企业收购8万吨。

我县收购总量超过了粮食商品量的75%以上,达到了82%;其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量占全社会收购总量超过了50%以上,达到了65%,使全县售粮农民增收3000万元,充分发挥了国有龙头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

2019年我县农民人均收入8023元,比上年增加1500元,可以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我县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改进工艺,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县粮食局坚定信心大力发展水稻精深加工,组建绿丰米业公司后,2019年筹措资金1000万元,建成现代化水稻加工生产线6条,每天可加工水稻1000吨。

2019年加工水稻10万吨,销售大米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绿丰公司生产的“绿丰”大米品牌已由国家商标局注册商标,“绿丰”牌大米经检验通过A级绿色食品大米认证,获国家绿色食品证书,同时荣获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放心米”称号和“中国名优产品”证书,绿丰米业公司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获省“优秀绿色科技单位”证书。

去年末,“绿丰”大米又分别荣获“黑龙江省著名商标”和“**市知名品牌”。

去年以来,绿丰米业公司投资73万元,更新改造车间加工设备。

国储库分公司筹措资金150万元,重新安装先进的稻谷加工生产线。

其它分公司共投资400万元分别对6个稻谷加工车间进行了重新改造,先后增加了厚度机、米糠筛、双辊抛光机、电子秤、二百道色选机、上料仓和冷米系统,实现了精深加工,提升了产品档次。

更新改造设备和工艺后,不但米质一流,而且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以绿丰**二库分公司为例,2019年该库加工水稻22400吨,副产品总销售额为346.32万元,扣除加工中水、电、上料、装车、维修、人员工资、包装袋皮等各种费用,净增值80万元。

(五)开拓市场,完善机制整合品牌增加销售

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粮食局紧紧抓住龙头企业建设这个根本,以推进水稻产购加销一体化经营为主线,充分利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储存、加工设施完善的优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开拓销区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取得明显成效。

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已分别在昆明、太原、成都、郑州、温州、青岛、石家庄、北京、天津、兰州、包头、上海、宁波、杭州、洛阳、福州、无锡、义乌、菏泽等大城市设立19个销售点,实现了边收购、边加工、边销售,购销良性循环,增加了水稻销售量,做到了购得进、销得出,有效益。

在昆明、郑州、石家庄、天津等销区市场,“绿丰”牌大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四、我县水稻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调查组在调查中充分听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民营粮食加工企业领导和职工、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调查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这些意见建议进行认真疏理和分析,认为影响和制约我县粮食经济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水稻产业化程度不高,具体表现在五个环节上。

(一)生产环节。

在水稻生产上绿色优质水稻种植基地面积少,仅占总面积的一半,优质品种更新换代差。

政府对发展水稻产业投入少,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民在种植水稻上需增加投入而生产资金不足。

(二)收购环节。

水稻收购价格低,粮食增产不增收,影响农民种植水稻积极性。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储设施差,仓容不足,不能保证敞开收购农民水稻余粮。

(三)加工环节。

县内小米机多,水稻多为粗加工,精深加工少,品牌杂。

日加工百吨米以上的只有7个国有粮食企业加工厂和5个民营水稻加工厂。

国有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活力不强,对带动水稻产业化经营贡献不大,经济效益增长缓慢。

(四)销售环节。

大米产品销路窄、品牌杂、销售网点少。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仅**第二粮库在销区大城市有15个销售网点,其它企业销售网点少,个别企业没销路,在销售上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

对绿丰大米品牌宣传不够,大米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五)服务和机制环节。

部分粮食领导干部宗旨意识不强,思想保守,因循守旧,工作满足现状,进取意识不强。

职能转变不到位,服务功能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适应,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

五、推进我县水稻产业发展的对策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按着《决定》中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长抓不懈”、“加快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财力增强”和“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等要求,结合县情和粮食工作实际,通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党委调查组认为:

只有进一步提高水稻产业化经营水平,才能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跃,才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才能推进粮食经济实现科学发展。

根据调查中干部、职工和农民提出的建议,党委经过认真分析一致认为:

提高我县水稻产业化经营水平,应主要采取五条对策。

(一)调整粮食种植结构,扩大优质水稻种植基地规模。

政府要增加对粮食生产、尤其是水稻种植的投入,稳定化肥、农药、用油等生产资料价格,对春耕生产资金困难的贫困户加大帮扶支持力度。

今年粮食部门建设绿色水稻种植基地已从上年的21万亩增加到30万亩,每个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帮助5个水稻种植村和50个科技示范户搞好水稻种植。

通过调查,已督促企业分别落实到村和农户。

经过调查了解到,今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将比上年增加10万亩。

县政府决定今年对全县农业和农村投入从上年的6千万元增加到7千万元。

粮食部门要通过建基地,联农户,从种植环节抓起,帮助农民选良种、送技术、帮资金、供信息、搞咨询,建立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夯实水稻产业化粮源基础。

(二)大幅度提高水稻最低收购价格,改善粮食收储设施。

今年国务院已经决定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平均每斤分别提高0.11元和0.13元。

粮食收购价格提高后,必将极大地调动农民种植水稻积极性,促进水稻增产。

为增加水稻收购量,县粮食局和6个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正在积极向上争取国债资金,改善粮食收储设施,解决储粮仓容不足的问题,增加农民余粮收购量。

省发改委已基本同意安排国债资金为浓河粮库有限责任公司新建储粮2万吨的标准储粮仓。

(三)大力发展水稻精深加工。

为解决我县水稻产业发展上存在的粗加工多,精加工少的问题,今年要重点推广水稻精深加工技术,通过应用清理、脱壳、色选等先进技术设备,提高大米精纯度。

同时充分利用碎米、米糠、稻壳等“下脚料”,开发高附加值新产品,实现加工增值,增加产品科技含量。

我县绿丰米业公司已于4月上旬正式向省申报了3万吨精制大米加工扩建项目专项扶持资金,正待批准。

(四)整合“寒地”优质大米品牌,大力拓展销区市场。

县委提出:

要围绕稻米加工,倾力打造名牌和地理标志产品,推进稻米精深加工。

经过近三年努力,粮食部门已经打造出“绿丰”优质大米品牌,在省内外销区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实践证明,我县“寒地”优质大米在南方很受用户欢迎和好评。

今年要继续下决心着力进行整合,培育和创办对县域粮食经济有带动力的骨干加工企业。

在县绿丰公司这个龙头企业带动下,实行县内统一水稻收购品质,统一加工技术、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标识等措施,整合“绿丰”大米品牌,促进品牌升级,用优质品牌开拓扩展销区市场。

(五)转换经营机制,强化服务功能。

要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转变思想观念,深刻认识新形势下“三农”

和粮食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抓住农业和水稻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上来,统一到中央对加强“三农”和粮食工作的新理念、新部署、新举措上来,充分发挥粮食行政部门管理作用,完善机制,加强服务,为水稻产业化经营创造优良环境。

粮食生产与粮食流通是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两个关键环节,二者息息相关。

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我们粮食部门和国有粮食企业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决心在“三农”领域找准定位,为提高水稻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粮食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