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AB班分班考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709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0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AB班分班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八年级AB班分班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八年级AB班分班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八年级AB班分班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八年级AB班分班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八年级AB班分班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八年级AB班分班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八年级AB班分班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八年级AB班分班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八年级AB班分班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八年级AB班分班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八年级AB班分班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八年级AB班分班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八年级AB班分班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八年级AB班分班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八年级AB班分班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八年级AB班分班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八年级AB班分班考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八年级AB班分班考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八年级AB班分班考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AB班分班考试.docx

《八年级AB班分班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AB班分班考试.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AB班分班考试.docx

八年级AB班分班考试

八年级科学竞赛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卷共4大题,36小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2、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

请在答题卷上写上考生姓名、学校。

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3、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H-1O-16Fe-56Ca-40S-32I-127。

g取10N/kg。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正确,多选、错选、不选均得零分。

将选出的答案选项字母填在答题卷的相应空格内)

1、将一半径为R的实心金属球,用细线拉着,匀速缓慢地放入水深为2R的盛水容器中,直至容器底部,水未溢出。

下图能反映金属球从水面刚接触处开始至容器底部过程中,所受浮力的大小F与金属球浸入水中深度h的关系的是

2、现有密度分别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且ρ1>ρ2。

在甲杯中盛满这两种液体,两种液体的质量各占一半;在乙杯中也盛满这两种液体,两种液体的体积各占一半。

假设两种液体之间不发生混合现象,甲、乙两个杯子也完全相同,则()

A、甲杯内液体的质量大B、乙杯内液体的质量大

C、两杯内液体的质量一样大D、无法确定

3、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弹簧秤拉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匀速滑动,在木块前端离开桌面至一半移出的过程中,弹簧秤的示数和木块对

桌面压强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A、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

C、减小,不变     D、增大,减小

4、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物体在6-9秒内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该物体在3-6秒内受到的是非平衡力。

C、该物体在0-3秒内受到的摩擦力为2牛

D、该物体在3-6秒内受到的摩擦力为6牛

5、如图所示是晓露同学设计的鱼缸自动保温增氧器。

温度计内为某种不导电液体,导电小球漂浮在液面上并随液面升降。

该装置的正常工作情

况为()

A、气温升高,增氧机工作,气温降低,电热丝工作

B、气温升高,电热丝工作,气温降低,增氧机工作

C、不管气温如何变化,增氧机都能正常工作

D、不管气温如何变化,电热丝都能正常工作。

6、一架水平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分别

落下A、B、C三个大小一样的小球,那么反映A、B、C三小球在空中的位置关系正确的图是()

 

d

7、湖州的同学感觉近段时间的天气一天比一天热,夜色也一天比一天更晚地降临了……,那这段时间地球运行的位置变化是图中的(图中

涂黑部分表示黑夜)()

c

A、a→bB、b→c

b

C、c→dD、d→a

8、某同学通过测定脉搏跳动获得每分钟的心跳次数,

得出提高运动强度会导致心跳加快的结论。

下列能支持该

结论的一组数据是()

A、甲同学站立时每分钟心跳60次,乙同学静坐时每分钟心跳70次

B、甲同学静坐时每分钟心跳60次,甲同学奔跑时每分钟心跳130次

C、乙同学奔跑时每分钟心跳120次,丙同学静坐时每分钟心跳90次

D、甲同学站立时每分钟心跳60次,丁同学奔跑时每分钟心跳115次

9、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时,造成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A、所用NaOH已潮解

B、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量NaOH固体质量时,误将砝码放在左盘,被称量物放在右盘

C、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各放一张纸,调整天平至平衡后,将NaOH固体放在纸上称量

D、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水面刻度线来读取体积读数

10、甲醇的分子式是CH4O,有毒,可致人失明,服用多会致死。

某甲醇水溶液中甲醇所含氢原子数与水所含氢原子数相等,则该溶液中甲醇的质量分数为()

A、64%   B、50%C、47%  D、36%

11、在《物质的构成》一课中,老师做过这样的演示实验:

先在量筒中倒入黄豆,再倒入芝麻,记下总体积;再将量筒反复颠倒摇晃,记下混合后的总体积。

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后的总体积与未混合前的总体积一样大

B、混合后的总体积比未混合前的总体积大

C、根据这个实验的现象,即可得出“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空隙”的结论

D、这是一个模拟实验,用形象的宏观现象类比不易观测的物质微观结构

12、下图中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

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3、宁波灵桥素有“宁波城徽”的美誉。

2008年4月21日,一艘放空的运沙船经过灵桥时,被卡在桥底无法动弹(如图所示),而此时正值涨潮,水位仍在上升。

从保护灵桥的角度思考,市民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

①涨潮会使该运沙船受到的浮力增大,上顶的船体很可能破坏桥体;②可立即开启应急消防泵全速往货舱注水;③可用切割机把船上的雨棚架切掉;④应在灵桥两侧设置限高的标志杆;⑤涨潮时,应禁止一切运沙船通过灵桥。

以上观点中合理的是()

A、①③④B、②④⑤

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

14、已知一个SO2分子的质量是nkg,一个SO3分子的质量是mkg(假设SO2、SO3分子中硫原子、氧原子分别具有相同的中子数),若以硫原子质量的1/32作为标准,则S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32n/(m-n)B、32m/(3n-2m)C、32n/(3n-2m)D、16n/(3m-2n)

15、小丽同学在做“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通过低倍显微镜发现视野的上方有一个口腔上皮细胞,若要在高倍物镜下观察该细胞,应

A.向下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

B.向下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粗准焦螺旋

C.向上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粗准焦螺旋

D.向上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

16、如图所示的电路,当开关S合上时,A表和V表的读数变化为()

A.A表示数变大,V表示数不变

B.A表示数变大,V表示数变小

C.A表示数变小,V表示数变小

D.A表示数不变,V表示数不变

17、如右图,该方式繁殖要取得成功必须注意的是()

A、枝条要选取优良品种 

B、枝条要选取健壮的

C、砧木和接穗要选取同一品种

D、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层要紧密结合

18.如图1-19所示,当传送带静止不动时,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动,沿传送带从上端A点滑到下端B点所需时间为5分钟;则当皮带轮转动,传送带斜向上匀速运动时,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动,沿传送带从上端A点滑到下端B点所需时间为()

A.5分钟

B.大于5分钟

C.小于5分钟

D.无法确定

19、如图所示,在水平放置的圆形长直管中,有一个光滑的,可自由移动的活塞刚好把长直管分成左右两部分,且活塞左、右两端面的形状如图。

当左、右两部分中气体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时,活塞可停在图示位置不动。

现在同时缓缓增大左、右两部分中气体的压强,使活塞仍然停在图示位置不动。

若左、右两部分中气体压强的变化量Δp1和Δp2。

则下列关于它们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Δp1>Δp2

BΔp1<Δp2

CΔp1=Δp2

D无法确定

20、警戒色是某些有毒的或不可食的生物所具有的鲜艳醒目的颜色。

这种颜色往往会对捕食者形成信号作用,使其避而远之。

某人进行了与警戒色有关的模拟实验;让a、b两组小鸡分别在不同颜色的地板上啄食均为苦味的谷粒,并对啄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此分析,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实验初期,小鸡对两种颜色的谷粒啄食比例均等

B、实验初期,鲜艳醒目的谷粒颜色对小鸡是警戒色

C、随实验次数的增多,小鸡对醒目颜色的谷粒啄食比例增多

D、随实验次数的增多,小鸡逐渐将醒目谷粒的颜色作为警戒色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中的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空格内)

21、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可以复燃。

那么,是不是只有纯净的氧气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呢?

为此,同学们开展了相关探究实验。

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先制取一定量的氧气备用,再测得集气瓶实际容积为317毫升,然后采用某种方法得到5瓶含氧量不同的空气,最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来试验,观察是否复燃。

相关的数据见下表:

集气瓶

编号

瓶内预装水

体积/毫升

充入氧气

体积/毫升

瓶内空气

体积/毫升

瓶内空气里氧气

体积的百分比

木条能否

复燃

1

120

120

197

50.9%

2

97

97

220

▲%

3

90

90

227

43.4%

4

84

84

233

41.9%

5

81

81

236

41.2%

不能

(1)请指出上述实验中得到5瓶含氧量不同的空气的具体方法▲;

(2)试将上表空白处补充完整(保留1位小数);

(3)由该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22.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

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

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

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

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

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

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

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A、30%B、40%C、60%D、90%

(2)由表格中数据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

(3)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3、为了测定木块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设计了甲、乙两种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不计弹簧测力计的重力。

甲方案:

在水平桌面上将木板用线拉住,通过弹簧测力计沿木板方向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在木板上面滑动;

乙方案:

将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线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住木块,用力沿木板方向水平拉木板,使木板在木块下面滑动。

从实验误差方面考虑,应选择▲方案,理由是▲。

 

24、将一株植物在黑暗环境中放置48小时,然后将一片叶子的叶脉切断(如下图所示),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再将叶片脱色处理后用碘液处理,发现:

▲,

A、a部(上部)叶呈棕色,b部(下部)叶呈蓝色

a

B、a部(上部)叶呈蓝色,b部(下部)叶呈棕色

这个实验说明:

b

(1)▲。

(填字母代号)

A、光合作用需要光B、光合作用需要CO2

C、光合作用需要H2OD、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

(填字母代号)

A、叶上部有淀粉产生,下部无淀粉产生

B、叶下部有淀粉产生,上部无淀粉产生

25、下面是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从有关资料中查到的在不同的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曲线及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某种对人体有害细菌在不同温度下的成活情况的图线。

根据图像回答下面问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杀死这种细菌,应将它们放在120℃环境中B、这种细菌最适合于50℃的环境

C、随着气温的转暖,该细菌对人体的危险增大D、细菌的环境因素仅跟温度有关

(2)某同学想采用高压锅煮沸杀菌,高压锅的气压应不少于▲帕。

(3)你认为对这种细菌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杀灭?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42分,▲中的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空格内)

26、小莉探究在温度为0℃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氮气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

她将压强由1.013×l05Pa增加到1.013×108Pa的过程中,得到如下实验数据(其中a、b对氮气来说是常数):

(1)由上述实验数据可以得到如下公式:

▲=K(K为常数),其中K=▲(写上单位)。

(2)在压强由1.013×l05Pa增加到1.013×l07Pa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公式简化为▲,则这时的p-V关系可以用图像中的图线▲来表示。

 

27、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

(1)在如图所示的“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小科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探究活动,

是因为玻璃板有平面镜所不具有的

的特点;

(2)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cm的A处时,

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

(3)小科用凸透镜替换玻璃板,将其放置在AB中点且垂直AB的位置上,移动光屏到B点时,发现光屏上恰好成了一个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8、环境问题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温室效应被列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抑制全球范围内气候持续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已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1)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为减缓控制温室效应加剧的趋势,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只填2种):

①▲;②▲。

(2)为减缓二氧化碳使全球变暖的趋势,有科学家提出大胆设想:

将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使其液化,然后将其压入到冰冷的深海中。

但也有科学家担心海水中富含二氧化碳后酸度会增加,可能会杀死一些海洋生物,甚至会溶解掉部分海床,同时气候变化也可能改变海洋环流,把海底的二氧化碳又带回海面,另外把二氧化碳压入海底所消耗的能源可能会再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

a.二氧化碳气体转变为液体时将会▲能量(填“释放”或“消耗”);

b.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c.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比在通常状况下的水中的溶解度大,原因是

①▲;②▲。

29、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图,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在此实验过程中,当定值电阻R由6欧更换为10欧后,为了探究上述问题,小明应该采取的唯一操作是▲。

A、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

B、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左移动

C、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右移动

D、适当增加电池的节数

30、大气污染可对生物造成直接危害,SO2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气体之一,而偏亚硫酸钠(化学式Na2S2O5)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SO2气体。

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多个透明且条件可调控的密闭容器、偏亚硫酸钠、浸泡过的小麦种子、清水、小烧杯、培养皿、吸水纸、玻璃棒等,来探究大气污染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1)若将偏亚硫酸钠0.01g、0.05g、0.10g、0.15g、0.20g分别配制成相同体积的适量溶液,则应设置   ▲   个实验装置。

各组实验除偏亚硫酸钠溶液的浓度不同外,其他外界条件都相同且适于种子萌发。

从他们的实验设计中可知此科学兴趣小组提出的假设是▲。

(2)请你设计一张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3)如果已知种子在0.01g偏亚硫酸钠用量时能萌发,而你的实验结果正好相反,请推测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        。

(4)当小麦种子萌发出幼苗后,种子空瘪的原因是       ▲            。

31、研究课上,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氨气(NH3)的某些性质,做了以下实验:

下图中从左向右依次是他做的实验及相应现象。

 

通过实验,小明同学可得出氨气的三点性质,分别是:

①▲;②▲。

③▲。

3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的一部分,其中R1=5欧,R2=1欧,R3=3欧,I1=0.2A,I2=0.1A,则电流表中的电流为______?

方向为________?

 

四、分析计算(32、33、34每题8分,35、36每题5分,共34分)

33、(8分)在学校举行的物理创新大赛上,小明和小红所在的科技小组分别设计了一种测量托盘所受压力的压力测量仪,如图甲、乙所示。

两装置中所用的器材与规格完全相同,压力表是由电压表改装而成,R1为定值电阻,阻值为10Ω,R2为滑动变阻器,规格为“10ΩlA"。

金属指针OP可在金属杆AB上滑动,且与它接触良好,金属指针和金属杆电阻忽略不计。

M为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它缩短的长度与其所受的压力大小成正比。

当托盘所受压力为零时,P恰好位于R2的最上端;当托盘所受压力为50N时,P恰好位于R2的最下端,此时弹簧的形变仍在弹性限度内。

(1)甲装置中,当P位于R2的最下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则电源电压是多少?

(2)甲装置中,压力25N的刻度位置标在电压表表盘多少伏的刻度线上?

(3)在甲、乙两种装置中,两压力表的刻度特点有何不同?

试说明理由。

34、(6分)同学们观察到建筑物的支柱一般都为圆柱和四棱柱,他们想了解支柱的最大承受压力与支柱的形状是否有关,为此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每人各选三张相同的白纸,按图a所示分别折成空心的四棱柱、圆柱、三棱柱(如图b),接合处用双面胶粘住;

 

②三位同学分别在四棱柱上放一硬质塑料板,然后:

甲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砝码,直到支柱被压塌,记录添加砝码的总质量(如图c);

乙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钩码(每个钩码质量为50克),直到支柱被压塌,记录添加钩码的总质量;

丙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细沙,直到支柱被压塌,用天平称出添加细沙的总质量并记录。

③再分别用圆柱和三棱柱重复实验步骤②,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1)此实验中甲同学添加砝码的合理顺序应该是▲(选填“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2)最能精确反映支柱承受最大压力的是▲同学所做的实验。

(3)下表为丙同学测得的实验数据:

支柱形状

四棱柱

圆柱

三棱柱

塑料板与细沙总质量/克

392

400

243

根据丙同学测得的数据,三个支柱中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牛。

35、(8分)漏刻是我国古代一种用滴水来计量时间的仪器。

如图所示是漏刻的简单模型。

图中容器A是底面积为250cm2的圆柱形薄壁玻璃缸,容器顶盖上有大小两个孔;B是用密度为0.5×103kg/m3塑料制作的边长为10cm立方体底托;C为质量可忽略不计、总长度为60cm的轻质塑料标尺,标尺的一端与底托相连,标尺上均匀的刻有厘米刻度;D为固定于容器盖口处的指示箭头。

某次模拟计时实验中,同学们先将自来水龙头调至均匀间隙滴水状态,并测得水龙头每分钟滴水50滴,并用量筒测得每50滴水的体积为25.0cm3.再在容器A中加入适量水,将底托B放入水中,使其浮于水面上,此时标尺C呈竖直状态且位于大孔下方,指示箭头D恰好指于标尺的顶端零刻度处。

此时开始滴水计时,假设整个计时过程标尺始终处于竖直状态,经过3小时后,问:

(1)指示箭头D应指在标尺上何处?

(2)此时标尺和底托所受的浮力是多少牛顿?

(3)此装置最多还能计时几小时?

(4)若要使此装置的计时总时间增加一倍,最简单的办法是什么?

简要说明理由。

36、(5分)铁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正常人每天应补充14mg左右的铁,其中大部分来自于食物。

如果全部通过服用含FeSO4·7H2O的片剂补充铁,则每天约需要服用含▲mgFeSO4·7H2O的片剂。

市场上某硫酸亚铁片剂,其中Fe2+的含量为16.0%。

该片剂中的Fe2+在空气中易变质,国家规定该片剂中Fe2+变质超过10.0%即不能再服用。

为检验某药店出售的硫酸亚铁片剂是否失效,取10.0g该片剂经测定含Fe2+1.52g。

通过计算说明该片剂是否能服用?

(Fe2+变质过程中引起片剂总质量的变化忽略不计)

 

八年级科学竞赛试题

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正确,多选、错选、不选均得零分。

将选出的答案选项字母填在答题卷的相应空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中的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空格内)

21.

(1);

(2);

(3)。

22.

(1).

(2)(3)

23.,。

24.,

(1)。

(2)。

25.

(1)。

(2)。

(3)。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42分,▲中的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空格内)

26.

(1),其中K=(写上单位)。

(2),。

27.①;②。

28.

(1)①;②。

(2)a.;b.;

c.①;

②。

29.

(1)。

(2)

30.

(1)     。

假设是

(2)

(3)可能是    。

(4)原因是                。

31.①;②:

③。

四、四、分析计算(32、33、34每题8分,35、36每题5分,共34分)

32.(8分)

解:

 

(3)

 

33.(8分)

(1);

(2);

(3)结论,。

34.(8分)

 

35.(5分)

(1)

(2)

(3)(4)

36.(5分)

八年级科学竞赛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正确,多选、错选、不选均得零分。

将选出的答案选项字母填在答题卷的相应空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D

A

A

D

B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C

C

D

A

D

A

C

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中的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空格内)

21.

(1)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在集气瓶里不装满水,每次预先留有不同定体积的空气;

(2)44.5~45.2范围都给分;

(3)不是只有纯净的氧气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2.

(1)B.

(2)120~121范围都给分℃.(3)升高

23.乙方案,理由是是否匀速拉动都不影响测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