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环境科学与工程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76559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大环境科学与工程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重大环境科学与工程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重大环境科学与工程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重大环境科学与工程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重大环境科学与工程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重大环境科学与工程真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重大环境科学与工程真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重大环境科学与工程真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重大环境科学与工程真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重大环境科学与工程真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重大环境科学与工程真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重大环境科学与工程真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重大环境科学与工程真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重大环境科学与工程真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重大环境科学与工程真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重大环境科学与工程真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重大环境科学与工程真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重大环境科学与工程真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重大环境科学与工程真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重大环境科学与工程真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大环境科学与工程真题及答案.docx

《重大环境科学与工程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大环境科学与工程真题及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大环境科学与工程真题及答案.docx

重大环境科学与工程真题及答案

2021环境微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1、温和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是指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当它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细胞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

2、选择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就是用以抑制非目的微生物的生长并使所要别离的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培养基

3、互生关系

指两种不能单独生活的微生物共同生活于同一环境中,各自执行优势的生理功能,在营养上互为有利,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叫互生关系。

4、基因突变

微生物的DNA被某种因素引起碱基的缺失,置换或插入,改变了基因内部原有的碱基排列顺序,从而引起其后代表型的改变,当后代突然表现与亲代显然不同的能遗传的性状时,就称为突变。

5、酶的活性中心

酶的活性中心是指酶的活性部位,是酶蛋白分子中直接参与和底物结合,并与酶的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

它是酶行使催化功能的构造根底。

6、氨基酸的等电点

在一定pH条件下,某种氨基酸承受或给出质子的程度相等,分子所带的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值就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7、鉴别培养基

当几种细菌由于对培养基中某一成分的分解能力不同,其菌落通过指示剂显示出不同的颜色而被区分开,这种起鉴别和区分不同细菌作用的培养基叫鉴别培养基。

8、EMP途径

即糖酵解途径,在无氧条件下,1mol葡萄糖逐步分解而产生2mol丙酮酸,2mol〔NADH+H+〕和2molATP的过程。

9、贫营养型微生物

指水源水里面的有机物含量很少,氮、磷等营养物质的缺乏。

这样的水体中生长的细菌叫贫营养细菌,一般都是自养菌。

10、PCR技术

PCR技术称DNA多聚酶链式反响,是DNA不需通过克隆而在体外扩增,短时间内合成大量DNA片段的技术。

二.简答

1.简述水体自净的过程,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水体为什么可以实现自净?

水体自净是指河流接纳了一定量的有机污染物后,在物理、化学和水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后得到净化,水质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和状态,其具体过程为:

1.有机污染物排入水体后被水体稀释,有机和无机固体物质沉降至河底

2.水体中好氧细菌利用溶解氧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有机物和无机物,并用以组成自身有机体,水中溶解氧急剧下降至零,此时鱼类绝迹,原生动物轮虫浮游甲壳动物死亡,厌氧细菌大量繁殖,对有机体进展厌氧分解。

3.水中藻类在白天进展光合作用放出氧气,随水体有机物渐少,水中氧含量逐渐恢复到原有水平。

4.随着水体的自净,由于有机物缺乏和其他原因〔阳光照射,温度和PH变化,毒物及生物的拮抗作用等〕使细菌死亡,水体自净完成。

2.原生动物在废水处理中有什么作用?

1.指示作用

a.可根据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的演替,根据它们的活动规律判断水质和污(废)水处理程度,还可判断活性污泥培养的成熟程度;

b.根据原生动物种类判断活性污泥和处理水质的好与坏;

c.根据原生动物遇恶劣环境改变个体形态及其变化过程判断进水水质变化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2.净化作用

原生动物的营养类型多样,大多数原生动物能吞食有机颗粒和游离细菌及其他微小的生物,对净化起积极作用。

3.促进絮凝作用和沉淀作用

污(废)水生物处理中主要靠细菌起净化作用和絮凝作用。

然而有的细菌需要一定量的原生动物存在,由原生动物分泌一定的黏液物质协同和促使细菌发生絮凝作用。

3.请阐述自然界中涉及氮循环的微生物代谢类型和各自的作用。

在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三者的协同作用下将分子氮、有机氮化合物,无机氮化合物〔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这三种氮素的形态相互转化,即构成氮循环。

氮循环包括:

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固氮作用。

氨化作用:

有机氮化合物在氨化微生物作用下产生氨的过程,叫做氨化作用。

氨化细菌的代谢类型:

硝化作用:

氨基酸脱下的氨,在有氧的条件下,经过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转化为硝酸,这称为硝化作用。

代谢类型:

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都是好氧菌,营养类型为化能自养型。

反硝化作用:

反硝化细菌将硝酸盐复原为氮气的过程,叫做反硝化作用。

反硝化细菌一般是兼性厌氧型,

固氮作用;固氮微生物在固氮酶的催化作用下,将分子N2转化为NH3,进而合成有机氮化合物的过程,叫做固氮作用。

固氮细菌有好氧固氮菌和厌氧固氮菌,营养类型为化能异养型。

4.厌氧发酵中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经历了哪几个过程才能被转化为甲烷的?

(1)第一阶段:

水解和发酵性细菌群将复杂有机物水解为单糖后,再酵解为丙酮酸;将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脱氨基成有机酸和氨;脂质水解为各种低级脂肪酸和醇。

(2)第二阶段:

产氢和产乙酸细菌群把第一阶段的产物进一步分解为乙酸和氢气。

(3)第三阶段:

两组生理性质不同的专性厌氧产甲烷菌群,一组将氢气和二氧化碳合成甲烷,或一氧化碳和氢气合成甲烷;另一组是将乙酸脱羧生成甲烷和二二氧化碳,或利用甲酸、甲醇及甲基胺裂解为甲烷。

(4)第四阶段:

同型产乙酸阶段,是同型产乙酸细菌将H2和CO2转化为乙酸的过程。

5.为协调A2/O工艺中生物除磷脱氮功能,常在好氧区人工投加生物填料,形成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复合的生物处理工艺,请从微生物学角度对此措施进展分析。

2021年环境微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1.温和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是指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当它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细胞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

2.古细菌

古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极端环境中,如盐分高的的湖泊水中,极热,极酸和绝对厌氧的环境。

多数为严格厌氧,兼性厌氧,还有专性好氧。

3.底物水平磷酸化

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在基质氧化过程中,产生一种含高自由能的中间体,如发酵中产生含高能键的1,3-二磷酸甘油酸。

这一中间体将高能键〔~〕交给ADP,使ADP磷酸化而生成ATP。

4.定向培育

定向培育是人为用某一特定环境长期处理某一微生物群体,同时不断将它们进展移种传代,以到达累积和选择适宜的自发突变体的一种古老的育种方法。

5.转化

转化是受体细胞直接吸收来自供体细胞的DNA片段,并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里,从而获得了供体细胞局部遗传性状的现象。

6.微生物固化技术

微生物固化技术是用于固定微生物的技术,采用包埋法、胶联法、载体结合法、逆胶束酶反响系统等方法将酶活力强的微生物固定在载体上。

7.微生物絮凝剂

微生物絮凝剂是从微生物体内提取的细胞分泌物,它是具有良好的絮凝作用和沉淀效果的水处理絮凝剂,它的成分是多糖、纤维素和蛋白质等;它易被生物降解,不会引起二次污染,使用平安,其用量较少

8.生物接触氧化法

从生物膜法派生出来的一种废水生物处理法,即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内

装填一定数量的填料,利用吸附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和充分供给的氧气

通过生物氧化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到达净化目的。

二.简答

1.请阐述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1)单纯扩散:

单纯扩散又叫被动运输,是指杂乱运动的水溶性溶质分子〔水、无机盐、氧气、CO2〕通过细胞质膜含水的小孔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不与膜上的分子发生反响。

它的特点是:

物质的运输是顺着浓度差进展,不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非特异性的〕,运输前后分子的构造不发生变化。

2)促进扩散:

促进扩散是指被运输物质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作用下,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运输的过程。

它的特点是:

物质的运输顺着浓度差进展,不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3)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是指在能量和载体蛋白的协助作用下,物质从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的运输过程。

主动运输是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最主要的方式。

它的特点是:

物质的运输逆着浓度差进展,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4)基团移位:

基团移位是存在于原核生物中的一种物质运输方式,是指既需要载体蛋白,又需要消耗能量的一种运输方式。

与主动运输相比,有一个更复杂的运输系统,被运输的物质在运输前后发生了化学变化。

2.试述pH过高或过低对微生物的不良影响。

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时为什么一般保持pH6以上

〔1〕pH过低(pH<1.5),会引起微生物体外表由带负电变为带正电,进而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的吸收。

(2)过高或者过低的pH还可影响培养基中的有机化合物的离子化作用,从而间接影响微生物。

因为细菌外表带负电,非离子状态化合物比离子状态化合物更容易渗入细胞。

(3)酶只在最适宜的pH时才能发挥其最大活性,极端的pH使酶的活性降低,进而影响微生物细胞内的生物化学过程,甚至直接破坏微生物细胞。

(4)过高或者过低的pH均降卑微生物对高温的抵抗能力。

污水生物处理的pH宜维持在6.5以上至8.5左右的环境,是因为在6.5以下的酸性环境不利于细菌和原生动物生长,尤其对菌胶团细菌不利。

相反,对霉菌及酵母菌有利。

由于多数霉菌不像细菌那样分泌黏性物质到细胞外,如果活性污泥中有大量的霉菌繁殖,那么其吸附能力和絮凝性能不如菌胶团。

如果霉菌的数量在活性污泥中占优势,会造成活性污泥的构造松散,不易沉降,甚至导致活性污泥的丝状膨胀,就会降低活性污泥整体处理效果,出水水质下降。

3.在环境中微生物之间存在哪些生态关系?

举例说明。

种内关系:

竞争、互助;种间关系:

竞争、原始合作、共生、偏害、捕食、寄生

(1)竞争关系:

在好氧生物处理中,当溶解氧或营养成为限制因子时,菌胶团细菌和丝状菌表现出明显的竞争关系。

(2)原始合作关系〔互生关系〕:

固氮菌具有固定空气中氮气的能力,但不能利用纤维素作碳源和能源,而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为有机酸对他本身的生产繁殖不利,但当两者一起生活时,固氮菌固定的氮为纤维素分解菌提供氮源,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的产物有机酸被固氮菌用作碳源和能源,也为纤维素分解菌解毒。

(3)共生关系:

原生动物中的纤毛虫类、放射虫类、有孔虫类与藻类共生。

(4)偏害关系:

乳酸菌产生乳酸使pH下降,抑制腐败细菌生长。

(5)捕食关系:

原生动物吞食细菌。

(6)寄生关系:

噬菌体在细菌中生物。

4.什么叫土壤的微生物修复?

影响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关键有哪些方面?

土壤生物修复是利用土壤中天然微生物资源或者人为投加目的菌株,甚至用构建的特异降解功能菌投加到各污染土壤中,将滞留的污染物快速降解或者转化,恢复土壤的天然功能。

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关键:

〔1〕微生物种:

a)土著微生物目前用的较多,具有经济性,但效果较差。

b)从污染土壤选育优势菌种假设干种,经扩大培养接种到污染土壤中。

此方法较易实施,收效快且效果好。

c)用质粒育种或基因工程构建工程菌并接种到土壤中。

这种方法具有不相溶性,工程菌收到“土著〞微生物的排他作用。

〔2〕微生物营养:

与污水生物处理有一样,土壤微生物也需要一定的营养元素比例,即C:

N:

P。

〔3〕溶解氧:

土壤的构造、土质不同,微生物数量不等,其中的溶解氧量随之不同。

为保证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旺盛生长,有效分解污染物,用鼓风机向地下鼓风。

〔4〕微生物的环境因子:

适量的水、pH和温度对于土壤的微生物修复也有很大的影响。

5.在环境工程中微生物制剂可有哪些用途。

(1)生物膜挂膜。

(2)污水活性污泥法处理过程的添加剂,初沉池、曝气池均可投加,可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3)有机固体废弃物堆肥的菌种和添加剂,可加速堆肥腐熟。

(4)家庭便池、公厕的除臭剂。

(5)禽兽粪便处理的菌种

(6)对污染严重的河道进展生物修复,疏浚河道底泥

(7)降解和去除海面浮游和炼油厂的废弃物。

(8)土地生物修复和河床底泥的生物修复。

一.分析题

生物水解酸化法能够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的原因。

水解阶段是大分子有机物降解的必经过程,大分子有机物想要被微生物所利用,必须先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这样才能进入细菌细胞内进一步降解。

酸化阶段是有机物降解的提速过程,因为它将水解后的小分子有机物进一步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

这也是为何在实际的工业废水处理工程中,水解酸化往往作为预处理单元的原因。

两点普遍认同的作用:

1、提高废水可生化性:

能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

2、去除废水中的COD:

既然是异养型微生物细菌,那么就必须从环境中汲取养分,所以必定有局部有机物降解合成自身细胞。

2021年环境微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聚磷菌

聚磷菌是指在好氧时能大量吸收磷酸盐合成自身核酸和ATP,而且能逆浓度梯度过量吸磷合成储能的多聚磷酸盐颗粒于体内,供其内源呼吸用;在厌氧条件下,释放出P043-于体外的一类微生物。

2.贫营养型微生物

指水源水里面的有机物含量很少,氮、磷等营养物质的缺乏。

这样的水体中生长的细菌叫贫营养细菌,一般都是自养菌。

3.共代谢

只有在初级能源物质存在时,才能进展的有机化合物的生物降解过程。

所谓共代谢,一般是指原本不能被代谢的物质在外界提供碳源和能源的情况下被代谢的现象。

4.EscherichiacoliK12(入)

溶原性噬菌体的命名是在敏感菌株的名称后面加一个括号,在括号内写上溶原性噬菌体入。

EscherichiacoliKi2(入)是大肠杆菌溶原性噬菌体的全称,Escherichia是大肠杆菌的属名,coli是大肠杆菌的种名,K12是大肠杆菌的株名,括号内的入为溶原性噬菌体。

5.寡污带

寡污带在B-中污带之后,标志着河流自净作用已完成,有机物全部无机化,BOD 和悬浮物含量极低,H2S消失,细菌极少,水的浑浊度低,溶解氧恢复到正常含量的污化带。

指示生物有鱼腥蓝细菌、硅藻、黄藻、钟虫、变形虫、旋轮虫、浮游甲壳动物、水生植物及鱼。

6.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指污泥构造极度松散,体积增大、上浮,难于沉降别离影响出水水质的现象。

当SVI值超过200g/L时,预示着活处于膨胀状态,会形成由丝状菌引起的活性污泥丝状膨胀或由非丝状菌引起的活性污泥非丝状膨胀。

7.同化作用

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

即生物体利用能量将小分子合成为大分子的一系列代谢途径.

8.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又称厌氧呼吸,是一类电子传递体系末端的受氢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的生物氧化。

是一类在无氧下进展的产能效率较好氧呼吸低的特殊呼吸。

二、问答题〔每题15分,共75分〕

1.如何从粪便污染的水体中将大肠杆菌群中的四种菌逐一鉴别出

来?

〔15分〕

可以通过鉴别培养基将四种菌逐一鉴别出来,具体方法如下:

大肠埃希氏菌,枸橼酸盐杆菌,产气杆菌,副大肠杆菌均能在远藤氏培养基上生长,但它们对乳糖的分解能力不同:

前三者能分解乳糖,但分解能力有强有弱,大肠埃希氏菌分解能力最强,菌落呈紫红色带金属光泽;枸橼酸盐杆菌次之,菌落呈紫红或深红色; 产气杆菌第三,菌落呈淡红色,副大肠杆菌不能分解乳糖,菌落无色透明。

这样,这四种菌可被逐一鉴别出来。

2.专性厌氧微生物为什么不能在有氧条件下生存?

如何培养厌氧菌?

〔15分〕

 

(1) 厌氧微生物不能在有氧气的条件下的原因专性厌氧微生物的生境中绝对不能有氧,因为有氧存在时,代谢产生的NADH+H+和O2 反响生成H2O2 和NAD+,而专性厌氧微生物不身具有过氧化氢酶,会被生成的H2O2杀死。

O2 还可产生游离O2-",而专性厌氧微生物不具具有破坏02-"的超氧化物歧化酶,会被生成的02-杀死。

(2) 培养厌氧菌的方法培养厌氧微生物需在无氧条件下进展。

在接种和移种传代时,可用氮驱赶氧气,通入氮气驱赶培养基的氧以后,用不透氧的橡皮塞塞紧以防氧气进入,并参加氧化复原性颜料甲基蓝或刃天青,指示培养基内的氧化复原电位。

甲基蓝和刃天青在复原态时为无色,在氧化态时显色。

所以,培养基变色说明培养管内有氧。

为确保厌氧微生物生长,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可将培养管、培养瓶、平板放在无氧培养罐内培养。

为了营造厌氧环境,可把专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混合培养,一旦渗入氧,可被兼性厌氧菌利用掉,以到达厌氧环境,从而获得专性厌氧菌。

3.蓝细菌与其他光合细菌的代谢特征和特点有什么不同?

各自在富营养池塘中的可能作用是什么?

〔15分〕

〔1〕蓝细菌是一类含有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及藻胆蛋白等光合色素,进展光合作用并产生氧的原核微生物。

光合细菌是又一类含有光合色素,进展光合作用的细菌。

但这些细菌与上述蓝细菌不同,都不含叶绿素,只含有菌绿素及类胡萝卜素。

光合细菌进展光合作用的特点表现在:

①它们不能光解水、以水中的质子复原二氧化碳,而是从有机物或水以外的无机物中取得氢。

②它们的光合作用不产生氧。

③光合作用一般在厌氧条件下进展。

〔2〕在富营养池塘中,由于存在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会引起蓝细菌的恶性增殖,并最终导致“水华〞现象。

其它光合细菌由于需要厌氧条件才能生存,当蓝细菌水华爆发时,水体会出现溶解氧过饱和现象,不会导致其它光合细菌的大量繁殖,仅在蓝细菌大量死亡,腐烂分解时,由于消耗掉水体中大量氧气,产生厌氧环境时才开场繁殖,并开场进一步分解水体的有机物。

4.在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中微生物之间存在哪几种关系?

举例说明。

〔15分〕

种内关系:

竞争、互助;种间关系:

竞争、原始合作、共生、偏害、捕食、寄生

(1)竞争关系:

在好氧生物处理中,当溶解氧或营养成为限制因子时,菌胶团细菌和丝状菌表现出明显的竞争关系。

(2)原始合作关系〔互生关系〕:

固氮菌具有固定空气中氮气的能力,但不能利用纤维素作碳源和能源,而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为有机酸对他本身的生产繁殖不利,但当两者一起生活时,固氮菌固定的氮为纤维素分解菌提供氮源,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的产物有机酸被固氮菌用作碳源和能源,也为纤维素分解菌解毒。

(3)共生关系:

原生动物中的纤毛虫类、放射虫类、有孔虫类与藻类共生。

(4)偏害关系:

乳酸菌产生乳酸使pH下降,抑制腐败细菌生长。

(5)捕食关系:

原生动物吞食细菌。

(6)寄生关系:

噬菌体在细菌中生物。

5.如何培养活性污泥和进展微生物膜的挂膜?

〔15分〕

(1)活性污泥的培养方法

a.间歇式曝气培养菌种都要先经驯化后才能使用,用间歇式曝培养法驯化。

先进低浓度污水培养,曝今(23h,沉淀1h,倾去上清液,再进同浓度的新鲜污水,继续曝气培养。

每一浓度运行3~7d,通过镜检观察到活性污泥生长量增加。

可调高一个浓度,同前一个浓度的操作方法运行。

以后逐级提高污水浓度,一直提高到原污水浓度为止。

然后将驯化好的活性污泥改用连续曝气培养法继续培养。

b.连续曝气培养凡取现成的与本厂一样水质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作菌种时,都可直接用连续曝气培养法培养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的接种量按曝气池有效体积的5%~10%投入,启动的最初几天可先闷曝,溶解氧维持在1mg/L左右,然后以小流量进水,每调整一个流量梯度要维持约一周的运行时间。

随着进水流量逐渐增大,溶解氧的浓度逐渐提高。

当进水流量到达设计流量时,假设工业废水的进水BOD5在200~300mg /L,MLSS维持在3000mg/L 左右,溶解氧要维持在2~3mg/L。

假设生活污水的进水BOD5 在150~250mg /L,曝气池内的MLSS 维持在2000mg/L左右,溶解氧可维持在1~2mg /L。

(2) 好氧生物膜的培养方法a.自然挂膜法用泵将带有自然菌种的污水慢速通入空的塔式生物滤池内,不断循环,周期为3~7d,之后改为慢速连续进水。

在此过程中污水中的自然菌种和空气微生物附着在滤料上,以污水中的有机物为营养,生长繁殖。

滤料上的微生物量由少变多,逐渐形成一层带黏性的微生物薄膜,即生物膜。

当进水流量或水力外表负荷到达设计值时,滤池自上而下形成正常的分层微生物相。

当滤池出水的化学指标接近排放标准,即完成生物膜的培养工作,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b.活性污泥挂膜法取处理生活污水或处理工业废水的活性污泥作菌种。

用本厂的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用泵将混合液慢速打入滤池内,循环周期为3~7d,之后改为慢速连续进水。

在此过程中活性污泥微生物附着在滤料上,以污水中的有机物为营养,生长繁殖。

滤料上的微生物量由少变多,逐渐形成一层带黏性的微生物薄膜,即生物膜。

当进水流量或水力外表负荷到达设计值时,滤池自上而下形成正常的分层微生物相。

滤池出水的化学指标接近排放标准,即完成生物膜的培养工作,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c.优势菌种挂膜法优势菌种是从自然环境或废水处理中筛选和别离而获得的、对某种工业废水有强降解能力的菌株。

优势菌种也可通过遗传育种获得优良菌种,甚至通过基因工程构建超级菌作菌种。

因优势菌对所要处理的废水有强的降解能力,所以,用废水和优势菌充分混合,用泵慢速将菌液打进生物滤池内,循环周期为3~7d,使优势菌黏附于滤料上,然后以慢流速连续进水。

优势菌种挂膜法的运行指标和运行方法与活性污泥挂膜法根本一样。

当滤池内自上而下形成正常的分层微生物相,使进水流量到达设计值,滤池出水的化学指标接近排放标准时,即完成生物膜的培养工作,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三、分析题〔每题35分,共35分〕

1.在XX城镇污水处理厂将出水水质由一级B标准升级在一级A标准以强化生物除磷脱氮效果的改造工程中,常在好氧区人工投加生物填料,形成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复合的生物处理工艺。

试从微生物角度对此生物处理工艺改造措施进展分析。

〔35分〕

2021年环境微生物

一.名词解释

1、兼性厌氧微生物

兼性厌氧微生物:

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均能生长繁殖但更适应无氧条件的微生物。

2、同化作用

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

即生物体利用能量将小分子合成为大分子的一系列代谢途径.

3、辅酶

辅酶是指全酶中于蛋白质结合得比拟松的,由不含氮的小分子有机物,或者是由不含氮的小分子有机物和金属离子的组成的非蛋白成分。

用透析法可以除去的小分子有机物。

4、内源呼吸

答:

 内源性呼吸是指微生物利用自身内部贮存的能源物质,如多糖和脂肪等,外界不供给能源进展的呼吸。

有丰富营养的细胞具有相当多的能源贮备和高度的内源呼吸,饥饿细胞的内源呼吸速率很低。

5、反硝化细菌

所有能以NO3为最终电子受体,将HNO3复原为氮气的细菌。

6、菌胶团

菌胶团是指动胶菌属形成的细菌团块;在水处理工程领域内,菌胶团是指所有具有荚膜或黏液或明胶质的絮凝性细菌互相絮凝聚集成的细菌团块,这是广义上的菌胶团。

7、P/H指数

P/H指数是水体中光合自养型微生物〔P〕与异养型微生物〔H〕密度的比值。

反映水体有机污染和自净的程度。

水体刚受有机物污染,异养型微生物大量繁殖,自净速率高,P/H指数低。

在自净过程中有机物减少,异养型微生物减少,光合自养型微生物增多,P/H指数升高。

自净完成后,P/H恢复到原水平。

8、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acidcycle〕是需氧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代谢途径,因为在这个循环中几个主要的中间代谢物是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所以叫做三羧酸循环,又称为柠檬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素〔糖类、脂类、氨基酸〕的最终代谢通路,又是糖类、脂类、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

二、问答题〔共110分〕

1.微生物需要哪些营养物质,它们各有什么主要生理功能?

〔15分〕

微生物生长需要碳素,氮素,矿质营养,生长因素等营养物质,其主要生理功能分别表达如下:

〔1〕碳素营养物质:

主要用来构成细胞物质和〔或〕为机体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常用糖类物质作C源。

〔2〕氮素营养物质:

用作合成细胞物质中含N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等的原料,及少数自养细菌的能源物质,常用铵盐,硝酸盐等无机氮源和牛肉膏,蛋白胨等作有机氮源。

〔3〕矿质营养物质,提供必要的金属元素。

这些金属元素在机体中的生理作用有:

参与酶的组成,成酶活性中心,维持细胞构造,调节和维持细胞渗透压。

常用无机盐有:

SO42-,Cl-,PO43-及含K+,Na+,Mg2+,Fe2+,Fe3+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