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79693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2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写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位置.

1.了解历史事件,常常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因素,综合图中的要素,这页笔记记录的事件是(  )

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2.以下几部影视作品反映了历史上的几件重大事件,请按照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鸦片战争》②《甲午风云》③《太平天国》④《火烧圆明园》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③④②D.④①②③

3.九十四年前,中国的一位外交官在参加一次国际会议时发出这样的愤慨:

“偌大一个省份见夺于他国,这难道是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的报酬吗?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次会议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国内的一场什么运动(  )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维新变法运动

4.“八一军旗”,它的旗幅为红色,左上方缀有一颗金黄色的五角星和“八一”两字.“八一”两字与下面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

A.武昌起义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D.南昌起义

5.1927年,南昌起义失败以后,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同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个根据地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C.晋察冀革命根据地D.绥远革命根据地

6.下边的两幅图所反映的史实源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  )

A.北伐战争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7.东北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

“苦难十四年,日本与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敢言…”“苦难十四年”应开始于(  )

A.一二八事变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8.歌谣是历史,歌谣更是信念.下列歌谣中能够反映中华儿女团结抗日的是(  )

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B.“红旗飘飘五角星,共产党来哩有田分.”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D.“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9.如图是八路军使用过的臂章,“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佩用”.该年是(  )

A.1937年B.1938年C.1939年D.1940年

10.1947年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进攻的领导人是(  )

A.朱德B.贺龙C.彭德怀D.叶挺

11.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傅作义作出的贡献是和平解放(  )

A.沈阳B.北平C.徐州D.南京

12.状元是“士”中的极品,最受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在清末偏偏有一位状元“舍本逐末”,“实业救国”.此人是(  )

A.詹天佑B.张謇C.严复D.曾国藩

13.你经常使用的《新华字典》,出版它的是中国近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称是(  )

A.三联书店B.商务印书馆C.同文出版社D.外文出版社

14.如图是20世纪初青龙桥站西“人”字形轨道上下行车的情景.这种设计是应用在哪一条铁路上?

(  )

A.京广铁路B.京沪铁路C.京张铁路D.京九铁路

15.“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观点出自于(  )

A.《天演论》B.《四洲志》C.《三国志》D.《海国图志》

 

二、判断题:

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16.阅读下表内容判断:

战役

战场

领导人

意义

台儿庄战役

国民党正面战场

李宗仁

是抗战以来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百团大战

共产党敌后战场

彭德怀

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威望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选项中涂“A”;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选项中涂“B”;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选项中涂“C”。

(1)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2)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8月﹣﹣12月。

      

(3)李宗仁领导的百团大战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威望。

      

(4)百团大战是一场大规模的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战役。

      

(5)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胜利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

 

三、填图题:

本大题共2小题,第17题4分,第18题6分,共10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17.观察如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鸦片战争后,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地点:

南京

B.《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城市:

广州。

18.

(1)观察如图,请将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召开的地点:

遵义

B.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

会宁

(2)观察如图回答:

红军长征的路线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特点?

 

四、综合题:

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12分,第20题18分,第21题20分,共50分.请答在答题卡上.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甲午孝钦皇太后(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用银至七百万两……铺张浪费,备极一时之盛。

材料二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材料三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据传上述对联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同列强进行谈判前的一个小插曲。

当时某国谈判代表盛气凌人地作出了上联,清廷的一个小文书也毫不示弱地对出了下联,但最终清政府仍然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国人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慈禧太后的六旬万寿庆典在哪一年?

当时清政府对外面临着怎样的形势?

(2)材料二中“三军败绩”指的是什么?

“割地求和”指的又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八大王”是指什么?

小文书尽管在某种意义上为大清赢得了“尊严”,但清廷最终还是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

该条约的最严重危害是什么?

20.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属于洋务运动时期,图三属于辛亥革命时期,图二和图四分别属于哪一时期?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四次运动各自的政治思想主张。

(3)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21.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

“蒋介石两个拳头(朝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回答下列问题:

(1)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哪一解放区,标志着全国性的内战从此开始?

实际上国民党的这一举动也违背了国共双方在重庆签订的什么协定?

(2)“插上一刀”指的是什么?

它有何历史意义?

(3)从1948年起,解放军先后发起了哪三大战役?

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着什么?

(4)简述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写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位置.

1.了解历史事件,常常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因素,综合图中的要素,这页笔记记录的事件是(  )

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考点】林则徐虎门销烟.

【分析】本题考查了林则徐虎门销烟.

【解答】根据题目笔记中给出的1839、广东虎门、林则徐等可知是反映的是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并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6月3日,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故选A.

 

2.以下几部影视作品反映了历史上的几件重大事件,请按照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鸦片战争》②《甲午风云》③《太平天国》④《火烧圆明园》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③④②D.④①②③

【考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相关史实的先后顺序.

【解答】题目给出的①《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②《甲午风云》反映的甲午战争发生在1894年;③《太平天国》则开始于1851年;④《火烧圆明园》是在1860年.

故选C.

 

3.九十四年前,中国的一位外交官在参加一次国际会议时发出这样的愤慨:

“偌大一个省份见夺于他国,这难道是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的报酬吗?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次会议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国内的一场什么运动(  )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维新变法运动

【考点】五四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应重点掌握五四运动的背景和时间.

【解答】A.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05年,爆发的背景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了尊孔复古的反对政策.

B.1919年1月至6月,巴黎和会无理地将一战前德国强占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消息传到中国,积压在中国人民心中的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了,最终导致五四运动的发生.

C.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D.维新变法运动是在1898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的.

依据材料中给出的时间为“九十四年前”可以判断此运动是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它是由于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以及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而引发的.

故选B.

 

4.“八一军旗”,它的旗幅为红色,左上方缀有一颗金黄色的五角星和“八一”两字.“八一”两字与下面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

A.武昌起义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D.南昌起义

【考点】八一南昌起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南昌起义.

【解答】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也是我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故选D.

 

5.1927年,南昌起义失败以后,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同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个根据地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C.晋察冀革命根据地D.绥远革命根据地

【考点】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解答】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分析敌强我弱的形势,率领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来朱德和陈毅领导南昌起义部分队伍到达井冈山,巩固了井冈山根据地.

故选A.

 

6.下边的两幅图所反映的史实源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  )

A.北伐战争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考点】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北伐战争的历史史实.

【解答】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英勇善战的叶挺独立团,战功显赫,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故选A.

 

7.东北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

“苦难十四年,日本与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敢言…”“苦难十四年”应开始于(  )

A.一二八事变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考点】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抗战.

【分析】本题考查了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

【解答】根据题干歌谣中“苦难十四年,日本与汉奸”这两个关键信息,1945﹣14=1931可知“苦难十四年”应开始于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由于蒋介石下令东北军不抵抗,日军在四个多月内侵占了东北三省,直到十四年后1945年8月15日中国人民才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故选B.

 

8.歌谣是历史,歌谣更是信念.下列歌谣中能够反映中华儿女团结抗日的是(  )

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B.“红旗飘飘五角星,共产党来哩有田分.”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D.“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考点】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分析】本题通过歌谣考查了抗日战争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A描述的是北伐战争;B描述的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斗地主、分田地;C描述红军长征;D表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气概.

故选D.

 

9.如图是八路军使用过的臂章,“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佩用”.该年是(  )

A.1937年B.1938年C.1939年D.1940年

【考点】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民国纪年法,特别注意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1912年是民国一年,民国二十七年指1938年.

【解答】民国纪年法,把中华民国成立的1912年作为民国一年,民国二十七年即是1938年.

故选B.

 

10.1947年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进攻的领导人是(  )

A.朱德B.贺龙C.彭德怀D.叶挺

【考点】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解放战争的有关内容.

【解答】“蘑菇”战术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积极防御的战术形式之一.在敌强我弱、敌军向我进攻的形势下,我实行避开敌之锋芒,不同敌主力决战,而是利用有利的群众基础和地形条件,同敌人一再周旋,打圈子,将敌磨得筋疲力尽,然后寻机歼灭之.1947年3月,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集中二十三万兵力向陕甘宁边区进行重点进攻,我西北野战军在毛泽东、彭德怀的指挥下,面对十倍于我之敌,就是采“蘑菇”战术,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等七战胜利,歼敌三万余人,终于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故选C.

 

11.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傅作义作出的贡献是和平解放(  )

A.沈阳B.北平C.徐州D.南京

【考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北平和平解放的史实.

【解答】根据已学知识可知,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

故选B.

 

12.状元是“士”中的极品,最受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在清末偏偏有一位状元“舍本逐末”,“实业救国”.此人是(  )

A.詹天佑B.张謇C.严复D.曾国藩

【考点】张謇兴办实业.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答】由已学知识可知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严复维新思想家,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据此可以直接排除ACD.张謇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故选B.

 

13.你经常使用的《新华字典》,出版它的是中国近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称是(  )

A.三联书店B.商务印书馆C.同文出版社D.外文出版社

【考点】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分析】本题考查商务印书馆.

【解答】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目的关键词“中国近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可知商务印书馆符合要求,而其他三个选项中都是普通的文化出版机构.

故选B.

 

14.如图是20世纪初青龙桥站西“人”字形轨道上下行车的情景.这种设计是应用在哪一条铁路上?

(  )

A.京广铁路B.京沪铁路C.京张铁路D.京九铁路

【考点】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詹天佑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题干内容及图片内容可以得知是考查“人”字形铁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他于1905﹣1909年主持修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

故选C.

 

15.“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观点出自于(  )

A.《天演论》B.《四洲志》C.《三国志》D.《海国图志》

【考点】魏源和严复的思想主张.

【分析】本题考查严复的《天演论》.

【解答】根据史实,此书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译著的《天演论》,书中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观点,在当时的思想界具有极大影响力.

故选A.

 

二、判断题:

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16.阅读下表内容判断:

战役

战场

领导人

意义

台儿庄战役

国民党正面战场

李宗仁

是抗战以来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百团大战

共产党敌后战场

彭德怀

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威望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选项中涂“A”;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选项中涂“B”;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选项中涂“C”。

(1)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A 

(2)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8月﹣﹣12月。

 C 

(3)李宗仁领导的百团大战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威望。

 B 

(4)百团大战是一场大规模的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战役。

 C 

(5)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胜利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A 。

【考点】材料解析题;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相关知识.

【解答】

(1)从图表信息中,可以看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表述符合图表信息.

(2)图表信息仅涉及了百团大战的战场、领导人和意义,没有涉及百团大战的时间.

(3)从图表信息中,可以看出百团大战的领导人是彭德怀.表述违背了图表信息.

(4)图表信息仅涉及了百团大战的战场、领导人和意义,没有涉及百团大战的目标.

(5)图表表述了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胜利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表述符合图表信息.

故答案为:

(1)A.

(2)C.

(3)B.

(4)C.

(5)A.

 

三、填图题:

本大题共2小题,第17题4分,第18题6分,共10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17.观察如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鸦片战争后,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地点:

南京

B.《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城市:

广州。

【考点】材料解析题;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以及学生的识图能力的掌握.

【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地点是南京,也就是图一中是上面的方框;《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城市:

广州是在图一下面的方框所在的位置.

胡答案为:

上框A,下框B.

 

18.

(1)观察如图,请将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召开的地点:

遵义

B.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

会宁

(2)观察如图回答:

红军长征的路线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特点?

【考点】材料解析题;红军长征;遵义会议;阐述见解题.

【分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中的知识点,重点掌握长征途中会师的地点和召开会议的地点.

【解答】

(1)由地图看出:

上框在会宁附近,应填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

会宁.下框在贵阳北部,应填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的地点:

遵义.

(2)由图看出:

红军长征的路线在地理位置上的特点是:

由东向西再向北(或由西南再向西北)

故答案为:

(1)上框B,下框A.

(2)由东向西再向北(或由西南再向西北).

 

四、综合题:

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12分,第20题18分,第21题20分,共50分.请答在答题卡上.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甲午孝钦皇太后(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用银至七百万两……铺张浪费,备极一时之盛。

材料二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材料三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据传上述对联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同列强进行谈判前的一个小插曲。

当时某国谈判代表盛气凌人地作出了上联,清廷的一个小文书也毫不示弱地对出了下联,但最终清政府仍然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国人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慈禧太后的六旬万寿庆典在哪一年?

当时清政府对外面临着怎样的形势?

(2)材料二中“三军败绩”指的是什么?

“割地求和”指的又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八大王”是指什么?

小文书尽管在某种意义上为大清赢得了“尊严”,但清廷最终还是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

该条约的最严重危害是什么?

【考点】材料解析题;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分析】

(1)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知识的运用能力.

(2)主要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

(3)主要考查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

【解答】

(1)材料中“甲午”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94年﹣1895年日本发动了侵华的甲午中日战争,而清政府在筹款为慈禧过六十大寿,反映了当时清政府的腐败.

(2)依据第

(1)的解答可知“三军败绩”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且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3)依据材料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可以判断出材料主要阐述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据此可知第一小问指的是八国联军,第二小问主要指的是《辛丑条约》的最大危害,即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答案为:

(1)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把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3)八国联军,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属于洋务运动时期,图三属于辛亥革命时期,图二和图四分别属于哪一时期?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四次运动各自的政治思想主张。

(3)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考点】材料解析题;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

(2)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张.

(3)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解答】

(1)根据图片内容,谭嗣同属于维新变法运动中的代表人物,《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主阵地之一.所以图二、图四分别属于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时期.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变法图强或君主立宪,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思潮日益高涨,但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辛亥革命主张民主共和或三民主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