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雅中学届上学期高三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83382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雅中学届上学期高三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广雅中学届上学期高三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广雅中学届上学期高三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广雅中学届上学期高三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广雅中学届上学期高三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广雅中学届上学期高三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广雅中学届上学期高三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广雅中学届上学期高三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广雅中学届上学期高三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广雅中学届上学期高三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广雅中学届上学期高三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广雅中学届上学期高三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广雅中学届上学期高三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广雅中学届上学期高三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广雅中学届上学期高三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广雅中学届上学期高三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广雅中学届上学期高三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广雅中学届上学期高三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广雅中学届上学期高三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广雅中学届上学期高三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雅中学届上学期高三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

《广雅中学届上学期高三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雅中学届上学期高三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雅中学届上学期高三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

广雅中学届上学期高三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广雅中学2013届上学期高三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

试题传真

:

2012-11-0822:

40

:

 广雅中学2013届上学期高三级期中考试题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绸缪/荒谬   裙裾/拮据    脊椎/椎心泣血    攒钱/人头攒动

B.屹立/起讫    馈赠/匮乏    沉疴/百舸争流    间谍/间不容发

C.旋律/舷梯    置喙/姻缘    赡养/瞻前顾后    横行/飞来横祸

D.饯别/栈道    作揖/通缉    裨益/稗官野史    着装/不着边际

2.下面一段文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其作品一夜之间便洛阳纸贵。

购书中心开门十分钟不到,上百本莫言作品存货被一扫而空。

莫言是我国著名作家,获诺奖之前已经蜚声海内外,可是在获奖之前,他的作品湮没于众多包装得美轮美奂的书籍当中,无人问津。

对于因得奖而引发的抢购、阅读莫言作品热潮,莫言很不以为意,他说“我不希望出现所谓的‘莫言热’,即便有,也希望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冷却下去。

大家该干嘛就干嘛。

A.洛阳纸贵    B.蜚声    C.美轮美奂    D.不以为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年来,广交会克服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带来的困难和挑战,不断提升组展质量和服务水平,为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平稳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B.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你还不知道韩国歌手“鸟叔”的《江南Style》,那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你们村里至今没通网络;第二种则是你是从古代穿越来的。

C.在自传《直到世界尽头》中,除了林丹剖白自己的心路历程外,更书写了与教练、队友、对手的相处以及与妻子谢杏芳的感情,给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立体的“超级丹”。

D.10月8日零点,随着全国各地高速收费站的收费杆的落下,使持续八天的高速公路免费通行鸣金收兵,首次实施的重大节假日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首战告捷。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二代”更不例外。

     ,     。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

     ,    ,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     。

“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

①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

②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

③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

④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与鞭策

⑤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

A.②③①⑤④   B.③④①②⑤   C.③④②①⑤    D.③①②⑤④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游虞山记 沈德潜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

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

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①诡云“距剑门二十里。

”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

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

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

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

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

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

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磴道,遂陟椒②极。

有土垤磈礧③,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

升望海墩,东向凝睇。

是时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

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

雨歇,取径以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劈,如刃斯立,是为剑门。

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

侧足延伫,不忍舍去。

遇山僧,更问名胜处。

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

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

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

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

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噫嘻!

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

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

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改动)

【注】①榜人船夫。

②椒山顶。

③垤磈磊垤,小土丘;磈磊,成堆的石块。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山去吴城才百里     去离开   B.余已治筇屐,不能阻   治治理

C.山脉怒坼,赭石纵横   坼裂开   D.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 识体会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辛丑秋,将之江阴             ②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

B.①龙不胜,破其山而去           ②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

C.①取径以南,益露奇境           ②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

D.①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   ②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

7.下面的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登山所见情景的一组是(3分)

①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              ②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

③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        ④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

⑤龈腭摩天,崭绝中断                  ⑥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德潜曾经先后两次乘船赴江阴,在中途路过虞山时都很想登山游览,但由于船夫的欺骗,最终都没能成游。

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潜却因对游览虞山渴望已久,于是不顾友人的阻挠,坚持独自游山。

C.在游山途中,沈德潜向山僧打听山上名胜并想游尽它,但由于连续二十多天都是阴雨连绵,只得遗憾地离去。

D.沈德潜游览后感到,天下胜景若未能尽览,留有余地,反而意味无穷;若一览无遗,有时反而觉得兴味索然。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4分)

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

②有土垤磈礧,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

(1)

(2)题。

(7分)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

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3分)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后之视今,          。

(王羲之《兰亭集序》)

(3)漠漠水田飞白鹭,      。

      ,松下清斋折露葵。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4)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一种文学史论点认为宋明“理学”主张以“理”灭“情”,走到极端,等于灭绝了人性感情,于是引起文学的反抗声音,致力于宣扬“情”的美好及其所受的压抑遏制,如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牡丹亭》,演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故事,是其“冲破封建礼教”的典型代表作。

由此,遂又进而引起评论,说《红楼梦》是继承发展了《牡丹亭》,是更强烈彻底的以“情”反“理”,云云。

是这样的吗?

说是说非,不由个人爱憎,应从曹雪芹书中的客观内涵来审断,即《红楼梦》一书虽曰“大旨谈情”,究其本意,是否即可从此一句话引申出一个“唯情主义”的认识结论来?

事实并不十分难晓,稍加梳理,便可分明。

先说“理”到底是什么。

汉字的“理”,本是从“玉”而作,本义即玉石的纹理之美。

由此而生的引申义,即层次、条理、秩序以至规矩、规律,皆属于“理”。

那么,人类社会一旦形成而且发展,其为“众人的关系”的组织法则、管理规定、道德观念,自然要随时代条件而产生变动。

这种“理”是可以沿、可以革、可以制、可以废的,但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基本关系的必要性,却是不能一概消除的——否则结果是混乱、争夺、欺凌、吞噬……。

儒者多讲“理”,少讲“情”,用意是顾虑“情”会泛滥,“情”需要“社会、伦理、道德化”。

其实,仁、义、礼、信,哪个又不是“情”在内主呢?

比如,“无情的仁爱之心”,实际上会有这么一种“纯理性”的“仁德”(观念行为)吗?

《红楼梦》曹雪芹,深究此义。

他重情,但不废理。

他的小说内证分明,不难列举。

书到第58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是全书的一大关目,在回目中第一次把“情”和“理”摆在了平列的地位而大书特表,非同等闲字样。

这回书说的是,宝玉病起,园中散步见藕官因悼念死去的同伴菂官在清明节这日为之烧纸受到不睦婆子的挟制。

宝玉设词救之,但又嘱他不可在园中烧纸(“以后断不可烧纸钱,这纸钱原是后人异端,不是孔子的遗训”)——这是非理的做法。

事后,宝玉从芳官探知藕、菂小旦小生因做戏而相爱恋,菂官一死,藕官痛不欲生,故旧情不绝,为之焚祭。

然他又与现在的蕊官相爱,一如昔时之于菂官——此又何解?

盖藕官自有一番“痴理”,以为夫妻死别,不应从此独身自守,而应续娶,方合理,只要不忘了亡者的旧好就是真情了。

宝玉听了这一席话,合了己意,大为赞叹欣喜。

雪芹原文的这段文字无论从故事情节还是从思想上讲,都是异常重要的关节所在。

一面是“情真意重”一句要言,同时一面则是不可妨“大节”与不能“不是理”。

其次,再说与“理”密不可分的那个“礼”。

礼,居孔门“六艺”之首,与“乐”同为华夏古文化的冠冕。

礼是“仪式”——“理”的体现或形式化。

礼者何?

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层次秩序交互关系是也。

所以宝玉明确指定礼须合乎孔子之训,而祭亡者烧纸钱是“异端”。

孔子一句概括“礼”的话“祭如在”。

宝玉则以“诚”“信”“敬”三字为之疏解阐发。

诚、信,是什么?

就是一个“真”,虚伪的对立面。

所以,宝玉憎厌世俗的“峨冠礼服”的祭吊之假礼,只求一炉一水,一茶一果,便召来受者之享——佛、神、鬼三者也只享真情诚意。

以上说明,宝玉并非俗论所说的以情反理,这只是人为的“强词”和浅见,夸张了宝玉的“叛逆性”和“反封建”。

实际是什么?

是反世俗,叛虚伪,但也未拒绝未轻薄孔子的古训。

宝玉再次讲情与理,是在晴雯屈死之际。

此处宝玉又有一段奇论——

“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有灵验。

在此,乃又见明文正笔将“情”和“理”两者并列。

可知理与情偕,万物无外。

这种思致,绝非“以情反理”的任何意念在。

(周汝昌《红楼梦和中国文化》节选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一种观点认为,《牡丹亭》写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故事,是“冲破封建礼教”的典型代表,是对宋明理学以“理”灭“情”主张的反抗。

B.清明节这日,藕官为悼念同伴菂官在园中烧纸为之焚祭,受到不睦婆子的挟制,宝玉因藕官的一席话“合了己意”而设词救之。

C.造成人类社会混乱、争夺、欺凌、吞噬等结果的原因,是作为一种维系人类社会基本关系的纽带——“理”被一概消除。

D.礼,居孔门“六艺”之首,与“乐”同为华夏古文化的冠冕。

礼与“理”密不可分,礼是“仪式”,是“理”的具体体现或形式化。

E.宝玉以“诚”“信”“敬”三字疏解阐发祭礼的精神,他憎厌祭吊之礼,只求以一炉一水,一茶一果,便召来受者之享。

13.下列有关“情”与“理”内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面对“理”与“情”,儒者少讲“情”,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情”需要“理”的节制,“情”需要社会化、伦理化和道德化。

B.“无情的仁爱之心”说法不能成立,因为仁以“情”为内主,实际上也不会有“纯理性”的“仁德”这种观念行为。

C.《红楼梦》第58回回目“茜纱窗真情揆痴理”,将“情”和“理”平列,但情是“真情”,理是“痴理”,可知本回内容重情废理。

D.宝玉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含有情与理和谐一体,万物皆然的思想。

14.从全文看,“理”字有哪几重意思?

(4分)

 

15.不同意说《红楼梦》是一部以“情”反“理”的作品,依据是什么?

(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

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我的世界下雪了

迟子建

①我之所以喜欢回故乡,就是因为在这里,我的眼睛、心灵与双足都有理想的漫步之处。

②我通常选择黄昏的时候去散步。

去时由北向南,或走堤坝,或沿河岸。

如果在堤坝上行走,就会遇见赶着羊群归家的老汉。

那些羊在堤坝的慢坡上边走边啃噬青草,仍是不忍归栏的样子。

还常看见一个放鸭归来的老婆婆。

她那一群黑鸭子是由两只大白鹅领路的。

大白鹅高昂着脖子,很骄傲地走在最前面,而那众多的黑鸭子,则低眉顺眼地跟在后面。

比之堤坝,我更喜欢沿着河岸漫步。

我喜欢河水中那漫卷的夕照。

夕阳最美的落脚点,就是河面了。

进了水中的夕阳比夕阳本身还要辉煌。

③在书房写作累了,只需抬眼一望,山峦就映入眼帘了。

都说青山悦目,其实沉积了冬雪的白山也是悦目的。

当然,从窗口还可以尽情地观察飞来飞去的云。

刚才看着还是铅灰的一团浓云,它飘着飘着,就分裂成几片船形的云了,而且色彩也变得莹白了。

④无论冬夏,如果月色撩人,我会关掉卧室的灯,将窗帘拉开,躺在床上赏月。

月光透过窗棂漫进屋子,将床照得泛出暖融融的白光,沐浴着月光的我就有在云中漫步的曼妙的感觉。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里,我就是躺在床上赏月的。

那天浓云密布,白天的时候,先是落了一些冷冷的雨,午后开始,初冬的第一场小雪悄然降临了。

看着雪花如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我以为晚上的月亮一定是不得见了。

然而到了七时许,月亮忽然在东方的云层中露出几道亮光。

八点多,云层薄了,在云中滚来滚去的月亮会在刹那间一露真容。

九点多,由西南而飞向东北方向的庞大云层越过银河,绝大部分消失了踪影,月亮完满地现身了。

午夜时分,云彩全然不见了,走到中天的明月就像掉入了一池湖水中,那天空竟比白日的晴空看上去还要碧蓝。

这样一轮经历了风雨和霜雪的中秋月,实在是难得一遇。

看过了这样一轮月亮,那个夜晚的梦中就都是光明了。

⑤我还记得2002年正月初二的那一天,我和爱人应邀到城西的弟弟家去吃饭,我们没有乘车从城里走,而是上了堤坝,绕着小城步行而去。

那天下着雪,落雪的天气通常是比较温暖的,好像雪花用它柔弱的身体抵挡了寒流。

堤坝上一个行人都没有,只有我们俩,手挽着手,踏着雪无言地走着。

山峦在雪中看上去模模糊糊的,而堤坝下的河流,也已隐遁了踪迹,被厚厚的冰雪覆盖了。

河岸的柳树和青杨,在飞雪中看上去影影绰绰的,天与地显得是如此的苍茫,又如此的亲切。

走着走着,我忽然落下了眼泪,明明知道过年落泪是不吉祥的,可我不能自持,那种无与伦比的美好滋生了我的伤感情绪。

三个月后,爱人别我而去,那年的冬天再回到故乡时,走在白雪茫茫的堤坝上的,就只是我一人了。

那时我恍然明白,那天我为何会流泪,因为天与地都在暗示我,那美好的情感将别你而去,你将被这亘古的苍凉永远环绕着!

⑥所幸青山和流水仍在,河柳与青杨仍在,明月也仍在,我的目光和心灵都有可栖息的地方,我的笔也有最动情的触点。

所以我仍然喜欢在黄昏时漫步,喜欢看水中的落日,喜欢看风中的落叶,喜欢看雪中的山峦。

我不惧怕苍老,因为我愿意青丝变成白发的时候,月光会与我的发丝相融为一体。

让月光分不清它是月光呢还是白发;让我分不清生长在我头上的,是白发呢还是月光。

⑦几天前的一个夜晚,我做了一个有关大雪的梦。

我独自来到了一个白雪纷飞的地方,到处是房屋,但道路上一个行人也看不见。

有的只是空中漫卷的雪花。

雪花拍打我的脸,那么的凉爽,那么的滋润,那么的亲切。

梦醒之时,窗外正是沉沉暗夜,我回忆起一年之中,不论什么季节,我都要做关于雪花的梦,哪怕窗外是一派鸟语花香。

看来环绕着我的,注定是一个清凉而又忧伤、浪漫而又寒冷的世界。

我心有所动,迫切地想在白纸上写下一行字。

我伸手去开床头的灯,没有打亮它,想必夜晚时停电了;我便打开手机,借着它微弱的光亮,抓过一支笔,在一张打字纸上把那句最能表达我思想和情感的话写了出来,然后又回到床上,续我的梦。

⑧那句话是我的世界下雪了。

⑨是的,我的世界下雪了……

(选自《迟子建散文自选集》,有删改。

16.请分别指出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具体说明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分)

⑴大白鹅高昂着脖子,很骄傲地走在最前面,而那众多的黑鸭子,则低眉顺眼地跟在后面。

⑵看着雪花如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我以为晚上的月亮一定是不得见了。

 

17.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感情的变化过程,归纳情感发生变化的原因。

(5分)

 

18.最后两段都写到了“我的世界下雪了”,请结合全篇简析它的不同含义。

(6分)

 

(二)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复旦学生打赢“空调战”

(一)

如果要评选今年复旦大学的最热词,大概非“空调”莫属。

上半年,天气炎热,而复旦校园内绝大部分寝室和教室都没有空调,复旦学生便开始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吐槽①”。

7月2日的复旦大学本专科生毕业典礼上,体育馆的大屏幕首次以微博墙的方式直播毕业生们的留言。

其中一条留言引起全场大笑“杨校长,早点装空调啊,虽然我毕业了,但是我爱师妹啊……”

由于上海的另一所知名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寝室装有空调,于是在高校开始宣传招生时,冒出了这样的段子

复旦我交通便利!

娱乐餐饮购物一条龙!

    交大我有空调。

复旦我书院高仿霍格沃兹!

随处可见文史牛人!

 交大我有空调。

复旦我教学楼最高端!

住宿限制最宽裕!

    交大我有空调。

复旦我男女比例最均衡!

校园文化最宜恋爱!

  交大我有空调。

复旦急血攻心昏倒。

              交大看,热晕。

伴随着段子的层出不穷,变化也在校园里悄然发生着。

9月6日,所有复旦学生的邮箱里多了一份标题为“关于空调租赁招标会学生代表候选人的报名通知”的文件,从学生当中招募代表参与评标,通过招投标确定承接学生生活园区学生宿舍空调租赁业务的企业。

空调租赁招标的开始,也意味着各宿舍楼和教学楼的电力扩容、线路改造等前期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空调终于要装上了。

从不能装空调到能装空调,从能自费装空调到可以租赁空调,在嬉笑怒骂中,复旦学生们的网络“空调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二)

对于复旦大学来说,让全校近3万名学生都能用上空调,并不是件容易事。

困难的不是安装空调本身,而是电力扩容和线路改造。

学校几大校区的学生公寓和教学楼的建造年份不同,只有新建的张江、江湾校区和较新的邯郸北区的电力容量和供电线路齐备,达到了安装空调的标准,其余的校区因年代较久,均需进行线路改造或电力扩容。

因此,有条件装空调的北区成了东区和南区学生的调侃对象,被称为“北区有空调,绝世而独立”。

装不上空调的枫林学生们没有放过调侃的机会。

9月初,一段2010级本科生军训合唱《我们要空调》的视频走红网络。

视频中,几十名复旦学生穿着迷彩服,以《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的曲调唱道“枫林的,空调呢?

我们要空调,我们要空调,本部张江有空调,复旦校区有空调的真不少,白蚊帐里蚊虫叮咬受不了,用尽了樟脑蚊香,踩死了蜘蛛蟑螂,不要风扇,不要蚊香,不要蚊帐,我们要空调!

(三)

和空调一样被调侃的还有一位人物——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

学生们用戏谑的改编不断表达着自己的愿望“江州司马青衫湿,玉良校长知不知”,“宅男汗尽宿舍里,南望玉良又一年”,“复旦安上空调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成了调侃的中心,校长杨玉良倒没生气,反而在网上“潜水”看学生的发帖。

5月25日晚,复旦大学“励志讲坛”的主题虽然是谈大学治理,但讲坛一开始,杨玉良就谈起了空调问题,表示校区较老,工程大,开支多,不能马上全面改动,但空调一定会装。

副校长许征也介绍了空调安装工作进度和困难,并向同学们道歉。

6月的毕业典礼上,杨玉良再次表示,要尽快给学生们的宿舍安装空调。

(四)

“网络的方式比起传统的联名信什么的,成本更小。

网上发个帖子,大家就是,不用跑来跑去,潜在的风险还更小,大家在欢欢乐乐的氛围里就把事给说了。

对于被提意见的一方来说,因为不尖锐,也不触犯或者挑战权威,也更容易接受。

”复旦大学硕士生吴焕良觉得,学生们用网络表达意见,是一种多方共赢的话语表达方式,大家皆大欢喜。

面对学生们的调侃和嬉笑怒骂,复旦从校长到行政部门都给予了关注,并尝试与学生沟通。

在工作进行中,学生工作部门和总务部门除了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同学征求意见外,还鼓励学生通过校长信箱、学校官方微博和人人网等方式与校方沟通,对后续工作提出具体的建议。

前期的改造,加上后期的空调安装,工程总预算达9630万元。

得知这个数字,一名住在复旦南区的同学颇为惊讶“没想到9630万元的大工程,就这样被我们的吐槽给搞定了。

(选自2011年9月27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注①吐槽网络用语,多表示揶揄、拆台、抱怨,偶尔会有一些漫骂。

19.促成复旦学生打赢“空调战”的原因有哪些?

(4分)

 

20.简要分析文中画线“段子”的语言特色及其作用。

(5分)

 

21.本通讯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6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并按要求完成题目。

昨日上午,同德公园举行开工仪式,正式进入施工阶段。

同德公园是同德围综合整治九大工程之一,总面积19560平方米,投资1500万元,预计今年年底向市民开放,将彻底改变同德围地区无综合性社区公园历史。

该公园建成后,30万同德围居民将增添一个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住在附近的江叔说,公园所在地块之前是一片农田,被征了二十多年,一直空着,此前说要修建保障房,现改成公园对居民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好事。

因为没公园,附近的居民一直缺少休闲锻炼的场所,同德公园建成后,这种现状将得到改善。

请根据文意概括修建同德公园的两个意义,每条不超过16字。

(6分)

 

23.阅读下面这些材料,完成题目。

中国作家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中学生报》记者就采访莫言准备了几个问题

1.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样的奖项,我代表全国人民向您表示衷心的祝贺。

不少评论说,您获奖是中国当代文学进入世界主流社会事业的一个重大文化事件,也是一个巨大的奇迹,您对这样的评论怎么看?

2.目前社会的浮躁风,无论是阅读上的浮躁还是写作上的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