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总复习必刷题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83762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总复习必刷题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总复习必刷题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总复习必刷题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总复习必刷题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总复习必刷题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总复习必刷题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总复习必刷题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总复习必刷题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总复习必刷题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总复习必刷题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总复习必刷题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总复习必刷题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总复习必刷题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总复习必刷题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总复习必刷题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

《届高考历总复习必刷题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总复习必刷题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历总复习必刷题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

届高考历总复习必刷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必刷题

1.明朝末年,钦天监依据《大统历》推算日食多次出现错误。

1610年再次在推算日外发生日食,有官员认为“天人感应”“灾异尤甚”,有官员认为是钦天监推测日食方法有误,还有官员提出利用西洋历法补充改革传统历法。

这表明当时(  )

A.天人感应的思想被否定

B.经世致用成为社会思潮

C.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

D.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2.中医学历史上有过三次意义重大的发展高潮,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中问世的《内经》、《伤寒杂病论》,到唐宋年间文化言论自由时写就的《千金方》等针对性极强的医学经典,再到明清时期程朱理学盛极一时的《本草纲目》等医书的诞生。

这说明(  )

A.中医药学发展服务于农耕经济

B.政治局势影响中医学的发展

C.中医药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D.商品经济发展利于医学传播

3.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

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

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

A.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C.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

D.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

4.明朝时对数学理论的研究处于停顿乃至衰退状态,但实用数学普及程度却超越以前的任何一个朝代。

民间出现了大量内容浅显、切近实用的数学书籍,书中将公式和法则编成口诀,使之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推广。

材料中明朝数学的演变(  )

A.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推动古代数学向纵深发展

D.表明明代数学成就落后于西方

5.宋代话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

可见宋代话本(  )

A.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C.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

D.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

6.下列图片所示为《西游记》中有关孙悟空的三个故事。

由此可以推知《西游记》塑造的“孙悟空”形象蕴含了(  )

A.社会众生平等的精神

B.反抗封建专制的精神

C.佛教因果报应的精神

D.主宰自己命运的精神

7.下表为古代中国部分科技成果统计表。

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

技术成就

出现时间

水稻栽培

距今(2019年)少于10000年

缫丝

距今(2019年)5000多年

针灸

汉代

水密舱壁

不晚于唐代

火箭

不晚于南宋时期

人痘接种术

不晚于公元16世纪

A.农业科技占据主流

B.官学迟滞科技发展

C.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D.生活技术成果不断

8.歌曲《生僻字》:

“跪举火把虔诚像道光,四方田地落谷成仓”,唱的是汉字中的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属表意文字,多是原生文明,表声文字多是次生文明(中途遭遇了变故)。

在四大文明古国发展中,只有中国仍保留象形文字。

这表明中国文化(  )

A.博大精深领先世界

B.源远流长持续稳定

C.一脉相承豆古不变

D.兼收并蓄中西合璧

9.下面为有关甲骨文与金文的相关信息的比较表。

据此可知(  )

A.甲骨文取代金文成为官方文字

B.文字作为载体具有历史意识

C.文字的发展体现学术下移

D.中华文字不断发展完善

10.炼丹家们距离真正的发明火药其实只有一步之遥,但这最后的门槛他们却不曾迈过去。

在他们的著作中甚至谆谆告诫人们,在炼丹中要防止硝、硫、炭合炼时所造成的火灾。

据此判断,制约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统治者对工艺的漠视

B.思想观念和创新意识

C.社会发展需求的不足

D.科技发展基础的薄弱

11.汉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农历”。

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

中国古代历法(  )

A.服务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

B.极力排斥外来历法成果

C.违背了“天人感应”学说

D.未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

12.费正清在《中国新史》中说:

“中国算盘的计算效率尽管惊人,却只限于十二位数左右一次数组计算,不能做高级代数计算。

”“中国在十四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这段时期比较欠缺数学上的创新,可能正是为算盘便利好用付出的代价。

”这一观点认为(  )

A.算盘限制了古代中国数学发展

B.算盘的普遍使用开始于明朝

C.算盘便利了古代中国商品交易

D.算盘是外国传入的计算工具

13.考古专家从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汉墓中发掘出了众多医简,经初步整理暂定名的医书有《五色脉诊》(脉死候》《六十病方》《经脉书》《脉数》等。

从该墓中发掘出的医简以及先秦《黄帝内经》、秦汉《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晋代《脉经》《肘后备急方》《针灸甲乙经》、唐代《千金方》、明代《本草纲目》、明清之际《温疫论》、清代《温病条辨》《湿热条辨》等书籍中,我们大致可以作出如下哪一判断(  )

A.老官山西汉墓发现的众多医简表明传统医学在西汉时期达到顶峰

B.中国古代传统医学是近现代西方实验医学的基础

C.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集大成之作

D.中国古代传统医学以讲究阴阳五行脏肺经脉辨证施治的中医为主

14.据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史料

出处

至于缮写摸勒(雕刻之文),衒(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

《白氏长庆集·序》(824年)

中和三年癸卯夏(883年)……阅书于重城之东南,其书多率雕版印纸,漫染不可尽晓

《家训序》

咸通九年(868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

1899年敦煌发现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A.文献史料的主观性须甄别使用

B.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多样化

C.雕版印刷术在唐代已得到应用

D.历史结论必须要依靠考古证实

15.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

“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16.《诗经》中有10多首专门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例如《豳风》,详细叙述了每月所从事的农务、采集、狩猎等活动。

这些诗篇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农业技术取得突破B.农业生产受到关注

C.小农经济较为发达D.现实主义成为主流

17.话本是宋代“瓦舍技艺”的一种,《碾玉观音》中的碾玉匠崔宁、《志诚张主管》中的商店主管张胜、《错斩崔宁》中的卖丝村民崔宁等第一次作为正面人物在话本中涌现。

这一艺术形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央集权的加强B.理学思想的影响

C.商品经济的发展D.市民阶层的壮大

18.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更为突出,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

这一文学特色(  )

A.反映宋代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统治

B.推动了理学官方哲学地位的确立

C.表明文学创作深受传统思想影响

D.反映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的缓和

19.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

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            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

C.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            D.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

20.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48年,楚司马苏掩奉命整治军赋,他对不同类型的田土、山林、水泽等做了精密的测量和计算,然后依据收入确定军赋的数额。

这一记载说明当时(  )

A.土地国有制度遭到破坏                        B.人们已能熟练运用数学知识

C.国家专营思想开始出现                        D.诸侯争霸推动各国变法开展

21.图4是古代中国某时期形势示意图。

据此推断,下列能反映这一时期时代特征的文学诗句是 (  )

图4

A.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D.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22.关于《关雎》的主旨有不同的观点。

下列选项中观点与时代背景相一致的是(  ) 

观点

出处

时代背景

A

求贤说

战国《古佚书》)

诸侯兼并、变法图强,各国招贤纳士

B

后妃之德说

西汉《毛诗》

行推恩令、君权神授,取消盐铁官营

C

贵族贺婚歌说

宋《诗集传》

三教合一、心学兴起,主张工商皆本

D

恋诗说

清初《毛诗稽古篇》

西学东渐、思想启蒙,传播维新思想

23.《仓颉篇》是秦朝李斯编写的识字学书范本,汉代广为流传。

在西汉后期,社会上出现了“《仓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的局面,朝廷甚至专门派人讲解传授。

这是由于(  )

A.王朝更替造成文化中断                        B.隶书在社会上普遍使用

C.文字教育普及程度有限                        D.书法艺术追求个性审美

24.明后期书画家董其昌每每绘完山水,题以诗文,行楷簇簇如行蚕,闪闪如迅霆飞电,全图诗、书、画相映成趣,和谐一致,更富有抒情意境。

此类绘画作品(  )

A.彰显文人画的独特技法                        B.注重抨击封建专制统治

C.以世俗生活为主要题材                        D.表明写意画发展至顶峰

25.清政府对商业戏园的管制极为严格,北京内城严禁出现商业戏园,八旗和高级官员禁止入园看戏。

但朝廷禁令却无法阻挡戏曲演出的巨大魅力,戏园不断潜入以满人为主的内城,更有八旗达官显贵入外城看戏。

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大众娱乐化解民族矛盾                        B.早期启蒙思想推动文化繁荣

C.市民文化冲击社会秩序                        D.文化专制政策淡出历史舞台

 

参考答案

1.【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还有官员提出利用西洋历法补充传统历法”,说明当时西方科学技术已传入中国,故答案为C项。

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B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答案】C

2.【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医药学的发展和思想文化繁荣是同步的,由此可见中医药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选项C正确;材料未反映出农耕经济发展情况,选项A排除;战国时期动乱、唐宋明清政局稳定,中医药学在这两个时期都得到了发展,因此无法得出政局影响中医学发展的结论,选项B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医学的传播而是中医药学的发展,选项D偷换概念,排除。

【答案】C

3.【解析】材料中前者是从天文历法角度研究《夏小正》,后者从农业的角度阐述《夏小正》,显然对于《夏小正》的研究由于研究者视角不同导致历史认识的差异,故D项正确;历史并不都是依靠考古印证才被认为是可信的,二手史料同样具有史料价值,故A项错误;历史不因为年代久远就无从认识,只要有足够史料印证即可采信,故B项错误;史料是客观事实存在,不因为学者争论就没有价值,故C项错误。

【答案】D

4.【解析】题干中提到明代数学普及程度在民间很高,这说明现实生活中用得到,结合所学明朝商品经济发展,与数学相关的需求就大大增加,故选B;虽然明朝也确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因为其产生于江南的个别地区而且是在明朝中后期产生的,所以不完全符合题中的“民间”和“明朝”这两个限定词,故排除A。

由“明朝时对数学理论的研究处于停顿乃至衰退状态”可以排除C;题干没有提到中国数学与西方的比较,故D也不符合题意。

【答案】B

5.【解析】本题考察宋代市民文学,题意中体现的爱情、鬼神题材正是市民文学的主题,它面向的是普通大众,符合普通市民阶层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B选项正确;A选项,题意并未体现市民文学的教化作用,错误;C选项,文学作品是对素材的主观创作与加工,不一定可以真实再现当时生活,错误;D选项,市民文学并未动摇传统礼仪道德规范,错误。

【答案】B

6.【解析】依据材料“漂洋过海,拜师学艺”、“大闹龙宫”、“强勾生死簿”可知孙悟空不甘命运的安排,主宰自己命运的抗争精神,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众生平等的精神;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孙悟空要求主宰自己命运的抗争精神,并未体现反抗封建专制;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因果报应的内容。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答案】D

7.【解析】表格所罗列的“水稻栽培”“缫丝”“针灸”“人痘接种术”等属于生活方面的技术成果,且占多数,故选D项;表格只有“水稻栽培”一种农业科技成就,无法得出农业科技占据主流,排除A项;仅凭表格信息,无法直接得出官学迟滞科技发展,排除B项;表格没有涉及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成就,无法得出科技成就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C项。

【答案】D

8.【解析】根据材料“在四大文明古国发展中,只有中国仍保留象形文字”可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持续稳定,B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文明的稳定性,中国文化领先世界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

中国文化是在发展中不断更新,不断注入新的因素,以保持文化发展的活力,C选项排除。

材料未体现中国文化吸收外国文化因素,D选项排除。

【答案】B

9.【解析】表格中甲骨文与金文的相关信息反映了一定的历史信息,说明文字作为载体具有历史意识,故选B;材料不能反映甲骨文取代金文成为官方文字,排除A;材料无法反映文字的发展体现学术下移,排除C;甲骨文与金文属于不同的文字类型,各有特色,材料不是说明文字不断完善,排除D。

【答案】B

10.【解析】材料中“谆谆告诫人们,在炼丹中要防止硝、硫、炭合炼时所造成的火灾”是观念问题,导致了“这最后的门槛他们却不曾迈过去”,故B项正确。

【答案】B

11.【解析】根据材料“农历”、“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结合所学,二十四节气都与农业相关,服务农耕经济,故A项正确。

【答案】A

12.【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在十四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这段时期比较欠缺数学上的创新,可能正是为算盘便利好用付出的代价”,数学创新动力不足,与算盘便利高效有关,故A项正确。

【答案】A

13.【解析】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辨证施治的办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故D项正确。

【答案】D

14.【解析】 据材料“模勒(雕刻之文)……处处皆是……《白氏长庆集·序》(824年)”、“中和三年癸卯夏(883年)……其书多率雕版印纸”、“咸通九年(868年)……1899年敦煌发现雕版印刷品《金刚经》”,均体现了唐代雕版印刷现象比较普遍,故C项正确。

【答案】C

15.【解析】根据材料“京城及江南地区”“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可知当时社会对文化的崇尚,故答案为D项。

材料不能体现迅速提升学术文化水平,可排除A项。

材料反映出士大夫间注重文化的风气,没有体现他们地位的提高,可排除B项。

材料没有涉及经世致用思想,可排除C项。

【答案】D

16.【解析】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受到关注,故B项正确。

【答案】B

17.【解析】话本中的人物是一些从事工商业的市民阶层,话本也是适合市民审美需求而产生的艺术形式,这一艺术形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

【答案】C

18.【解析】据材料“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可知,南宋文学创作受到了儒家等级伦理以及理学的影响,故C项正确。

【答案】C

19.【解析】材料“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和“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说明中国在引用西方科技时重实用轻理论,故选D项;材料说明中国引用西方科技的特点不是引用科技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是个例不是普及,排除B项;材料说明中国科技观念,没有表明西方科技的目标,排除C项。

【答案】D

20.【解析】据材料“他对不同类型的田土、山林、水泽等做了精密的测量和计算”可知人们已能熟练运用数学知识,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对田土、山林、水泽的测量和计算,没体现土地的破坏,排除A项;材料主旨在于用数学知识测量和计算,看不出国家专营,排除C项;材料只是楚国整治军赋,体现不出各国变法,排除D项。

【答案】B

21.【解析】根据图中“齐”“北魏”“柔然”“平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木兰辞》的时代背景,与当时北魏与柔然之间所发生的长期战争有密切的关系。

主人公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出击柔然统一北方的战争,打败敌人凯旋还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说明了行军速度之快及路途的遥远,故选B项;《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排除A项;“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出自唐朝杜甫的《石壕吏》,描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排除C项;“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出自宋朝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表达了人们对美满团圆的追求和愿望,排除D项。

【答案】B

22.【解析】战国时期诸侯兼并、各国变法图强,招贤纳士,富国强兵,故选A项;西汉是实行盐铁官营,排除B项;主张工商皆本的是明末清初的黄宗羲,排除C项;传播维新思想的是在晚清,排除D项。

【答案】A

23.【解析】根据材料“在西汉后期,社会上出现了‘《仓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的局面,朝廷甚至专门派人讲解传授”可知汉代流行隶书,小篆已是“古字”故民间不识,故选B项;根据材料“《仓颉篇》是秦朝李斯编写的识字学书范本,汉代广为流传”可知王朝更替文化延续,排除A项;根据材料“《仓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可知小篆已是“古字”故民间不识,排除C项;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追求个性审美,排除D项。

【答案】B

24.【解析】根据所学并结合材料“题以诗文,行楷簇簇如行蚕,闪闪如迅霆飞电,全图诗、书、画相映成趣,和谐一致,更富有抒情意境”可知,文人画注重写意,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故选A项;材料中根本没有提及文人画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抨击,排除B项;根据所学,注重写意的文人画的绘画对象并不是以世俗生活为主要题材,排除C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明清时期文人画发展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排除D项。

【答案】A

25.【解析】清代严格限制“商业”戏园,说明忌惮商业文艺影响其统治,达官贵人“城外看戏”说明艺术魅力巨大,商业戏院等市民文化冲击社会秩序,故选C项;由被禁到不断潜入,体现的是戏曲的魅力,无关矛盾缓和,排除A项;戏剧繁荣主要得益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而非早期启蒙思想,排除B项;由清政府对商业戏园的管制极为严格,北京内城严禁出现商业戏园可知当时文化专制仍旧盛行,排除D项。

【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