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87509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政治(选修)试题2015.10

第Ⅰ卷(选择题 共66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

在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关于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就是哲学 

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④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某人得了重病,大家劝他去医院检查,可他说:

“这都是命啊,是由天注定的,我何必与天命作对呢?

”结果,这个人的病情进一步加重。

由此可见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②自发的世界观不利于更好地生活

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

3.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曾经说过:

“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乔布斯这样说的原因可能是

A.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提B.哲学能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指导

C.具体科学为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哲学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

4.科学家现在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把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主要体现了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5.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在哲学上的贡献主要是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

以下说法中最可能是他说的是

A.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为气本D.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6.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根本观点的是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B.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C.我在故我思D.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

7.下列选项与右边漫画寓意相反的是

A.存在即被感知

B.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

C.天地合而万物生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8.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基层干部不研究实际,不懂规划,胸无良策,拍脑袋决策,给工作带来重大损失。

这种“拍脑袋决策”属于

A.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

C.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

D.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点

9.下列观点与漫画中的人所坚持的哲学基本立场相同的是

A.天地合而万物生

B.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C.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D.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0.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B.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

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

11.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纳米技术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分解物质,使物质变成极细的结构,由于结构变化导致物质性质的改变。

这说明

A.物质具有客观性B.人们可以改变和创造物质

C.物质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具体物质

12.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静止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运动,没有静止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运动与静止是绝对对立的

13.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

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

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安静的含义,因为他懂得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④B.①③C.①②D.②④

14.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

从而使“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得到了确切的科学依据。

“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D.认识运动的主体是人的思维

15.“教育的特征就是‘慢’。

儿童的手很小,不要往他的小手上放太多的东西;他们只有一个童年,应当让他们慢慢地享受幸福。

”江苏省特级教师王栋生的上述话语告诫人们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价值观决定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C.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按规律办事D.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16.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中科院院士、政协委员姚檀栋当着总书记的面背诵几句被大家调侃的《沁园春·霾》,“北国风光,千里雾霾,万里尘飘……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现场发出一片笑声。

《沁园春·霾》形象地描绘了北京的空气状况。

这说明

①意识是人的主观想象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7.人生活在现实,思维又使人超越现实;人生活在现在,思想又使人构想未来。

这种超越现实、构想未来的能力,就形成了理想。

这表明

A.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B.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C.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D.意识具有社会历史性

18.“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和情感因素。

当下,人们喜欢将所有积极的、催人奋进的、充满希望的行为,贴上“正能量”标签,这是因为

①正能量能够给人带来信心和力量 

②正能量能够创造出独立于物质之外的精神 

③正能量能对人体生理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 

④正能量能够将人们的愿望变成现实

A.

①②B.①③

C.①④D.③④

19.右边的漫画《爱鸟工程》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

B.要勇于突破和改变现状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0.生物学界一直对“巨大叶片植物在自然界为何很稀少”未能作出科学解释。

最近,我国学者研究发现,晴朗天气下植物叶片边缘可能出现高温灼伤而“干枯”的现象,导致叶片边缘部位的生理功能受到抑制,从植物生理学角度解释了这一问题。

这说明

A.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B.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

D.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1.物联网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幅生活图景:

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实现人与物体的“对话”,物体和物体的“交流”,使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变得“有感觉、有思想”。

这说明

①人的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人们通过科技可使物体具备意识功能 

③科技的发展使人与物的界限日益模糊 

④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事物固有的属性改造世界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2.“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有人将此称为三大哲学问题。

这表明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对人类起源的思考从根本上决定了哲学的产生

D.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

22.重视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A.坚持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B.是没有阶级性影响的科学理论体系

C.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D.是对自然科学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2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重点,制定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时间表,将推动发展更有效率、更可持续。

由此可知

①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思维和存在相互依赖④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25.下列选项中与“人死而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的观点相一致的是

A.昌必有衰,兴必有废B.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C.奢靡之始,危亡之渐D.五行之气,天与人相交胜

26.清华大学罗永章教授研究组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热休克蛋白Hsp90

为一个全新的肿瘤标志物,自主研发的Hsp90

定量检测试剂盒已通过临床试验验证,获得了国家第三类(最高类别)医疗器械证书,并通过了欧盟认证。

这也是Hsp90

被发现24年来,全球首个将其用于临床的产品。

这表明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7.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将一只跳蚤放进杯里,开始跳蚤—下就能从杯里跳出来。

然后,心理学家在杯口上盖上透明盖,跳蚤仍然会往上跳,但碰了几次盖后,慢慢就不跳那么高了。

这时,心理学家再将盖拿走,却发观那只跳蚤已经永远不能跳出杯子,因为它的目标高度已经不及杯子的高度了。

这一实验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客观环境对人的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B.人的意识和精神状态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重大作用

C.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办事情才能成功

D.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意识对世界也具有决定作用

28.人体褪黑激素一般在黑暗条件下分泌,有助于调节和促进睡眠。

而科学研究发现:

以iPad为首的便携式数码设备会诱发睡眠障碍,从数码荧屏投射出的光线会抑制褪黑激素的产生,从而扰乱人体生物钟。

这一研究表明

A.规律因人的需要而发生变化

B.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制约和调节作用

D.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对外界刺激作出感应的特性

29.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B.“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C.“世异则事异,世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3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下列与此哲学观点相近的是

A.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C.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1.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

“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

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

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

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

”上述观点属于

①唯物主义 ②唯心主义 ③可知论 ④不可知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

A.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3.十八大新修改的党章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

A.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B.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4分)

二、简析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36分。

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34.材料一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物是观念的集合”,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 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

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

(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

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6分)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

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

(6分)

35.2013年4月12日,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52周年纪念日。

我国的载人航天还处于发展阶段,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

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

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航天人是如何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的。

(6分)

(2)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反映了实践决定认识的哪些道理?

(6分)

36.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

但时至今日,洪涝灾害频繁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称之为“最大硬伤”“明显短板”。

材料一: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要把水利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可持续发展。

(1)结合材料一,用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我国加快水利发展的重要性。

(6分)

材料二:

十八大提出的海洋强国战略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当前提出“海洋强国”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海洋权事关经济发展,在资源紧缺的今天,有着丰富资源的海洋无疑会受到重要关注;另一方面海洋权事关国家安全,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正千方百计地觊觎着本属别人的海洋,中国的海洋权益正受到空前的挑衅。

(2)结合材料二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分析十八大提出海洋强国战略的依据。

(6分)

三、探究题:

本题18分。

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37.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十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构想的发展

战略构想

提出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十六大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建设和谐文化

十六届六中全会

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十七大

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部署“文化强国”战略

十七届六中全会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

十八大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结合材料一,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想是怎样发展的?

(6分)

材料二:

十八大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说明中共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依据。

(6分)

材料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3)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党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正确性。

(6分)

班级_高二()__班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学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高二政治(选修)考试答题纸

34.

(1)

(2)

得分

 

35.

(1)

(2)

得分

 

 

36.

(1)

(2)

得分

 

37.

(1)

(2)

(3)

得分

 

高二政治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B

C

B

D

A

C

A

B

C

B

D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C

A

A

C

C

B

B

C

D

D

A

题号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答案

C

C

D

B

B

D

B

A

D

C

A

二、简析题

34.

(1)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

(6分)

(2)材料二中的观点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35.

(1)①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分)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做到了按客观规律办事(1分)。

②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2分)航天人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1分)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

(3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3分)

36.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水利事业的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②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要求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带动整体的发展。

水利发展滞后,是我国农业和社会发展的“硬伤”和“短板”,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才能促进农业及整个社会的整体发展。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十八大提出海洋强国战略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3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要求树立正确的意识。

十八大提出海洋强国战略对于我国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和维护海洋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分)

三、探究题

37.

(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我国根据文化建设实际,解放思想,不断实现文化建设构想的发展。

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规律。

我国在文化建设实践中不断深入认识和把握文化建设规律,从而推动文化建设构想的发展。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不同时期文化建设有不同特点,从而形成了相应的指导思想,推动了文化建设战略构想的发展。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要求我们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从十六大到十八大“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提出,是逐步积累发展的过程。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给6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因此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决定。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这一决定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我们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遵循发展规律的表现。

(3)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揭示了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规律,是适合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思想。

(2分)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现实国情提出的正确理论。

(2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发展真理。

我们党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构想的新境界。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