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州蒙自中考模拟化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87674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8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红河州蒙自中考模拟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云南红河州蒙自中考模拟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云南红河州蒙自中考模拟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云南红河州蒙自中考模拟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云南红河州蒙自中考模拟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云南红河州蒙自中考模拟化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云南红河州蒙自中考模拟化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云南红河州蒙自中考模拟化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云南红河州蒙自中考模拟化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云南红河州蒙自中考模拟化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云南红河州蒙自中考模拟化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云南红河州蒙自中考模拟化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云南红河州蒙自中考模拟化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云南红河州蒙自中考模拟化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云南红河州蒙自中考模拟化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云南红河州蒙自中考模拟化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云南红河州蒙自中考模拟化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云南红河州蒙自中考模拟化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云南红河州蒙自中考模拟化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云南红河州蒙自中考模拟化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红河州蒙自中考模拟化学.docx

《云南红河州蒙自中考模拟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红河州蒙自中考模拟化学.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红河州蒙自中考模拟化学.docx

云南红河州蒙自中考模拟化学

2018年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中考模拟化学

一、选择题

1.(2分)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解析:

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

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

0.03%。

答案:

B

2.(2分)葡萄酒营养丰富,适量饮用具有健身养颜的功效。

下列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清洗葡萄

B.把葡萄捣碎

C.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

D.葡萄发酵成葡萄酒

解析:

A、清洗葡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把葡萄捣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葡萄发酵成葡萄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

D

3.(2分)下列图标中,属于禁止烟火标志的是()

A.

B.

C.

D.

解析:

A.该图标是节约用水标志;

B.该图标是安全通道标志;

C.该图标是循环使用标志;

D.该图标是禁止烟火标志。

答案:

D

4.(2分)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A.青菜

B.鸡蛋

C.羊肉

D.大米

解析:

A.青菜中富含维生素,故正确;

B.鸡蛋中主要含有蛋白质,故错误;

C.羊肉中主要含有蛋白质,故错误;

D.大米中富含糖类,故错误。

答案:

A

5.(2分)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科学施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的是()

A.CO(NH2)2

B.K2CO3

C.KNO3

D.Ca3(PO4)2

解析:

A、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错。

B、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B错。

C、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C正确。

D、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D错。

答案:

C

6.(2分)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烧杯中的热水起到加热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B.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与空气接触

C.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

D.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解析:

A、烧杯中的热水,能起到加热和隔绝空气的作用,答案项说法正确。

B、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答案项说法正确。

C、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能达到着火点,能与氧气接触,能燃烧,答案项说法正确。

D、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答案项说法错误。

答案:

D

7.(2分)下列事实与对应解释不相符的是()

A.辣子辣,花椒麻﹣﹣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B.水结冰后不能流动﹣﹣水分子不再运动

C.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隔

D.烧煤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但看不到二氧化硫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解析:

A、辣子辣,花椒麻,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答案项解释正确。

B、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0℃以下,水分子仍在不断的运动,答案项解释错误。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答案项解释正确。

D、烧煤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但看不到二氧化硫分子,是因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答案项解释正确。

答案:

B

8.(2分)下列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称量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

解析:

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配制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答案:

C

9.(2分)“食品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的是()

A.长期使用塑料碗筷

B.用工业用盐(亚硝酸钠)腌制火腿

C.做卤猪头肉时,用沥清拨猪毛

D.酱油中加适量的“铁”可预防缺铁性贫血

解析:

A、长期使用塑料碗筷不利于人体健康,错误;

B、亚硝酸钠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错误;

C、做卤猪头肉时,用沥清拨猪毛不利于人体健康,错误;

D、酱油中加适量的“铁”可预防缺铁性贫血,正确。

答案:

D

10.(2分)下列鉴别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A.看颜色可以鉴别黄铜和黄金

B.用燃烧的方法可以鉴别涤纶和羊毛

C.用水可以检验氢氧化钠和硝酸铵

D.闻气味可以鉴别碳酸氢铵和磷矿粉

解析:

A、黄铜和黄金外观均为金黄色,用看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答案项正确。

B、涤纶和羊毛燃烧,分别产生特殊气味、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鉴别,答案项错误。

C、氢氧化钠和硝酸铵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溶液的温度分别升高、降低,可以鉴别,答案项错误。

D、碳酸氢铵受热或见光易分解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磷矿粉不能,用闻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答案项错误。

答案:

A

11.(2分)几种常见物质的pH如下表,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食物

苹果汁

牛奶

牙膏

肥皂水

pH

2.9﹣﹣3.3

6.3﹣﹣6.6

8﹣﹣9

10﹣﹣11

A.苹果汁

B.牛奶

C.牙膏

D.肥皂水

解析:

A、苹果汁的pH为2.9﹣﹣3.3,小于7,显酸性。

B、牛奶的pH为6.3﹣﹣6.6,小于7,显酸性。

C、牙育的pH为8﹣﹣9,大于7,显碱性。

D、肥皂水的pH为10﹣﹣11,大于7,显碱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肥皂水的pH最大,碱性最强。

答案:

D

12.(2分)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D.固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与溶剂质量无关

解析:

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故A说法正确;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具有三个特点,故B说法正确;

C、溶液可能含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C说法错误;

D、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是温度,与溶剂的量无关,故D说法正确。

答案:

C

13.(2分)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从图示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改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不可再分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解析:

A、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中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故B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故C错误;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D错误。

答案:

B

14.(2分)下列生活中的一些安全措施正确的是()

A.携带汽油乘公交车

B.室内发生火灾,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C.到小煤窑里挖煤时用火把照明

D.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注意经常通风换气

解析:

A、汽油属于易燃物,不能携带汽油乘公交车,答案项说法错误。

B、室内发生火灾,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答案项说法错误。

C、小煤窑中含有可燃性的瓦斯,用火把照明,可能会发生爆炸,答案项说法错误。

D、人群密集的地方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应注意经常通风换气,答案项说法正确。

答案:

D

15.(2分)下列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

B.生铁

C.洁净的空气

D.稀硫酸

解析:

A、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

B、生铁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C、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D、稀硫酸中含有硫酸和水,属于混合物。

答案:

A

16.(3分)蒙自各地盛产枇杷,枇杷中富含维生素A1,其化学式为C20H30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维生素A1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8:

1

B.维生素A1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6g

C.维生素A1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维生素A1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0:

30:

1

解析:

A.维生素A1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0):

(1×30)=8:

1,故正确;

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而不是“g”,故错误;

C.维生素A1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正确;

D.由化学式可知,维生素A1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0:

30:

1,故正确。

答案:

B

17.(3分)下列实验现象或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慢慢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捧不断搅拌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解析: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答案项说法正确。

B、细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答案项说法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慢慢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捧不断搅拌,答案项说法正确。

D、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答案项说法正确。

答案:

B

18.(3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信息示意图和硫原子结构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A.硫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B.硫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

C.硫原子的核外共有三个电子层

D.硫原子的最外层已达到了稳定结构

解析:

A、硫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答案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则硫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答案项说法正确。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弧线表示电子层,硫原子的核外共有三个电子层,答案项说法正确。

D、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不属于稳定结构,答案项说法错误。

答案:

D

19.(3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B.t2℃时,甲乙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甲物质中含有少量的乙物质,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1℃时,将15g的甲加入50g水中,溶质和溶液质量比为3:

13

解析: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错误,乙大于甲;答案项错误;

B、t2℃时,甲、乙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答案项错误;

C、甲物质中含有少量的乙物质,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正确,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答案项正确;

D、t1℃时,将15g的甲加入50g水中,溶质和溶液质量比=10g:

60g=1:

6,3:

13错误,答案项错误。

答案:

C

20.(3分)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操作

A

NaNO3溶液

NaCl

加过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B

Fe粉

Cu粉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C

CO2

CO

将混合气体点燃

D

NaCl溶液

Na2SO4

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解析:

A、NaCl能与过量的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银(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答案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Fe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答案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答案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Na2SO4能与适量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答案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答案:

D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3分)

21.(6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氖气;

②2个二氧化碳分子:

③硫酸根离子:

④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解析:

①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

Ne。

②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二氧化碳分子可表示为:

2CO2。

③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

SO42﹣。

④氧化铝中氧元素显﹣2价,铝元素显+3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2O3。

答案:

Ne2CO2SO42﹣

2O3

(2)在2CH4中,2表示,4表示。

解析:

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CH4中2表示甲烷分子的个数为2.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2CH4中的“4”表示1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

答案:

甲烷分子的个数为21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

22.(7分)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现有a.洗洁精b.钛合金c.活性炭d.熟石灰e.纯碱f.烧碱g.聚乙稀塑料七种物质,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用字母序号填空)。

①用作吸附剂的是;

解析: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做吸附剂

答案:

c

②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解析:

熟石灰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

d

③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可用作除去油污的是;

解析:

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可用作除去油污

答案:

a

④与人体的相容性好,可用于制造人造骨的是。

解析:

钛合金与人体的相容性好,可用于制造人造骨。

答案:

b

23.能源和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①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等,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且化石燃料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填一种即可)。

解析: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目前人们正在开发和使用的新能源有太阳、氢能、地热能等

答案:

天然气太阳能

②2017年6月5日是第46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符合这一主题的是(填字母)。

A.使用清洁能源

B.把烟囱加高,将废气排放到高空

C.积极植树造林

解析:

A.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题意;

B.把烟囱加高,将废气排放到高空不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不合题意;

C.积极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环境质量,符合题意。

答案:

AC

24.(8分)我国的水资源并不是很富裕。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1)今年虽然云南各地雨水充沛,但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

你认为下列做法有利于爱护水资源的是(填字母)。

A.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B.将工业用水冷却后循环使用

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解析:

A.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故正确;

B.将工业用水冷却后循环使用,故正确;

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污染水资源,故错误。

答案:

AB

(2)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检验;饮用硬水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生活中常采用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解析:

判断所得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生活中常采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答案:

肥皂水煮沸

(3)如图所示是进行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与电源负极相连的a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

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a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大,是氢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答案:

氢气(或H2)2H2O

2H2↑+O2↑

(4)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的水处理剂,其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2FeO4

2X+3O2↑+4K2O,则X的化学式为,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解析:

在化学方程式4K2FeO4

2X+4K2O+3O2↑中,反应物中钾、铁、氧原子个数分别为8、4、1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钾、铁、氧原子个数分别为8、0、1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中含有4个铁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铁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Fe2O3。

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2+x+(﹣2)×4=0,则x=+6价。

答案:

Fe2O3+6

25.(8分)金属及金属材料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金属制品中,分别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和延展性。

图1中铝箔抗腐蚀性好的原因是。

解析:

铜导线具有导电性,铝箔抗腐蚀性好是因为铝箔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答案:

导电性铝箔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2)图2四个实验中,铁钉最易生锈的是(填字母)。

解析:

A中的铁钉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容易生锈。

答案:

A

(3)下列物质中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填字母)。

A.食盐水

B.稀盐酸

C.酒精

D.硫酸铜溶液

解析:

盐酸能用于金属除锈。

答案:

B

(4)若要证明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只需选用Fe、Ag和X溶液三种试剂,

X是溶液,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解析:

要证明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以采用两金夹一盐的方法,故X可以是硫酸铜溶液,硫酸铜能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答案:

硫酸铜Fe+CuSO4=Cu+FeSO4

(5)在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锌粉,则a、b、c、d四个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不正确的是。

A.a点对应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Cu(NO3)2和AgNO3

B.b点对应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Cu(NO3)2、AgNO3和Zn(NO3)2

C.c点对应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AgNO3和Zn(NO3)2

D.d点对应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Zn(NO3)2

解析:

在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锌粉,则锌首先与硝酸银反应,然后与硝酸铜反应;

A、a点还没开始反应,故对应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Cu(NO3)2和AgNO3,正确;

B、b点是锌开始与硝酸银反应,故对应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Cu(NO3)2、AgNO3和Zn(NO3)2,正确;

C、c点硝酸银恰好全部反应,没有硝酸银,有硝酸铜和硝酸锌,错误;

D、d点硝酸银和硝酸铜全部反应,对应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Zn(NO3)2,正确。

答案:

C

26.(4分)A、B、C、D、E、F、G、X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已知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氧化物,且常温常压下均为液态,X是红色固体单质,F为蓝色溶液,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请写出物质A和G的化学式:

A是,G是。

解析:

已知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氧化物,且常温常压下均为液态,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因此A是过氧化氢,B是氧气,C是水;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因此D是氢氧化钙;X是红色固体单质,F为蓝色溶液,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因此X是铜,E是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因此F是硫酸铜;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钙,因此G是氢氧化铜。

答案:

H2O2Cu(OH)2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

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配平即可。

答案:

2Cu+O2

2CuO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包含2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27.(10分)如图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

(1)写出图中标注仪器的名称:

a,b。

解析:

据图可以看出,a是试管,b是集气瓶。

答案:

试管集气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其目的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氧气不纯的原因是,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解析: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是固体加热型反应,故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冷凝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氧气不纯可能是因为水中氧气没有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用D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答案:

A防止冷凝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水中氧气没有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把带火星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将冷水换成热水效果更好,其原因是;实验结束时,小雪发现仍有石灰石剩余,她的处理办法是。

解析:

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将冷水换成热水效果更好,是因为温度越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越小;实验结束时,小雪发现仍有石灰石剩余,可以用清水洗净后装瓶。

答案:

CaCO3+2HCl=CaCl2+H2O+CO2↑温度越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越小;用清水洗净后装瓶

28.(6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以下有关实验。

【分析】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请你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

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答案:

2NaOH+CO2═Na2CO3+H2O

【提出问题】该“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一:

固体中只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没有变质)

猜想二:

固体中只有碳酸钠(氢氧化钠全部变质)

猜想三:

固体中有的混合物(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解析:

猜想一:

固体中只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没有变质)

猜想二:

固体中只有碳酸钠(氢氧化钠全部变质)

猜想三:

固体中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答案: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查阅资料】①已知反应:

BaCl2+Na2CO3═2NaCl+BaCO3↓(白色)

②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他们按下列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请你帮他把下表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