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小题易丢分30题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88054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5 小题易丢分30题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专题05 小题易丢分30题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专题05 小题易丢分30题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专题05 小题易丢分30题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专题05 小题易丢分30题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专题05 小题易丢分30题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专题05 小题易丢分30题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专题05 小题易丢分30题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专题05 小题易丢分30题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专题05 小题易丢分30题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专题05 小题易丢分30题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专题05 小题易丢分30题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专题05 小题易丢分30题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专题05 小题易丢分30题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专题05 小题易丢分30题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专题05 小题易丢分30题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专题05 小题易丢分30题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5 小题易丢分30题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docx

《专题05 小题易丢分30题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5 小题易丢分30题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05 小题易丢分30题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docx

专题05小题易丢分30题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

黄金30题系列高二生物

小题易丢分

1.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保障。

以下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内环境的稳态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C.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血浆蛋白等

D.内环境稳态包括成分稳态和理化性质稳态

【答案】A

【解析】细胞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A错误;内环境的稳态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B正确;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血浆蛋白等,C正确;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内环境成分的相对稳定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D正确。

2.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内环境是指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B.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理化特性等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C.人类疾病的产生都是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的结果

D.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答案】C

3.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

如图是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兴奋的产生与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

B.被损伤的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

C.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

D.结果表明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答案】C

【解析】动作电位(兴奋)的产生主要是钠离

子内流导致,A正确;静息状态下,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由左图不受刺激时,a处膜外为正电位,指针向右偏转,可知c处膜外为负电位,B正确;兴奋传递b时,a处膜外恢复为正电位,而c处膜外仍为负电位,所以此时指针向右偏转,C错误;由上图兴奋传导的过程中指针的偏转变化可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D正确。

4.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离子通道的开放

和关闭

C.ATP的合成和水解

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答案】D

【解析】A、神经递质的分泌过程是胞吐,存在膜的融合与转

化过程,A正确;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透性变化,相应的离子通道发生开放或关闭,B正确;

C、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消耗能量,存在ATP的水解和合成过程,C正确;

D、神经递质的受体只存在于突触后膜,因此信号分子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D错误.

5.下列有关兴奋产生、传导和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外阳离子浓度低于膜内

B.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

C.兴奋传导时,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形成局部电流

D.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由突触后膜的选择透过性决定

【答案】C

6.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在人体血糖调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水平升高

B.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水平降低

C.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水平降低

D.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水平升高

【答案】C

【解析】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水平升高,A、B项错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细胞被氧化分解和转化成其他非糖物质,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使血糖水平降低,C项正确;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水平升高,D项错误。

7.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

【答案】A

8.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长时间处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产热量>散热量

B.上图可反映出激素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

C.下丘脑是体温的调节中枢,而大脑皮层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D.据图可知,神经递质能使肌肉收缩或者腺体分泌

【答案】A

【解析】长时间处在寒冷环境中,体温仍能维持相对稳定,说明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错误;上图中a是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激素,b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该图可反映出激素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B正确;下丘脑是体温的调节中枢,而大脑皮层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C正确;据图可知,神经递质能使肌肉收缩或者腺体分泌,D正确。

9.如图所示为垂体与甲状腺之间的相互调节简图。

分析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状腺细胞有激素B的受体,而垂体细胞没有激素A的受体

B.激素A能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但不能促进使激素B合成增加

C.激素A和激素B都可通过体液定向运输至相应的靶细胞

D.垂体是人的主要内分泌腺,可参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答案】D

10.如图为人体内水分调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为激素。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是内分泌的枢纽,可控制其他激素的分泌

B.血液中③的浓度过低时,①②激素含量增加

C.饮水不足时,激素④分泌减少

D.下丘脑对胰岛细胞的控制和垂体细胞的控制方式不同

【答案】C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

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④是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是内分泌的枢纽,可控制其他内分泌腺分泌相应的激素,A项正确;血液中③的浓度过低时,通过

反馈调节,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①②激素含量增加,B项正确;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C项错误;下丘脑对胰岛细胞的控制是通过神经调节实现的,而对垂体细胞的控制则是通过激素调节实现的,D项正确。

11.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缺水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水分的重吸收

B.遇冷时,下丘脑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使机体增加产热

C.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所需,人体不断地产生激素

D.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答案】C

12.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⑤⑥两种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c、d、f

C.HIV侵入人体对⑤⑥尤其是对⑤有破坏作用

D.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时

【答案】C

【解析】图示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图中细胞a是吞噬细胞、细胞b是T细胞、细胞c是B细胞、细胞d是效应T细胞、细胞e是记忆T细胞、细胞f效应B细胞(浆细胞)、细胞g记忆B细胞;③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将靶细胞裂解死亡,同时释放淋巴因子增强细胞免疫;④是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⑤是细胞免疫,⑥是体液免疫。

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A错误;细胞a是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细胞f是浆细胞,没有识别能力,因此,图中能特异性别抗原的有b、c、d、e、g,B错误;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该病毒主要侵染人体T细胞。

根据图示可知:

HIV侵入人体后对⑤⑥即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具有破坏作用,尤其是对⑤细胞免疫,C正确;;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为细胞免疫过程,而过敏反应为体液免疫过程,D错误。

13.我国卫生部和联合国艾滋

病中国专题组指出,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

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B.患病的根本原因是病毒感染,艾滋病会在母婴间遗传

C.艾滋病患者的死因与免疫系统受损有关

D.生活中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剃须刀可能会感染艾滋病

【答案】B

14.下图所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

下列各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A.Ⅰ体液 Ⅱ细胞外液Ⅲ细胞内液 Ⅳ组织液

B.Ⅰ突触 Ⅱ突触前膜 Ⅲ突触后膜 Ⅳ突触间隙

C.Ⅰ中枢神经系统 Ⅱ脑 Ⅲ脊髓 Ⅳ大脑

D.Ⅰ特异性免疫 Ⅱ体液免疫 Ⅲ细胞免疫 ⅣB细胞

【答案】B

【解析】Ⅰ体液包括Ⅱ细胞外液和Ⅲ细胞内液,其中Ⅱ细胞外液主要包含Ⅳ组织液、血浆和淋巴,A项正确;Ⅰ突触包括Ⅱ突触前膜、Ⅳ突触间隙和Ⅲ突触后膜,Ⅱ突触前膜与Ⅳ突触间隙之间不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B项错误;Ⅰ中枢神经系统包括Ⅱ脑和Ⅲ脊髓,其中Ⅱ脑主要包括脑包括Ⅳ大脑、间脑、小脑、脑干,C项正确;Ⅰ特异性免疫包括Ⅱ体液免疫和Ⅲ细胞免疫,其中Ⅱ体液免疫过程中主要靠ⅣB细胞发挥免疫作用,D项正确。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

B.光能影响生长素的产生

C.胚芽鞘生长的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

D.生长素是由下端运输到上端的极性运输

【答案】A

16.研究小组探究了生长素(IAA)对刺梨离体枝条繁殖生根的影响,结果如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的因变量是枝条生根率和平均生根数

B.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进行预实验作为对照

C.农业生产上应优选70mg/L的IAA处理枝条

D.对生根率的实验结果说明其作用有两重性

【答案】B

【解析】因变量指随着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变量,根据图像分析,本实验的因变量为枝条生根率和平均生根数,A正确。

预实验并不是起对照作用,而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B错误。

当生长素浓度处于70mg/L时,生根率最高,平均

生根数也相对较高,因此农业上优先选择此浓度,C正确。

根据生根率曲线分析,参照生长

素浓度为0时,当生长素浓度低于90mg/L时,促进生根,而当生长素浓度高于90mg/L时,抑制生根,所以说明其作用具有两重性,D正确。

17.下列与植物生长素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得出生长素在背光侧分布比向光侧多

B.自然条件下生长素在植物体内不只是进行极性运输

C.顶端优势和茎的背地性都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生长素既可以直接参与细胞代谢,也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

【答案】B

18.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使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扦插枝条,能提高插条的成活率

B.使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芹菜幼苗,能提高芹菜的产量

C.使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处理浸泡过的小麦种子,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

D.使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凤梨,能让凤梨提前上市

【答案】C

【解析】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可用于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A正确;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株增高,芹菜产量与茎秆有关,B正确;脱落酸抑制种子的萌发,C错误;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故使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凤梨,能让凤梨提前上市,D正确。

19.下列哪些情况不会导致种群的密度愈来愈小()

A.种群处于衰退期B.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

C.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D.种群处于老年、成年、幼年个体比例适中

【答案】D

【解析】种群的年龄组成处于衰退型,种群密度会减小,A正确。

雄性趋于不育会使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减小,B正确。

死亡率超过出生率,会使种群密度减小,C正确。

处于老年、成年、幼年个体比例适中,为年龄组成中的稳定型,种群密度基本稳定,D错误。

20.如图分别表示某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和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F点,DE段数量将一直维持稳定

B.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最大值

C.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左右

D.由数学模型Nt=N0λt可知种群呈J型增长时其增长速率不能用图乙表示

【答案】A

21.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迁入新环境中的种群一定呈现“J”型增长

B.呈现

“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速率越来越小

C.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

D.种群K值只受生物的生存能力等遗传因素影响,不受环境影响

【答案】C

【解析】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才会呈“J”型增长,迁入新环境中的种群不一定呈现“J”型增长,A错误;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会减小,B错误;在自然界中,受环境条件限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C正确;种群K值既受生物的生存能力等遗传因素影响,也受环境影响,D错误。

22.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

1的性别比例最有利于种群数量增长

B.火山喷发后的演替一般属于初生演替

C.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

D.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答案】A

23.种植抗旱的蒿类植物能有效治理局部沙化的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治理沙化环境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但不改变其速度

B.选用蒿类植物主要依据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C.沙化环境中影响群落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D.在沙化环境中觅食的植食性动物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答案】B

【解析】治理沙化环境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也能改变其速度,A项错误;依据协调与平衡原理,治沙植物应选用根系发达、叶小或退化且角质层发达的品种,以适应沙漠环境,B项正确;沙化环境中影响群落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水分,C项错误;在沙化环境中觅食的植食性动物之间具有种间竞争关系、种内斗争,还可能有互利共生关系等,D项错误。

24.某草原上生长着多种杂草和以杂草为食的食草动物以及小型食肉动物,各种生物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草原生态系统存在着“杂草→食草动物→小型食肉动物”这一条食物链

B.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杂草、食草动物、小型食肉动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C.食草动物和小型食肉动物能够加快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包含了所有的组成成分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草原上生长着多种杂草和以杂草为食的食草动物以及小型食肉动物,可知这些生物可构成多条不同的食物链,即该生态系统存在着复杂的食物网,A错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生物群落,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杂草、食草动物、小型食肉动物仅是该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生物,而不是全部生物,B错误;食草动物和小型食肉动物均属于消费者,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正确;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仅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不包含分解者,也不包含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错误。

25.如图表示某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组分1、2、3即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如果组分1是生产者,那么组分1代表的一定是真核生物

C.能

量只能通过组分2输出该生态系统

D.在该生态系统中,组分1、2、3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答案】D

26.朱鹮是濒危动物。

朱鹮的食物1/3是小鱼,2/3是泥鳅,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链如下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食物链中,碳以C02的形式被循环利用

B.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行为信息

C.若朱鹮增加1.5kg体重(干重),则至少消耗水草37.5kg(干重)

D.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答案】C

【解析】在食物链中,碳元素以含碳的有机物的形式被利用,A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种类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三类,光照属于物理信息,所以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若朱鹮增加1.5kg体重(干重),则至少消耗水草1.5÷20%÷20%=37.5kg(干重),C正确;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错误。

27.图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

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C代表生产者B.A代表分解者

C.表示呼吸作用过程的是2、3、4、5D.D→A过程中碳以有机物形式传递

【答案】B

28.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

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

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在生物圈中进行的,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A正确;分析碳循环图解可知,图中C与D之间存在双向箭头,且A、B、C均有箭头指向D,说明D是大气中的CO2库,C是生产者,进而可判断出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的有机物形式传递碳元素,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B错误;图中E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的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导致

温室效应,C正确;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D正确。

29.下列关于生物入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

B.生物入侵会使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变复杂,抵抗干扰的能力增强

C.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候鸟飞来我国越冬不属于生物入侵

D.我国从国外引进水葫芦导致其疯长属于生物入侵

【答案】B

30.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但是由于工业的发展,我国湿地面积不断下降,已引起环保专家的关注。

下列与湿地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湿地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湿地被破坏不会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

D.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到严重破坏,物种会大量减少,抵抗力稳定性上升

【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