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90434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二.docx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二.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二.docx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二

2018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5题每题1分,6-10题每题2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败B.玻璃破碎C.冰雪融化D.干冰升华

2.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钙”应理解为(  )

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

3.下列属于氮肥的是(  )

A.KClB.Ca(H2PO4)2C.NH4NO3D.Na2SO4

4.煤气中加入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可提示煤气是否泄漏.乙硫醇(用X表示)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

2X+9O2

4CO2+2SO2+6H2O,则X是(  )

A.C4H12S2B.C2H6SC.C2H6O2D.C2H6

5.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

A.厨房洗涤剂清洗油污后形成乳浊液

B.农业上常用硫酸铜配置波尔多液

C.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延长保质期

D.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

6.根据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50℃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升温可使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饱和

C.50℃时把9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190g溶液

D.将50℃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时,B溶液最浓

7.把铝箔放入CuCl2溶液中,铝箔表面覆盖了红色物质,一会儿又有大量气泡冒出.同学们对“放出气体”这一异常现象进行猜想、实验.其中没有价值的是(  )

A.小宇同学推测气体是氢气并检验

B.小琪同学猜想CuCl2溶液呈酸性并测定

C.小寒同学认为气体是氨气并检验

D.小梁同学认为试剂变质,更换后再实验

8.2010年4月玉树地震后,防疫人员使用各种消毒剂对环境进行消毒.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闻到消毒剂气味是因为微粒在不断运动

B.NaClO2是由NaCl和O2构成的

C.NaClO2中钠元素质量分数为25.4%

D.N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3

9.如图是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其中X是(  )

A.稀盐酸B.稀硫酸C.硫酸钠溶液D.澄清石灰水

10.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成氢气的质量:

甲>乙>丙B.金属活动性:

乙>甲>丙

C.相对原子质量:

乙>丙>甲D.消耗硫酸的质量:

甲>乙>丙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空1分共计9分)

11.用序号及适当的内容填空:

(1)下列食物:

①米饭;②鸡蛋;③大豆油;④西红柿.能提供大量蛋白质的是  (选填序号),蛋白质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在日常生活中常用聚乙烯塑料来生产食品包装袋、保鲜膜,聚乙烯塑料属于  材料.

(2)香烟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毒副作用大的有  、尼古丁和焦油,不吸烟的人能闻到烟味的原因是  .

12.

(1)下列化学用语:

(填字母序号,下同)

a.2Cab.

c.CaOd.Ca2+

表示钙元素化合价的是  ,表示氧化钙化学式的是  .

(2)用紫色石蕊溶液可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填“正确”或“不正确”);稀盐酸的pH  7(填“>”、“=”或“<”).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空1分,共计11分)

13.根据如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

a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若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C装置,装置中的液体是  (填写试剂名称).如果用D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应从端进入  (填“b”或“c”).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

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固体猜想】

猜想I:

全部是Na2CO3,猜想的依据是  ;

猜想Ⅱ:

全部是NaOH猜想Ⅲ部分是NaOH,部分是Na2CO3.

【实验和推断】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后,至全部溶解.

无色溶液

②向试管的溶液中滴加适量物质X的溶液

现象A

③再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现象B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X溶液是  ,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X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  (填化学式),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四、计算题(5分)

15.现称取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10g,配制成溶液,再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Cl2=CaCO3↓+2NaCl).反应时CaCl2溶液与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解决以下问题:

(1)计算样品中NaOH的质量.

(2)计算所加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  7(选填“>”、“<”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5题每题1分,6-10题每题2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败B.玻璃破碎C.冰雪融化D.干冰升华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

A、食物腐败已经变质,不能再吃说明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玻璃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A.

【点评】要熟记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钙”应理解为(  )

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

【考点】元素的概念.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了解物质的元素组成,高钙牛奶、加碘食盐等产品.这里的钙、碘、是指组成物质的元素.

【解答】解:

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钙指的是在食盐、牛奶中添加了相应的元素.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的有关知识,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的认识.

 

3.下列属于氮肥的是(  )

A.KClB.Ca(H2PO4)2C.NH4NO3D.Na2SO4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

A、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B、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C、NH4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D、Na2SO4中含有不含氮元素,不属于氮肥.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些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4.煤气中加入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可提示煤气是否泄漏.乙硫醇(用X表示)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

2X+9O2

4CO2+2SO2+6H2O,则X是(  )

A.C4H12S2B.C2H6SC.C2H6O2D.C2H6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元素质量守恒;化学方程式的关系.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各原子的数目之和等于反应后各原子的数目之和,据此可推断X的化学式.

【解答】解:

反应后生成物4CO2、2SO2、6H2O中,共有4个碳原子、2个硫原子、18个氧原子、12个氢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所以2X+9O2中已有18个氧原子,2X中应含有4个碳原子、2个硫原子、12个氢原子,则X的组成为2个碳原子、1个硫原子、6个氢原子,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推断物质的化学式.此类试题的解题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只要能深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不难解决.

 

5.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

A.厨房洗涤剂清洗油污后形成乳浊液

B.农业上常用硫酸铜配置波尔多液

C.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延长保质期

D.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

【考点】酸碱盐的应用;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洗涤剂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硫酸铜可与氢氧化钙反应制作杀菌剂波尔多液;甲醛有毒;氢氧化钙具有碱性.

【解答】解:

A、洗涤剂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所厨房洗涤剂清洗油污后形成乳浊液,正确;

B、农业上常用硫酸铜与氢氧化钙反应制作杀菌剂波尔多液,正确;

C、甲醛有毒,同时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影响蛋白质的质量,故错误;

D、熟石灰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有碱性,可以通过酸碱中和来改良酸性土壤,正确;

由于该题选择错误的,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一些物质的用途,要求同学们在平常的生活中注意知识的积累.

 

6.根据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50℃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升温可使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饱和

C.50℃时把9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190g溶液

D.将50℃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时,B溶液最浓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判断:

A、50℃,对比三物质的溶解度大小;B、根据三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判断溶液是否饱和;C、比较三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D、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及溶解度的变化趋势可以判断降温后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解答】解:

A、在温度50℃时,图中A物质在曲线上位置最高,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B、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升温可使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故选项说法正确.

C、50℃时,A的溶解度为80g,故100g水中最多溶解80gA物质,把9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180g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于在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即在5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B>C;由于A和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降温至20℃时,A和B的溶液中都会有晶体析出,溶液都还是饱和溶液,由于在2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B>A=C,而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降温至20℃时,它的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溶液的组成没有发生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由图可知,C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还是最小,B溶液最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把铝箔放入CuCl2溶液中,铝箔表面覆盖了红色物质,一会儿又有大量气泡冒出.同学们对“放出气体”这一异常现象进行猜想、实验.其中没有价值的是(  )

A.小宇同学推测气体是氢气并检验

B.小琪同学猜想CuCl2溶液呈酸性并测定

C.小寒同学认为气体是氨气并检验

D.小梁同学认为试剂变质,更换后再实验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实验方案评价题.

【分析】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反应前氯化铜溶液和铝箔的组成元素,分析猜想的物质是否符合元素种类不变的基本规律,对猜想、实验进行评价;或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类比,判断猜想所具有的可能性,对猜想、实验进行评价.

【解答】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的氯化铜溶液中含有氢元素,推测生成氢气不违反反应前后元素不变的规律;故A有价值;

B、根据金属铝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由于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因此,猜想氯化铜溶液呈酸性有其道理;故B有价值;

C、氨气由氮、氢元素组成,反应前各物质中都不含氮元素,猜想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C没有价值;

D、氯化铜为盐,其溶液与铝反应只能产生铜,而实验中却产生气泡,因此猜测溶液变质,通过更换溶液进行验证;故D有价值;

故选C.

【点评】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时,要符合基本的规律或物质的性质,毫无道理甚至违背基本规律的猜想都是无价值的猜想.

 

8.2010年4月玉树地震后,防疫人员使用各种消毒剂对环境进行消毒.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闻到消毒剂气味是因为微粒在不断运动

B.NaClO2是由NaCl和O2构成的

C.NaClO2中钠元素质量分数为25.4%

D.N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3

【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A、根据分子的特点考虑;

B、根据化学式表示的意义考虑;

C、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考虑本题;

D、根据已知化学式求化合价的方法考虑.

【解答】解:

A、闻到消毒剂气味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故A正确;

B、NaClO2是NaClO2分子构成的,故B错误;

C、NaClO2中钠元素质量分数:

=25.4%,故C正确;

D、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得化合价为+3价,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特点,知道了化学式表示的意义,掌握了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和化合价的计算方法.

 

9.如图是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其中X是(  )

A.稀盐酸B.稀硫酸C.硫酸钠溶液D.澄清石灰水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鉴定题.

【分析】本题需推断的物质只有一种,可以通过给定的转化关系来记性分析.由于和氧化铜能够反应,所以无色液体就是酸性的,所以只能在AB中选择.而无色液体能够和硝酸钡溶液得到白色沉淀,所以应该是无色液体中含有硫酸根离子,所以无色液体为硫酸.其余的实验及其现象也足以证明当无色液体为硫酸时满足反应的现象要求.

【解答】解:

由于和氧化铜能够反应,所以无色液体就是酸性的,所以只能在AB中选择.而无色液体能够和硝酸钡溶液得到白色沉淀,所以应该是无色液体中含有硫酸根离子,所以无色液体为硫酸.硫酸使石蕊试液变红,而和铁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是浅绿色的溶液.

A、盐酸不和硝酸钡反应,所以不能满足要求.

B、硫酸既能和氧化铜、硝酸钡、铁反应对应实验现象,也能是石蕊试液变红,故满足要求.

C、硫酸钠不和氧化铜和铁反应,也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不符合要求.

D、石灰水不和氧化铜、硝酸钡和铁反应,也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不符合要求.

故选:

B.

【点评】主要从不同的现象中分析对应的信息结论,从而一一印证.

 

10.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成氢气的质量:

甲>乙>丙B.金属活动性:

乙>甲>丙

C.相对原子质量:

乙>丙>甲D.消耗硫酸的质量:

甲>乙>丙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A、根据图象分析生成氢气的质量;

B、据相同时间内产生氢气较多(即反应剧烈)的金属活动性较强,结合产生氢气的关系图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

C、根据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可知一定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定律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取决于消耗的硫酸的质量.

【解答】解:

A、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甲>乙>丙,故说法正确;

B、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当三种金属都在发生反应时,相同时间内乙放出氢气的质量大于甲、大于丙,可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乙>甲>丙,故说法正确;

C、三种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质量都相等,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即产生氢气多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甲>乙>丙,因此可判断相对原子质量是丙>乙>甲,故说法错误;

D、金属与酸的反应生成氢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所以生成的氢气与消耗的酸的多少顺序一致,消耗硫酸的质量:

甲>乙>丙,故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对于活泼金属,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即反应放出氢气的速度越快;化合价相同的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空1分共计9分)

11.用序号及适当的内容填空:

(1)下列食物:

①米饭;②鸡蛋;③大豆油;④西红柿.能提供大量蛋白质的是  (选填序号),蛋白质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在日常生活中常用聚乙烯塑料来生产食品包装袋、保鲜膜,聚乙烯塑料属于  材料.

(2)香烟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毒副作用大的有  、尼古丁和焦油,不吸烟的人能闻到烟味的原因是  .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烟的危害性及防治.

【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

【分析】

(1)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进行分析;根据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

(2)根据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为CO、尼古丁、焦油等,分子不断运动故会闻到烟味进行回答.

【解答】解:

(1)①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②鸡蛋中富含蛋白质;③大豆油中富含油脂;④西红柿中富含维生素;蛋白质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聚乙烯塑料来生产食品包装袋、保鲜膜,聚乙烯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2)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为CO、尼古丁、焦油,故填CO;人闻到烟味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的原因;

故答案为:

(1)②;有机物;有机合成;

(2)CO;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12.

(1)下列化学用语:

(填字母序号,下同)

a.2Cab.

c.CaOd.Ca2+

表示钙元素化合价的是  ,表示氧化钙化学式的是  .

(2)用紫色石蕊溶液可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填“正确”或“不正确”);稀盐酸的pH  7(填“>”、“=”或“<”).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

(1)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数字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故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可表示为:

氧化钙是由显+2价的钙元素和显﹣2价的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

CaO;

(2)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故可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为酸,其pH<7;

故答案为:

(1)b、c;

(2)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空1分,共计11分)

13.根据如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

a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若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C装置,装置中的液体是  (填写试剂名称).如果用D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应从端进入  (填“b”或“c”).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从长管进气,并据石灰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解答】解:

(1)标号仪器是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可以向反应容器中注入液体药品;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所以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3)若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C装置,里面放入浓硫酸;如果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则气体从b端进入.

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

(2)B;2H2O2

2H2O+O2↑;(3)浓硫酸;b;CO2+Ca(OH)2═CaCO3↓+H2O.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气体的干燥、二氧化碳的检验等内容,并结合题意细心分析才能正确解答.

 

14.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

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固体猜想】

猜想I:

全部是Na2CO3,猜想的依据是  ;

猜想Ⅱ:

全部是NaOH猜想Ⅲ部分是NaOH,部分是Na2CO3.

【实验和推断】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后,至全部溶解.

无色溶液

②向试管的溶液中滴加适量物质X的溶液

现象A

③再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现象B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X溶液是  ,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X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