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90478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马克思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马克思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马克思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马克思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马克思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马克思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马克思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马克思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马克思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马克思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马克思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马克思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马克思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马克思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马克思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马克思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马克思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马克思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马克思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x

《马克思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x

马克思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指的是()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

“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14、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5、人工智能的出现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

16、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出()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A、涨潮和退潮

B、日蚀和月蚀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D、体育竞赛的程序和规则

18、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

A、我思故我在

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D、万物皆备于我

19、《传习录》记载:

先生(指明代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曰:

“天下无心外之物?

此花树在深山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曰: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我的心外。

”王阳明这一观点是()

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

C、认为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无关

D、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21、汉代董仲舒所说“天不变,道亦不变”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

C、诡辩论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

22、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

“可预言:

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23、一切唯物主义都是()

A、反映论

B、唯实论

C、可知论

D、辩证法

24、“我思故我在”是()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25、哲学是()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2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27、“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A、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C、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

D、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28、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29、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A、物质范畴

B、实践范畴

C、运动范畴

D、意识范畴

30、爱因斯坦说:

“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

31、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32、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A.普遍性B.特殊性C.斗争性D.客观性

33、“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34、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黑格尔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A.论前者承认可知论,后者否认可知论B.前者承认一元,后者承认二元论

C.前者承认唯物论,后者承认唯心论D.前者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后者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

35、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

C.矛盾的同一性D.矛盾的斗争性

36、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

A.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B.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

C.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D.事物的本质未变,但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

37、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一种是直线论,另一种是()

A.激变论B.循环论 C.庸俗进化论D.庸俗唯物论

38、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39、“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这是一种()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激变论的观点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40、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的认识方法是()

A.联系的方法B.发展的方法C.实事求是的方法D.矛盾分析法

41、规律的根本特点是:

()

A.可知性B.客观性C.偶然性D.随机性

42、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A.社会规律的历史性B.自然规律的不可重复性

C.社会规律的间断性D.自然规律的盲目性

43、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

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B.规律的平等性

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D.规律的能动作用

44、唯心主义者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德国哲学家康德就提出“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的观点。

这是根本错误的,原因在于()

A.人的理性是有局限性B.人的理性受到情感的作用

C.否认规律的客观性D.人的情感也为自然立法

45、马克思说:

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人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绕着“观念地存在着”的目标和蓝图而进行的。

这说明了()

A.人比动物具有更好的记忆力B.观念的作用是不能够忽略的

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D.人的劳动过程的特殊性

46、有人说由于社会是由人构成的,而人的活动是受到他们各自的目的、理想和愿望等因素支配的,因此不存在社会规律。

这种说法违背了()

A.社会规律的可知性B.社会规律的属人性

C.社会规律的客观性D.社会规律的差异性

47、“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这说明了()

A.哈姆雷特会在不同人的头脑中显现不同形状B.人的个体差异性

C.人的意识的个体差异性D.人的意识的能动性

48、“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这是()对马克思哲学的功能说明。

A.恩格斯B.列宁C.毛泽东D.邓小平

4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对立统一的观点B.质量互变的观点

C.辩证否定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50、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

A.本质必然的关系B.现象偶然的关系

C.直接的关系D.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51、中国的庄子说: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是一种()。

A.普遍联系的观点B.变化发展的观点

C.只见联系不见区别的相对主义观点D.只见区别不见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52、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A.普遍联系的观点B.孤立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D.不可知论观点

53、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的观点属于()。

A.机械的条件决定论B.形而上学的外因论

C.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D.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54、第一次将系统方法应用于社会历史研究的是()。

A.亚里士多德B.黑格尔

C.马克思D.贝塔朗菲

55、黑格尔认为,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存在的地位,这种观点表明()。

A.整体是部分之和B.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

C.整体决定部分D.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

56、对于事物的联系,唯心主义者的主要错误在于否认()。

A.联系的客观性B.联系的普遍性

C.联系的条件性D.联系的多样性

57、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

A.整体可以代替部分B.部分支配、决定整体

C.整体决定部分,部分影响整体D.整体是部分的总和

58、发展的实质是()。

A.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B.事物数量的增减

C.事物位置的移动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9、区分新旧事物应该看它()。

A.出现时间的先后B.形式是否新奇

C.力量是否强大D.是否符合客观规律

60、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

6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普遍联系的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D.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

6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63、运动和发展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是()

A.运动是根本变化,发展是一般变化

B.运动包括世界上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发展则是指前进性上升性运动

C.运动是量变,发展是质变

D.运动是位移,发展是新陈代谢

64、辩证矛盾是指()。

A.思维中前后不一致B.主观上发生错误

C.不同事物的对立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65、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A.次要和主要的关系B.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C.形式和内容的关系D.条件和根据的关系

66、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推动事物的量变B.实现事物的质变

C.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D.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

67、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

A.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而转化的基本趋势B.提供事物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C.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实现事物的质变D.维持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

68、唯物辩证法认为,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

A.根本原因B.不可缺少的条件

C.决定性因素D.动力和源泉

69、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相对外开放方针的主要理论基础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B.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D.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

70、正确认识具体事物的基础是分析()。

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D.矛盾的特殊性

71、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活的灵魂是()。

A.矛盾分析的方法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72、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的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D.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73、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统一B.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辩证统一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统一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74、主要矛盾是指()。

A.在复杂事物的许多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

B.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

C.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始终的矛盾

D.在矛盾双方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75、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A.主要矛盾决定的B.内部矛盾决定的

C.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的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76、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中坚持()。

A.两点论B.均衡论C.重点论D.一点论

77、事物的质是指()。

A.事物自身的同一性B.某物与他物的区别性

C.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D.保持事物存在的数量界限

78、质与事物的存在()。

A.不是直接同一的B.是直接同一的

C.有时直接同一,有时不直接同一D.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分离

79、事物的度是指()。

A.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范围B.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程度

C.事物内在的规定性D.事物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的最高界限

80、《老子》中说: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表明()。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B.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C.质变优于量变D.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

81、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

82、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就会导致()。

A.庸俗进化论B.冒险主义C.激变论D.诡辩论

83、质变的复杂性表现为()。

A.事物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B.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C.质变形式的多样性和质变中包含着量变D.事物构成成分的变化引起质变

84、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不确定的,因此()。

A.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B.同一种现象在不同的联系中既可以是原因又可以是结果

C.同一种现象只能是原因D.同一种现象只能是结果

85、在社会生活中,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又推动经济的不断增长,这主要说明原因和结果()。

A.是相互对立的B.是相互作用的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在时间上是先后相继的

86、如果在社会生活中,把一切都着作是必然的,就会导致命运决定一切的()。

A.唯心主义宿命论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C.唯物主义决定沦D.无神论

87、“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种观点属于()。

A.机械决定论B.神学目的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D.唯物主义决定沦

88、抽象的可能性是指()。

A.目前就可以实现的可能性B.不可能性

C.坏的可能性D.具有一定根据,但当前无法实现的可能性

89、内容和形式是()。

A.现实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B.现实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

C.现实事物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和不确定的趋势D.现实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和外部特点

90、假象同真象一样具有客观性,这是()。

A.折衷主义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91、本质和现象的统-,说明()。

A.科学研究的必要性B.科学研究的可能性

C.认识了现象就等于认识了本质D.没有必要通过现象达到本质

答案:

1.C;2.C;3.A;4.C;5.D;6.B;7.B;8.C;9.A;10.D;11.D;12.D;13.A;14.C;15.D;16.A;17.D;18.C;19.A;20.B;21.B;22.A;23.A;24.D;25.C;26.D;27.A;28.B;29.A;30.B;31.A;32.C;33.A;34.C;35.B;36.D;37.B;38.C;39.A;40.D;41.B;42.A;43.A;44.C;45.C;46.C;47.D;48.B;49.D;50.D;51.C;52.B;53.C;54.C;55.D;56.A;57.C;58.D;59.D;60.B;61.A;62B;63.B;64.D;65.B;66.C;67.C;68.B;69.B;70.D;71.C;72.C;73.D;74.A;75.D;76.C;77.C;78.B;79.A;80.A;81.B;82.A;83.C;84.B;85.B;86.A;87.A;88.D;89.A;90.B;91.B。

二、多项选择题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画饼不能充饥

E、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有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E.时间具有一维性,空间具有三维性

3、马克思说: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E、实践是第一性的

4、实践是人类的生存方式,是指()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只有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的生存方式

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E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5、恩格斯说: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者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这段话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C、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

D、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E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6、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D推动事物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7、下列哪些说法体现了矛盾特殊性原理()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C、拽着胡子打秋千——上脸

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E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8、“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A、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B、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C、它否认了肯定与否定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D、它肯定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E它否定了肯定与否定之间的绝对对立

9、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B、是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循环过程

C、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D、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E、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10、割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会导致()

A、激变论

B、直线论

C、庸俗进化论

D、循环论

E、不变论

11、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来看,可分为两大思潮,这两大思潮是()

A、人本主义B、唯意志主义

C、实用主义D、科学主义E、后现代主义

12、哲学和世界观的区别是()

A.前者是自觉建立的,后者是自发形成的B.前者能指导实践,后者对实践不起作用

C.前者是系统的理论体系,后者是零碎的观点D.前者有阶级性,后者无阶级性

E.前者是哲学家所具有的,后者是普通大众所具有的

13、“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

A.意识可以创造物质B.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C.意识的能动性可以突破物质世界的规定D.有力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观点

D.人类可以创造新的物种

14、新事物是()

A.在时间上最新出现的事物B.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事物

C.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D.为大多数人所拥护的事物

E.最终会取得胜利的事物

15、意识被称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突出表现在意识具有能动性,其能动性作用主要表现在()

A.意识可以脱离物质独立起作用B.意识的目的性

C.意识还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D.意识能够调节人们的生理活动

E.意识的创造性

16、下列属于矛盾分析方法的有:

()

A“两点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