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基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赛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02043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基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赛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职院校基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赛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职院校基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赛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职院校基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赛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职院校基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赛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高职院校基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赛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高职院校基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赛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基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赛学.docx

《高职院校基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赛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基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赛学.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职院校基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赛学.docx

高职院校基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赛学

高职院校基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赛——学·教·改”互动研究

吴庆国 陈祥梅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

职业技能竞赛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助推器”,也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高职院校“赛—学·教·改”(即“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是指通过“赛—学”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赛—教”互动,增强教师专业素质;通过“赛—改”互动,促进高职教育改革;通过“赛—学.教.改”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引导实践教学(技能竞赛)和课堂教学的互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互动; 竞赛;

作者简介:

吴庆国(1973—),男,安徽六安人,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社会学。

对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技能竞赛研究现状,笔者借助“中国知网”进行了文献梳理。

自2008年以来,共有相关学术论文469篇,经整理归纳为5个方面,一是研究技能竞赛对人才培养的价值作用,诸如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推进与行业的无缝对接、技能评价标准的制定、实训条件的改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校企合作的融合和教学方法的改进等。

二是技能竞赛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如,技能竞赛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途径、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内在联系。

三是关于技能竞赛对具体相关专业发展的影响,涉及师资发展、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教学等方面。

四是关于竞赛机制的创新,如高职院校设计实施“分段式”技能大赛,促进“教赛”互动融合等,“大赛——职教改革试验区——人才培养”的互动模式设计,以及我国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中技能竞赛的顶层设计方案等。

五是关于技能竞赛的功能,诸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操作能力、奋进精神,团队意识以及学风的转变等。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与人才培养研究成果较多,而关于“赛—学·教·改”的互动机制和特征,以及互动成效的系统分析成果较少,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逻辑起点。

一、“赛—学·教·改”的互动机制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新职业、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重大制度创新,对于引领和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培养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也是实现高素质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选拔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制度设计。

如何发挥技能竞赛对高职院校的“学·教·改”作用,笔者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视角,探索“赛—学·教·改”互动机制的构建。

1.设计“三级”竞赛的长效机制

当前,我国正全面修订《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如何对接新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需要进一步创新“赛—学·教·改”互动平台,设计广覆盖、多层次的“三级”竞赛长效机制,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接,与产业、企业发展互动,更好体现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办学特色。

根据技能竞赛举办的形式、体系和性质,高职院校实时设置相关专业大类的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的备赛体系,构建较为完善的“三级”竞赛机制,形成了“人人参与、好中选优”的训练和竞赛选拔机制。

校赛机制主要面向全体学生,对接企业、对接省赛,通过校赛使专业、产业、企业得到了融合发展。

省赛和国赛机制设置重点在于团队的培育,通过多方合作,不仅促进“双师型”师资发展,还能更好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意识。

具体设计如图1所示。

2.形成“协同”竞赛的联动机制

笔者以安徽省为例,进一步探索合作型、一体化的“协同”竞赛联动机制。

“A联盟”是安徽省高职院校联盟组织名称,就是以示范院校为核心,建立了省级以上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校际合作组织——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委员会(简称“A联盟”)。

通过“A联盟”这一竞赛合作平台,有效整合资源,共同研究、制定、举办职业技能竞赛的赛项方案和管理,形成“协同”一致的省级竞赛合作机制。

而“一体化”是指竞赛的激励措施,高职院校协助政府部门构建囊括了人才培养、师资素质、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为一体的政策保障体系,形成多方合力,提升竞技水平。

通过创新性设置“合作型、一体化”竞赛联动机制,有效保障了“赛—学·教·改”的良性互动。

二、“赛—学·教·改”的互动特征

高职院校通过“赛—学·教·改”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引导实践教学(技能竞赛)和课堂教学的互动,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团队合作、创新创业等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凸显了技能竞赛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

1.“赛—学”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通过组织教学系部根据开设的专业而设置不同类型的技能竞赛,以竞赛实施方案的文本为导向,及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引导学生学技能、练技能、赛技能。

同时,职业教育要顶层设计“专业培养标准”,将专业技能竞赛获奖的名次与职业资格认定相结合,学生在参与竞赛获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应该颁发相对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增强了学生参赛意识和竞争意识,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的学习动力,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图1“三级”技能竞赛长效机制构建示意图

2.“赛—教”互动,增强教师专业素质

高职院校积极开展技能竞赛,既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教学设计,也能检验各专业发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所取得成效,是一项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专业,从课本到技能全方位的检验。

教师通过参加或指导各类技能竞赛的项目,增长见识、扩大交流、展示技能,进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组织教师指导相关专业学生参加各类大赛,形成了“赛—教”互动的良性发展机制,对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举办任何类型的技能竞赛,基本上在赛前,学校都组织指导教师认真研究竞赛规程,组建指导或参赛团队,制定比赛方案,有效提高教师团队意识。

备赛环节,采用校内训练和企业训练相结合,教师指导和企业指导相结合,通过训练和指导既能提高了学生的训练成绩,也促进了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创新技能,实践能力也明显增强。

比赛结束后,各教学系部、教研室都要认真研讨,总结学生成绩,分析存在的不足及经验教训,以此反思并指导下一步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内容和结构的优化,课程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的改革等。

因此,“赛—教”互动,增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师资素质。

3.“赛—改”互动,促进高职教育改革

高职院校以赛促改,“赛-改”互动,有效促进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推动了专业、课程以及教学手段的改革。

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例,每年的赛项设置和竞赛指南的变化,都能在指导、引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为职业技能竞赛不仅考核学生对专业理论和综合技能的掌握程度,更注重岗位能力的选拔设计,其命题方向具有导向型和任务驱动型,这直接倒逼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技能竞赛也是推动校企合作的重要平台,利用这一平台,使学校与企业(行业)建立紧密型的合作关系,努力把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方法引进到课堂,进一步增强了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改变过去单一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并且技能竞赛也推动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了由模拟、仿真实训向生产性实训基地转变。

同时,参加技能竞赛项目,使学校专业与产业、行业、企业实现了无缝对接,在日常教学中探索以竞赛为导向的项目化设计,使每个赛项转化为优秀的专业教学案例,进而丰富了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提升办学内涵,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

三、“赛—学·教·改”的互动成效

高职院校充分利用竞赛资源,发挥竞赛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引领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1.解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问题

通过技能大赛,科学指导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等,解决了人才培养中的理论联系实际、手脑并举、学用结合等问题,学生的动手技能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增强,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技能竞赛中的项目设置、设备采用、技能评判均代表着行业、岗位需求和先进水平,是职业院校了解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最佳机会,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改革指明方向。

同时大赛成绩的取得还需要课程教学的支撑,需要主动按照大赛导向进行课程改革。

通过对技能竞赛的主要内容、走向及其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进行分析,把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大赛的前沿要求与企业用人单位需求等结合起来,将技能竞赛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引导专业和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探索特色专业设赛制度的推广,以赛促进专业建设,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行业及企业岗位对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2.解决产教深度融合发展问题

通过技能竞赛,助推校企合作,力促产教深度融合,建立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联动机制,形成了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实质对接,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四合作五对接”问题。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增强了企业合作的积极性。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在制度层面、机构层面、经费层面、人力资源层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境,制约着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

而“三级”竞赛长效机制能更好发挥合作平台的作用,如,各校组织参与的校赛、省赛和国赛,每个赛项都需要与相关企业直接对接,所组建的指导团队不仅包括专任教师,还需要企业技术骨干的积极参与,同时竞赛的训练场所从校内的实训基地,拓展到校外工厂训练。

技能竞赛形成了多方互利双赢的利益“交汇点”,破解了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发展的障碍,改变了政府协调和引导的缺位现象,以赛促进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3.解决“双师型”师资建设问题

技能竞赛作为“双师型”师资建设一重要指标,例如,安徽省出台了《“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和条件》中明确规定了教师参加A、B类大赛获奖作为初、中、高“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之一。

高职院校通过组织教师参加与专业相关的技能大赛,不仅促进教学改革,还能较好地解决了“双师型”教师缺乏问题。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衡量标准不同于普通高校老师,更重视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而技能竞赛有效融合了专业、产业、行业、企业的实践教学,通过直接参与和指导学生技能竞赛的过程,能准确、全面掌握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最新需要,以及职业岗位的技能标准,从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形成师生同赛,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同时,技能竞赛的过程,也培养了教师的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双师”成长。

四、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技术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举办职业技能竞赛是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不仅能造就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产业大军,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又能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服务发展、面向市场、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培养和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

目前,高职院校已建立了“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国家有大赛”的培养机制和竞赛体系,职业教育已把技能教学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技能竞赛对于高职院校引领和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培养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也是展示职业教育办学成果的重要窗口。

通过“赛—学·教·改”互动,发挥了竞赛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引领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推动教学职能部门角色转变,做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炳和.技能大赛对高职人才培养的价值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01).

[2]刘永新等.职业技能大赛与高职人才培养的关系[J].教育与职业,2014,(18).

[3]吴英宾,等.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分段式”技能竞赛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6).

[4]李明宇,等.基于职业技能大赛视角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18).

[5]张小菊.高职技能大赛的探索与实践[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1).

[6]朱小艳.高职房地产专业“赛训结合,以赛促改”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16,(8).

[7]鲍桂楠.协同创新视角下的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J].教育与职业,2016,(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