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技术问答精编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07303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外技术问答精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红外技术问答精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红外技术问答精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红外技术问答精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红外技术问答精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红外技术问答精编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红外技术问答精编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红外技术问答精编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红外技术问答精编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红外技术问答精编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红外技术问答精编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红外技术问答精编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红外技术问答精编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红外技术问答精编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红外技术问答精编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红外技术问答精编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外技术问答精编版.docx

《红外技术问答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外技术问答精编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红外技术问答精编版.docx

红外技术问答精编版

入侵探测器采购安装常见的十个问题

Q:

一般来说,在选用安装入侵探测器时有一个规律,即“室内用被动,室外用主动”,请问这是否是普遍的选配原则?

A:

所谓被动和主动是由探测器的探测手段来区分的。

被动红外探测器是指以热释电感应元件(PIR元件)为主要探测手段的探测器,由探测范围内温度变化来触发报警,通常感应的是一个立体的区域,而室内一般环境温度恒定,当有入侵人员时探测器会感知人体温度与背景温度的差异而报警,而室外由于环境温度不稳定,如果使用普通的被动探测器会引起很大的误报率。

被动红外探测器的探测范围为左右120度,上下为75度,它的探测范围就要比主动红外探测器广的多,一般安装在室内的房间或大厅。

而主动红外探测器一般是指光电对射探测器,这类探测器总是由一个光电发射端和一个受光端组成,发射端发出人肉眼不可见的红外光束,而受光端接受该红外光束的能量,它总是成对使用:

一个发射,一个接收。

当有人横跨过监控防护区时,遮断不可见的红外线光束而引发警报,环境温度对其影响不大。

刚才讲到被动红外探测器的探测范围是一个立体的空间,相对来说,主动红外探测器的探测范围可以形容为一个面,它主要是安装在窗户、围墙和重要的出入口,它的探测范围只是投光器与受光器之间,当有人或物体丛它的中间通过的时候,才会引发报警。

在室内由于探测效率、范围和成本的问题,很少用主动红外探测器。

Q:

主动红外探测器用于周界防范时还会存在死角,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A:

由于主动红外探测器本身问题或探测区域的地理环境问题,会存在一些无法完全用对射式探测器封住的小区域或小死角,这给安防系统带来一定的隐患,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犹如木桶效应,整个安防的等级是由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决定的。

因此,为了解决这些薄弱环节,选用一些室外用的小幕帘探测器来封杀死角是十分必要的。

Q:

由于被动红外探测器是属于一种微弱信号检测设备,所以安装时的一些细节问题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探测器的探测效果,那么它在安装时对角度、高度有什么要求?

有哪些不适宜安装的地方?

A:

很大程度上探测器的灵敏度、探测范围和安装高度有直接的关系,一般被动红外探测器的最佳安装高度为2.1米至2.5米,如果是防宠物型的探测器,那么它对安装高度的要求会更高。

如果装的太高,下视盲区会大,如果太低又可能对于远处位置探测不到,所以实际应用中也是需要步测。

比如说同属于被动红外原理的幕帘探测器,如果需要安装在窗户上,这时的安装高度就是离窗台上25CM,如果太高,人就可以从探测下面钻过去,如果距离太低就有可能从上面跨过去。

被动红外的原理是监测温差,当外界温度在37度左右时基本失灵,所以不要安装在靠近热源的地方。

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避开通气孔、空调、暖气片等能够改变环境温度的流动性区域,也要注意中间的遮蔽物(哪怕是透明的例如玻璃)的遮挡。

还有要避免电扇、晒挂的衣物、窗帘等容易移动的物体。

动物活动频繁的地方也应该避免,如果实际需要又难以避免的话,那么特别注意要选用防宠物型的探测器。

Q:

主动红外探测器在安装时有什么规定?

A:

主动红外探测器的安装根据人体的具体情况有一些常识性的安装规范,比如假定人入侵时,不管是横着过还是侧着过,入侵距离都会大于20cm,因此安装高度一般应该最低不得超过20cm;遇到圆弧型墙角时,切线安装到圆弧的距离不得大于20cm;安装于栅栏时,栅栏边缘与探测器的中心距离不得大于20cm等等。

另外,主动红外探测器都要求安装支架稳定牢固,不应该有摇晃现象,稍微偏离就可能导致探测器失效,同时探测范围内不应该有遮挡的树枝、杂草等,以免引起太多的误报。

还有就是要考虑它的探测的直线化,对于某些复杂、形状多变的区域难以成型。

Q:

主动红外探测器的探测距离决定了它的探测区域,而一般的厂家标称的距离和实际工作距离都不符合,那么如何确定最佳安装距离?

A:

由于红外技术本身的缺陷性,主动红外探测器用于周界防范时其实测距离与标称距离存在一定的误差,这也是合理的,但是误差如果太大就是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了。

厂家所标的是在最好的天气条件下的工作距离,但是实际上很难达到那样的条件,就算是达到了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所以在稳定的环境下,探测器的探测距离还可以达到厂家的标称距离,甚至有时检测距离都会比标称距离要高很多。

但在实际情况下,室外环境是一个不稳定的环境,尤其雨天和雾天会使红外光的能量损失很大,此时往往会达不到标称距离。

所以在实际中,往往按照厂家标称距离的50%至70%来安装,所以,选择对射产品来防盗时,实测是最关键的。

Q:

目前常用的探测器均是有线连接的,它安装在室内的话,而室内本身有许多如电视、音响、照明等线路,怎样才可以使这些线路不影响探测器的正常工作?

另外,探测器连接到主机的线路有一定距离,怎么样可以保护这些线路使其不被剪断?

A:

普通探测器一般采用四线制,其中两线为电源(一般为DC12V),另两线为信号(一般为NO/NC开关量信号)。

按照工程规范强电和弱电应该分管走线,而探测器的信号线为开关量信号本身就不容易受环境干扰影响,因此电视、音响及照明等线路不会有影响。

还有在安装时不要同强电和能产生强磁场的电器安在一起,线路也不能和强电线路走在一起。

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有线报警的探测器连接到主机的线路都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对于探测器线路的保护也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探测器一般都有防剪功能。

而对于连接线路的保护一方面根据工程的等级,可以采用穿钢管、PVC管、桥架或暗埋等方式来保护;另一方面,防止线路被剪的简单易行的方式就是接入线末电阻,每一个正规厂家的主机都有此功能的。

另外,合格的报警主机的防区检测电路都会对线路的剪断做出反应,一旦线路被剪,主机就会认为这个探测器处于不正常的工作状态。

但根据目前安防的发展现状,仅仅具有防剪功能是不够的。

因为随着安防行业的开放性经营,内盗或技术型犯罪逐年增加,所以只有具备了自保功能的探测器才能更好保护别人。

Q:

主动红外的工作器件主要是发射和接收端的镜片,它们在调整时容易出现什么问题?

新学期教学工作A:

这两个镜片如果调整不准的话,直接结果就是偏离中心区域,导致接收不良。

探究学习法主动红外探测器的调整一般应以受光端的电压输出值为准,通过对镜片的偏转角度和垂直角度的微调,观察受光端的输出电压,电压越高,表示探测器对的越准确,误报率就越低。

一般对射探测器都会有一个最低的输出电压指标。

现在的对射在安装调试的时候都比较简单,只要按照厂家提供的安装方法正确安装的话,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问题的。

Q:

灵敏度是影响探测器的误报率或漏报率的最直接因素,怎样调校灵敏度而使误报率和漏报率达到理想的效果?

暑假放假时间2019小学A:

在常规探测技术中,灵敏度在误报和漏报之间是一个矛盾体,为降低误报而调低灵敏度,必将带来漏报上升的问题;相反,为降低漏报而调高灵敏度,又会带来误报上升的问题。

实际应用中是很难准确掌握这个“度”的。

灵敏度的具体设定需根据实际环境来决定。

一般来讲,如果应用环境比较恶劣,比如经常有鸟类或者叶片漂浮物等阻挡光束,那就应该设定在低灵敏档。

主动红外探测器要选择合适的响应时间:

太短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干扰,如小鸟飞过,小动物穿过等;太长会发生漏报。

通常以10米/秒的速度来确定最短遮光时间。

有时由于季节变换,冬季和夏季要对灵敏度分别调整。

Q:

目前有双光束的和四光束的红外探测器,是不是光束越多探测效果越好?

A:

四光束探测器意味着更多的稳定性和更低的误报率,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

也意味着成本的上升,一般在长距离的环境下(标称距离超过100米)使用较多。

不是光束越多探测效果越好,要看用到什么地方,如果的地方比较小,我们就要用少光束,这样就能减少它的漏报率,用的地方比较大的,就要用多光束的,这样的话就能减少它的误报率。

数学专业论文选题多光束探测器的主要用途是防误报,因为其原理是需要遮住全部的光束才报警,从这一点来讲,只要是双光束以上,探测的又是人体这个范围的物体,就和光束的多少没有关系了,只和光束的覆盖区域有关系。

当然了,目前有些产品被看作是红外栅栏来应用,这是出于把多射束探测器组合应用的考虑。

Q:

双鉴探测器利用了红外和微波的双重技术,使其误报率下降,准确度提高,但是由于微波技术本身可以穿透墙壁等障碍物(以及其对金属的屏蔽),这样一来,双鉴探测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会否受到很大的影响?

A:

双鉴探测器的微波探测范围一般都会比被动红外的探测范围广,一般厂家的双鉴探测器都设有微波范围调节旋钮,在调试过程中,以步行测试的方法,观察探测器的指示灯,通过微波范围调节旋钮以及安装支架的角度使微波范围尽量在室内并接近被动红外的探测范围。

微波灵敏度一定不能过大,因为微波只有穿透性,在调试的时候要注意。

智慧树材料与社会答案微波技术到底会不会影响探测器本身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据了解,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有的厂家也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

如提高频率(其K波段频率是其他一些常用的微波频率的2-5倍),降低泄漏;提高微波的成型程度,利用专用的波导赋型天线使得微波和红外高度复合,进一步降低了泄漏到防护区域以外的微波能量。

机械工程师工作内容被动红外探测器的安装注意事项

由于被动红外探测器是属于一种微弱信号检测设备,在安装对必须注意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如高度,灵敏度等。

正确安装一个被动红外探测器,必须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首先是对探测器的性能特点必须了解,其次要合理确定安装的位置,最后必须要仔细调试。

不能说探测器能报警就说明安装好了,那么如何确定一个被动红外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呢?

  根据说明书确定正常的安装角度

  安装高度不是随意的,会影响探测器的灵敏度和防小宠物的效果。

试想一下,一个探测器装在2M高度的位置和2.5高度的位置,那么移动物体从地面移动时,切割明区和暗区的频率是不一样的。

  不宜面对玻璃门窗

  被动红外探测器正对玻璃门窗,会有两个问题:

一是白光干扰,显然PIR对白光具有很强的抑制功能,但毕竟不是100%的抑制。

因此避免正对玻璃门窗,可以避免强光的干扰。

二是避免门窗外复杂的环境干扰,比如人群流动、车辆等。

  不宜正对冷热通风口或冷热源

  被动红外探测器感应作用是与温度的变化具有密切的关系。

冷热通风口和冷热源均有可能引起探测器的误报,对有些低性能的探测器,有时通过门窗的空气对流也会造成误报。

  不宜正对易摆动的物体

  易摆动的物体将会使微波探测器起作用,因此同样可能造成误报。

古注意非法入侵路线安装探测器的目的足防止犯罪分子的非法入侵,在确定安装位置之前,必须要考虑建筑物主要出人口。

实际上我们防止了出入口,截断非法入侵线路,也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合理的选型

  被动红外探测器具有多种型号。

从6米到60米,从单红外到三技术,从壁挂式到吸顶式的都有,那么所要女装的探测器必须要考虑防范空间的大小,周边的环境,出入口的特性等实际状况。

有时要考虑更换菲涅尔透镜来满足要求。

  调试

  将探测器安装完中后,调试探测器是最后所要做的工作。

被动红外探测器的调试具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步测,就是调试人员在警戒区内走s型的线路来感知警戒范围的长度等宽放,从图中可以理解这一点。

微波灵敏度和红外灵敏度通过步测的方法要分别调整,过高或过低的灵敏度都将影响防范效果。

有时由于季节变换,冬季和夏季要对灵敏度分别调整。

微波灵敏度一定不能过大,因为微波只有穿透性,在调试的时候要注意。

  第二种方法是仪表测量,有的探测器有背景噪声电压输出接口,用万用表的电压来测试,当探测器在警戒状态下,它的静态背景噪声的输出电压的大小,表示干扰源的干扰程度,以此判断这一位置是否合适安装这类的探测器。

以上部分只是作者对于被动红外探测器的使用及安装方法的基本共性作一点分析,各种品牌在红外处理方面具有其独特的方法,因此我们在使用安装前,必须仔细阅读说明书,最重要的是通过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对探测器的特性一定能够更深刻的了解,从而更好的发挥被动红外探测器在安防工程中的作用。

教案的格式

如何选择合适的探测器

教学资源网站

期中质量检测分析根据所要防范的场所和区域,选择不同的报警探头。

一般来说,门窗可以安装门磁开关,卧室、客厅安装红外微波探头和紧急按钮,窗户安装玻璃破碎传感器,厨房安装烟雾报警器。

  红外线探测器:

任何物体因表面热度的不同,都会辐射出强弱不等的红外线。

因物体的不同,其所辐射之红外线波长亦有差异。

红外探测主要用来探测人体和其它一些入侵的移动物体,当人体进入探测区域,稳定不变的热辐射被破坏,产生一个变化的热辐射,红外传感器接收后放大、处理,发出报警信号。

 

                                               微波物体移动探测器:

利用高频无线电波的多普勒频移来作为侦测手段,适合与开放式空间或广场。

微波是一种频率非常高的无线电波,波长很短,容易被物体反射,根据入射波和反射波的频率漂移,就可以探测入侵物体。

  红外微波探测器:

是报警系统中常用的设备之一,它的价格一般在200~1600元之间。

它的工作原理集红外和微波于一身。

当红外和微波探测器同时有报警信号时,探头才会有报警输出,降低了误报的可能。

红外微波探头有多种型号,对应不同的探测距离,有的探测一个扇型区域,有的探测一个狭长地段(如走廊),有的是360度探测,一定要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型号,这样才能达到效果。

探测器的灵敏度一般是可以调节的。

                                   门磁探测器:

是一种广泛使用,成本低,安装方便,而且不需要调整和维修的探测器。

门磁开关分为可移动部件和输出部件。

可移动部件安装在活动的门窗上;输出部件安装在相应的门窗上,两者安装距离不超过10毫米。

输出部件上有两条线,正常状态为常闭输出,门窗开启超过10毫米,输出转换成为常开。

 

  玻璃破碎探测器:

它利用压电式微音器,装于面对玻璃的位置,由于只对高频的玻璃破碎声音进行有效的检测,因此不会受到玻璃本身的震动而引起反应。

                                   超声波物体移动探测器:

超声波物体移动感知器需要一个能够发送超声波及另一个负责接收的换能器,也有接收及发射换能器共存在一个本体上的。

平常发射用的换能器发送出一固定频率的超声波,散布在侦测的空间中,如果有一物体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其频率会发生偏移,借此检测出是否有物体移动。

该探测器容易受到震动和气流的影响。

  红外对射探测器:

利用光束遮断方式的探测器当有人横跨过监控防护区时,遮断不可见的红外线光束而引发警报。

常用于室外围墙报警,它总是成对使用:

一个发射,一个接收。

发射机发出一束或多束人眼无法看到的红外光,形成警戒线,有物体通过,光线被遮挡,接收机信号发生变化,放大处理后报警。

红外对射探头要选择合适的响应时间:

太短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干扰,如小鸟飞过,小动物穿过等;太长会发生漏报。

通常以10米/秒的速度来确定最短遮光时间。

若人的宽度为20厘米,则最短遮断时间为20毫秒。

大于20毫秒报警,小于20毫秒不报警。

  烟雾报警探测器:

有光电式和离子式两种,前者利用烟雾遮挡光路发出报警,后者则利用自身的传感器,感应空气中的离子浓度,不同的传感器感知不同的气体(如煤气),常用的是为了防火而设的探测碳离子浓度的烟感探头。

探究学习法

什么是传感器?

  传感器是入侵探测器的核心,它是一种物理量转换器件,可以将入侵时所产生的力、压力、位移、振动、温度、声音、光强等物理量转化为易于处理的电信号和电参量,如电压、电流、电阻、电容等。

这种转换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

被探测的信号我们称之为输入信号x,转换后的电信号称之为输出信号y,那么有y=f(x),f称之为转换函数。

转换函数则反映了一定的转换规律。

对传感器来说输入信号除了被探测的入侵行为所产生的物理信号外,还包括有干扰所产生的气压、温度、振动、噪声等干扰信号,因此实际上转换函数应是一多元函数,但好的传感器会使干扰对输出的影响被忽略。

  传感器的输出电信号有两种,一种是连续变化的信号,我们称之为模拟量。

如光电二极管输出的电流随光照强度大小而变化就是一种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但报警控制器通常只接收入侵行为是否发生的有无信号来决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这就需要将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转换成只有“有”和“无”两种状态的数字量,通常用“1”表示“有”,用“0”表示“无”。

这种转换可以在探测器中完成,也可以在报警控制器中完成。

通常是将传感器探测到的模拟信号与一予先确定的基准信号相比较,小于基准信号可认为该信号为干扰引入而非入侵信号,判定为“0”,超过基准值时的信号则只能在入侵行为发生时产生,判定为“1”。

也有少数的传感器产生并输出的信号只有两种状态,如干簧继电器的“通”与“断”,已经是数字信号而不需转换和比较,可直接被控制器接收。

什么是菲涅尔透镜?

  菲涅尔透镜作用有两个:

一是聚焦作用,即将热释红外信号折射(反射)在PIR上,第二个作用是将探测区域内分为若干个明区和暗区,使进入探测区域的移动物体能以温度变化的形式在PIR上产生变化热释红外信号。

什么是双鉴技术?

  根据物理学中的多普勒原理我们知道,微波以一种频率发送,在其覆盖的范围内有移动物体时,将以另一种频率反射,这样发射频率和反射频率有一个频率差异。

这样检测改变量的大小可得知人的体积及移动速度,结合红外探测到的信号,同时通过内部CPU芯片对两种触发信号作运算处理,综合分析信号的相关特征,最终确定视区内是否有入侵者。

双鉴式探测的误报率较低。

此外由于是双鉴比较,因此红外探测可调到较高灵敏度,从而克服了近体温效应,即当室温接近人体温度时,探测器仍能正常工作。

什么是三鉴技术?

  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对探测器的影响比较大,在大风、阳光照射、飞鸟或其它小动物的移动等情况下均可能引起探测器的误报,所以要求探测器一般都是安装于室内环境。

但这样只有当入侵者进入室内时才会引发报警,不能真正有效的实现把入侵者阻挡在门外,所以市场上急需一种探测器能在入侵者进入室内前就能够预先报警,将防线外移,把入侵者阻挡在室外,这就是室外型的探测器。

由于室外环境的影响因素较多,室外探测器比一般的探测器要求有更高的抗误报能力。

探测器内部应用了两个甚至三个红外传感器,采用双视窗的结构,当这些传感器均判断为有真正的人体入侵时才报警。

采用这种技术不仅可抗强光(≥100万Lux,一般室外探测器的才几万Lux),且可抗大风、小动物、外界噪声及各种恶劣气候的影响,真正达到符合室外防范的要求。

什么是双幕帘技术?

  方向识别幕帘一般由双幕帘组成,这两道幕帘分为内幕帘A和外幕帘B。

当主人从内往外走动时,先触发内幕帘A,再触发外幕帘B,此时探测器不报警;当入侵者由外往内闯入时,先触发外幕帘B,再触发内幕帘A,此时探测器立即报警。

户主出去以后返回室内时,也是先触发外幕帘B再触发内幕帘A,为此需对户主返回与外人入侵进行区别,探测器会在户主出去后进行一定的报警时间延时,以确保户主返回时不报警。

幕帘探测器一般是用于防范窗户、阳台等进出口区域,但安装一般幕帘探测器后,主人在出入阳台也可能触发探测器报警,户主的活动空间随之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方向识别幕帘探测器则可解决这一问题。

什么是四幕帘技术?

  四幕帘的组成,其工作原理和上述的双幕帘相同,具备方向识别功能。

但其采用了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SP),以及应用了三矢量数位正交分析技术,能够更准确地辨别人体的移动方向,进一步提高方向识别的精确性。

被动红外探测器的原理是什么?

  所谓被动红外探测器只有红外线接收器。

当被防范范围内有目标入侵并移动时,将引起该区域内红外辐射的变化,而红外探测器能探测出这种红外辐射的变化并发出报警信号。

实际上除入侵物体发出红外辐射外,被探测范围内的其它物体如室外的建筑物、地形、树木、山和室内的墙壁、课桌、家俱等都会发生热辐射,但因这些物体是固定不变的,其热辐射也是稳定的,当入侵物体进入被监控区域后,稳定不变的热辐射被破坏,产生了一个变化的热辐射,通过菲涅尔透镜,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感应到的是移动物体温度与背景温度的差异,将红外信号变化转变为电信号后发出的报警信号。

主动红外探测器的原理是什么?

  主动红外探测器是由红外光发射器和接收器两个部件构成。

一端发射红外线、另一端接收的红外线,通过红外线将对射两端形成一个回路。

主动红外发射器发出一束经调制的红外光束,投向红外接收器,形成一条警戒线。

当目标侵入该警戒线时,红外光束被部分或全部遮挡,接收机接收信号发生变化而报警。

FOCUS探测器ALLINONE技术的含义

  ALLINONE技术在单鉴红外探测器的应用,增强了自我的保护能力,而有效降低误报率。

主要体现在:

在单鉴探测器中增加红外防遮挡,能让防遮挡距离达到15-20CM;探测器如果探测到有强光的干扰时,系统就会自动关闭,模糊控制外界环境而启动,防止误报;具备方向识别和环境识别的功能,利用红外的本身性能和模糊控制的方法,探测器可以自动测定周围环境的温度、电磁波、微风、噪音干扰等而进行自我调节,防止因环境变化引起的误报;采用CPU控制和区域探测的方式,如主人需外出,在有效的时间内不会报警,进来后改为10秒,10秒后若有人再次进来就会触发报警,如一人外出未进来,再有人外出,则计时重新开始;能量堆积DSP芯片的应用,提高了探测器的灵敏度,加强了防宠物功能,将误报率降到最低。

  ALLINONE在双红外探测器的运用中不但包含了单鉴红外探测器中体现出来的功能,也采用了许多独特的设计:

增加振动传感,在系统工作时震动或触摸都会自动报警,加强自我的保护能力;探测脉冲数可选择,即是根据物体移动的速度,可以选择探测侵入者走动步数设置报警模式,做到识人而报;采用双频探测技术和温差分割方式判断宠物与否,多重的防宠物功能,让探测器更具灵动性;自动温度补偿功能,若探测器的表面有露珠或结冰,及时调节温度,使探测器的探测环境不被干扰。

  双鉴或多鉴探测器往往要求的技术含量比较高,人工智能化的设计要求更高。

ALLINONE技术在双鉴及多鉴应用中,可以转换探测模式,采用人工智能芯片模糊计算,若在5分钟内红外报警10次,而微波未报警,则系统会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微波为主探测器,反之依然,从而降低误报并发送故障信息。

并且为了彻底改变在一个房间不能安装两个探测器的现象,采用微波分时发射,两个探测器同时开机时,微波的发射时间会有差分,借此抵消同频干扰。

与应用在单鉴中的芯片不同,双鉴和多鉴用动态时间分割DSP,根据人体活动频率和动物振动频率的不同,来判断目标,有效地防止误报的发生。

如何理解FOCUS探测器的超低功耗特点?

  采用超微功耗电路设计;在软件上采用了节电工作模式。

 采用了双运放电路设计,有效地控制了电压的波动。

避免了漏报、杜绝了误报。

FOCUS单鉴探测器功耗为9μA,电池使用寿命可达36个月;双鉴探测器功耗为20μA,电池使用寿命可达18个月。

FOCUS探测器的几种工作模式及原理

  工作模式可以分为:

节电模式(6分钟)、普通模式(1分钟)、测试模式(10秒)。

原理:

红外探测器感应到移动人体后,立即发射第一次报警信号,10秒后自动发射第二次报警信号后,红外探测器休眠6分钟(1分钟)后,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安装红外探测器时要考虑环境中哪些因素?

  主动式红外探测器用于室内警戒时,工作可靠性较高。

但用于室外警戒时,受环境气候影响较大。

由于光学系统的透镜表面是裸露在空气之中,极易被尘埃等杂物所污染。

但是由主动式红外探测器所构成的警戒线或警戒网可因环境不同随意配置,使用起来灵活方便。

  被动式红外探测器属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