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411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必修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086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8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 411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中数学 411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中数学 411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中数学 411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中数学 411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高中数学 411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高中数学 411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高中数学 411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高中数学 411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高中数学 411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高中数学 411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高中数学 411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高中数学 411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高中数学 411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高中数学 411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高中数学 411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必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高中数学 411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必修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高中数学 411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必修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高中数学 411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必修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高中数学 411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必修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 411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必修2.docx

《高中数学 411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 411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必修2.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数学 411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必修2.docx

高中数学411圆的标准方程教案新人教A必修2

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2014年高中数学4.1.1圆的标准方程教案新人教A必修2

一、内容及解析

1、内容:

运用解析法研究圆的方程,它与其他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应用

2、解析:

在初中曾经学习过圆的有关知识,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所学知识及前几节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解析法研究圆的方程,它与其他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应用.同时,由于圆也是特殊的圆锥曲线,因此,学习了圆的方程,就为后面学习其他圆锥曲线的方程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本节内容在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许多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目标及解析

1、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的标准方程写出圆的圆心、半径;

(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通过圆的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形成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能力;

(3)理解掌握圆的切线的求法.包括已知切点求切线,从圆外一点引切线,已知切线斜率求切线等..

2、解析:

由于“圆的方程”一节内容的基础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对圆的标准方程要求层次是“掌握”,为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本节内容可采用“引导探究”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所谓“引导探究”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为若干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把“引”和“探”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的每项教学措施,都是给学生创造一种思维情境,一种动脑、动手、动口并主动参与的学习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解决问题.

三、数学问题诊断分析

教科书在得到方程

之后,用“曲线与方程”的思想,解释了坐标满足方程的点一定在曲线上,对于这点部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四、教学支持条件

本节内容联系生活,应用广泛,数形结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帮助学生分析掌握,若有条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直线可以用一个方程表示,那么,圆可以用一个方程表示吗?

圆的方程怎样来求呢?

这就是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板书本节课题:

圆的标准方程.

(三)新知探究

问题1:

已知两点A(2,-5),B(6,9),如何求它们之间的距离?

若已知C(3,-8),D(x,y),又如何求它们之间的距离?

问题2:

具有什么性质的点的轨迹称为圆?

问题3:

图1中哪个点是定点?

哪个点是动点?

动点具有什么性质?

圆心和半径都反映了圆的什么特点?

图1

问题4:

我们知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一条直线的条件是两点或一点和倾斜角,那么,决定圆的条件是什么?

问题5:

如果已知圆心坐标为C(a,b),圆的半径为r,我们如何写出圆的方程?

问题6:

圆的方程形式有什么特点?

当圆心在原点时,圆的方程是什么?

问题7:

根据圆的标准方程说明确定圆的方程的条件是什么?

问题8:

确定圆的方程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问题9:

坐标平面内的点与圆有什么位置关系?

如何判断?

师生活动: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后得出讨论结果:

1、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AB|=

|CD|=

.

2、平面内与一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称为圆,定点是圆心,定长是半径(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3、圆心C是定点,圆周上的点M是动点,它们到圆心距离等于定长|MC|=r,圆心和半径分别确定了圆的位置和大小.

4、确定圆的条件是圆心和半径,只要圆心和半径确定了,那么圆的位置和大小就确定了.

5、确定圆的基本条件是圆心和半径,设圆的圆心坐标为C(a,b),半径为r(其中a、b、r都是常数,r>0).设M(x,y)为这个圆上任意一点,那么点M满足的条件是(引导学生自己列出)P={M||MA|=r},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让学生写出点M适合的

=r.①

将上式两边平方得(x-a)2+(y-b)2=r2.

化简可得(x-a)2+(y-b)2=r2.②

若点M(x,y)在圆上,由上述讨论可知,点M的坐标满足方程②,

反之若点M的坐标满足方程②,这就说明点M与圆心C的距离为r,

即点M在圆心为C的圆上.方程②就是圆心为C(a,b),半径长为r的圆的方程,我们把它叫做圆的标准方程.

6、这是二元二次方程,展开后没有xy项,括号内变数x,y的系数都是1.点(a,b)、r分别表示圆心的坐标和圆的半径.当圆心在原点即C(0,0)时,方程为x2+y2=r2.

7、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中,有三个参数a、b、r,只要求出a、b、r且r>0,这时圆的方程就被确定,因此确定圆的标准方程,需三个独立条件,其中圆心是圆的定位条件,半径是圆的定形条件.

8、确定圆的方程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即列出关于a、b、r的方程组,求a、b、r或直接求出圆心(a,b)和半径r,一般步骤为:

1°根据题意,设所求的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2°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a、b、r的方程组;

3°解方程组,求出a、b、r的值,并把它们代入所设的方程中去,就得到所求圆的方程.

9、点M(x0,y0)与圆(x-a)2+(y-b)2=r2的关系的判断方法:

当点M(x0,y0)在圆(x-a)2+(y-b)2=r2上时,点M的坐标满足方程(x-a)2+(y-b)2=r2.

当点M(x0,y0)不在圆(x-a)2+(y-b)2=r2上时,点M的坐标不满足方程(x-a)2+(y-b)2=r2.

用点到圆心的距离和半径的大小来说明应为:

1°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点在圆外

(x0-a)2+(y0-b)2>r2,点在圆外;

2°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点在圆上

(x0-a)2+(y0-b)2=r2,点在圆上;

3°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点在圆内

(x0-a)2+(y0-b)2<r2,点在圆内.

(四)应用示例

例1:

写出圆心为A(2,-3),半径长等于5的圆的方程,并判断点M1(5,-7),M2(-

-1)是否在这个圆上.

解:

圆心为A(2,-3),半径长等于5的圆的标准方程是

(x-2)2+(y+3)2=25,

把点M1(5,-7),M2(-

,-1)分别代入方程(x-2)2+(y+3)2=25,

则M1的坐标满足方程,M1在圆上.M2的坐标不满足方程,M2不在圆上

变式训练:

写出下列各圆的标准方程:

(1)圆心在原点,半径是3;

(2)经过点P(5,1),圆心在点C(8,-3);

解:

(1)由于圆心在原点,半径是3,所以圆的标准方程为(x-0)2+(y-0)2=32,即x2+y2=9.

(2)方法一:

圆的半径r=|CP|=

=5,

因此所求圆的标准方程为(x-8)2+(y+3)2=25.

方法二:

设圆的标准方程为(x-8)2+(y+3)2=r2

因为圆经过点P(5,1),所以(5-8)2+(1+3)2=r2,r2=25,

因此所求圆的标准方程为(x-8)2+(y+3)2=25.

点评:

本题要求首先根据坐标与半径大小写出圆的标准方程,然后给一个点,判断该点与圆的关系,这里体现了坐标法的思想,根据圆的坐标及半径写方程——从几何到代数;根据坐标满足方程来看在不在圆上——从代数到几何.

例2:

△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是A(5,1),B(7,-3),C(2,-8),求它的外接圆的方程

师生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从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入手,要确定圆的标准方程,可用待定系数法确定a、b、r三个参数.另外可利用直线AB与AC的交点确定圆心,从而得半径,圆的方程可求,师生总结、归纳、提炼方法.

解:

法一:

设所求的圆的标准方程为(x-a)2+(y-b)2=r2,因为A(5,1),B(7,-3),C(2,-8)都在圆上,

它们的坐标都满足方程(x-a)2+(y-b)2=r2,于是

解此方程组得

所以△ABC的外接圆的方程为(x-2)2+(y+3)2=25.

法二:

线段AB的中点坐标为(6,-1),斜率为-2,

所以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y+1=

(x-6).①

同理线段AC的中点坐标为(3.5,-3.5),斜率为3,

所以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y+3.5=3(x-3.5).②

解由①②组成的方程组得x=2,y=-3,

所以圆心坐标为(2,-3),半径r=

=5,

所以△ABC的外接圆的方程为(x-2)2+(y+3)2=25.

变式训练:

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是A(4,0),B(0,3),C(0,0),求它的外接圆的方程

答案:

点评:

△ABC外接圆的圆心是△ABC的外心,它是△ABC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它到三顶点的距离相等,就是圆的半径,利用这些几何知识,可丰富解题思路.

(五)小结

①圆的标准方程.

②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③根据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的方法.

④利用圆的平面几何的知识构建方程.

⑤直径端点是A(x1,y1)、B(x2,y2)的圆的方程是(x-x1)(x-x2)+(y-y1)(y-y2)=0.

设计意图:

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六、目标检测

1、写出下列圆的标准方程:

(1)圆心在C(-3,4),半径长为

(2)圆心在C(8,-3),且经过点M(5,1).

2、已知两点

,求以线段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并判断点M(6,9),N(3,3),Q(5,3)在圆上、在圆内、还是在圆外(可用计算器)?

设计意图:

通过课本中的原型习题考察学生运用新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掌握程度。

七、配餐作业

A组

1、平面内与的点的集合(轨迹)是圆,定点就是,定长就是;

2、已知圆的圆心为(

),半径为

,则圆的标准方程是;

3、已知圆的圆心为原点,半径为

,则圆的标准方程是;

4、已知圆心为O(3,4),半径为5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设计意图:

对课本中的习题作同等程度或降低程度的变式,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预计完成时间20分钟。

B组

1、若一圆的标准方程为

,则此圆的圆心和半径为()

A.(-1,5),

B.(1,-5),

C.(-1,5),3D.(1,-5),3

2、点

与圆

的位置关系是()

A.在圆外B.在圆上

C.在圆内D.不确定

3、求适合下列条件的圆的方程:

(1)求经过两点A(-1,4),B(3,2)且圆心在y轴上的圆的方程;

(2)求圆心在x轴上,半径为5,且过点A(2,-3)的圆的标准方程。

4、圆心在直线y=-2x上,且与直线y=1-x相切于点(2,-1),求圆的方程。

设计意图:

适当提高难度,考察学生的基本思维和数学思想方法。

预计完成时间20分钟。

C组

1、圆心在点C(3,4),半径是

的圆的标准方程()

A.

B.

C.

D.

2、点(1,1)在圆

的内部,则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3、若实数x,y满足

的最小值。

4、求过A(1,-1),B(-1,1)且圆心在x+y-2=0上的圆的方程。

设计意图:

使学生对函数的画法和对函数的运用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会运用函数知识解决稍微复杂的问题。

预计完成时间15分钟。

教学反思:

(1)课时

课题:

书法---写字基本知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

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

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

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

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1、书写姿势:

做到“三个一”:

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

2、了解钢笔的性能:

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

1、基本笔画包括:

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

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四、作业:

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

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

我的思考:

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

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

(2)课时

课题:

书写练习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

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

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

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

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杏:

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

(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竖要内斜,稍扁;“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

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两竖要内斜;下面单人旁起笔对准上面的左竖,竖弯钩起笔对准上面的右竖;竖弯钩要舒展,(用红笔描竖弯钩,并在旁边书写一个大的竖弯钩)要求弯处圆转,不能僵硬(书写僵硬的竖弯钩,并在旁边打×)。

春:

上部三横都是短横,收笔处不要顿;撇画最长,捺画从哪里起笔?

从第三横下面起笔,不能碰到撇;下面“日”的两竖要竖直,不能斜。

雨:

旁边两竖要内斜,上横短,中竖写在竖中线上;从下面看,哪一笔最低?

钩最低,中竖最短;四个点都是斜点。

江: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三点水第二点略向外展;右边“工”字上横是短横,下横是长横;中竖略斜。

南:

上横短;下边两竖内斜;框架中两横都是短的,中间一竖悬针;三个竖画左、中差不多长,右竖钩最低;横折钩要写出弯势。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评:

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书写练习1、杏花春雨江南

我的思考:

进一步加强写字姿势训练,这是根本。

在了解字结构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每个字的书写。

及时对书写情况进行反馈,同时通过奖励激发学生兴趣。

课后反思:

通过字形的比较,学生基本上学会了笔画位置的比较,但是还需要不断的引导。

第(3)课时

课题:

书写练习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掌握车字旁写法,并能把“轻”字写端正。

2、完成书写练习。

重点:

正确地书写“轻”字

难点:

“车”字旁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讲评上一课作业情况。

1、表扬书写优秀者,展示其作业。

2、指出存在的主要缺点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二、指导“车”字旁写法:

1、出示范字,观察“车”字旁写法。

2、讨论明确其书写要领:

“车”字旁分四笔完成,整个偏旁左重右轻,不超过竖中线。

第一笔横稍短。

第二笔撇折收笔于横中线。

第三笔垂露竖,应在第一笔横下的正中位置起笔。

最后一笔,比第一横长一些,离折笔稍近一些。

3、练写“车”字旁。

三、指导临写“轻”字。

1、观察范字。

2、明确写法。

“轻”字的写法:

“轻”字左窄右宽,右边的第一笔起笔与左边的第一笔短横相齐平,底部大体相齐,右边上下两部分基本相等。

四、课后延伸

书写:

斩、转

板书设计:

书写练习2、轻、斩、转

我的思考:

以复习巩固导入,并有针对地进行纠正。

明确字的重心及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分布的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字的结构特点。

在练习书写“车”字旁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整个字的字形。

课后及时巩固,拓展。

课后反思:

学生基本上能把握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处理好左右的布局。

第(4)课时

课题:

结构特点(六)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懂得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

掌握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

难点:

把握好字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二、教学新课

1.讲解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

(1)教师讲解字头的书写。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书写。

(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小结,提出要求。

2.指导书写例字

(1)出示例字:

“宝”:

首先要控制好字头,摆正位置,下面的“玉”字占格子的一半以上,特别是最后一横宜稍长,使整个字立正。

“穷”:

下面的力字宜正,不宜写得太小。

(其余字略)

(2)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3、提出注意点三、讲评:

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结构特点(6)宝、穷、写、会、奔

我的思考:

使学生更好的把握好字的结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辨别能力。

激励学生更好的书写。

第(5)课时

课题:

怎样写好字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端正态度。

教学过程:

一、正确的学书之路

1.临帖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最根本的方法。

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书法家是不经临习而成功的,没有一个字写得好的人是不经过临帖的。

只有临帖,取法唐楷、晋行、汉隶、秦篆等传统的东西,才会有所获。

2.专一

学书首先应师承一家,建立根据地,然后再发展。

这就有一个选帖的问题,选帖的标准:

①好帖;②喜欢。

选定帖后专心致志,认真临习,坚持不懈,直至形同神似。

这个时期检验你学习得怎样,首先看临得像不像,再看笔法笔意。

3.博采众长

当对一本帖或一家书体临习达到形同神似之后,就要广涉其他好帖,取其营养加以吸收消化,融会贯通。

4.字外功夫

练字的同时经常要多读书,多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加强自身修养。

总之一句话,加强字外功夫的训练。

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便自成一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正确的学书之路概括为:

二、科学的学书方法

明确了正确的学书之路之后,我们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1.临帖和摹帖

这既是正确学书之路的开端,又是正确学书方法中的根本点,必须坚信不疑,坚定不移。

摹帖和临帖各有优点,效果各异。

姜夔《续书谱》中说:

“临书易失占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

”其中的“笔意”即指笔法、笔势及线条意趣。

“临”的方法就是看着字帖,照着写。

只要仔细地临,便容易掌握笔法笔意.从而把范本的精髓学到手。

“摹”的方法,就是用薄纸蒙在帖上,直接地描画。

所以字形基本上不会走样,多摹几遍,有利于把握结构。

但摹书看不清笔法,“易失笔意”,虽然间架不错.但没有笔法,字就僵化。

所以,初学者可以临摹并用,相互补充。

2.每天定量

事实证明,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练字也一样,写得太少,练习量跟不上,就谈不上进步;当然盲目机械地多写,疲倦了效果也不好。

一定的量才能达到的一定的效果,较佳的量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

3.循序渐进

学习书法,在勤学苦练的基础上,还应该懂得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一,先正楷,后行草。

苏轼说:

“真生行,行生草。

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就是说楷、行、草书三者如同人的立、走、跑,如果人连站都不能站,怎么能走和跑呢?

如果没有楷书基础,直接写行书、草书,就会疏于法度,流于轻滑飘浮。

行书、草书是楷书的流、便、疏、散,学好楷书之后,加强用笔的流动呼应,行草就容易上手。

等到楷法熟练,再写行草时.便可悟到两者相通之处,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第三,先点画,后结构,再章法。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也就是以基本点画为基础的艺术。

基本点画不好,整字或整篇的艺术性就无从谈起。

由于钢笔尖性硬,在线条变化上相对简单得多,故钢笔书法学习在结构上花的时间多,而在用笔、点画上相对较少。

但这并不是说点画用笔不重要,相反,它是钢笔书法的基本功,只有在点画书写的基本功扎实之后,才可能去把握结构。

在结构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整幅字的章法就容易把握了。

第(6)课时

课题:

结构特点(七)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皿”、“土”等做字底的字的结构特点,学习这类字的写法。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

掌握字的结构,学习写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例字,进行讨论:

(1)这些字是什么结构?

(2)它们分别是什么字底?

(3)书写上有什么特点?

二、教师示范小结

三、指导要点

盘:

上半部分宜瘦长,下面要宽扁。

皇:

“白”字头是方形结构的,要写的紧凑些,略小;“王”上两横短,下横长,略大。

至:

第一横不要太斜,撇折点也不要太斜;下面的“土”要端正,下横要长。

竖:

上半部分要摆好位置,左右不要分开;下面的“立”,点在正中,上横短,点撇要呼应,下横适当拉长。

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五、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结构特点(七)、盘至竖

我的思考:

通过自主观察来了解字形。

在逐字的教学指导中使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后反思:

部分学生在练习中还需要指导。

第(7)课时

课题:

结构特点(八)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上下相同、左右相同这类字的结构特点,学习这类字的写法。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

掌握这类字的结构,学习写法。

教学过程:

一、例字,再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读课文中的一段话,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三、教师示范并小结。

四、范字指导提要

哥:

下面的部分要先写“口”再写竖钩,注意笔顺。

竹:

左竖回锋,有撇略高于和长于左撇。

羽:

左小右大,其中的4点要摆好位置,使其显得丰满些。

吕、昌:

口和曰要写成扁方形,上下重复,上小下大。

兢:

语文课文中还没有出现过,这个字可只让学生知道其书写方法,左边的竖弯钩改成竖提。

五、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结构特点(八)、哥羽

我的思考:

通过自主观察来了解字形。

在逐字的教学指导中使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后反思:

基本上能把握学生的字形,但在细节上还要加强指导。

第(8)课时

课题:

结构特点(九)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左右偏旁比例不等的特点,学习这些字的写法。

2、通过书写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

掌握这类字的结构,学习写法。

教学过程:

一、先看看例字,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读读课文,说说这些例字的书写有什么规律。

三、教师示范并小结。

四、范字指导提要

峰:

“山”字旁略高,右半的长撇长捺要舒展。

和、知:

右“口”一般比左“口”大,并比左“口”略低。

催:

左让右,单人旁撇短些,不要太斜;右半部分上下平稳,高大些。

说:

言字旁横向左取势,不宜过宽,转折时要对准上面的点,提和下一笔呼应,并注意提的角度。

五、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