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22633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docx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docx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I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I)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共60分,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该诗体现了哪一学派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2.斯塔夫里阿诺斯评价朱熹的思想时说:

“理学(新儒学)……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

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循规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意思是

A.理学阻止了中国独特文明的延续B.理学缺乏创新性的新观念

C.理学阻碍了儒家思想的发展D.理学成为僵化社会的理论基础

3.《民本的极限——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文中认为,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而非传统政治体系的所谓“掘墓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黄宗羲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

②黄宗羲的政治哲学仍然是服务于传统王权的儒家政治哲学

③黄宗羲并不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④黄宗羲的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作用有限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希腊人认为神是和自己很相似的,区别仅仅是神更有力量、更长寿、更美丽。

这一看法直接源于希腊人

A.长期的海外贸易B.繁荣的商品经济

C.丰富的人文精神D.成熟的民主制度

5.大前提: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分别是东西方的先哲。

小前提:

亚里士多德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结论:

孔子也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关于这个三段论,判断正确的是

A.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正确B.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错误D.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都错误

6.“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以民为本B.人民主权C.君主立宪D.社会契约

7.15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

“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

”与哪一发明的传入直接相关

A.造纸技术B.雕版印刷C.活字印刷D.装订书籍

8.西欧有一句名谚:

“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

”结合古代科技史,指出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古代科技

B.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

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擅长创新技术

D.欧洲人吸收借鉴中国科技,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

9.英国数学家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中写道:

“近代力学体系的全部发展过程刚好占了两个世纪。

它从伽利略开始,到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止。

伽利略跨出了第一步,找到了正确的思维道路。

”“伽利略跨出了第一步”是指

A.注重实验和严密逻辑体系B.认为外力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

C.指出了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的错误D.认为时间和空间不能离开物质独立存在

10.2013年新年伊始,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加速,一场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席卷我国大部,空气质量持续恶化。

该情景发达国家也似曾相识。

人类面临类似威胁始于

A.文艺复兴时期B.蒸汽时代C.电气时代D.信息时代

11.近代人们对某一著述的评论:

评论一:

“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

“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

“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最有可能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新学伪经考》   D.《变法通议》

12.马克思指出:

“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

”上述观点能够用来评价

A.中体西用的思想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13.1915年陈独秀提出:

“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

”作者要求变革的主要是

A.军事技术B.思想文化C.经济体制D.政治体制

14.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如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B.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政治革命D.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

15.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

“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16.要进行主题为“毛泽东思想在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创夺取政权新局面中的发展”的研究性学习,我们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D.《论人民民主专政》

17.关于“双百”方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双百”是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提出之初,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发展

C.它是在社会制度发生变化的基础上提出的D.促进了我国文艺和科研事业

18.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①②③处分别应该是

批次

留学时间

留学初衷

第一次

晚清的留学热潮

第二次

民国初期的留学热潮

笫三次

国民政府时期的留学热潮

科技救国

第四次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热潮

第五次

改革开放以后的留学热潮

创业立业

A.实业救国、建设祖国、富国强兵  B.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祖国

C.建设祖国、实业救国、富国强兵  D.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祖国

19.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

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

”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

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20.下列四幅作品,从创作风格判断,出现最晚的应该是

A.《格尔尼卡》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C.《自由引导人民》 D.《日出•印象》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格拉底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

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材料二】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

“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

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

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

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三】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

Sapere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对一个问题的回答:

什么是启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基本观点。

他是基于怎样的背景提出该观点的?

(2分)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

(1分)这与教会的哪一主张有直接冲突?

(1分)它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有什么关系?

(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

(2分)这些构想是材料三中康德哪一观点的体现?

(1分)这表明当时思想界的核心思潮是什么?

(1分)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

(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

……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皇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

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

……它(小篆)字体整齐划一,布局紧凑,笔划匀称,明显改变了六国文字那种构造繁杂,难写难认的弱点。

在秦代,……由于隶书笔划平正,结构趋于合理,便于书写辨认,因此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并成为全国常用的通行字体。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

——[英]乔·韦尔斯《世界史纲》

【材料三】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

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

……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1918年钱玄同发表的《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措施的因素有哪些?

(2分)秦代文字由篆书向隶书的演进反映了文字演变的什么特点?

(1分)

 

(2)材料二中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

(1分)从秦始皇“书同文”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韦尔斯观点的认识。

(4分)

 

(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汉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的主要理由有哪些?

(3分)对于包括汉字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1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政治精英们为了本国的富强和发展,使本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出了重大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自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譬如建屋,孔子奠其基,秦、汉二君营其室,后之王者,不过随时补苴,以求适一时之用耳,不能动其深根宁极之理也。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唐兴,初未暇于四夷:

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

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今录招降开置之目,以见其盛。

……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新唐书

【材料三】康熙亲自向南怀仁等传教士学习几何学、测量学、解剖学和医学,并在宫中设实验室,进行化学和药学的研究。

……康熙皇帝由于研究西欧科学的好学心,对我们的圣教也产生了兴趣。

……不久皇帝允许我们在皇宫里自由传教,甚至我们还不止一次地听说,皇帝根据天主教的教义对这一宗教的价值表示了肯定,并依据迄今为止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势头,认为这一外来宗教将来必定会成为中国最大的宗教。

——西方传教士白晋《康熙帝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是如何评价秦始皇的?

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作者观点的正确性。

(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在突厥地区实行什么制度?

(1分)这—制度的推行有何积极意义?

(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康熙帝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这种态度给中国文明可能带来什么积极影响?

(2分)康熙帝的这种态度为什么没有使中国社会发生质变?

(试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加以论述)(3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我们在评价封建帝王时应该坚持哪些基本的标准?

(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审判查理一世开始了。

独立派内部出现犹豫和动摇,但克伦威尔顺应士兵和广大民众的要求,把国王当作暴君、叛徒、杀人犯和国家公敌。

他在审判国王的特别法庭上,竭力向摇摆不定的法官们阐明处死国王的理由……最后他不顾法官们的暖昧态度,并排除来自法国、西班牙等国封建势力的干预,亲自起草对国王执行死刑的命令。

——米·阿·巴尔格《克伦威尔及其时代》

【材料二】战争使克伦威尔在英伦三岛、在全欧洲扬名,并把他一步一步向着最高权力的峰巅推进,但却使共和国步入了危机。

连年征战的巨大军费开支造成了国库空虚,国内民不聊生。

保王党公开地仇视一种宗教狂热者的统治。

国内宗教问题冲突不断发生。

一切都仿佛在倒退,人们呼吁着和平。

克伦威尔对人民安抚的政策又被议会推翻,各项改革政策议会也不过问。

军官们强迫议会改革,甚至不惜发动武装政变。

议会看到了危机,却内部纷争,意见不一,少数激进的议员策划企图“保存他们自己永久性权力的计划”方案,并要解除克伦威尔军事统帅的职务。

克伦威尔开始策划“取而代之”。

——查尔斯·弗思《克伦威尔传》

【材料三】克伦威尔如何图谋去保持他自己为英国三岛的专制统治者。

有三种环境能贡献他的力量:

(一)他是一个军队所爱戴的领袖。

(二)在他的法律与命令的严密实施之下,工商业达到国内的繁荣。

(三)他的外交处置,满足了英国的爱国热心,并富裕了英国的国库。

有利的各通商条约,与荷兰人和法国人订立了。

在反抗西班牙的战争中,军队夺取了敦刻尔克;海军——此时确已变得极强……从西班牙方面抢得了牙买加,并装载大量的西班牙银子回来了。

——卡尔顿·海斯《近世欧洲政治社会史》

【材料四】(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浪潮中固然起过积极的作用。

但没有真心实意地努力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而只图填个人欲壑。

无所不为,丑态百出。

终于导致了封建王朝的复辟。

一一蒋孟引《论克伦威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克伦威尔的主张是什么?

他的主张意味着什么?

(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克伦威尔开始策划“取而代之”的主要原因。

(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克伦威尔独裁统治对英国的历史作用。

(4分)

(4)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否同意材料四的观点?

为什么?

(2分)

25.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列宁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领袖。

两位伟人虽然未曾见过面,却有着一段不平凡的交往和深厚的友谊。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因列宁先生想到中山先生,我们可以比较地看他们。

中山先生的人格伟大,无论是他的朋友,他的信徒,他的仇敌,都没有不承认的。

列宁的人格伟大,也无论是他的朋友,他的信徒,他的仇敌,都没有不承认的。

”……“他们的革命精神,两人也有相同之点,列宁遇到反动不灰心不失望,中山先生亲自说过二次革命失败亡命东京的时候,手下人人灰心,先生以为革命党人并没有损失,不必灰心,再干好了!

这样,列宁精神就是中山精神,就是革命者的精神!

” 

         ——“李大钊在列宁逝世两周年纪念大会的演讲”选自《李大钊文集》下卷

【材料二】1921年12月,马林在桂林多次与孙中山会见。

……孙中山与马林会谈时,多次赞扬苏俄政府所取得的成就,……。

通过和马林会见,孙中山进一步增进了对苏俄的了解,他开始看到“法、美共和国皆旧的,今日惟俄国为新式的”,他决心“造成一个新式的共和国”。

他从“向西方学习”,开始转向“以俄为师”。

                                               ——施成《孙中山和列宁的友谊》

【材料三】一、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

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

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民国十三年四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个能体现列宁“遇到反动不灰心不失望”精神的例子?

(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转向“以俄为师”的主要原因。

(2分)为“造成一个新式的共和国”,孙中山的革命思想随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

 

(3)两位伟人都重视民生,列宁在1921年是如何关注和改善民生的?

(2分)据材料三指出“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在民生主义方面的主张与早期相比有何新发展?

(2分)

 

(4)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列宁和孙中山两位伟人能结成深厚友谊的原因。

(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D

C

B

B

C

C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B

D

B

B

B

B

D

A

二、材料解析题

21、

(1)主张:

知识即美德。

背景:

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社会道德,导致社会道德沦丧。

(或雅典城邦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城邦衰颓。

)(2分)

(2)信仰得救,因信称义。

(1分)购买赎罪券以拯救灵魂。

(1分)这与文艺复兴倡导的对人性的尊重有内在一致性,在思想上都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2分)

(3)构想:

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君主立宪等(任答两点得2分)。

体现: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1分)核心思潮:

理性主义。

(1分)

(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2分)

22、

(1)文化交流传播,巩固国家统一。

(2分)由繁到简。

(1分)

(2)不认同。

(1分)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各地文化交流和国家统一;(2分)在漫长的农耕文明时代,中华文明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2分)

(3)字形不便于识记;汉字字义含糊;缺乏新名词;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传播工具(任三点3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答珍爱传统文化等也可)。

(1分)

23、

(1)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1分)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

(1分)

(2)在突厥地区实行羁縻府州制度。

(1分)意义:

这是唐代管理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有利民族团结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分)

(3)态度:

对外来文化采取主动学习吸收和宽容对待(或开放)的态度。

(1分)影响:

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华文明。

(1分)政治: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

小农经济为基础,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思想:

程朱理学为官方哲学,思想控制严密。

(3分)

(4)是否有利于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要坚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

(任两点2分)

24、

(1)主张:

坚决要求处死查理一世。

(1分〉处死查理一世,结束了封建王权的统治,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起来。

(2分)

(2)原因:

国内严重危机;克伦威尔及领导的军队与议会矛盾尖锐。

(4分)

(3)作用:

有利于稳定政局;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巩固英国的海上权威与商业利益。

(任两点4分)

(4)观点:

不同意,克伦威尔的作为符合英国资产阶级利益。

同意,克伦威尔否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2分)

25、

(1)体现:

发表《四月提纲》指明革命方向;领导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2分)

(2)原因:

十月革命的胜利;维护共和斗争的失败;共产国际的帮助和影响;孙中山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任写两点得2分)变化:

对三民主义重新解释,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分)

(3)列宁:

实施新经济政策(2分)新发展:

将民生问题放在国家建设的首位;以发展经济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或以发展经济解决好人民的衣、食、住、行问题)。

(2分)

(4)有共同的革命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品格。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