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36418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满分:

100分,完卷时间:

90分钟)

题号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30题共60分)

1、荀子强调“礼学”,认为“礼”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和治国的根本。

他曾猛烈批评孟子等人的思想,并培养了韩非、李斯等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

这说明()

A.荀子的思想属于法家思想体系B.荀子主张尊“礼”贬“仁”

C.儒家与法家的思想实质相近D.韩非与荀子的基本主张一致

2、明代画家徐渭主张不应以外在的种种规制来束缚、戕害自然人性。

他的画,用笔放纵,设墨酣畅。

他甚至把水墨倒在纸上,随着散化之形而作勾勒。

这表明徐渭深受下列哪一思想的影响(  )

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

C.“心外无物”D.“理”“欲”统一

3、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

“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这里的“先天不足”是指(  )

A.知识分子群体不够强大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够充分

C.民众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D.专制集权体制顽固持久

4、《大清律例》明确规定,儿子殴打父母,不论有伤无伤,处斩刑。

如果是父母殴打儿子,情形就大不相同,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殴打儿子致死,最重也只处杖六十、徒一年的刑罚。

上述规定反映出清代法律的特点是(  )

A.皇权至上,法自君出B.强调等级尊卑,主张同罪异罚

C.法分贵贱,因人而异D.强调以礼入法,忽视个人权利

5、有学者认为:

“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

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

A.风俗画和文人画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D.元曲和傩戏

6、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

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

A.都有官方印记B.没有理性思维

C.长期领先世界D.强调实用价值

7、对下图的解读中,正确地揭示了中西科技发展轨迹上的差异的是(  )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15世纪中国、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

8、世情小说是以社会现实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为题材,刻画种种世态人情的小说。

《醒世姻缘传》全书100回,前23回描写前世姻缘,23回以后重点写今世姻缘。

小说以一个人生因果、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为线索。

这部小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

A.婚姻自主日渐流行B.三纲五常日益强化

C.爱情至上观念流行D.佛教观念影响很大

9、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的文章屡见不鲜。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

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  )

A.放弃了儒家是古非今的传统观念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D.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

10、有学者指出:

“(传统中国)自满自足的社会认为在世界上其他社会都是低下的和从属的。

”下列思想或口号体现了这种社会观念开始改变的是(  )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B.“师夷长技以制夷”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1、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就社会转型问题曾说:

“……必须先其难者而后易者,首先

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他的观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进程应该是(  )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12、1920年,胡适指出:

“现在所谓新文化运动,实在说得痛快一点,就是新名词运动。

拿着几个半生不熟的名词,什么解放、改造、牺牲、奋斗、自由恋爱、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你递给我,我递给你。

”这表明(  )

A.胡适极力反对新文化运动B.新文化运动后期存在盲目和浅薄问题

C.胡适提倡开展白话文运动D.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没有进步意义

13、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

“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

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14、延安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

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

二者的主要表现分别是(  )

A.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B.毛泽东思想萌芽、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

C.毛泽东思想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毛泽东思想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15、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下列属于报道这一事件的文章标题是(  )

A.《标准只有一个》《迈向科学发展的春天》

B.《要敢闯》

《扭住中心不放》

C.《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

D.《评“左”比右好》《吸收无产阶级的新鲜血液》

16、“文革”结束后,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到邓小平“南方谈话”,我国出现了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

这两次思想解放(  )

A.结束了“左”倾错误,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B.破除了对领袖个人和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崇拜

C.提高了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D.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7、在中国历史的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著作的翻译……出版的书籍译自俄文的占了38%到

45%,英文占了25%到37%,其他语种只占3%到7%。

这一状况最有可能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D.“一五”计划时期

18、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19、1977年12月10日前后,各省区市先后举行了高考,有570万青年穿着厚厚的冬衣走进了他

们陌生而又备感亲切的考场,构成我国高校招生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

这一制度的实行(  )

A.有利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完全满足了建设人才需要

C.解决了知识青年待业问题D.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

20、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

“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

”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

C.“美德即知识”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21、下表是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1334—1342)制定的一个公开的赎罪价目表,对不同的罪行,规定了不同的价格。

对此,后来马丁•路德的回答是(  )

罪名

杀人罪

谋杀双亲或兄弟姊妹

伪造文书

赦免价

8个金币

6个金币

7个金币

A.因行称义B.先定论C.信仰得救D.教随国定

22、“没有钱花的人既不是自由的人,也不会风度翩翩。

有道德的人应当追求财富,使自己能够过上好日子……只要不损害别人,凭熟练的技艺增加自己财富的人是值得称赞的。

”该观点最早源自(  )

A.启蒙思想家B.宗教改革者

C.人文主义者D.古代儒学大师

23、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说:

“没有比在

法律的借口下和装出公正的姿态时所做出的事情更加残酷的暴政的了。

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不幸的人们正是在他们得救的跳板上被溺死的。

”在此,孟德斯鸠认为(  )

A.法律有阶级性B.法律地位至上

C.司法必须公正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4、18世纪的法国,一些妇女通过沙龙和阅读,进入了以前专为男人享有的知识领域;她们摆脱了宗教的束缚,探讨文学、哲学和政治学;她们的书房里收藏有博物学词典,有物理学和化学方面的论文。

据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法国(  )

A.理性主义影响广泛B.男女平等已经实现

C.知识传播十分迅速D.妇女收入显著提高

25、牛顿的发现被认为“跳出了神秘的黑匣子,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

这是因为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  )

A.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

的蒸汽时代B.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C.从根本上冲击了宗教神学的基础D.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飞跃

26、四川某中学举行了一场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一学习小组的代表作了精彩的演讲,其演讲提纲如下图所示。

你认为该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演讲提纲

……例证

瓦特——英国工业革命

法拉第——第二次工业革命

爱因斯坦——第三次科技革命

比尔·盖茨——信息技术革命

……

A.“重大科学理论出现是科技革命的先导”

B.“杰出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大发展”

C.“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

D.“欧洲是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中心”

27、阅读下表,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1601—

1605年

1631—

1635年

1651—

1655年

1696—

1700年

宗教(教士和

神学家)

7.0%

6.3%

5.4%

1.9%

科学

1.7%

4.6%

7.0%

5.2%

A.放弃宗教信仰的人数增多B.科学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

C.宗教改革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D.科学的进步彻底批驳了宗教神学

28、贝多芬用音乐全力颂扬“人有权决定自身命运”这一时代理念。

据此判断,贝多芬的作品体现的时代主旋律是

A.启蒙时代的自由精神B.工业时代的自由主义

C.古典主义的悲剧情结D.现实主义的批判意识

29、某作品被公认为文学史上描写政治黑暗最经典的著作之一。

其主人公曾经是理性主义的追随者,爱真理,为自由而奋斗,但现实告诉他,人的理性克服不了自私的本能,“到处是伪善,到处是欺诈”的现实无法改变。

与这部作品创作风格一致的是(  )

A.《自由引导人民》

B.《唐璜》

C.《大卫•科波菲尔》D.《等待戈多》

30、“在欧洲(最早在法国)唯美主义与自然主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艺术流派。

主要表现在绘画上,反对学院派的保守,主张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直接获取光与色的无穷变化以作艺术表现……也是人类将艺术与科技相互融合的一种全新的成果。

”此评论适用于(  )

A.表达情感的“浪漫主义”绘画B.反传统、反理性的“现代主义”艺术

C.穿透历史的“印象派”艺术D.注重表现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美术

二、非选择题:

(31题13分,32题12分,33题15分)

31、(13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

……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皇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

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之记号。

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

——1918年钱玄同发表的《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

材料三

 

(1)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措施的目的有哪些?

(4分)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汉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的

主要理由有哪些?

(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材料二的观点。

(3分)

32、(12分)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一些新兴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

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癸卯学制

1904年颁布

 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分量仍很重

壬子癸丑学制

1912—1913年颁布

 取消读经讲经课

壬戌学制

1915年开始酝酿,

1922年颁布

 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

(2分)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4分)

(2)材料二中“读经讲经课”讲授的是哪个学派的经典?

(2分)经学在明清备受尊崇,其原因是什么?

(4分)

33、(15分)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

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

……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

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

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

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

材料二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

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实验场。

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

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

材料三 晚清以来,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

进入民国

,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

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新文化运动。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的影响。

(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

19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发明与创造”?

(5分)

(3)阅读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你侧重于哪一种观点?

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

(5分)

答案

(满分:

100分,完卷时间:

90分钟)

题号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30题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B

D

A

D

B

D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C

D

B

B

D

D

D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C

A

C

B

B

A

C

C

二、非选择题:

(31题13分,32题12分,33题15分)

31、(13分)

(1)发展文化;保证政令畅通;巩固国家统一。

(答出其中两点得4分。

(2)字形不便于识记;汉字字义含糊,文法不精密;缺乏新名词;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传播工具(任答三点得6分。

(3)该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

(1分)汉字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承的主要载体,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

(2分)

32、(12分)

(1)思潮:

人文主义。

(2分)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兴起与发展;中世纪教会的神学束缚阻碍了社会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希

望创造财富,要求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手段。

(任两点得4分)

(2)学派:

儒家学派的经典。

(2分)原因:

宋明以来,儒家思想的不断沉淀与发展;明清时期,维护统治和社会秩序稳定的时代需要;明末清初思想家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合理的批判与发展,使之经世致用和反映时代需求。

(任两点得4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宋明理学、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1)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材料描述“注重……德智体美”“古典文学”“自然科学”可知是考查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阐述即可。

(2)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所学不难判断是儒家学派;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宋明理学对儒学的新发

展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这个角度阐述即可。

33、(15分)

(1)君主及其政府的权力源于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权利;君主及其政府威胁人民的权利时,人民有权推翻它。

(3分)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支持,对其他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斗争产生广泛影响。

(2分)

(2)制定联邦宪法;确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调和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

(3分)

爱迪生发明电灯等,创建第一个发电厂;贝尔发明电话机;福特制造出美国第一辆汽车;德雷克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

(任两点2分)

(3)(5分,观点1分,论述4分)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史论结合,言简意赅。

在“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部分:

侧重①:

“师夷长技”促进了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学习。

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

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思想,辛亥革命和《临时约法》促进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

侧重②:

民国的建立,促进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

新式学堂和留学风气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吸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

北京大学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民主思想和科学技术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1)问考查英国的民主思想和科学。

主要考查洛克的思想及其影响,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提取有关主张的关键词,并结合洛克的主张来回答,“影响”主要回答对英国等国家反封建专制产生的影响。

(2)问考查美国民主政治、科技的发展。

第一小问可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来回答;第二小问实际是要求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取得的科技成果。

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依据材料明确一种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