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23137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9月月考考试

高一语文

第Ⅰ卷(61分)

说明: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只上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大约在一万年前,人类从石器的打制过渡到磨制,复合生产工具进入了全盛时代。

在人类生活实践的长河中,那时出现了三项划时代的成就:

种植业、养殖业和制陶业。

这就是考古学所称的新石器时代。

这三项成就,为人类文明时代的出现,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

在人类发明陶器之前,最原始的烹调工具是用火烧红的石头。

人们在生活中发现,在烧红的石板上可以烙肉也可以烙谷物。

这种习惯沿袭至今,古风犹存。

我国拉萨东南部河曲地带的门马族现在依然习惯于在烧红的薄石板上烙制荞麦饼或煎肉。

而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布郎族,则习惯于在野外挖沙坑为锅,坑内铺芭蕉叶,倒进清水和鱼,然后投入烧红的鹅卵石,待水沸鱼熟,便煮成一锅美味的卵石鲜鱼汤。

但是,石板不适于煮水,“地锅”不能携带,在使用中非常不便,于是,出于对日常生活中既能盛水煮熟食物,又能方便移动的器具的需要,原始的制陶业应运而生了。

制陶加工的方法也是从多种方法中摸索而来的。

有的是在以荆条、竹篾编织的筐子周围抹上厚厚的泥浆,风干后,放进火堆里烧,之后,荆条化灰而陶罐出。

在考古中,还发现了仰韶文化的先民曾经以葫芦为内模做陶器的实证。

以葫芦制陶之法,一直流传至今,在云南文山马关、砚山等地的彝族同胞,现在制陶时依然沿用古法。

制陶时,先选择若干葫芦裁成不同形状,如碗、盆等形状,然后把和好的泥涂在上面,经过阴干,放到野外用草、树枝烧一遍。

烧后葫芦焚毁,而外涂泥巴则成了内面光洁的陶器。

据考古发现,我国的制陶至少有一万年的历史。

在徐水南庄头发掘出的陶片,证实距今已有9700~10500年。

在裴李岗不仅出土了距今8000年的陶器,而且出土了三足陶器。

距今7500年的磁山文化遗址,出土了陶盂、陶鼎。

在仰韶文化中曾发现了多种醕瓮,这是我国最早的滤缸,说明了我们祖先在7000年前就已经喝上了清酒。

对于古陶器的研究意义远不止于此。

世界公认中国同巴比伦、埃及和印度一样,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但是按照历史编年中国只有商周以后四千年文明史的考古证明,似乎中华文明史要比人家少了一千年。

然而,我们的许多文明成果在有文字记载时就已经很成熟了。

如独特的玉石雕刻,用复合范(模子)铸造青铜器等。

也就是说,在三四年千前的殷商文明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创造了上古文明世界最突出的成就。

最直接的证据是古陶器上刻画的“文字”,和已成文字的甲骨文。

在甲骨文中有两个陶器象形字“酉”和“丙”。

“酉”是尖底瓶(▽),“丙”就是三个尖底瓶的组合。

“酉”和“丙”都不是一般生活用品字,而是当时的两种祭器,是社会分化后的专业化文明的产物,是国家产生的象征。

其年代可追溯到五千年以上,足以证明中华文明超过五千年。

(《瓦鬲文明的曙光——谈中国古代的制陶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奠定人类文明时代出现的初步物质基础的三项成就是种植业、养殖业和制陶业。

B原始的制陶是应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石板可烙食物或煎食物,可移动但不能煮水,沙坑为锅则能煮水不能移动,陶则二者兼具。

C.制陶业是出现在打制石器的时代,而且它能起到划分时代的作用,以它为标志说明复合生产工具进入了全盛时代。

D.能够证明我国制陶历史至少有一万年的证据是徐水南庄头发掘出的陶片,距今9700~10500年左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制陶的方法不是一朝而成的,最初经历了多种摸索,其中包括“荆条化灰而陶罐出”和“葫芦为模制陶罐”的探索。

B.利用葫芦制陶,是破开葫芦做成碗、盆状,再往内壁涂抹泥巴,再阴干、焚烧,这样葫芦里面的泥巴就成型而且光洁了。

C.葫芦制作陶器和复合范铸造青铜器一样,都需要模子,只是从技术上说,前者是制陶的摸索阶段,后者却是成熟阶段。

D.我国最早的滤缸是醕瓮,这是一种能够酿酒器具,它的发掘说明了我国的清酒历史是悠远的,远到了7000年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探究陶器的历史,我们可以知道饮食文化的变迁,我们知道陶器兼“烙”“煮”“滤”功能,让我们的食物做法更丰富了。

B.制作历史有1万年的陶器,是有文字之前的文明成果,而且根据其成熟度,可以推知中华的文明史应该还要往前推一万年。

C.“酉”和“丙”是象形字,象两陶器之形,表示两种祭器,而这祭器说明当时有了社会分化后的专业化文明,祭器也是国家产生的象征。

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主要是象形。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一代学人吕叔湘

吕先生的书房不大,大约有十五六平方米的样子,三面是书柜,临窗一面是矮桌和凳子,上面放着一摞摞书刊。

书桌在屋子的中央,左右两侧摆放着木凳,上面也是摞得高高的书刊。

整个书房被书环绕着,虽显得拥挤却不杂乱。

先生坐拥书城,对每一类书的位置所在都了然于心,每当需要哪本书时,他都能很快找到。

他对面的椅子是供来访者坐的,我在1982~1985年给先生做助手期间,每两周到他家一次,就坐在那里听先生论学和谈论时事。

“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学术研究开始启动,吕先生发表了《把我国语言科学推向前进》一文,阐述了语言研究如何处理中和外、虚和实、动和静、通和专这几对的关系。

在对待“中和外”关系上,吕先生很注重对西方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的借鉴,始终把国外的理论和方法当作研究汉语自身规律的工具和桥梁。

他在为龚千炎的《中国语法学史稿》所作的序里说,过去中国没有系统的语法论著,所有的理论都是外来的。

“问题是不论什么理论,都得结合汉语的实际,可是‘结合’二字谈何容易,机械地照搬乃至削足适履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

”这里,“谈何容易”四字正道出了吕先生在这方面苦苦探索的艰辛。

“虚和实”指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吕先生很重视理论研究,认为正确的理论能引导人们去发现事实。

在75岁高龄时仍亲自或指导学生翻译介绍国外重要的语言学理论著作。

但是他说:

“理论从哪里来?

从事例中来。

事例从哪里来?

从观察中来,从实验中来。

”如果没有感性知识作基础,那个理性知识就靠不住,就可能是骗人的玩意儿。

吕先生用明代两位理学家关于散钱和钱串子哪个有用的争论作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没有事实依据的空洞大道理是毫无用处的。

个别人误以为吕先生不重视理论研究,其实他反对的只是那种不想通过辛勤劳动就侈谈理论的路子,也就是那种用小本钱做大买卖,或是根本没本钱就想做大买卖的空头理论家。

关于“动和静”,吕先生说对语言进行静态研究很重要,是根本,但不应到此为止,应当重视研究人们怎样使用语言,关注语言的动态变化。

他很重视口语的研究,认为偏重书面材料,忽视口头材料的倾向是不对的,“口语至少跟文字同样重要,如果不是更重要的话。

许多语言学家认为口语更重要,因为口语是文字的根本。

”他鼓励研究人员做口语调查,动态地搜集口语里的新词新义。

他说,为什么新词新义,特别是口语里的新词新义没有受到编词典的人重视呢?

“第一,因为编词典的人是‘读书人’,对书本里的东西感兴趣,对生活中的东西不感兴趣,或者不太感兴趣;对书斋中来的东西比较敏感,对市场上来的,车间里来的,田野里来的就不那么敏感。

找词汇只在著名作家、著名作品里找,一般报刊就不大理会,至于什么手册、传单、广告等等就更不在话下了。

”这些谈话都充分反映了吕先生动态的语言观。

吕先生看到我们读书过偏,经常提醒要抓紧补课,处理好“通和专”的关系。

他说:

中文系出身的要多学习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外文系出身的学生要读一些古书。

他多次指出,我们的大学教员、研究人员专业分工过细,“画地为牢不是好办法,目光局限,不利于进步”。

同时他认为,教学跟研究分家,研究所跟大学分家,以及中文系跟外文系之间互不通气的现状有很多弊病,很难培养出大量合格的语言研究工作者。

吕先生自己则既是专家,又是知识广博的通家。

他自幼爱好读书,中学时代就阅读了大量中外优秀著作,在古文和外文方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大学时代虽主修外国文学,但他还选修过中文、历史、化学、生物学、心理学等课程。

在英国留学期间,先后修习人类学和图书馆学。

正确的思想方法、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严谨务实的学风使他能够始终站在学术潮流的前面,取得一系列既有理论建树又有方法创新的成果,成为我国现代语言学的开创者之一。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吕叔湘(1904~1998)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翻译家。

多数中国名家译者是身兼译者和作家双重身份,而吕叔湘是身兼译者和语言学家双重身份。

(闫芳芳《翻译家吕叔湘研究》)

②吕叔湘先生不仅在汉语语法学、近代汉语等很多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在辞书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有许多成果。

(张万起、金欣欣《吕叔湘先生与辞书学》)

③吕叔湘先生关心青年这个话题也许是说不完的,因为当今活跃在语言学界各个年龄段的学者,大概都在年轻的时候得到过吕先生的关怀与教诲。

(张伯江《吕叔湘先生与青年一代》)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吕叔湘的书房被书环绕,整体上错落有致,他对每一类图书的位置都了然于胸。

B.吕叔湘重视理论联系实践,他认为理论从观察中来,从实验中来,没有事实依据的空洞大道理是无用的。

C.吕叔湘指出中文系的学生应多学习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外文系的学生应多读古书,他们应互相通气。

D.吕叔湘很好地处理了“通和专”的关系,这使得他能够始终站在学术潮流的前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吕叔湘很快就开始着手学术研究,撰写的论文《把我国语言科学推向前进》,在当时对语言研究很有指导意义。

B.吕叔湘研究过辞书学,认为新词新义,特别是口语里的新词新义没有受到编词典的人重视,他批评了编词典的人,并解释了相关原因。

C.吕叔湘认为研究者应重视研究人们怎样使用语言,需要关注语言的动态变化,还指出忽视口头材料的倾向是不对的,因为口语是文字的根本。

D.在为《中国语法学史稿》作序时,吕叔湘说过去中国没有系统的语法论著,所有的理论都是外来的,这反映了他求实探索的真诚态度。

E.吕叔湘在汉语语法学、近代汉语等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很多学者在年轻时也得到过他的帮助,他在语言学研究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6.吕叔湘既是“专家”又是“通家”,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

“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7.“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将怎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B.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侵略秦国,将从哪里了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C.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D.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侵略秦国,将怎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8.下列对原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

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

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C、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

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

D、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个自然段的叙

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9.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较详细、完整的记传体史书。

B.《左传》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C.《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D.《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俗称“春秋三传”。

10.翻译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3分)

(2)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4分)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雪诗

唐·张孜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①斟琼液。

醉唱玉尘②飞,困融③香汗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注】①蘸甲:

指酒斟得太满,捧杯时指甲会沾酒。

②玉尘:

指雪。

③困融:

困倦。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头两句为一层,点明时间、地点、环境;中六句为一层,揭露了“豪贵家”

征歌逐舞。

的豪奢生活;后四句为一层,写“饥寒人”的贫苦。

B.“捣椒泥四壁”,是把花椒捣碎,与泥混合,涂抹在房屋四壁。

汉未央宫有椒

房殿,乃皇后所居之室。

这里写“豪贵家”以椒泥房,可以想见室内的温暖、芳香与华丽。

C.既然是“豪贵家”,他们陈设之富丽,器物之精美,自不待言,但诗中一一撇开,仅选择“红炉”这一件设施。

写出“红炉”可以驱寒。

D.在这大雪飞扬、地冻天寒的日子里,“饥寒人”还在劳作不已,为生活而奔走,为生存而挣扎。

“岂知”,不仅是责问,简直是痛斥。

E.本诗在前两句环境烘托之后,把豪门贵族的糜烂生活绘出三幅图画:

富家椒房图、罗幂红炉图、弦歌宴饮图。

前两幅是静状,后一幅是动态。

12.本诗主要用了对比手法,请具体指出对比的内容,并分析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

“                        ,                       ;近观:

“                             ,                            ”。

仰视:

“                       ”;俯瞰:

“                            ”。

总结:

“                                            ”。

(2)《沁园春长沙》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的句子:

               ,                              ,                            ?

第Ⅱ卷(59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随着“国学热”的升温,文言文阅读图书销售表现抢眼,市场上大概有几百个品种,但图书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译作更是言不及义,令人震惊。

②网络之上,不乏飞短流长者,他们热衷传播一些“小道”消息,以博人眼球,冲击法律底线,戏耍社会大众的认知,我们应坚决抵制。

③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有满怀信心,才能勇敢进取,挥洒自如。

宽阔的操场上,1200多名高三学生,在国旗下宣誓,给自己加油。

④学会拒绝,学会淡然,是现代社会公民交际的基本素养。

对于责任和义务要勇于担当,而对别人过分的不情之请,也要敢于说“不”!

⑤彼岸,就是我们念兹在兹的诗和远方吧。

理想、青春、诗意,这些即使在暗夜里也会闪烁幽光的词汇,每一个都能征服我们年轻的心灵。

⑥研讨会上,大家对雄安新区的规划蓝图见仁见智,时而争辩不已,面红耳赤,平日健谈的规划专家刘集,却一反常态,不赞一词。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⑤⑥D.①③④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此次演练预案,全程采取“红蓝”对抗、情况诱导、随机导调、复盘检讨等方式进行,实战化大练兵打通了通向战场的最后一公里,在复杂陌生环境下锤炼了部队的打赢能力。

B.我们必须认识到:

高昂的学费,不仅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而且也给农村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C.西安市一位消费者多次举报食品安全问题,这惹恼了一位食药监部门的工作人员,认为给自己的工作添了麻烦。

D.通过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化,使人们记住了要求、心中有了榜样,做到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16.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卡尔·刘易斯一代退役之后,博尔特在近二十年里成为复兴田径运动的最大明星。

他的每一次参赛,   ①  有可能改写人类的极限;他的三届奥运会,已然改变了牙买加乃至世界对田径的看法。

而30万美元的比赛出场费,   ②  是如今所有田径运动员中最高的。

不过,脚踏实地的博尔特却对自我、前途及未来都有着清晰的认识:

“我觉得每一年都很重要,   ③  今年是我的最后一届奥运会,   ④  大家特别关注。

我想去实现一些从来没有实现过的东西,为下几代人树立更高的标杆。

我现在既兴奋又紧张,这也许是我留给后人遗产的最后机会。

   ⑤  我退役了,我认为自己不会立马被超越。

人们   ⑥  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打破我的记录。

也许有一天,人们告诉我,我不再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了,但我还会是那个拿了9块奥运金牌的人。

A

所以

即使

B

/

那么

虽然

C

/

所以

由于

D

而且

/

一旦

甚至

17.图1为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6分)

(1)1998年至2004年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3分)()

A.总量呈下降态势               B.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C.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D.增长模式有显著变化

(2)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3分)()

A.1990年以前                  B.1990-2000年之间

C.2000-2004年之间            D.2004年以后

18.仿照下面句式,以"时间"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4分)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五、作文(40分)

19.人人都渴望拥有财富,但不同的人对财富的看法不同:

有的人认为财富就是金钱,有的人认为财富是智慧,有的人认为财富就等于权力......

  请你以“财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9月月考考试

高一语文答案

1.C(制陶业出现在新时代,文章说“制陶业是划时代的成就”,言下之意是制陶业是划定“新石器时代”的标志,而不是“旧石器时代”)

2.B(原文说“烧后葫芦焚毁,而外涂泥巴则成了内面光洁的陶器”,说明泥巴不是涂在葫芦的里面,而是涂在外面。

3.B(原文说的是“足以证明中华文明超过五千年”,所以不对)

4.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项偷换概念,“正确的思想方法、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严谨务实的学风使他能够始终站在学术潮流的前面”。

5.DE【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项“在当时对语言研究很有指导意义”这一评价略显狭隘而不准确。

B项“批评了编词典的人”表述错误,应该是指出编词典的人那种做法的偏颇。

C项“因为口语是文字的根本”错误,这不是吕叔湘的观点,而是“许多语言学家认为口语更重要,因为口语是文字的根本”。

6.

(1)中学时代:

阅读大量中外优秀著作,古文和外文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大学时代:

主修外国文学,并选修中文、历史、化学、生物学、心理学等课程。

(3)英国留学期间:

先后修习人类学和图书馆学。

(4)学术研究:

在语言、翻译和辞书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在每个领域都堪称大家。

(5)指导学生:

看到学生读书过偏经常提醒要抓紧补课,处理好“通和专”的关系。

(6)批评现状:

教学跟研究分家,研究所跟大学分家,以及中文系跟外文系之间互不通气的现状有很多弊病。

(答两点即可,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抓住关键句“中学时代就阅读了大量中外优秀著作,在古文和外文方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大学时代虽主修外国文学,但他还选修过中文、历史、化学、生物学、心理学等课程”“在英国留学期间,先后修习人类学和图书馆学”“不仅在汉语语法学、近代汉语等很多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在辞书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从“专家”与“通家”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7.C解析:

 关键词:

既 阙 焉 

8. A(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不是“反面”)

9.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10

(1)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你知道那是很难的。

(2)失掉自己的同盟国,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编,是不符合用武的准则的。

(3)(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张它西边的边界。

11.A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A项,中八句为一层,揭露了“豪贵家”征歌逐舞的豪奢生活;后两句为一层,写“饥寒人”的贫苦。

C项,选择了两件设施,还有用以挡风的“罗幂”。

12.将都城两类人大雪之下的生活境况做了鲜明的对比:

富贵人家香泥抹墙、红炉供暖、罗幂保温、歌女弹奏、美酒四溢、醉唱飞雪、困倦淌汗地奢华享乐,饥寒者则可怜巴巴,手脚开裂如刀劈。

(2分)集中反映了晚唐政治昏暗、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2分)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层不顾民生疾苦的不满与愤慨。

(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抓住关键句“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等,从中可以看出豪贵家和饥寒人的鲜明对比。

“岂知”一转,翻出新意,揭示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扩展、深化了主题思想

14.C【解析】①言不及义:

只说些无聊的话,不涉及正经道理。

语境为译作水平低,属于望文生义。

②飞短流长:

指造谣生事,搬弄是非。

此处使用恰当。

③挥洒自如:

形容书写作画运笔自如,不受拘束。

也形容写文章流畅洒脱。

此处不合语境。

④不情之请:

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此处谦敬失当。

⑤念兹在兹:

形容对某事非常重视,念念不忘。

此处使用恰当。

⑥不赞一词:

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也指一言不发。

此处使用正确。

15.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A项,将“此次演练预案”改为“此次演练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