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文学史综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25114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文学史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国近代文学史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国近代文学史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国近代文学史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国近代文学史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中国近代文学史综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中国近代文学史综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中国近代文学史综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中国近代文学史综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中国近代文学史综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中国近代文学史综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中国近代文学史综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中国近代文学史综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中国近代文学史综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中国近代文学史综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中国近代文学史综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中国近代文学史综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中国近代文学史综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中国近代文学史综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中国近代文学史综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文学史综述.docx

《中国近代文学史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文学史综述.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近代文学史综述.docx

中国近代文学史综述

第一章近代中国社会与中国近代文化

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

正如毛泽东所说的:

“自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近代社会的80年,是中国二千余年的封建政治制度动摇崩溃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解体的时期,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和新兴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反抗外来侵略、反对封建专制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时期。

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1.动荡与危机并存。

(表现经济和政治的方面表现在;社会的剧烈动荡还表现在近代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

2.民族的忧患意识与探索自强并存。

3.从封闭到开放,向西方学习,寻求富强之道。

中国近代的文化精神的主要表现

1.求变——民族进取精神的复苏

2.致用——知识阶层的求实之风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龚自珍《咏史》】

【“经世致用”之学:

标志着传统文化中重视致用的传统在近代文化中得到恢复和发展。

代表人物:

龚自珍、林则徐、魏源、包世臣、张际亮等为代表的一批开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观点:

这一批进步的士大夫,他们把敏锐的目光投向现实,他们关心时局,对封建末世的种种黑暗和腐败现象,进行大胆的揭露,为了挽救封建危局,抵抗外来侵略,他们倡言更法改图,对强国御侮提出了许多具体意见。

3.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发扬

4.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精神的恢弘

近代文化精神对文学的影响

1.文学进化思想的确立

【“文章与世道为洿隆”——魏源《国朝古文类钞》

明确而系统地表达了进化的文学发展观的是王国维;1913日本《宋元戏曲考。

序》“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人间词话》】

2.文学观念和文学格局的变化

【文学观念上最深刻的变化,是文学应当担负起新的思想教育国民、改造国民精神的任务;这种认识的来源:

①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②西方文学的介绍和传播以及对中国俗文化的反观。

变化:

①诗文这传统文学的骄子,也不得不让出它的主体地位,而让位于以形象情节感染见长与社会中下层民众保持着较多联系的小说和戏曲②西方文学的大量翻译,也扩大了中国文学家们的视野】

3.爱国主义的伟大主题

【近代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使近代文学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与前不同的时代内容:

一是揭露和批判封建末世的黑暗和腐败,呼吁社会变革,从对封建社会的挽歌,到否定封建制度的檄文,一是揭露和抨击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野蛮侵略,励扬民族精神,呼吁抵御侮】

4.语言与文字合一,文学的通俗化倾向【黄遵宪是近代最先明确提出言文合一主张的人;裘廷梁1897发表与《苏报》上的《论白话为维新之本》,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的口号。

第2章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按照以文学发展为依据并并参考历史发展的文学史分期原则:

1.中国近代文学发韧期:

鸦片战争(1840)到19世纪70年代初

【变化表现:

①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经世致用”的散文,揭露现实关怀时事的诗歌,张维屏、朱琦、林昌彝等反映鸦片战争表现爱国思想的诗篇,以及冯桂芬反对桐城“义法”,表达改革思想的诗文,都与鸦片战争前的文学不同,反映了近代的社会矛盾和时代精神。

②太平天国在文化上高举反封建主义的旗帜,提倡“文以纪实”民间文学,以歌谣和故事传说等形式,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基本内容。

作品:

《品花宝鉴》、《荡寇志》】

2.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期:

19世纪70年代初到甲午战争(1894)

【诗歌方面:

黄遵宪:

“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王韬:

“不必与古合”诗歌创作的某些革新倾向,成为后来诗界革命的先导;散文创造方面: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薛福成《筹洋刍议》郑观应《盛世危言》陈炽《庸书》马建忠《适可斋纪言纪行》黎庶昌《西洋杂志》。

为后来梁启超的“新文体”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这一时期的戏剧文学,仍以传奇、杂剧为主。

作品:

《三侠五义》、《海上花列传》】

3.中国近代文学繁荣期:

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1911)

【在短短17年中,经历了中日甲午战争、戊戌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甲午战败后,康有为与梁启超创办了《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

梁启超:

①提出“新民说”,提倡“文学新民救国论”;②在《夏威夷游记》中提出“诗界革命”“文界革命”;③1902年,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认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小说界革命”;④1902日本东京《新小说》——我国第一个小说刊物⑤《新中国未来纪》《新罗马》《劫灰梦》。

汪笑侬与陈去病等:

1904《二十世纪大舞台》——我国第一个戏剧刊物。

吴梅《轩亭秋》、啸庐《轩亭血》、(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等:

1906创立春柳社,演出《茶花女》《黑奴呼天录》。

标志:

这是文学观念更新最迅速,文学理论成就最突出,文学创作最繁荣的时期。

4.中国近代文学低潮期和新文学萌芽期:

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

【旧民族主义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时期。

表现:

①小说创作的堕落。

黑幕小说大行其道②诗文创作出现逆流。

“同光体”统治诗坛,“南社”逐渐解体③戏剧走向没落。

汪笑侬京剧改良未获发展;脱离现实的古装戏盛行于北方;宣传色情凶杀的“新戏”遍及南方舞台;话剧也迎合庸俗趣味而失去正确方向。

中国近代文学的特点

1.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主题【近代文学中的爱国主义作品具有如下特点:

(1)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维护祖国的独立和尊严。

(2)爱国主义思想与民主主义思想相结合,既反侵略也反封建(3)爱国主义思想与维新思想、革命思想结合,宣传维新,鼓吹革命。

2.文学题材和文学体裁的多样化【文学题材:

空间范围看,海外:

外国的历史、现实、自然科学以及异国风光、风俗人情;国内:

各次历史事件:

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农民的革命斗争、以及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和民主革命运动;时间范围看,同古代文学相比,出现反帝、华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外国现代生活等创作题材;文学体裁:

①诗歌:

民歌、古诗、近体诗等,增加了新派诗、白话诗、译诗②散文:

有古文中义言散文的诸文体,出现了新文体散文和白话散文③小说:

文言短篇小说,长、短篇白话小说、翻译小说④戏剧:

杂剧、传奇等传统题材,增加了京剧、其他地方剧、早期话剧】(多项)

3.作家作品的复杂性

4.新旧杂处,文白并存的过渡性【创作方面,表现为:

新旧杂处,文白并存。

(1)在思想内容上,维护封建统治的文学与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并存。

如既有《荡寇志》,又有谴责小说

(2)在表现手法上,这一时期的创作,除了继承古代文学的传统手法之外,也吸收了外国文学的表现手法。

如浪漫主义对诗歌的影响,吴趼人的《九命奇冤》(3)在文学体裁上,旧体裁仍在发挥作用,新体裁也在陆续出现。

如早期话剧的出现(4)在语言运用上,这一时期使用文言来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外,还有“笔锋常常带感情”的“报章体”语言;文学思想方面,文学思想方面,表现为:

抱残守缺与观念更新同在】

中国近代文学的特点形成原因

1、政治斗争的需要。

2、西方文化的撞击。

【西方文化对我国近代思想界影响最大的是赫胥黎的《天演论》和卢梭的《民约论》;】

3、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审美意识的变化。

【经世致用之学是鸦片战争严重的社会危机与民族危机的产物;在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上,从文学的经世致用到教育民众开通明智到启民生之閟机,道人生之诚理,预示着文学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朝着更高层次,即向着文学为大众、为民族、为人生的审美观念的飞跃和转化】

4、旧文学的没落趋势和翻译文学的影响。

【周桂笙的《毒蛇圈》是当时用白话直译过来最早的小说】

5、社会的急剧变化和读者群的扩大。

中国近代文学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

历史地位:

①宝贵遗产②历史记录③五四先导,即从多方面孕育着五四文学革命:

(第一,从“诗界革命”到新诗运动;第二,从“新文体”到现代散文;第三,从“小说界革命”到新小说的诞生;第四,从戏剧改良到话剧的产生。

重要意义:

重要意义可概括为:

(1)现实意义。

近代进步文学是我们今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近代史教育的宝贵材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教材。

(2)认识意义。

中国近代文学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这对于我们认识中国文学发展的连续性和文学革命的必然性,理解新文学的发展方向意义非常重大。

(3)借鉴意义。

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复杂的斗争和曲折的道路。

新旧文学的冲突,中外文学的碰撞,不同艺术见解的分歧,都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中表现出来。

深入考察并科学分析近代文学发展中的各种矛盾,正确阐明其规律,将为社会主义时期文学的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历史启示和借鉴。

晚清文学革新运动(名词解释)

第3章:

中国近代文学思想及其流变

什么是湘乡派

湘乡派是鸦片战争前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文学流派,曾国藩为其领袖,主要作家有“曾门四弟子”张裕钊、薛福成、吴汝纶和黎庶昌。

他们以中兴桐城派为已任

文学主张:

1、强调文学与时代的关系,明确提出“文章与世变相因”的主张;2、发展了理学家“穷理而致用”和桐城派“经济天下”的思想,在鼓吹为学所谓“义理”、“经济”、“文章”、“多闻”四要端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将“经济之学”纳入文学的范畴;3、在文学创作上,曾国藩等人更强调从理出情,反映了清朝统治者用理学统治文学的本意。

4。

曾国藩打着“中兴桐城”的旗号,选辑《经史百家杂钞》,用以扩充《古文辞类纂》的界域5在创作方法上,为文则提倡骈散相济,为诗则主张韵语与散文笔意相结合

刘熙载(看重创作的真实性强调作家必须在诗外的“事”上下功夫,深入到闾阎中去)《艺概》——①《文概》②《诗概》③《词曲概》④《书概》⑤《经义概》⑥《赋概》

同光体诗派

是指同治、光绪年间出现的一个诗歌流派。

最早提出“同光体”的是陈衍。

这一诗派的代表人物有:

陈衍、陈三立、夏敬观、郑孝胥、沈曾植、袁昶等。

陈衍的《石遗室诗话》是这一诗派诗学理论的重要专著。

该诗派继承了宋诗派的文学主张,以“三元说”作为写诗、品诗的准绳,标举“开元”、“元和”、“元祐”的“三元”之说,打破分唐分宋的界线。

《戒浮文巧言谕》洪仁轩、蒙时雍、李春发——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发表的一篇完整的文告。

太平天国革命中发布过:

《改定诗韵诏》、《钦定军次实录》、《钦定士阶条例》、《戒浮文巧言谕》等一系列文告。

太平天国领袖们的主要文学思想:

(1)反对吟花咏柳、脱离社会现实的文学创作倾向,提出将作品(如《诗经》)中的一切鬼话、怪话、妖话、邪话一概删除净尽,只留真话、正话;

(2)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作家的思想修与文学的创作的关系,提出“文艺虽微,实关品学”,“士先器识而后文艺”;(3)强调“文以纪实,浮文在所必删;言贵从心,巧言由来当禁”,主张存真去伪,去浮存实。

太平天国的文学思想,属于劳动人民的思想文化层次,代表了革命农民要求建立自己的文化思想的意愿。

林昌彝《射鹰楼诗话》

龚自珍的文学思想

①在爱国诗人中文学观念更新最为突出的是龚自珍,龚自珍较好地继承了袁枚“性灵”说的精髓,将诗所重的“性情”放在时代的天平上,以新的视角,赋予新的内涵,有了新的突破。

强烈主张文学创作要“尊情”,要畅情。

②龚自珍在“尊情”观念的指导下,非常注意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他认为时代对文学应有一种约束性,什么样的时代就应有什么样的文学。

③也是从“尊情”的观念出发,龚自珍还强调文学创作要有“个性”,不应陈陈相因,相互去攀仿抄袭。

什么是资产阶级文学革新运动?

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严复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为适应政治改革的需要,提出的从整体上改革文体的理论。

在思想文化领域倡导变革,强调诗文的口语化,提倡通俗文体,指出文学要为社会政治服务,主张吸收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并进行诗歌、小说、散文、戏曲等四大文体的改革,先后提出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戏曲改良”繁荣戏曲创作的新局面,对促进中国近代文学的民族化、大众化都有积极的意义。

“诗界革命”

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文学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1861年,黄遵宪在《杂感》中就提出“我手写吾口”的要求改革诗歌的主张。

②1896至1897年间,夏曾佑、谭嗣同等竭力创造和提倡一种新体诗,他们借用外国新名词批判旧制度、旧道德提倡新文化、新思想,与形式主义、复古主义的宋诗派相对立。

③梁启超:

1898年在他主办的《清议报》上开辟了“诗文辞随录”专门发表新派诗人诗作;后在《新民丛报》开辟了《诗界潮音集》1899年,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中正式提出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的口号;1902年之后,在《饮冰室诗话》中对诗界革命作了理论性总结;1902日本创办《新小说》杂志

黄遵宪诗学思想(简答题)

文界革命

①1896年,梁启超主编《时务报》成为“文界革命”的主要阵地。

他们进行散文的革新,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站在统治文坛的桐城派的对立面上,公开宣言反对桐城古文,反对经学古文,从政治需要出发,“应于时势,发胸中所欲言”并逐渐形成一种以梁启超的文章为楷模的新文体。

②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现实性③这种文体,不同于桐城古文,它文不中律,恣肆议论,句式骈散杂糅,奇偶并举,语言半文半白,时杂以俚语、外国语法,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

小说界革命

1902年,梁启超在《新小说》创刊号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明确提出“小说界革命”的口号。

【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是从哪四个方面论证小说的社会作用?

1、给人以理想2、给人以知识3、教育人的作用,认为小说有支配人道的四种力,即熏、浸、刺、提。

(多项)4、左右社会人心的风俗好尚。

如何评价资产阶级文学革新运动?

南社

南社是随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而出现的革命文学团体。

1909年11月13号在苏州虎丘张东阳祠正式宣告成立。

柳亚子、陈去病、高旭是主要发起者和组织者。

它的宗旨是反抗满清,它的名字叫南社,就是反对北庭的标帜了。

南社是一个松散的文学团体,是在返青的旗帜下建立起来的,它以提倡民族节气相号召,实际上是配合民族民主革命,反对清王朝的种族压迫和专制统治。

南社的诗学思想

1.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上,南社诗人比维新诗人更强调文学的现实性和挑战性。

要求诗歌成为“鼓吹新学思想,标榜爱国主义”2.在文学与时代关系上,南社诗人更强调时代特征,诗歌应因时而变。

3.在文学的对象上,他们又在维新派强调的“启民智”的基础上,突出诗歌的民众性,公开号召诗歌要面向“下层社会”面向“贩夫走卒”,柳亚子更明确号召谱写“布衣之诗”。

4.在文学形式上,他们反对宗派,强调诗人自我的主体意识。

三爱(陈独秀)在《论序曲》一文中,对戏剧艺术的通俗性、普及性和社会教育作用,作了深刻的论述,这也是近代较早提倡改良戏曲的专文

第四章:

中外文艺思潮的交汇融合及翻译文学

西方哲学思潮对中国近代文学影响

①西方进化论促进了文学观念的革新【严复《天演论》】②卢梭、孟德斯鸠的民主、平等学说对文学思想的影响【把卢梭的《民约论》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基础】③康德、尼采、叔本华等的哲学思想促使近代美学观悲剧观的形成【王国维主要从康德、尼采、叔本华那里接受了唯心主义的文艺观】④进化论学对鲁迅早期文艺观的影响

研究日本的著作:

王之春《谈瀛录》王韬《扶桑日记》傅云龙《游历日本图经》顾厚焜《日本新政考》陈家麟《东槎见闻录》何如璋《使东述略》《使东杂咏》

黄遵宪1879《日本杂事诗》1889《日本国志》——研究日本历史历史和风土人情的主要著作。

这两部书对中同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酝酿与发动有直接的影响

黄遵宪《西乡星歌》:

《不认池晚游诗》《樱花歌》《都踊歌》

梁启超以取法西洋的日本小说为学习范本,开始了“小说界革命”的尝试,这种直接学习日本,间接学习西方的小说革新,也经历了与日本相似的进程。

以提倡和创作“政治小说”为鲜明的标志与开端,中国近代小说从此走上了近代化道路。

《新中国未来记》——中国第一部表明为“政治小说的”

严复译述的《天演论》提出信、达、雅“三点论”:

“信”是指为读者准确传达原作的内容;“达”是指尽量运用他们所习见的表达方式;“雅”是指通过艺术再现来加强原作风格以吸引读者。

董恂1864改译美国诗人朗佛罗《人生颂》

王韬曾翻译过法国的《法国之歌》和德国的《祖国歌》。

马君武是我国最早1905翻译英国拜伦《哀希腊歌》全篇诗作的作家。

还译:

虎特《缝衣歌》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都是用古诗的体裁翻译

曾朴与丁祖萌、徐念慈一起被视为“清末介绍西洋思潮的常熟三巨子”。

由王寿昌口述,林纾笔述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是我国第一部有影响的长篇翻译小说。

林纾前期的译述的特点:

①目的明确。

他并非仅仅是向人们介绍外国名著,更重要的是为了“唤醒国人,起而救国”。

他想通过翻译小说,向中国人民介绍外国政治、经济、社会状况,以警醒同胞,使人们认识到亡国灭种的危险,从而发出怒吼,奋起救国。

有明显的倾向性。

②翻译的小说几乎全是采取与人合译方式进行的③运用“古文”来意译西方文学,体现了林纾的译书风格④运用序、跋等对原作的意义或艺术进行阐释或赏析

第5章: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文学批评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文学批评主要特点

①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和社会政治倾向②是在冲击旧的文学传统中形成发展,在打破旧的文学传统中确立文学观念和批评方法③在冲击封建旧文学的斗争中,还注意吸收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美学和文艺思想论文④较为普遍地运用中西文学比较方法⑤进一步总结和探讨文艺特征

梁启超文学批评论著主要有:

《译印政治小说序》《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梁启超文学批评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1、强调文学的社会政治作用2、从评论作家作品中表述文学见解3、对西方文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吸收、运用4、强调文学情感因素,重视审美移情作用

王国维文学批评著作:

《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红楼梦评论》

王国维文学批评成就

①首次揭示出《红楼梦》的社会性和悲剧美学价值【首次揭示出《红楼梦》的社会性和悲剧的美学价值,从而批判了“以考证之眼”读《红楼梦》的错误方法,道及了小说艺术审美创作的一些基本原理。

②以“境界说”为中心的《人间词话》,是中国诗学近代化的标志【㈠内容:

一是论述境界的内涵与有关审美范畴,二是以境界为标准,评论具体词人词作,重在体味和审美分析㈡“境界说”的内涵:

一是造境与写境;二是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是指作家在所描写的景物上寄托有我之情。

“无我之境”是指宁静的自然景物使作家身与物化,心境与物境混为一体}三是隔与不隔,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

③具有拓荒和权威性成就的《宋元戏曲考》【㈠王国维通过对我国古典戏曲源流的考察、比较和分析,第一次揭示了“真戏曲”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㈡王国维的戏曲理论批评,还通过戏曲源流演变的探讨,揭示出戏曲的特征,对元剧的文学价值作了充分的肯定㈢王国维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文论中崇尚自然的文学思想,把“自然”说引进戏曲理论批评并作为评价戏曲文学成就的一个主要标准㈣他善于运用分析综合和纵横贯通方法,在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上观察和研究戏曲文学的历史演变进程,为后人在研究方法上提供了借鉴。

为什么说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不仅是拓荒性的工作,而且是权威性的成就?

《宋元戏曲史》(后改名为《宋元戏曲考》)成书于1912年,被誉为“不仅是拓荒性的工作,前无古人,而且是权威的成就,一直领导着百万的后学。

”为我国古典戏曲研究开创了一个新局。

(1)王国维继承了清代乾嘉学派治学经验,并吸收西方美学的新观点、新方法,通过对我国古典戏曲的源流、演变的考察,以及戏曲的社会意义和艺术特征等的比较分析,第一次揭示了“真戏曲”的要领及其构成要素;

(2)通过对戏曲源流的考察,分析,揭示了戏曲艺术的特征,对元剧的文学价值作了充分的肯定和评价,把“自然”说引进戏曲理论批评;(3)王国维还吸取了西方悲剧美学观,在《宋元戏曲考》中论述了我国古典悲剧之性质及其意义等问题;(4)在研究方法上也有新的突破,他善于运用分析综合和纵横贯通方法,在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上观察和研究戏曲文学的历史演变进程,为后人在研究方法上提供了借鉴。

鲁迅早期文学批评著作:

《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斯巴达之魂》、《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破恶性论》(未完稿)等宣传新的文化思想和科学精神的重要论文。

鲁迅早期的文学批评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第六章近代诗歌创作发展和演变

宋诗运动中抨击了列强的殖民侵略,揭露了清廷的腐败卖国,反映了民生疾苦,表达了诗人们的忧国忧民之心:

承恩泽《奥东杂记》何绍基《泸上杂书》金和《盟夷》《印子钱》郑珍《江边老叟诗》《经死哀》莫友芝《有感二首》;宋诗运动发展到光绪年间,形成它的末流——同光体

“几处渔村欸乃哥,轻烟染就万峰螺。

乌蓬摇入潇湘路,才信春江是绿波。

”——何绍基《春江》

①.这首诗是写作者游历北方和南方之后刚刚回到了家乡写下的,在作者的眼中,家乡的山水之美是无与伦比的,远比北方和南方一带的山水更加令人陶醉。

②作者不仅仅看到了家乡的美景,也听到了家乡渔夫美妙而愉快地歌声,从中感受到了百姓富足的生活和百姓由此流露出来的欢欣放松的生活心态。

③在作者看来,家乡的山水美景和风土人情就是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旦重新回到家乡的怀抱,漂泊的心立刻感受到了归属感,享受到了宁静、幽雅的文化氛围,使心灵彻底安顿下来。

④这首诗系统的调用了听觉、视觉和体觉以及联想等审美方式进行综合的描绘,创造了一幅极其优美的山水画卷,也创造了一个极度优雅的艺术意境。

丘逢甲《已亥秋感八首》《岭云海日楼诗钞》。

高旭的《爱祖国歌》、《新杂谣》、《女子唱歌》、《军国民歌》、《光复歌》、《路亡国亡歌》、《海上大风潮起作歌》。

张惠言、周济为代表的常州词派。

其艺术手法为比兴寄托。

清季四大词人:

王鹏运、况周颐、郑文焯、朱孝臧。

在近代词坛上,朱孝臧、陈三立曾被誉为“近代词宗”

鸦片战争时期、爱国诗人诗作的特点:

①诗歌创作注意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从社会的总体上揭露封建衰世,呼吁社会变革,给反封建专制的传统主题注入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内容。

②诗歌创作中还表现出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和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

③在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方面,都喜用长篇歌行和组诗的形式,也多用寓意手法,语言方面则表现为以文为诗的特点,以适应表达壮阔的思想内容和奔放不羁的感情的需要。

资产阶级维新派诗人的“新派诗”取得了哪些新进展?

①在诗歌的内容方面,扩展了诗歌的题材范围,以诗纪述时事、人物,评说国政,吟咏历史,描摹中外山川景物、民俗风情等,突破了传统诗歌的束缚,增强了时代气息。

②在诗歌形式方面,一部分新派诗冲破了传统诗歌格律的束缚,带有明显的散文化倾向,推动传统诗歌形式向现代新诗过渡,有一些新派诗可以说初步具备了现代诗的雏③在诗歌语言方面,新派诗作者主张以新事物、新名词入诗,不避方言俗谚,这种主张也造成新派诗在文字方面的通俗化趋势

“鉴湖女侠”秋瑾:

前期的诗着重在洁身立志:

《梅》以梅自励,表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透露出追求人格独立,维护个性尊严的时代气息

高旭、马君武创造新体诗的尝试:

高旭《新杂谣》《女子唱歌》《爱祖国歌》《光复歌》《近事新乐府》马君武《华族祖国歌》——近代白话诗的典型,被誉为“海内文章新雅颂”《中国公学校歌》《劳登谷独居》《惜离别》在继承“诗界革命”的诗歌创作理论,推动诗体改革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近代诗歌的特点①表现在主变与爱国成为近代诗歌的基础主题【Ⅰ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Ⅱ林则徐《赴戍等登程口占示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②诗歌与现实斗争的联系空前密切,诗歌真正成为“史诗”③诗歌的题材范围有较大的发展【一是以诗歌议论时政的想象极为普遍二是异国的山水风情成为近代诗歌的新题材三是近代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也进入了诗歌领域】④普遍广泛地采用歌行体,同时受民间歌谣和翻译西方诗歌、歌词的影响,严格的格律受到冲击,出现了散文化、通俗化的倾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