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模块3 专题14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专题卷.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26731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模块3 专题14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专题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二轮模块3 专题14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专题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二轮模块3 专题14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专题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二轮模块3 专题14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专题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二轮模块3 专题14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专题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届二轮模块3 专题14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专题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届二轮模块3 专题14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专题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届二轮模块3 专题14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专题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届二轮模块3 专题14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专题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届二轮模块3 专题14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专题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届二轮模块3 专题14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专题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届二轮模块3 专题14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专题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模块3 专题14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专题卷.docx

《届二轮模块3 专题14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专题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模块3 专题14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专题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二轮模块3 专题14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专题卷.docx

届二轮模块3专题14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专题卷

2020届二轮:

模块3专题14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专题卷)

(时间:

45分钟 分值:

85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2019·湖南怀化一模)苏俄从1919年2月开始每人每天由国家定量分配粮食,6月,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被查禁,市场被取缔。

有些城市居民不得不悄悄去农村用口袋背粮回来,于是“背口袋”活动盛行起来。

“背口袋”活动盛行从根本上反映了(  )

A.取消自由贸易的政策不得人心

B.农民未认真遵守余粮收集制

C.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

解析 由材料“1919年”可知,这时苏俄采取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采取余粮征集制,取消自由贸易,因此俄国兴起了“背口袋”活动,人们背着口袋往城市运粮,莫斯科居民所需粮食的2/3是这些人解决的,这体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D项正确;A、B、C三项都是表面现象,不能说明问题的根本所在,排除。

答案 D

2.(2019·内蒙古鄂尔多斯一模)威尔·杜兰特指出:

“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之斗争,是财富集中与分散之历史乐章的一部曲”,“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放宽自由,东方是西方,而西方也是东方。

不久,两者就要碰头。

”能够说明以上材料观点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戈尔巴乔夫改革D.斯大林模式

解析 材料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相互竞争,同时也相互学习,使得双方都能吸收人类的优秀成果,从而不断进步。

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向西方借鉴市场经济的经验),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没有体现借鉴西方,排除A项;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民主、人道的社会主义”,虽然学习西方但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导致苏联解体,体现不出相互竞争,排除C项;“斯大林模式”指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没有体现学习西方优秀成果,排除D项。

答案 B

3.(2019·四川蓉城联考)1930-1932年乌克兰地区粮食产量和征粮量(乌克兰每年向苏联中央政府上交的粮食量)统计。

时间

粮食产量(单位:

万吨)

征粮量(单位:

万吨)

1930年

2290

780

1931年

1760

700

1932年

1280

770

这表明当时苏联(  )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存在重大失误

B.农村经济建设深受西方经济危机影响

C.农民为国家经济工业化作出巨大贡献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难以恢复国民经济

解析 “1930-1932年”苏联正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据表格数据,这期间乌克兰地区粮食产量持续下降,而农民上交粮食量基本不变,说明集体化牺牲了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的积极性,C项正确;表格信息无法体现苏联重工业的状况,排除A项;当时苏联经济建设受资本主义大危机的影响不大,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在1928年之前,时间不符,排除D项。

答案 C

4.(2019·河北保定期末)有学者说,列宁以外的苏联重要领导人长期把资本主义看作是异己的存在物,一厢情愿地期待“资本主义一天天烂下去,社会主义一天天好起来”,好像社会主义社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圣物”。

该学者认为苏联领导人(  )

A.缺乏对社会主义进行探索的动力

B.看到了两种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

C.注意防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D.过于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解析 根据题干的叙述可知,苏联领导人将社会主义奉为“圣物”,极力贬低资本主义的存在,认为社会主义天生优于资本主义,D项正确;题干未涉及社会主义探索动力问题,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苏联领导人对两种社会制度本质区别的认识,排除B项;题干不能说明和平演变对苏联造成冲击,排除C项。

答案 D

5.(2019·湖南株洲一模)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当苏联政府每年拿出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再投资时,这便意味着低工资与消费品的短缺。

一位工人的反应很典型:

‘他们假装在付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在工作。

’”材料主要表明苏联(  )

A.工厂管理僵化未调动生产积极性

B.轻重工业及农业结构严重失衡

C.工业化模式未能使民众有获得感

D.工人的工资水平长期处于低位

解析 材料反映了苏联的工业化以牺牲工人的工资为代价进行资金积累,这样势必使得民众缺乏获得感,C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工厂管理僵化问题,排除A项;通过题干“低工资与消费品的短缺”,可知没有涉及工业与农业的失衡问题,排除B项;D项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排除。

答案 C

6.(2019·山东菏泽一模)1932年,一位观察家报道:

“从南、北卡罗来纳起,一直伸展到新墨西哥,地里的棉花没人采摘。

葡萄园里还有未摘的葡萄,橄榄园里挂满正在溃烂的果实。

”与之密切相关的是(  )

A.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美国企业中劳动力的缺乏

C.各国普遍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D.国家对农产品结构的调整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可知描述的是30年代美国经济大危机,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由于美国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生产的盲目扩张与市场需求之间严重脱节,引发经济大危机,当时美国总统胡佛固守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危机迟迟得不到化解,A项正确;经济危机造成大批的劳动力失业,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问题与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国家对农产品结构的调整,排除D项。

答案 A

7.(2019·山东日照检测)20世纪20年代,“先享受,后付款”几乎成了美国所有广告的通用口号。

1925年分期付款的零售商品总额达48.75亿美元,并在以后各年中继续增加,直至货物的15%都以分期付款方式售出。

新型消费理论(  )

A.奠定了美国经济繁荣的基础

B.导致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C.促进企业大力革新生产技术

D.给经济的健康运行埋下隐患

解析 过度的分期付款消费带来经济的虚假繁荣,给经济的健康运行埋下隐患,A项错误,D项正确;财富分配的不合理导致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与过度的分期付款消费无关,排除B项;过度的分期付款消费带来企业盲目扩大生产,与大力革新生产技术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

答案 D

8.(2019·山东济宁一模)20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企图把福利国家政策硬加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以此来建立一个比以前更为公正的社会。

为此,罗斯福新政时期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固有的权力结构。

美国“固有权力结构”改变的结果是(  )

A.国家成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B.政府的行政职能被严重削弱

C.“三权鼎立”格局得到强化

D.总统成为经济政策的决定者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经济“大萧条”背景之下,罗斯福通过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手段,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困境,说明美国“固有权力结构”改变使得政府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A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使得政府的行政职能有所加强,而不是严重削弱,排除B项;据题干可知,罗斯福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固有的权力结构”指的是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不再采用“自由放任”政策,并没有涉及美国三权“分权制衡”问题,排除C项;美国权力运作采用的是“分权制衡”,总统不是政策的决定者,排除D项。

答案 A

9.(2019·河北保定摸底)在美国大危机期间,企业家吉姆瓦拉托斯说:

“在美国如果你能找到的东西,你可以随便吃,如果你找不到,那么就请你挨饿。

挨饿总比领救济要强些。

接受救济也许能在肉体上免于死亡,可精神上却已宣判了死刑。

”为解决该企业家谈到的问题,罗斯福总统(  )

A.强调政府应介入社会福利事业

B.实施“以工代赈”

C.注意调节劳资关系

D.努力改变企业无序竞争局面

解析 根据材料“挨饿总比领救济要强些。

接受救济也许能在肉体上免于死亡,可精神上却已宣判了死刑”,结合所学,罗斯福实行“以工代赈”,既解决了就业、保证了劳动者的尊严,又兴建了一批公共工程,B项正确;社会救济属于福利事业的一部分,排除A项;调节劳资关系属于罗斯福新政调节工业生产的范畴,排除C项;同理,排除D项。

答案 B

10.(2019·广东肇庆一模)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

对经济的干预或减少干预的根本出发点是(  )

A.减轻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

B.保证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C.扩大内需以刺激产品消费

D.缓和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解析 国家干预是以保护国家整体的、根本的利益为出发点,故减轻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不是根本出发点,A项错误;国家加强或减少干预都是为了国家经济更好更有序的发展,B项正确;扩大内需以刺激产品消费是干预经济的具体手段,不能体现出其根本出发点,C项错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国家干预或减少干预主要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故缓和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根本出发点,D项错误。

答案 B

11.(2019·山东青岛一模)下表是1960-1980年世界范围产业结构发展概况表。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国家类别

农业(%)

工业(%)

第三产业(%)

1960年

1980年

1960年

1980年

1960年

1980年

33个低

收入国家

50

56

18

25

32

19

63个中等

收入国家

24

15

30

40

46

45

19个发

达国家

6

4

40

34

54

62

A.第三产业的兴旺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

B.战后世界的工业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C.世界各国农业生产普遍呈现出衰退趋势

D.发达国家经济出现第二个“黄金时期”

解析 通过表格内容,19个发达国家中,第三产业占到了62%,而在33个低收入国家中,第三产业只占到了19%,可知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A项正确;表格主要反映三个不同类别的国家中,农业、工业与第三产业的占比问题,没有体现战后世界的工业发展速度快慢问题,排除B项;在农业占比方面,33个低收入国家呈现上升趋势,不是衰退趋势,排除C项;通过表格可知,在发达国家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大,没有反映出其经济发展现象是“黄金时期”,排除D项。

答案 A

12.(2019·广东揭阳一模)当代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巴尔指出,福利国家有其自身的价值,同时也是反对市场价值的一种手段,因为它能阻止过分不平等造成的社会风险与政治风险。

而早在1943年,丘吉尔就宣布“对于任何一个社群来说,没有比让婴儿喝上牛奶更好的投资了”。

据此可知(  )

A.完善的福利制度是英国赢得二战的重要举措

B.市场经济在二战后遭到西方国家的抛弃

C.福利制度推动英国政府加大经济上的投资

D.福利国家制度兼具人本价值和政治意义

解析 据材料“福利国家有其自身的价值,同时也是反对市场价值的一种手段,因为它能阻止过分不平等造成的社会风险与政治风险”,推知福利国家制度有政治意义,又据“对于任何一个社群来说,没有比让婴儿喝上牛奶更好的投资了”,推知福利国家制度有人本价值,D项正确;福利国家制度是二战快结束之际英国首相艾德礼率先提出来的,并以此成功击败二战英雄丘吉尔,登上首相宝座,排除A项;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基石,排除B项;福利国家制度强调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体现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加大对经济的投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

13.(2019·湖南怀化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发生在宋代的结构性社会变迁,使城市中诞生了一个庞大的贫民阶层。

宋朝政府自觉负起了向贫民提供福利救济的责任,逐渐建立了完备的社会救济体系。

宋政府按照居民的家庭财产多寡,将全国人口划分为不同户等,作为国家划定救济对象的参考标准。

宋朝也开始出现了接近现代意义的“贫困线”概念:

凡田产20亩以下或者产业50贯以下的家庭,即为生活在贫困线下的“贫民”。

宋朝的贫民救济主要由两个系统组成,一是宋神宗熙宁十年施行的“惠养乞丐法”(凡贫困人口,均纳入乞丐范围),一是宋哲宗元符元年颁行的“居养法”。

简单地说,“惠养乞丐法”指由政府给贫民发放米钱;“居养法”则指由国家福利机构收留无处栖身的贫民。

这两种救济都是定时的、制度化的。

此外,还有临时性、赈灾性的救济,这类临时性救济虽然是不定时的,但也常年有之。

——摘编自吴钩《宋:

现代的拂晓时辰》等

材料二 英国从都铎王朝(1485-1603年)开始,流民和贫困问题严重威胁到社会的稳定,政府对救济问题的干预加强。

都铎君主在济贫问题上采取了两分法态度:

一是国家对没有工作能力的群体承担责任,二是严厉惩罚不愿工作的“懒汉”。

1601年的济贫法将济贫措施分为三类:

第一,没有劳动能力的穷人由国家提供救济;第二,有工作能力者接受救济须接受政府强制性的工作安排;第三,有工作能力而拒绝工作者接受济贫院的院内救济。

该法虽是全国性的立法,但赋予地方相当大的权利,每个教区由监督官管理救济事务,监督官由地方任命。

到18世纪后期,这种以教区为基础的济贫方式已不足以应对社会失业与贫困问题。

保证人们的最低收入被视为社会责任,它意味着制定最低工作收入制度,为失业者提供工作、养老金及疾病救济,而现有的济贫制度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与此同时,自由主义思潮开始蔓延,工人们反对现有的济贫法,因为院内救济将破坏家庭关系并使被救济者失去人身自由,而即便是院外救济也使人失去尊严。

于是,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开始逐步在英国创立,1911年的《国民保险法》确立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摘编自刘成、奚慧玲《英国

社会福利政策的历史沿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政府济贫的主要措施。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确立的原因并说明中英济贫的主要区别。

(15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政府济贫的意义。

(4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政府按照居民的家庭财产多寡,将全国人口划分为不同户等,作为国家划定救济对象的参考标准……一是宋神宗熙宁十年施行的‘惠养乞丐法’……是宋哲宗元符元年颁行的‘居养法’。

……还有临时性、赈灾性的救济……”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出宋朝政府济贫的主要措施有:

划分户等,确定救济对象;颁行“惠养乞丐法”和“居养法”,对贫民进行定时的、制度化的救济;实行临时性、赈灾性的救济。

(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到18世纪后期,这种以教区为基础的济贫方式已不足以应对社会失业与贫困问题。

……而现有的济贫制度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与此同时,自由主义思潮开始蔓延……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开始逐步在英国创立……”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失业和贫困问题日益严重;原有的救济方式存在弊端;自由主义思潮的蔓延;工人们的斗争等方面来分析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确立的原因。

第二小问区别,①直接目的:

根据材料一“宋朝政府自觉负起了向贫民提供福利救济的责任,逐渐建立了完备的社会救济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宋代济贫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材料二“流民和贫困问题严重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严厉惩罚不愿工作的‘懒汉’”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济贫的直接目的除维护社会稳定外,还有惩处“懒汉”的目的。

②代表的阶级利益:

根据材料一“宋朝政府自觉负起了向贫民提供福利救济的责任,逐渐建立了完备的社会救济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宋朝的政府行为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根据材料“自由主义思潮开始蔓延……1911年的《国民保险法》确立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近代济贫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③法律执行力度:

根据材料一“……两种救济都是定时的、制度化的。

此外,还有临时性、赈灾性的救济,这类临时性救济……”可知,中国宋代济贫不具有强制性;根据材料二“1911年的《国民保险法》确立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可知,英国近代济贫具有强制性。

④济贫主体权力:

中国宋代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英国权力分散,地方政府权力较大。

⑤济贫方式:

中国宋代为单纯的救济;英国除了救济方式外,后来形成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分析政府救济的意义。

答案 

(1)措施:

划分户等,确定救济对象;颁行“惠养乞丐法”和“居养法”,对贫民进行定时的、制度化的救济;实行临时性、赈灾性的救济。

(每点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总分不得超过6分)

(2)原因: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失业和贫困问题日益严重;原有的救济方式存在弊端;自由主义思潮的蔓延;工人们的斗争。

(每点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总分不得超过6分)

区别:

①直接目的:

中国宋代济贫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英国近代的济贫除维护社会稳定外,还有惩处“懒汉”的目的。

②代表的阶级利益:

中国宋代济贫仅代表地主阶级利益;英国近代济贫后来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③法律执行力度:

中国宋代济贫不具有强制性;英国近代济贫具有强制性。

④济贫主体权力:

中国宋代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英国权力分散,地方政府权力较大。

⑤济贫方式:

中国宋代为单纯的救济;英国除了救济方式外,后来形成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

(每点3分,答对3点得9分。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总分不得超过9分)

(3)意义:

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每点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总分不得超过4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

时间

经济思想

主张

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中期

重商主义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

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30年代

自由主义

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以及劳动、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

凯恩斯主义

主张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积极干预

20世纪70年代以来

新自由主义

反对国家和政府对经济的不必要干预,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

——摘编自颜昌盛《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

与趋势及其影响分析》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 结合材料首先明确观点:

近代西方经济思想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

然后结合史实进行论证: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实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工业革命使得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增强,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取代了重商主义;经济大危机表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被凯恩斯主义取代。

由此可见,近代西方经济思想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变化。

答案 论题:

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具有时代性。

(2分)

阐述:

工业革命促使工业资产阶级实力不断增强,他们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这使自由主义逐渐取代重商主义。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表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国家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这使凯恩斯主义逐渐取代自由主义。

(8分)

由此可见,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是时代变化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2分)(“示例”仅作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