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品教案全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30767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35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品教案全集.docx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品教案全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品教案全集.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品教案全集.docx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品教案全集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课时

一、基础练习

?

?

?

⒈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

?

?

⒉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

?

?

⒊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

?

?

⒋乐音特征是:

音调,响度,音色。

其中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

?

?

⒌噪声减弱的途径有:

在声源处减弱_,在传播过程中减弱_,在耳朵处减弱_。

二、复习过程:

基础知识讲解(教师边讲基础边穿插基础题目练习):

1、声音的产生:

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

B、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

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

C、液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

海水拍打海岸产生海浪声。

D、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

子弹、炮弹快速穿过空气时产生的声音,秋风怒号、笛子发声。

2、声音的传播

A.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声的介质有:

空气(声波传播)、固体、液体

B.声速:

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

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

3.人听到声音的条件:

A.声源在振动发声.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

C.听觉器官完好.

教师简要讲述人耳的结构,着重讲清听到声音的路径:

鼓膜(形成起振)、听小骨(放大震动)、听觉神经(传到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大脑(形成听觉)这些部分的功能。

骨传导:

人的头骨、颌骨等可接受声音刺激形成神经兴奋,并可把这些兴奋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例题分析

例题1:

莱芜市200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

?

例题2:

(2006年南通市)如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振动___产生的;如图乙,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_液体_____可以传播声音。

例题3:

(07玉林)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老师讲课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室的各个角落,使同学们都能听到.

三、堂上练习

?

?

?

1、(06年福建泉州)南音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风情气息而被誉为中华民族艺术瑰宝,在闽南民间广泛流传。

它的主奏乐器琵琶(南琶),弹奏时那缠绵深沉的琴声是靠琴弦产生的;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过程

声音的三个特性:

A、音调:

声音的高低.如发音很高、这首歌声音很高,我唱不出。

①决定音调的因素:

频率(教师再将一下频率的概念、单位)

②人的听觉范围:

20Hz~20000Hz

③超声波:

高于20000Hz的声音。

人听不到这种声。

④次声波:

低于20Hz的声音。

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可产生次声波。

B、响度:

指声音的强弱(大小)。

即通常指的“嗓门大小”问题。

它由物体的振幅决定。

教师比较频率和振幅的不同。

如引吭高歌、大声叫喊、细声细语等

C.音色:

某种声音所独具的特质。

如二胡、小提琴,人们能区分,就是它们的音色不同。

?

?

?

例题6:

2006年福州市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振动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定的。

例题7:

(07玉林)文娱委员引领大家唱歌时,发音太高了唱不下去,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D)

A.速度B.响度C.音色D.音调

例题8:

(09玉林)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这两种乐器的(D)

A.响度不同B.振幅不同C.音调不同D.音色不同

二、动脑动手

填空题

1、响度跟发声体的__振幅______有关系,___响度_____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____远近____有关系,人们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___大_____。

2、乐音的三个特征是__音调_____、___响度____和____音色____。

3、(06黑龙江)编钟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

用相同的方法敲打大小不同的编钟能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

4、(06河南)小提琴发出的悠扬的琴声是靠振动振动产生的。

演奏前,演员们常常要调节一下琴弦(拧紧或放松),这主要是为了调节琴声的音调。

5、(06江苏)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震耳欲聋”,这是指声音的响度;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6、(06江苏常州)刚竣工的三峡大坝经过超声波检测,无一结构性裂缝。

超声波探伤仪发出超声波时,人耳不能察觉,原因是超声波(C)

A、速度太快B、响度太小C、频率太高D、频率太低

第三课时

一、复习过程

1.噪声:

①物理定义:

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②环保角度上的概念:

影响人们正常学习、休息、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乐音有时是噪声。

③噪声强弱的表示:

用分贝(dB)表示。

教师讲一讲保证工作、学习的声强级(70dB)、保护人听力(90dB)的声强级等知识。

④噪声的控制:

在声源处减弱_,在传播过程中减弱_,在耳朵处减弱_。

声的利用:

①声音传递信息:

回声定位、B超

②声音传递能量:

超声波除结石、清洗钟表

例题9:

(江苏省淮安市2006)如图所示,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设有3m左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B)

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

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

 例10:

【绵阳市2006】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C)

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B、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防止噪声产生

C、道路旁植树是阻断噪声的传播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防止噪声的产生

例11:

【2006年潍坊市】超声波在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和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请你说出两个应用的实例:

① 超声波洁牙        ②  超声波检查身体      

二、学生练习

?

?

?

⒈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话中,不正确的是(A)

(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B)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

?

?

(C)真空不能传声。

(D)打锣时,要使锣停止发声,只须用手按住锣面就可以了。

?

?

?

⒉不能传播声音的是(A)

?

?

?

(A)真空?

?

?

(B)木头?

?

?

(C)空气?

?

?

(D)水

?

?

?

⒊比较声音在海水、铁管和空气中传播速度,从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

?

?

?

(A)海水、铁管、空气?

?

?

(B)铁管、海水、空气

?

?

?

(C)空气、铁管、海水?

?

?

(D)空气、海水、铁管

?

?

?

⒋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B)

?

?

?

(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

?

?

(B)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

?

?

?

(C)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

?

?

(D)看到最先起炮的运动员起跑开始计时

第二章光现象

第一课时

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光的直线传播的学习,应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还要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米/秒。

二、基础练习

  做下面一组填空题: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太阳、月亮、烛焰、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太阳、烛焰。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在我国古代墨经中记载着世界上最早的  小孔成像实验,并明确提出了光的直线传播。

  3.光在直空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三、复习过程

(1)、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定义: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

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例子:

①激光准直、排队等

②影子的形成: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④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4、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例题1(2006北京)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C)

例题2(2006连云港)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B)

A.树在水中的倒影B.立竿见影

C.冰透镜向日取火D.鱼翔浅底

例题3(2006乐山)如图所示,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

这主要利用了(B)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曲线传播C.光的反射D.光的折射

例题4(2006大连)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__直线传播_______。

若光源是圆形的,小孔是方形的,则成的像是_圆形________形的。

四、堂上练习

  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 直线 传播。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3×105 千米/秒。

  2.关于光的直线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第二课时

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基础练习

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  、  。

  2.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则反射角是60°。

若将镜面转动,使入射角成40°,此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80°。

3.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能发生反射现象。

由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们通常把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光线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三、复习过程

光的反射

1、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镜面反射:

定义:

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应用:

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漫反射:

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应用:

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注意:

习光的反射定律时,要注意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因果关系。

回答问题时,不要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因为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反射角由入射角决定,所以应该说: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图中i是入射角,r是反射角,∠r=∠i。

还要注意到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任何一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即使在发生漫反射时,每一条光线还是遵守反射定律的。

例题1(2006南通)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C)

A.立竿见“影”B.毕业合“影”

C.湖光倒“影”D.形“影”不离

例题2(2006成都)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C)

A.60°B.90°C.120°D.150°

例题3(2006广州)

(1)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图12中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反射角大小;

例4(2006扬州)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发光点S,从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光路图。

四、堂上练习

(一)填空题

1.当入射光线跟镜面的夹角是30°时,反射角的大小是 60° ,要想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成80°,入射角的大小应是 40度 。

 2.能够从不同的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的缘故。

这时,每一条反射光线都 遵守 反射定律。

(二).选择题

3.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A)

  (A)30°(B)60°(C)90°(D)120°

第三课时

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基础练习

1.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能发生反射现象。

由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们通常把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光线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是正立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3.球面镜分凹镜和凸镜两种,凹镜能使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使焦点发出的光平行射出。

凸镜能使光线发散。

三、复习过程

(1)平面镜:

1、成像特点:

①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大小相等④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正立”“等大”“虚象”“像、物关于镜面对称

3、成像原理:

光的反射定理

4、作用:

成像、改变光路

5、实像和虚像:

实像:

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

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定义:

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

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用:

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

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

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

汽车后视镜

例题1(2006黄冈非课改)下列设备主要利用平面镜来工作的是(A)

A、潜望镜B、显微镜C、照相机D、电影机

  例题2(06玉林)身高是1.65m的陈东同学,站在高为1.2m的平面镜前2m处,能看到他在平面镜中的全身像.据此可以判断(B)

A.陈东的像高是1.2mB.陈东的像高是1.65m

C.陈东的像高是2mD.陈东的像高无法确定

堂上练习

(一).填空题

1.一个人立于平面镜前2米处,此人在镜里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 虚像。

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 4米。

  2.物体与在平面镜内的像相距9米时,则物体到镜面的距离为 4.5 米,如果以1米/秒的速度正对镜面运动则像将以 2m/s 的速度朝 相反 方向运动。

这过程像的大小将 不变 。

(以地面为参照物)

  3.医生检查耳道时,戴的是 平面镜 镜是利用该镜对光的 反射 作用。

汽车的观后镜要选用 凸面 镜,这是因为它比同口径的平面镜有 增大 观察范围。

  4.把凹镜对着太阳,太阳的平行光被凹镜反射后 会聚 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凹镜的 焦点 。

(二).选择题

5.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物体离平面镜越远,经平面镜所成的像越小 (B)平面镜所成的像总是与物体等大

  (C)若像与物之间的距离增大20厘米,则物体要向平面镜靠拢10厘米

  (D)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岸边的景物在水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6.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B)

  (A)凹镜(B)凸镜  (C)平面镜

(三)、作图题

1、(2006上海浦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A′B′。

2、(2006盐城)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四)实验题。

1、(2006泰安)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

(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大小的关系;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第四课时

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复习过程

(1)光的折射

1、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3、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光的折射应用例子:

钢笔错位、海市蜃楼、河水变浅等

例题1:

(2006广东)下列四个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A)

A、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B、小孔成像

C、灯光下的手影D、山在水中的倒影

例题2:

(2006黄冈非课改)下图中描述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C)

例3(2006吉林)如图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D)

(2)从实验知道,太阳发出的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纸屏上形成彩色光带,叫做光谱。

彩色光带的颜色按顺序依次是:

红、橙、黄、绿、蓝、靛、紫。

这表明,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成的。

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通过棱镜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

复色光分解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关于物体的颜色,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关于色光的混合,要知道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色光束。

红+绿+蓝=白

关于颜料的混合,要知道品红、黄、青是颜料的三原色。

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颜色来。

品红+黄+青=黑

(3)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一切物体都发出红外线。

具有遥控的作用。

紫外线能杀菌、防伪消毒等功效。

  例题4(2006潜江)下列关于光现象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

A.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斜插在盛水玻璃杯里的铅笔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C.三原色颜料混合后与三原色色光混合后的颜色是一样的

D.用照相机照相时,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放大的实像

例5(2006吉林)关于物理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

A.电视遥控系统使用的红外线是不可见光B.医院杀菌用的紫外线是可见光

C.雷达天线发射和接收的是无线电波

D.医生用超声波为人们检查身体

  五、堂上练习

(一)作图题:

1、(2006河北)如图8所示,是一条经水面反射后的光线。

请在图中画出其入射光线及与人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2006石家庄)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

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

3、(07玉林)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水面(如图7).请画出这束光进入水后的大致径迹.

(二)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折射现象的是( C )

(A)平静的河面能清楚地映出岸上的景物   (B)晚上灯光下,墙壁上出现人影

(C)筷子斜插入水,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了(D)人们看到平面镜中自己的像

(三)、实验题。

1、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

空气中的入射角i

30°

45°

60°

水中的折射角r

22°

32°

40°

玻璃中的折射角

17°

24°

30°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

请写出一条在空气之中的角是大于其他角。

2.(07玉林)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1所示,正确的图是(B)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课时

一、复习过程

(1)透镜

1、名词:

凸透镜:

中间厚、两边薄。

凹透镜是中间薄两边厚

主光轴: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

(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三条特殊光线: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

3、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2、典型光路

例题1:

1、(2006广州)画出图13中的光线AB经过凸透镜后的径迹.

2、(2006北京朝阳区)如图9所示,根据光的折射情况,在虚线框内填上一个适当的透镜。

3、(2006四川乐山)在图1中完成透镜的光路图.

4、(2006厦门)在图12中,完成光线从左边射向凸透镜折射后,再射向凹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例2(2006临沂市)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B)

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

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

照相机

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幻灯机

u

正立

放大

虚象

|v|>u

放大镜

注意:

(1)u=2f时,成等大的实像。

(2)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3)u=f时,物体不成像。

1、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像。

这个像是物体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凸透镜后会聚成的,能用光屏显现出来,叫做实像。

照相机就是利用上面的原理制作的。

例题3:

(2006桂林)一次,小明在家写作业时在书桌的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下去,他发现压在台板下面的动画图片上的文字变大了。

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  ,图片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 虚 像(选填“实”或“虚”)。

例4(2006南通)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10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