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滨国际中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343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滨国际中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北滨国际中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北滨国际中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北滨国际中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北滨国际中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北滨国际中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北滨国际中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北滨国际中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北滨国际中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北滨国际中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北滨国际中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北滨国际中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北滨国际中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北滨国际中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北滨国际中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北滨国际中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北滨国际中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北滨国际中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北滨国际中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北滨国际中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滨国际中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

《北滨国际中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滨国际中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滨国际中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

北滨国际中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北滨国际中心项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阶段:

初步勘察

 

内审意见

1、北滨国际中心项目工程按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的分级标准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2、勘察依据充分,所采用的技术标准恰当,所完成的工作量及质量满足勘察规范要求。

3、勘察方法及手段适宜该场区岩土工程条件,工作量布置合理,勘探深度满足规范要求。

4、钻孔质量良好,能反映岩土结构特征,风化带划分准确。

《勘察报告》对拟建北滨国际中心项目工程地质环境条件叙述清楚,对其稳定性评价合理。

5、岩土参数建议合理;报告内容齐全,文字表述清楚,图件清晰。

6、建筑主体部分勘察成果资料达到初步勘察要求,经审查合格后可供建设工程初步设计使用;基坑边坡部分勘察成果达到详细勘察深度,审查合格后可供该项目基坑边坡支护设计使用。

 

审核人:

二0一二年十二月

目 录

附图:

1、图例

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3、工程地质剖面图

4、钻孔柱状图

附表:

1、钻探点数据表

2、测量成果表

附件:

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

2、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

3、岩土工程勘察纲要

4、岩土试验检测报告

5、波速测试报告

1勘察工作概述

1.1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

受重庆鼎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甲方)的委托,我公司承担北滨国际中心项目(暂定名)主体部分的初步勘察工作及基坑边坡支护部分的详细勘察工作。

根据拟建物平面布置方案,该工程拟建物概况见下表1-1。

表1-1建(构)筑物概况一览表

序号

拟建物名称

设计标高(m)

层数

安全

等级

结构

类型

拟采用

基础型式

荷载

kN/单桩

1

超高层办公楼

206.60

35F/-3F

框筒

桩基

10000

2

高层办公楼

206.60

25F/-3F

框筒

桩基

8000

3

多层办公楼

206.60

4~5F/-3F

框筒

桩基

6000

4

车库

188.00

-3F

桩基

6000

根据拟建物特点,本次勘察主要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相关规定,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等级为一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因此,该项目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1.2勘察工作目的与任务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的规定,结合拟建物的特点及场地地质条件,综合确定本次勘察的目的和任务:

⑴、初步查明拟建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岩性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⑵、初步查明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条件,评价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

⑶、初步查明地下水赋存条件、类型,评价地下水及环境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⑷、评价地基条件、地震效应,提供抗震设计的有关参数;

⑸、详细查明基坑边坡区域地质情况,分析评价环境边坡及基坑边坡的稳定性,提供边坡支护所需的岩土设计参数建议值并提出合理可行的支护措施建议;

⑹、详细查明基坑周边相邻建(构)筑物的分布情况,并收集相关设计、施工、竣工资料,分析评价边坡开挖对相邻建(构)筑物的影响,提出合理的风险规避建议;

⑺、提供主体建筑初步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基础型式及持力层选择建议,并提出下阶段勘察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1.3本次勘察执行的主要技术规范和依据

1.3.1.依据

⑴、建设工程勘察合同;

⑵、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

⑶、总平面布置图(1:

500)。

1.3.2规程规范

⑴、《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⑵、《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⑶、《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⑷、《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⑸、《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⑺、《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⑻、《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⑼、《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1999;

⑽、《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1.4勘察完成工作量的质量评述

根据本次勘察的目的,结合现行规范规定及本项目特点,综合制定了《勘察纲要》。

本次勘察据拟建物分布位置及地形条件共布置钻孔38个,其中控制性钻孔17个,一般性钻孔21个。

根据拟建物不同,控制性钻孔进入预计基底以下中等风化基岩内12~15m,一般性钻孔进入预计持力层以下中等风化基岩内8m,边坡钻孔进入坡底5~8m。

勘探野外工作期间按拟定方案采集了岩、土样及水样送室内检测。

勘探点编号和工程地质剖面编号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外业钻探和取样于2012年11月13日~2012年12月01日完成,本次勘察完成钻孔36个(CK26、CK39无施工条件未能施工),其中控制性钻孔17个,一般性钻孔19个,完成进尺1030.05m,取岩样14组,土样6组,水样1组。

利用重庆市工商联大厦及民营经济总部大楼勘察工程钻孔3个(ZY3、ZY4、ZY11),进尺为99.83m。

本次勘察实物工作量见表1-2。

表1-2实物工作量统计表

序号

工作内容

单位

工作量

备注

1

钻探

m/孔

1030.04/36

2

利用钻孔

m/孔

99.83/3

3

钻孔标高及坐标测量

次/孔

38/38

4

地质剖面测量

m/条

1902/11

1:

200

5

工程地质调查

㎞2

0.04

1:

500

6

取岩样

14

7

取土样

6

8

取水样

1

9

水位观测

36

10

超重型动力触探

m/孔

5.70/3

11

声波测试

m/孔

48.18/2

12

抽水试验

台班/孔

1

13

相邻建筑物资料收集

西侧金砂水岸、南侧在建工商联大厦、北侧住宿楼

1.5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1.5.1资料收集与工程地质测绘

本次勘察过程中收集到了拟建场地西侧金砂水岸8#楼清渊阁、9#楼清涧阁、10#楼清洲阁、11#清波阁的基础、施工资料,收集到了拟建场地南侧在建工商联大厦的勘察资料,对与拟建场地北侧相邻的重庆工商大学住宿楼及宿舍楼基础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

对场区及周边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测绘面积约0.04km2。

调查场区地形、地貌特征,调查各岩土层的空间展布及结构特征,圈定地质界线;了解基岩露头、岩性、风化程度、产状要素以及裂隙发育的规模和特征;调查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及其形成条件、规模、性质和发展情况;调查场内填土规模、范围及堆填物成分、回填时间等。

调查地表水分布及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测绘精度满足有关规范要求。

1.5.2工程测量

本次勘察采用重庆市独立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

根据甲方提供的1:

500场区现状地形图为底图进行工作,钻孔定位控制点由建设方提供的控制点(见表1-3)引测。

质量和精度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表1-3控制点数据表

编号

X(m)

Y(m)

H(m)

1G0106-5

68814.054

60412.089

198.602

1G0106-6

68760.175

60386.271

193.090

1.5.3工程钻探

钻探采用XY-100型旋转钻机钻探施工,投入旋转钻机3台套。

钻进过程中按钻探施工操作规程控制回次进尺、取芯率,确保采芯质量。

土层岩芯采取率不小于65%,基岩岩芯采取率强风化不小于75%,中等风化不小于80%,均满足规范要求。

岩芯按顺序放置,现场描述岩土特征,并对漏水、裂隙情况进行及时记录,对岩芯进行拍照。

工程勘察施工过程中,由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采用旁站方式,对勘察外业工作进行检查、核实,外业见证符合渝建发[2008]209号文件的要求,共完成钻孔36个,钻孔质量良好,反映地层结构清楚,工程勘察资料真实、准确。

1.5.4水文观测

每个钻孔钻探完成后均将孔内施工残留水提干,24~48小时内测量孔内水位,场地东南侧部分钻孔孔内有地下水渗出。

1.5.5现场试验

⑴、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为了判定填土性质,现场钻探期间针对填土选取CK11、CK18、CK24三个钻孔进行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⑵、抽水试验:

为查明场地内土体的渗透性质和富水性,测定其水文地质参数,现场选取钻孔CK37进行了抽水试验。

⑶、波速测试:

为了正确判断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物下部岩体的完整性、场地类别,准确划分岩体岩质单元及软弱夹层,现场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物范围内选取了2个钻孔委托重庆岩土工程检测中心进行波速测试。

1.5.6室内试验

现场钻探过程中采取泥岩样品9组、砂岩样品5组、粉质黏土样品6组,封装后及时送检,所采集全部样品送重庆川东南地质矿产检测中心。

检测岩石天然及饱和抗压、抗剪、弹模指标;检测粉质黏土物理性质、天然快剪及压缩等指标。

现场采集水样样品1组,进行水质简分析及CO2侵蚀试验。

试验方法正确,指标可信,符合重庆地区经验。

1.5.7室内资料整理

室内工作过程中各成果图件采用我公司专业岩土勘察软件结合AutoCAD制作,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采用WORD应用软件编辑,资料详实、图件清晰、分析正确、结论可靠、建议合理,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和勘察合同的要求。

综上所述,本次勘察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规范进行,勘探工作方法、手段及工作量布置合理,原始数据真实可靠,岩土测试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建筑主体部分勘察成果资料达到初步勘察要求,经审查合格后可供建设工程初步设计使用;基坑边坡部分勘察成果达到详细勘察深度,审查合格后可供该项目基坑边坡支护设计使用。

2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东南侧属嘉陵江Ⅰ级基座阶地地貌,现状地形较平坦,地面高程约192.00~196.00m,地形坡角约5~20°;西北侧属浅丘剥蚀地貌,场地内地形起伏较大,局部为已建条石挡墙,地面高程约195.00~216.00m,地形坡角多在8~30°不等,局部可达到50°。

拟建场地位于重庆市江北区北滨路,其东南侧为正在建重庆市工商联大厦及民营经济总部大楼,西南侧为金科金沙水岸,西北侧为重庆工商大学,紧靠北滨路及金源路,交通便利。

2.2气象、水文

2.2.1气象

拟建场地位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具有春早夏长,秋雨连绵,冬暖多雾的特点。

多年平均气温17.5~18.8℃左右:

一月最冷,极端最低气温-3.1℃(1975年12月15日);盛夏八、九月平均气温30℃,极端最高气温达43.0℃(2006年8月28日)。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81%,绝对湿度17.8~18.2mb。

多年平均降雨量1141.8mm,年最大降雨量1544.8mm(1976年),年最小降雨量740.1mm(1982年)。

降雨集中在每年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

降雨强度大,与降雨集中季节同步,最大日降水量266.6mm(2007年7月17日),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98.5mm。

常年风速较小,年平均风速1.1m/s,最大风速28.4m/s,以偏西北风为主。

场区气候全年可施工作业。

2.2.2水文

场地内无冲沟、河流等地表水系,场地东南侧为嘉陵江,相距约145m。

勘察期间离场地最近处嘉陵江水位约为176.50m。

据调查,嘉陵江李子坝段100年一遇洪水位194.23m,20年一遇洪水位184.90m,常年洪水位181.60m;据长江水利委员会重庆水文总站的资料,长江重庆朝天门段水位特征见表2-1。

本拟建场地附近江段在长江与李子坝之间,洪水位在192.00~194.23m之间。

表3-1长江朝天门段洪水位统计表

频率

地段

P=1%

P=2%

P=5%

P=10%

P=20%

朝天门

192.63

190.83

188.53

186.63

184.23

备注

1、水位数据单位为米,采用黄海高程;

2、P=2%并考虑30年河床淤积影响,洪水位为192.58m。

2.3地质构造

勘察区位于龙王洞背斜北西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270°∠10°。

层面微弯,为泥质胶结,层间结合一般,属原生结构面。

在场区外基岩露头地段测得两组构造裂隙:

裂隙L1:

产状10560,裂面微弯,局部凹凸不平,微张,张开0.1~2mm,泥质充填,间距0.5~2.2m,延伸长度2.0~4.0m,层间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

裂隙L2:

产状21080,裂面平直,呈闭合状,无充填,间距0.3~1.8m,延伸长度2.0~5.0m,层间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

场内无活动性断裂构造通过,地质构造简单。

2.4地层岩性

据地表调查及钻探揭示,场地内上覆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冲积层粉质黏土(Q4a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砂岩,地层岩性分述如下:

2.4.1第四系全新统(Q4):

(1)素填土(Q4ml):

杂色。

主要由粘性土及卵石、砂岩碎石、砖块、混凝土等硬杂物组成,硬杂物直径一般15-380mm,含量约占25~60%。

稍湿,结构稍密~中密,回填时间大于10年,均匀性较差,钻进过程中易卡钻,岩芯采取率较低。

钻探揭示厚度1.80~7.20m(见ZY30及ZY18),在整个场区内均有分布,人工堆填。

(2)粉质黏土(Q4al):

上部呈黄色、褐黄色,软塑~可塑状;下部呈灰色、灰褐色,软塑状。

主要由粘粒、粉粒组成,局部夹有少量卵石。

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

钻探揭示厚度4.60~23.90m(见ZY29及ZY36),在场区东南侧分布,冲积成因。

~~~~~~~~不整合~~~~~~~~~~

2.4.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

泥岩(Ms):

紫红色、褐红色。

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夹灰绿色砂质团块,砂质含量较高。

强风化层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厚度一般小于2.00m,局部较厚;中风化层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节长35~420mm。

岩质软,失水易干裂。

该层为场内主要岩性,分布广,单层厚度较大。

砂岩(Ss):

灰色、褐灰色。

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细~中粒结构,薄层~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夹泥质条带、泥质含量较高。

强风化层岩芯较破碎呈短柱状、碎块状,厚度小于2.00m;中风化层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节长40-480mm。

岩质较软。

偶见无充填裂隙。

2.5水文地质条件

2.5.1、场内地表水分布及地下水基本特征

建设场地内无冲沟、河流等地表水系;场地东南侧约145m处为嘉陵江。

据地表地质调查和钻探揭示,场内上覆土层为素填土、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泥岩、砂岩。

素填土在整个场地内均有分布,厚度变化较大,其孔隙较发育,但分布不稳定,为相对透水层;粉质黏土在场地东南侧分布,厚度大,为相对隔水层;泥岩属相对隔水层;砂岩为相对含水层。

相对而言,砂岩主要分布于场地西北侧。

因此,填土及砂岩构成场内主要含水层,粉质黏土、泥岩为相对隔水层。

据本场地微地貌及地层结构特征,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沿岩土界面、岩层层面及基岩裂隙径流,于嘉陵江北岸呈线状排泄。

各钻孔终孔后,将钻孔内的钻探残留水抽干,24~48小时内观测地下水位,场内东南侧部分钻孔(CK25、CK30、CK31、CK32、CK36、CK37、CK38)孔内有地下水渗出。

2.5.2、抽水试验

根据钻孔揭示的地层结构、地下水埋藏条件,选择ZY37孔进行现场抽水试验,及时记录水位降深、流量、时间;达到稳定水位2小时后,停止抽水,并对水位恢复情况进行了记录。

场内地下水有嘉陵江江水补给,采用侧向补给的潜水完整井公式计算粉质黏土层渗透系数,抽水试验成果及计算结果见下图2-1。

 

据抽水试验成果,场内粉质黏土渗透系数为0.718m/d,透水性差。

现场钻探揭示,在标高180.00m以下靠近基岩粉质黏土层中含少量沙及卵石,此部分粉质黏土具有一定的透水性。

结合地区经验,本场地内粉质黏土总体上为相对隔水层。

2.5.3、水质分析及水土的腐蚀性

勘察期间在场内钻孔中采集地下水样品1组,现场封装后送重庆川东南地质矿产检测中心进行水质分析和CO2侵蚀性分析,水质分析成果见表2-1。

表2-1地表水水质分析成果表

水样编号

测试项目

地下水

W1

离子分析

ρ(B)

(mg/L)

c(1/ZBZ土)

(mmol·L-1)

x(1/ZBZ土)

(%)

分析

项目

mg/L

K++Na+

10.51

0.457

9.59

游离CO2

5.77

Ca2+

61.00

3.044

63.87

侵蚀性CO2

0.00

Mg2+

15.37

1.265

26.54

总硬度(以CaCO3计)

215.64

Na+

/

/

/

总碱度(以CaCO3计)

154.49

K+

/

/

/

暂时硬度(以CaCO3计)

154.49

合计

86.88

4.766

100.00

永久硬度(以CaCO3计)

61.15

Cl-

12.23

0.345

7.24

负硬度(以CaCO3计)

0.00

SO42-

64.07

1.334

27.99

矿化度

351.54

HCO3-

188.36

3.087

64.77

物理性质

CO32-

0.00

0.000

0.00

PH值

7.25

OH-

0.00

0.000

0.00

色度

NO3-

/

/

/

气味

合计

264.66

4.766

100.00

透明度

透明

备注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判定:

该水所测项目按I类环境SO42-、Mg2+、OH-、总矿化度对混凝土结构均有微腐蚀;在A类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微pH值腐蚀,微侵蚀性CO2腐蚀)。

根据实验报告、地区经验及场区周边环境调查资料,场区附近无污染源,地下水和环境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2.6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

勘察区内无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无活动断裂构造通过,地质构造简单,场区稳定。

据调查,在场地东北角和西北角处各见一人防洞室。

东北角人防洞室长约35m,洞顶标高约196.26~198.74,洞底标高约193.36~196.56。

西北角人防洞室有两个分岔,呈H状,共长约100m,洞顶标高约198.13~201.17,洞底标高约196.13~199.17。

人防洞室具体位置见平面图。

地下室设计底标高为188.00,低于人防洞室底标高,人防洞室会在施工过程挖除,不会对拟建建筑产生不利影响,但开挖过程中应注意施工安全。

3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

3.1土样试验资料的分析统计

场区东南侧粉质黏土层较厚,本次勘察在ZY25、ZY31等5个钻孔中取土样6组,做了土的室内常规试验,由于CK37、CK38试验成果数据差别较大,现将试验数据分开统计,分析成果见表3-1、表3-2。

表3-1土样室内试验参数统计表1

孔号

天然

含水率

天然

密度

土粒

比重

天然

孔隙比

液限(10mm)

塑限

塑性

指数

液性

指数

凝聚

内摩擦角

压缩系数

压缩模量

%

g/cm3

%

%

kPa

°

Mpa-1

MPa

CK25-1

27.2

1.93

2.74

0.806

34.8

20.2

14.6

0.48

24

13.8

0.45

4.01

CK25-2

24.5

1.98

2.72

0.710

28.3

17.4

10.9

0.65

27

15.3

0.39

4.39

CK31

26.8

1.94

2.73

0.784

33.1

19.2

13.9

0.55

25

14.3

0.43

4.15

CK32

23.3

1.99

2.73

0.692

30.8

18.3

12.5

0.40

30

14.6

0.36

4.70

统计

件数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平均值

25.5

1.96

2.73

0.748

31.8

18.8

13.0

0.52

26.5

14.5

0.50

3.78

标准差

2.6

0.6

变异

系数

0.10

0.04

修正

系数

0.90

0.95

标准值

23.9

13.8

表3-2土样室内试验参数统计表2

孔号

天然

含水率

天然

密度

土粒

比重

天然

孔隙比

液限(10mm)

塑限

塑性

指数

液性

指数

凝聚

内摩擦角

压缩系数

压缩模量

%

g/cm3

%

%

kPa

°

Mpa-1

MPa

CK37

31.6

1.86

2.73

0.932

32.2

19.2

13.0

0.95

15

11.7

0.79

2.44

CK38

25.9

1.96

2.72

0.747

27.4

17.0

10.4

0.86

18

12.1

0.58

3.01

统计

件数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平均值

28.8

1.91

2.73

0.840

29.8

18.1

11.7

0.91

16.5

11.9

0.69

2.73

标准差

2.12

0.28

变异

系数

0.13

0.02

修正

系数

0.90

0.95

标准值

14.9

11.3

由于统计样品数量较少,上表中抗剪参数标准值计算时修正系数采用经验值,凝聚力修正系数取0.90,内摩擦角修正系数取0.95。

根据土样试验结果,由《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3.3.5条和3.3.11可判断所取土样为粉质黏土,呈软塑~可塑状。

3.2岩石试验资料的分析统计

本次勘察在场区内取中等风化泥岩样品9组、砂岩样品5组,进行岩石天然及饱和抗压、抗剪、弹模测试。

岩石的物理力学试验数据统计成果见表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