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考试真题及详细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359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虫害考试真题及详细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病虫害考试真题及详细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病虫害考试真题及详细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病虫害考试真题及详细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病虫害考试真题及详细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病虫害考试真题及详细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病虫害考试真题及详细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病虫害考试真题及详细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病虫害考试真题及详细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病虫害考试真题及详细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病虫害考试真题及详细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虫害考试真题及详细解析.docx

《病虫害考试真题及详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虫害考试真题及详细解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病虫害考试真题及详细解析.docx

病虫害考试真题及详细解析

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试卷

(课程代码06635)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

题号

核分人

题分

20

18

16

24

22

复查人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1.以下病害中不是由植原体引起的病害是【】

A.竹丛枝病类菌原体和真菌B.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和真菌

C.翠菊黄化病类菌原体D.梨衰退病

2.以下锈病中未发现有转主寄主的是【】

A.海棠锈病B.松瘤锈病

C.竹杆锈病D.草坪草锈病

3.植物白粉病病斑上出现的小黑点,它们可能是【】

A.菌浓B.闭囊壳C.菌核D.担子果

4.以下真茼的孢子,不属于无性孢子的是【】

A.游动孢子B.厚垣孢子

C.子囊孢子D.分生孢子

5.桃缩叶病在春末夏初叶片表面长出的层灰白色粉状物,为病菌的【】

A.夏孢子堆B分生孢子堆C.菌丝层D子实层

6.樱花等植物的冠瘿病病原是【】

A.真苗B,细菌C.线虫D.寄生性种子植物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试卷第1页(共8页)

7.有“病”而无“害”的是【】

A.郁金香碎锦病B.仙客来病毒病C.菊花黄化病D.矮天牛花叶病

8.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发展的要素之一是【】

A.植物年龄B.环境条件C.植物的繁殖方式D.植物种类

9.以下病害不属于检疫对象的是【】

A.松疱锈病B.杨树花叶病毒病C.草坪草褐斑病D.草坪草锈病

10.病植物在外部形态上表现的不正常特征称为【】

A.病症B.病态C.症状D.病状

ll.下列关于昆虫成虫形态特征说法不正确的是【】

A.身体左右对称

B.整个体躯被有几丁质外骨骼

C.神经系统位于体腔,循环系统位于血腔

D.体躯分为头、胸、腹3个体段

12下列关于昆虫头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度骨化

B.通常分为头顶、额、唇基、颊和后头5个区

C.蜕裂线是一些昆虫幼虫脱皮时头壳开裂的地方

D.昆虫头壳的构造和形状固定

13.蟋蟀和蚜虫的头式分别属于【】

A.下口式,后口式B.前口式,后口式

C.后口式,下口式D.下口式,前口式

14.下列关于昆虫触角说法正确的是【.】

A.由柄节和鞭节2节构成梗节B.蝇类的触角为具芒状

C.蜻蜒的触角为锤状刚毛状D.天牛的触角为棒状线状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全变态昆虫成虫和幼虫均具有复眼

B.复眼是由很多的单眼组成小眼

C.蝗虫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和下唇4部分组成舌

D.刺吸式口器害虫适用于内吸性杀虫剂进行防治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试卷第2页(共8页)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常昆虫成虫的胸足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6节构成

B.蜜蜂成虫的后足常特化形成携粉足

C.昆虫的翅是由附肢演化而来背侧叶

D.根据昆虫翅的类型,蝴蝶的翅属于鳞翅

17.在下列各组昆虫中都进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是【】

A.盲蝽、叶甲、蝗虫B蚜虫、猎蝽、蝗虫

C.介壳虫、粉虱、蚊D.蜂、蚊、蝉

18.蜜蜂的孤雌生殖属于【】

A.经常性B.偶发性C.兼性D.周期眭

19.下列关于昆虫内部器官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昆虫的心脏位于背血窦

B.昆虫的中肠是昆虫消化和吸收养分的主要场所,具有昆虫“胃”的说法

C.昆虫的排泄器官主要是马氏管

D.氧气是通过昆虫的血细胞运送到各组织器官

20.昆虫在地球上分布范围之广是其它任何动物都无法与其相比的,这是因为昆虫【】

A.具有翅B.在地球上的存在时问较长

C.具有多样化的口器类型D.体较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21.植物病害减生型症状的类型包括;黄化、花叶和斑驳、簇生、矮缩等。

22.病原物的致病性表现在分泌各种酶类,分泌多种生长调节素,分泌各种毒素,争夺营养等方面。

23.病原物的传播方式主要分为自然动力传播、主动传播和人为传播三大类。

24.昆虫的体壁由底膜、皮细胞层和表皮层3部分组成,其中几丁质是节肢动物表皮的特征性成分。

25.根据蛹壳、附肢、翅与身体主体的接触情况,将蛹分为3种类型。

家蚕的蛹属于被蛹,天牛的蛹属于裸蛹。

26.当昆虫幼虫生长到最后1龄时,再蜕皮后老熟幼虫就变成了蛹,老熟若虫则变成了成虫。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试卷第3页(共8页)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27.侵染循环:

是指病原菌在植物一个生长季节引起第一次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第一次发病的整个过程。

 

28.真菌生活史:

真菌从一种孢子开始,经过一定的生长和发育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29.病原物的寄生性:

病原物从寄主植物体内吸收营养和水分而赖以生存的能力。

 

30.植物检疫:

以立法手段防止植物及其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传播有害生物的措施。

 

31.多型现象:

指同种昆虫有两种或更多类型个体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成、幼期均可出现。

 

32.拟态:

昆虫形态与环境中其它物体如动物、植物、死物相似,借以逃避敌害保护自身的现象

 

33.年生活史:

一种昆虫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到第二年的越冬虫态结束为止的发育经历称为年生活史。

 

34.园林技术防治:

是利用一系列栽培管理技术,有目的地改变某些环境因子,创造有利于园林植物生长发育,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直接或间接地消灭或抑制病虫害发生与危害。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试卷第4页(共8页)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35.简述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的区别。

侵染性病害:

由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由于侵染源的不同,又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性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等多种类型。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的环节:

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对寄主进行侵染活动(初侵染病程),侵染性病害的一个侵染循环。

非侵染性病害:

由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病害,如营养、水分、温度、光照、和有毒物质等,阻碍植株的正常生长而出现不同病症,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这类病害主要包括缺镁症、缺锰症、缺锌症、缺铁症、缺钙症、缺钾症、缺铜症、缺硼症等。

 

36.简述栽培管理措施在预防病害发生中的作用。

园林栽培技术:

1、卫生状况

2、水肥管理

3、贮藏管理

4、合理布局

5、改善环境

6、健康材料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试卷第5页(共8页)

37.简述植物抗虫性的机制。

1、分泌抗虫性物质

1)有毒物质

2)保幼和蜕皮激素

2、抗虫机理

1)扰乱昆虫的生理系统

2)引诱昆虫天敌

3)调控昆虫习性

4)释放信息激素

 

38.说明昆虫口器的类型并简要分析与化学农药防治的关系。

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位于头部下方或前方。

由于各种昆虫取食习性和方式的不同,其形态结构有很大不同,昆虫主要有三种类型口器,即咀嚼式口器、嚼吸式口器和吸收式口器。

而一般农业害虫主要为咀嚼式和刺吸式两种。

有咀嚼式口器的昆虫危害特点是造成植物机械性损伤,严重时能将植株叶片吃光。

一般的被害状为缺刻、孔洞、叶肉被潜食成弯曲的虫道或白斑。

也有蛀食茎秆、果实或咬断根、茎基部的情况。

如蝗虫、叶甲、草地螟的幼虫、草原毛虫的幼虫具有咀嚼式口器。

具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取食植物汁液,因此,植物被害特点是组织呈褪色斑点、叶片卷曲或皱缩,造成畸形或组织增生等。

如叶蝉、蚜虫、蝽类具有刺吸式口器。

防治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害虫,在药剂的选择上是不同的。

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主要采用胃毒、触杀性较强的农药,如马拉硫磷、拟除虫菊酯类等杀虫剂;防治刺吸式口器和虹吸式口器害虫主要采用内吸性强兼触杀性的农药,例如乐果、避蚜雾等。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试卷第6页(共8页)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39.试根据病害侵染循环过程设计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答:

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称为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

包括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病原物的传播、病原物的越冬越夏三个环节。

(1)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越冬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开始生长后引起最初的侵染称为初次侵染。

受初次侵染的植物产生孢子或其他繁殖体,传播引起再次侵染。

许多植物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可以发生若干次再次侵染。

只有初次侵染而无再次侵染的病害,只要能消灭和减少初侵染来源,一般能得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有再次侵染的病害,除了要防止初次侵染外,还要解决再次侵染的问题,。

(2)病原物的传播

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必须传播到可以侵染的植物上,才能发生初次侵染,植株间和田间的再次侵染也要通过传播。

病原物的传播可分为主动传播、自然动力传播和人为传播三大类。

①主动传播:

是病原物以自身活动的力量引起的传播。

如真菌游动孢子和有鞭毛的细菌可在水中游动传播。

主动传播的传播距离和范围很有限,仅对病原物的传播为害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②自然动力传播:

自然动力把病原物从越冬和越夏场所传播到田间,又将田间病株上的病原物扩大传播蔓延,造成病害发生流行,是很重要的传播方式。

主要有:

A、气流、风力传播:

这是病原真菌传播的主要方式。

真菌孢子数量大,体积小,重量轻,容易随气流传播。

气流、风力传播的病害在防治上较复杂。

除了要消灭本地菌源外,还要防止外地菌源的传入,有时还需组织大面积联防,才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利用抗病品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B、雨水传播:

植物病原细菌和部分具有胶性孢子的真菌随水滴的飞溅而传播,特别是暴风雨更使病原物在田间大范围的传播。

雨水还可将病株上的病原物冲洗到下部或土壤,借雨滴的飞溅,把土壤表面的病原物传播到距地面较近的寄主组织上侵染。

对于水传播的病害,只要注意消灭当地病原物或防止病原物传播与侵染,即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C、昆虫及其他动物的传播:

昆虫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媒介,与细菌的传播也有一定的关系。

昆虫不仅造成寄主有伤口,还携带病原物。

病毒、类病毒、类菌原体和类立克次氏体的传播,尤其与蚜虫、叶蝉、飞虱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有密切的关系。

这些媒介昆虫吸食病株汁液时,将病毒吸入体内,有的病毒还能在虫体内生活一段时期,甚至繁殖,再随昆虫传播到其他植株上。

有些线虫、真菌和菟丝子也能传播病毒。

对于昆虫及其他动物的传播的病害,防治时要先防介体,特别是防治刺吸式口器昆虫。

③人为传播: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农业生产常导致病原物的传播,造成病区的扩大和新病区的形成。

严格实施植物检疫制度,防止远距离人为传播,避免将危险性病害带入无病区,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施肥、灌溉、播种、移栽、修剪、嫁接、整枝、脱粒等日常农事操作中要注意农具和手的消毒,以减少病害的传播。

(3)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是指病原物在一定场所度过寄主休眠阶段而保存自己的过程。

一般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就是每年病害发生的初次侵染来源。

这些来源有:

①田间病株:

二年生或多年生的病株不仅是当年的病原物来源,往往也是病原物休眠越冬的场所。

所以处理病株,清洁田园等都是消灭病原物来源,防止发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②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

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带菌是植物病害防治上的重要问题,因此,必须在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处理种苗、种薯等。

③病株残体:

是指寄主植物的秸秆、残枝、败叶、落花、落果及死根等残余组织。

在农业防治中,清洁田园、处理病残体是杜绝病菌来源的重要措施。

④土壤:

真菌的孢子、线虫、菟丝子的种子等都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

因此,深耕翻土,合理轮作、间作,改变环境条件是消灭土壤中病原物的重要措施。

⑤肥料:

病原物可随病残体混入粪肥中,因此,要使用成分腐熟的肥料。

⑥传病介体:

病毒的越冬越夏会在传病介体中,因此,防病要先防虫,特别是刺吸式口器昆虫。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试卷第7页(共8页)

40.写出毒蛾、蚜虫、小蠹虫、地老虎4个昆虫类群的目级分类单元和各代表种1个;并在这4类昆虫中以你熟悉的一种(类)重要园林害虫为例,试述其发生规律,分析影响该类害虫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

试依据其生物学特性制定一套综合防治措施。

答:

毒蛾:

鳞翅目,代表种茶毒蛾;蚜虫:

同翅目,代表种棉蚜;

小蠹虫:

鞘翅目,代表种小蠹虫;竹蝗:

直翅目,代表种青脊竹蝗。

青脊竹蝗:

发生规律:

1、一年分两次产卵期,为夏蝗和秋蝗。

7月为羽化盛期,9月为交尾盛期。

2、喜光,多栖息在竹缘杂草和道路两旁的禾本科植物上。

3、喜好人粪尿等带腐臭味儿的东西。

4、多选择杂草而少灌木、土壤松实适宜、坡度较小、地势平坦的空地、向阳坡或道路两旁产卵。

防治方法:

(1)人工挖卵。

竹蝗产卵集中,可于11月份发动群众至产卵多的地点挖卵块。

(2)跳蝻出土10天内,于早上露水未干前用敌百虫粉喷撒,每1,000㎡用2~3kg;或用敌敌畏80%乳剂1,000~2,000倍液喷射;或用闹羊花1kg加水200kg煮沸,当药液呈红褐色时取出过滤成母液,再将母液稀释成500倍液喷射。

(3)在跳蝻上竹时,对密度较大的竹林,用敌敌畏烟剂熏杀,每1,000㎡用1kg。

或以3%敌百虫粉或2.5%甲基1605粉,2~3kg喷撒;或在露水干后用50%马拉硫磷800~1,000倍或50%甲胺磷1,000~1,5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1,500倍液喷雾;也可用杀虫净油剂进行超低容量喷雾。

(4)释放白僵菌,使初生的跳蛹感染白僵菌而死亡。

(5)诱杀。

用100kg尿中加人2~3kg5%敌百虫粉拌匀,再用稻草浸透,在竹林中放数堆诱杀,效果较好。

(6)闹红花0.5kg,加清水10kg,至红褐色时,过滤成母液。

每千克母液用清水稀释500倍后,用以喷杀跳蝻或成虫。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试卷第8页(共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