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39433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概述

《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是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十二册中第四单元中的三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是利用旧知识的迁移,充分利用资源、学具等有效手段来进行教与学,培养学生积极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提高探究圆柱体体积的公式推导的兴趣,掌握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计算公式,并能根据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的学习为学习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技能:

  1.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利用资源、学具等去探究推导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充分利用资源、学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以及采用与课情、班情相匹配的激励机制,激励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学习者特征分析

1、这是乡村六年级学生,是布局调整时,从各村小、初小、教学点汇集到一起后,进行分班,从而产生的班集体。

2、乡村学生的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差,积累也少。

3、学生在五年级时学习过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得出:

“底面积×高=长方体体积”的结论,学生知道了只要知道底面积和高就可以求体积。

4、学生的学具准备充分,便于动手操作。

5、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观察、汇报的习惯已经养成。

6、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师经过长期的作业评价、课堂情况反馈以及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习惯等来分析学生的总体特征。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以“三维”目标为依据,以学生的原有学习状况为基础,主要是利用旧知识的迁移,充分利用资源、学具等有效手段来进行教与学,培养学生积极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提高探究圆柱体体积的公式推导的兴趣,掌握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计算公式,并能根据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基于本节课的具体情况,我采用“支架式”、“先行组织者策略”、“演示法”、“示范-模仿法”、“操练-反馈法”等教学策略。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自制课件)、圆柱体教具。

2、学具:

圆柱体模型

教学重点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教师提问(课件出示)

  1.什么叫体积?

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

正方体的体积?

2、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的统一公式是什么?

2.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3.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研究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是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知识的来解决的.那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

能不能也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

圆柱的体积)

二、教学新知

(一)教学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演示动画“圆柱体的体积”)

1.教师演示()

把圆柱的底面分成了16个相等的扇形,再按照这些扇形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这样就得到了16块体积大小相等,底面是扇形的形体.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启发学生思考、讨论:

  

(1)圆柱体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

(近似的长方体)

  

(2)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①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相比,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

  ②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相比,底面的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的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③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

  4.学生根据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进行猜想.

  

(1)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

  

(2)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

  (3)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

  5.启发学生说出通过以上的观察,发现了什么?

  

(1)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的形体越近似于长方体.

  

(2)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来的长方体的长就越近似于一条线段,这样整个形体就越近似于长方体.

  6.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

  

(1)学生分组讨论:

圆柱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理由.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近似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板书:

圆柱的体积),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板书:

底面积)近似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板书:

高)所以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板书: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3)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板书:

V=Sh)

  

(二)教学例4.

  1.出示例4

  例4.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1米=210厘米

  50×210=10500(立方厘米)

  答:

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

  2.反馈练习

  

(1)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是75平方厘米,长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圆柱形罐头盒的内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15厘米,它的容积是多少?

  (三)教学例5.

  1.出示例5

  例5.一个圆柱形水桶,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25厘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水桶的底面积:

  202

  =3.14×

  =3.14×100

  =314(平方厘米)

  水桶的容积:

  314×25

  =7850(立方厘米)

  =7.8(立方分米)

  答:

这个水桶的容积大约是7.8立方分米.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公式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

(一)填表

底面积S(平方米)

高h(米)

圆柱的体积V(立方米)

15

3

 

6.4

4

 

  

(二)求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五、板书设计

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评价内容:

课堂表现评价、学习效果评价(课堂学习效果评价+作业)、小组合作评价

2.评价方式:

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

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表现给予肯定,也是一种自信心的表露。

(1)小组评价:

是指小组间的互相评价,具有促进小组合作的作用。

(2)教师评价:

这里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以及小组的合作交流、汇报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注:

在评价中应尽量采用描述性的方式,不应按分数给学生排队。

1.课堂表现评价表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

项目

A级

B级

C级

个人评价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认真

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参与讨论态度认真

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按时完成,有参与讨论

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业,极少参与讨论

 

 

 

积极

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动手操作

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

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

 

 

 

自信

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尝试

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善于与人合作

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能与人合作,接受别人的意见

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

 

 

 

思维的条理性

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

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差些

不能准确在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思维的创造性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我这样评价自己:

伙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注:

1.本评价表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评价,用于课堂中评价

2.本评价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

3.定量评价部分总分为100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均值

4.定性评价部分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的改进与提高。

2.自我评价表:

我是这样评价自己

A(优秀)

B(良好)

C(合格)

选答

旧知识掌握情况

牢固

比较牢固

一般

课前预习情况

主动合作完成

依照同学才完成

不能完成

预习中的疑难问题

自己能解决

与同学合作才能解决

不能解决

动手操作、讨论汇报情况

认真

较认真

不认真

在小组中工作表现

最出色

较出色

应付式

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较好

不好

3.我对小组成员的评价:

对小组成员的评价

A(优秀)

B(良好)

C(合格)

选答

小组成员职责履行情况

出色

较出色

应付式

小组成员操作过程

迅速

按时完成

不能按时完成

小组成员交流讨论过程

有交流讨论

有交流

没有交流

小组成员的学习态度

主动性强

较主动

一般

4.教师评价:

评价我的学生

A(优秀)

B(良好)

C(合格)

选答

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

牢固

较牢固

不牢固

学生小组学习情况

全部能完成

大部分能完成

少部分完成

学生对学习新知的态度

非常投入

较积极

应付式

学生们分工合作情况

分工明确,

合作有效

有合作,但分工不尽合理

分工合作不合理

八、帮助和总结

说明教师以何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相应的不同帮助和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帮助。

在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简要总结。

可以布置一些思考或练习题以强化学习效果,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补充的链接鼓励学生超越这门课,把思路拓展到其他领域。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来源

复习巩固长方体正方体的统一体积计算公式

巩固旧知识

文本

复习题

归纳总结,复习巩固

演示-提问-讲解

快速,高效的复习旧知识

5分钟

自制

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

理解、掌握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Flash动画

演示圆柱体切割拼凑的过程

呈现过程,形成表象;

提供示范,正确操作;

设疑-演示-讨论

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现了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10分钟

远程教育资源

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

学生动手操作,熟练重现公式

圆柱模型

提供事实,建立经验

演示-讨论-总结

做中发现,做中学,学生兴趣浓,理解掌握了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

5分钟

学具

 

课件资源应用计划表

(注:

凡是需要用到信息化资源的知识点才需要填写此表)

知识点

资源名称

素材类型

水平

来源

使用时间

应用方式和作用

1长方体正方体统一体积计算公式

复习巩固长方体正方体统一体积计算公式

文本

识记、应用

自制

5分钟

归纳总结,复习巩固

2圆柱体体积公式

推导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

Flash动画

理解、分析、综合

下载

10分钟

呈现过程,形成表象;提供示范,正确操作;

3应用公式

解决实际问题

文本

应用、识记

自制

10分钟

归纳总结,强化重点

4小结

本课收获

文本

评价

自制

5分钟

及时评价,肯定成绩

资源内容描述说明(请详细说明此知识点信息化资源的主要内容,此表需要与教学设计紧密挂钩,同时在收集、下载、处理和开发素材的过程中不断修改与完善):

1、复习巩固长方体正方体统一体积计算公式,是文本文件,保存到临时文件下,文件名为“复习巩固.txt”。

2、推导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是Flash动画,大小10K,保存到临时文件下,文件名为“圆柱体计算公式.swf”

3、解决实际问题,是文本文件,保存到临时文件下,文件名为“练习.txt”

说明:

1)水平:

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2)名称:

为此知识点的信息化资源起一个名字

3)类型:

指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本、动画(包括flash),或者上述几类的组合,比如:

“图+文+声”,注,可以自定义其它类型(一般以超级链接的形式来集成中演示型课件中),如认知工具类

4)来源:

开发、现有、现有需修改、下载

5)使用时间:

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时间

6)应用方式:

该资源在教学中如何使用?

它起什么作用?

 

阿教学课件结构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