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39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45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鹤壁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鹤壁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

《河南省鹤壁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鹤壁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鹤壁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

河南省鹤壁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2KMnO4+16HCl(浓)

2KCl+2MnCl2+5Cl2↑+8H2O反应中(  )

A.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

B.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8

D.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

2.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强酸性溶液中:

H+、NO3—、SO32—

B.pH=12的溶液中:

OH—、K+、Cl—、HCO3—

C.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一定存在:

NH4+、NO3—、AlO2—、SO42—

D.25ºC时pH=7的无色溶液中:

Na+、Cl—、SO42—、K+

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葡萄糖能与新制Cu(OH)2发生反应

B.肥皂的主要成分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的

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蛋白质溶液遇硫酸铜后产生的沉淀不能重新溶于水

4.实验室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化学原理是2C6H5CHO+KOH

C6H5CH2OH+C6H5COOK,C6H5COOK+HCl→C6H5COOH+KCl。

已知苯甲醛易被空气氧化;苯甲醇的沸点为205.3℃,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醚;苯甲酸的熔点为121.7℃,沸点为249℃,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醚;乙醚的沸点为34.8℃,难溶于水。

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主要过程如下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操作Ⅰ是萃取分液

B.操作Ⅱ蒸馏得到的产品甲是苯甲醇

C.操作Ⅲ过滤得到的产品乙是苯甲酸钾

D.乙醚溶液中所溶解的主要成分是苯甲醇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铁和稀硫酸反应:

2Fe+6H+=2Fe3++3H2↑

B.用CH3COOH溶解CaCO3:

CaCO3+2H+=Ca2++CO2↑+H2O

C.(NH4)2Fe(SO4)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制Fe(OH)2:

Fe2++2OH-=Fe(OH)2↓

D.碳酸氢钠溶液和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混合:

HCO3-+Ca2++OH-=CaCO3↓+H2O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6H14所有的同分异构体中主链为4个碳的只有2种

B.CH3CO18OCH2CH3在酸性条件下水解能得到CH3CH218OH

C.

的名称是2-甲基-2-乙基丙烷

D.

是同一种物质

7.已知A物质的分子结构简式如图所示,lmolA与足量的NaOH溶液混合共热,充分反应后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

A.6molB.7molC.8mo1D.9mo1

8.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X、Y及该原子3d能级上的电子数不可能的组合是

A.18、8、0B.20、8、0C.25、13、5D.30、18、10

9.下列分子中心原子是sp2杂化的是()

A.PBr3B.CH4C.BF3D.H2O

10.某同学为了使反应2HCl+2Ag=2AgCl+H2↑能进行,设计了如下所示的四个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  )

A.

B.

C.

D.

11.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糖类是有甜味的物质

B.糖类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六大类营养素之一

C.糖类组成一定符合通式Cm(H2O)n

D.符合通式Cm(H2O)n 的一定是糖

12.下列关于分子式为C4H8O2的有机物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能发生酯化反应,该物质一定是丁酸

B.属于酯类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若能水解,水解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可能相同

13.对于苯乙烯(

),下列叙述完全正确的是()

①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②可发生加聚反应;③可溶于水;④可溶于苯中;⑤苯环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⑥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最多需要4molH2

A.①②③B.①②④⑥

C.①②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14.在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10s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6mol/L,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0s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0.02mol/(L•min)B.1.2mol/(L•min)

C.1.8mol/(L•min)D.0.18mol/(L•min)

15.下列有关概念和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酸和碱反应只能生成盐和水

B.由14N和中子在宇宙射线影响下形成12C为化学变化:

14N+1n→12C+3H

C.金属主要发生吸氧腐蚀,其本质是被氧化

D.Na2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Na2O2是电解质

16.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8gNa2O2中所含阴离子的数目是0.2NA

B.标准状况下,2.24L18O2中所含中子的数目是NA

C.1mol乙酸和甲酸甲酯的混合物中含有共用电子对的数目是8NA

D.用足量NaOH溶液完全吸收1molCl2时,转移电子的数目是2NA

17.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为(  )

①加入适量氯水  ②加入足量的KMnO4溶液③加入少量KSCN溶液.

A.①③B.③②C.③①D.①②③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润湿的pH试纸测定稀碱溶液的pH,测定值偏小

B.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2.00mL的KMnO4溶液

C.用纯碱溶液清洗油污时,加热可以增强其去污能力

D.用NaHCO3和Al2(SO4)3两种溶液可作泡沫灭火剂

19.(6分)下列实验操作中不会发生安全事故的是

A.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把产生的气体直接点燃,观察燃烧现象

B.把消石灰与NH4Cl固体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用导管直接通人水中制取浓氨水

C.取用少量白磷时,应在水中切割白磷,剩余的白磷立即放回原试剂瓶中

D.做完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后的试管,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20.(6分)向四只盛有一定量NaOH溶液的烧杯中通入不同量的CO2气体后,在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至过量,并将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与加入盐酸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

则下列分析都正确的组合是()

溶质的成分

对应图象

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

A

NaHCO3、Na2CO3

c(CO32-)

B

NaOH、Na2CO3

c(OH-)>c(CO32-)

C

Na2CO3

c(Na+)=c(CO32-)+c(HCO3-)+c(H2CO3)

D

NaHCO3

I

c(Na+)=c(HCO3-)

A.AB.BC.CD.D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6分)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圆底烧瓶中装锌片(两次实验中所用锌片大小和外形相同)、恒压分液漏斗中装稀硫酸,以生成20.0mL气体为计时终点,结果为t1>t2。

序号

V(H2SO4)/mL

c(H2SO4)/mol·L-1

t/s

I

40

1

t1

II

40

3

t2

序号

V(H2SO4)/mL

c(H2SO4)/mol·L-1

t/s

I

40

1

t1

II

40

3

t2

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实验I和Ⅱ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铁的电化学腐蚀。

①圆底烧瓶中装铁粉和碳粉混合物,恒压分液漏斗中装稀硫酸,打开活塞加入稀硫酸后量气管中出现的现象是:

左侧液面_________右侧液面_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

②圆底烧瓶中装与①相同量的铁粉但不加入碳粉,其他试剂和操作相同,发现左、右侧液面变化较_______(选填“快”、“慢”,下同),说明原电池反应比一般化学反应_______。

③圆底烧瓶中装与①相同量的铁粉和碳粉混合物,恒压分液漏斗中装食盐水,打开活塞加入食盐水后,你预测量气管中出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的电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8分)根据下面的反应路线及所给信息填空:

(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③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23.(8分)已知A,B,C,D,E,F均为周期表中前36号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C为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B原子p能级电子总数与s能级电子总数相等.A,F原子未成对电子是同周期中最多的,且F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不同形状的原子轨道.D和E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下表所示:

(1)A,B,C三种元素的电负性最大的是__(填写元素符号),D,E两元素中D的第一电离能较大的原因是__.

(2)F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在一定条件下,F原子的核外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产生的光谱属于__光谱(填“吸收”或“发射”).

(3)根据等电子原理,写出AB+的电子式:

__.

(4)已知:

F3+可形成配位数为6的配合物.组成为FCl3•6H2O的配合物有3种,分别呈紫色、蓝绿色、绿色,为确定这3种配合物的成键情况,分别取等质量的紫色、蓝绿色、绿色3种物质的样品配成溶液,分别向其中滴入过量的AgNO3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且质量比为3:

2:

1.则绿色配合物的化学式为__.

A.[CrCl(H2O)5]Cl2•H2OB.[CrCl2(H2O)4]Cl•2H2OC.[Cr(H2O)6]Cl3D.[CrCl3(H2O)3]•3H2O

24.(10分)

(1)25℃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

①NaCl②NaOH③H2SO4④(NH4)2SO4,其中水的电离程度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为___________(填序数)。

(2)在25℃下,将amol·L-1的氨水与0.01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c(NH4+)=c(Cl-),则溶液显____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常数Kb=___________。

(3)一定温度下,向氨水中通入CO2,得到(NH4)2CO3、NH4HCO3等物质,溶液中各种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随着CO2的通入,溶液中c(OH-)/c(NH3·H2O)将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pH=9时,溶液中c(NH4+)+c(H+)=___________。

(4)焦亚硫酸钠(Na2S2O5)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常用于葡萄酒、果脯等食品中。

在测定某葡萄酒中Na2S2O5残留量时,取25.00mL葡萄酒样品,用0.01000mol·L-1的碘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5.00mL。

该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葡萄酒中的Na2S2O5的使用量是以SO2来计算的,则该样品中Na2S2O5的残留量为___________g·L-1。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A

【解析】

试题分析: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确定答案A正确,本题考点基础,难度不大。

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

2.D

【解析】

【详解】

A.强酸性溶液中H+、NO3-、SO32-之间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pH=12的溶液显碱性,OH—与HCO3—之间发生反应生成CO3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为酸或强碱溶液,酸溶液中H+与AlO2-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碱溶液中,OH—与NH4+之间发生反应生成NH3•H2O,均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25ºC时pH=7的无色溶液显中性,中性溶液中Na+、Cl—、SO42—、K+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能够大量共存,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性质的判断,同时注意酸性溶液中,当存在NO3—时,与铝反应不能放出氢气。

3.C

【解析】

【分析】

A.葡萄糖中含-CHO,具有还原性;

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

C.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

D.硫酸铜是重金属盐。

【详解】

A.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含-CHO,具有还原性,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A正确;

B.油脂(动物油、植物油)在碱性条件下水解(进行皂化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盐(钠盐、钾盐等)和丙三醇(甘油),高级脂肪酸盐是肥皂的主要成分,B正确;

C.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

D.蛋白质溶液遇重金属盐硫酸铜溶液后会发生变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产生的沉淀不能重新溶于水,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

本题考查了食物中的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分类、应用等,注意把握相关基础知识,在学习中注意积累、掌握和运用。

4.C

【解析】

【分析】

由流程可以知道,苯甲醛与KOH反应生成苯甲醇、苯甲酸钾,然后加水、乙醚萃取苯甲醇,则乙醚溶液中含苯甲醇,操作II为蒸馏,得到产品甲为苯甲醇;水溶液中含苯甲酸钾,加盐酸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生成苯甲酸,苯甲酸的溶解度小,则操作Ⅲ为过滤,则产品乙为苯甲酸,以此来解答。

【详解】

A.操作Ⅰ加入水、乙醚后分层,分离乙醚溶液与水溶液为分液,则为萃取分液,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操作Ⅱ分离互溶的乙醚、苯甲醇,蒸馏所得产品甲是苯甲醇,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由上述分析,操作Ⅲ为过滤,则产品乙为苯甲酸,故C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以知道,乙醚溶液中所溶解的主要成分是苯甲醇,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选C。

5.D

【解析】

【详解】

A、铁和稀硫酸反应:

Fe+2H+=Fe2++H2↑,故A错误;

B、醋酸是弱酸,不能拆写成离子,故B错误;

C、缺少NH4+与OH-的反应,故C错误;

D、NaHCO3是少量,系数为1,因此离子方程式为HCO3-+Ca2++OH-=CaCO3↓+H2O,故D正确;

答案选D。

6.C

【解析】

【详解】

A.根据同分异构体支链由整到散的规律可知,C6H14所有的同分异构体中主链为4个碳的骨架分别为:

2种,故A项正确;

B.CH3CO18OCH2CH3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断开碳氧单键(

),其相应的方程式为:

CH3CO18OCH2CH3+H2O

CH3COOH+CH3CH218OH,故B项正确;

C.根据系统命名法的原则可知,

可命名为2,2-二甲基丁烷,故C项错误;

D.

分子式相同,结构相同,是同一种物质,故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对于B选项,学生要牢记,烷烃的结构中2号碳元素上不可能会出现乙基,这是因为它不符合系统命名法的基本规则。

在命名时要选择含碳碳单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根据主链上所含碳的数目称为某烷,而该选项就没有按照规则命名,故B项命名不正确。

7.C

【解析】

【分析】

【详解】

通过A分子的结构可知,其含有5个酚羟基,一个卤素原子以及一个由酚羟基酯化得来的酯基。

所以1molA最多能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5+1+2=8mol,C项正确;

答案选C。

【点睛】

能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有:

卤代烃,酯,酚和羧酸;对于由酚羟基酯化得到的酚酯基,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会消耗2个NaOH。

8.A

【解析】

【详解】

A.如X=18,则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分别为2、8、8,应为Ar,故A错误;

B.如X=20,则则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分别为2、8、8、2,3d能级上的电子数为0,故B正确;

C.如X=25,则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分别为2、8、13、2,应为Mn,3d能级上的电子数为5,故C正确;

D.如X=30中,则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分别为2、8、18、2,应为Zn,3d能级上的电子数为10,故D正确;

故选A。

9.C

【解析】

【分析】

【详解】

A.P原子杂化轨道数=σ键电子对数+孤对电子对数=3+

=4,P采用sp3杂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

B.C原子杂化轨道数=σ键电子对数+孤对电子对数=4+

=4,C采用sp3杂化,选项B不符合题意;

C.B原子杂化轨道数=σ键电子对数+孤对电子对数=3+

=3,B采用sp2杂化,选项C符合题意;

D.O原子杂化轨道数=σ键电子对数+孤对电子对数=2+

=4,O采用sp3杂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原子杂化类型的判断,原子杂化类型的判断是高考热点,根据“杂化轨道数=σ键电子对数+孤对电子对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C

【解析】

【详解】

由2HCl+2Ag=2AgCl+H2↑可知该反应不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故只能设计成电解池;H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到0价,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阴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2H++2e-=H2↑,银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发生氧化反应,银作阳极,电极反应为:

Ag-e-=Ag+,所以银作阳极,盐酸作电解质溶液,形成电解池;答案选C。

【点睛】

解答本题是需要根据总反应判断装置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再根据得失电子判断电极;判断时①电极:

阴极是与电源负极相连,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阳极是与电源正极相连,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②电子和离子的移动方向(惰性电极)。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①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银以前的金属(含银)作电极时,由于金属本身可以参与阳极反应,称为金属电极或活性电极(如Zn、Fe、Cu、Ag等);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银以后的金属或非金属作电极时,称为惰性电极,主要有铂(Pt)、石墨等;②电解时,在外电路中有电子通过,而在溶液中是靠离子移动导电,即电子不通过电解质溶液。

11.B

【解析】

【详解】

A.糖类不一定具有甜味,如纤维素是多糖,但没有甜味;反之,具有甜味的物质也不一定是糖类,如甘油有甜味,属于多元醇,而不是糖,故A错误;

B.糖类与蛋白质、油脂等是维持生命的主要营养素,是六大类营养素之一,故B正确;

C.糖类的通式为Cm(H2O)n,但少数属于糖类的物质不一定符合此通式,如鼠李糖C6H12O5,故C错误;

D.符合通式Cm(H2O)n的不一定是糖,如甲醛,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糖类的定义与生活中的“糖”的意义有较大差别,糖类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与是否有甜味没有直接关系。

12.B

【解析】分析:

A、C4H8O2属于羧酸时,根据羧基位置异构可以得到丁酸的同分异构体;B、C4H8O2属于酯类的同分异构体,为饱和一元酯,根据酸和醇的种类来确定;C、分子式为C4H8O2,有1个不饱和度;D、根据分子式C4H8O2的酯水解生成羧酸和醇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

详解:

C4H8O2属于羧酸时,可以是丁酸或2-甲基丙酸,共有2种同分异构体,A选项错误;C4H8O2属于酯类的同分异构体,为饱和一元酯,若为甲酸与丙醇形成的酯,甲酸只有1种结构,丙醇有2种,形成的酯有2种,若为乙酸与乙醇形成的酯,乙酸只有1种结构,乙醇只有1种结构,形成的乙酸乙酯有1种,若为丙酸与甲醇形成的酯,丙酸只有1种结构,甲醇只有1种结构,形成的丙酸甲酯只有1种,所以C4H8O2属于酯类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B选项正确;分子式为C4H8O2,有1个不饱和度,它可以成环,也可以有羰基、醛基、酯基、羧基,还可以是碳碳双键,碳碳双键、醛基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选项错误;分子式为C4H8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其水解的产物可能为甲酸和丙醇或者异丙醇、乙酸和乙醇、丙酸和甲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

46和60、60和46、74和32,所以水解产物相对分子质量不可能相同,D选项错误;正确选项B。

13.B

【解析】

【分析】

苯乙烯中含有苯环和碳碳双键,则具备苯和烯烃的化学性质,且苯环为平面结构、乙烯为平面结构,以此来解答。

【详解】

①苯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则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①正确;

②苯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则可发生加聚反应,②正确;

③根据相似相溶可知,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③错误;

④根据相似相溶可知,易溶于有机溶剂,则可溶于苯中,④正确;

⑤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不能与苯环反应,⑤错误;

⑥苯环和碳碳双键都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所以苯乙烯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最多需要4molH2,⑥正确;可见合理的说法是①②④⑥,

故正确选项是B。

【点睛】

本题考查苯乙烯的性质,熟悉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学会利用苯和乙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分析解答。

14.B

【解析】

【详解】

铝与稀硫酸的反应方程式为:

2Al+3H2SO4=Al2(SO4)3+3H2↑,10s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6mol•L-1,则v(H2SO4)=

=0.06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Al2(SO4)3]=

v(H2SO4)=

×0.06mol/(L•s)=0.02mol/(L•s),即v[Al2(SO4)3]=0.02mol/(L•s)=1.2mol/(L•min),故选B。

【点睛】

掌握反应速率的计算表达式和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的易错点为单位的换算,要注意1mol/(L•s)=60mol/(L•min)。

15.C

【解析】分析:

A.硝酸与氢氧化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铁、一氧化氮和水;B.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C.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失去电子生成金属阳离子,金属与金属中的杂质能在空气中能形成原电池,易发生吸氧腐蚀;D.过氧化钠能够与水反应生成电解质氢氧化钠。

详解:

A.硝酸与氢氧化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铁、一氧化氮和水,选项A错误;B.此过程为原子核的裂变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B错误;C.金属与金属中的杂质能在空气中能形成原电池,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氧气在正极反应,所以金属在空气中易发生吸氧腐蚀,选项C正确;D.Na2O2的水溶液能导电,过氧化钠能够与水反应生成电解质氢氧化钠,不能据此判断过氧化钠是电解质,过氧化钠是电解质是因为其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选项D错误;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电解质的判断、金属腐蚀的实质及类型、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侧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掌握熟练程度,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对相关知识的积累。

16.C

【解析】分析:

A、质量换算物质的量结合过氧化钠构成离子分析判断;B、依据气体摩尔体积换算物质的量,结合分子式和质量数=中子数+质子数计算中子数;C、乙酸和甲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每个乙酸和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