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查.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42372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厦门市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市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市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市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市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市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市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市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市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市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市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市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市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市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市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市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市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厦门市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查.docx

《福建省厦门市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厦门市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查.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厦门市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查.docx

福建省厦门市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查

福建省厦门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查

高三

2013-02-2019:

39

                                  福建省厦门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

(满分:

15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1.考生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要求,请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o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佩缤纷其繁饰兮,            。

                                  (屈原《离骚》)

(2)              ,桃李罗堂前。

                              (陶渊明《归园田居》)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韩愈《师说》)

(4)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衔远山,吞长江,          ,横无际涯。

                       (范仲淹《岳阳楼记》)

(6)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

                        (苏轼《赤壁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书之玉版,藏诸金匮。

生子孩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

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诚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

孔子云: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是也。

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

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

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於骨肉乎?

诚不得已也!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

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

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

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

“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

”吾时俯而不答。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

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选自《颜氏家训·教子篇》)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饮食运为,恣其所欲                            恣:

限制

   B.当以疾病为谕                                      谕:

比喻

   C.父子之严,不可以狎                            狎:

亲昵

   D.异哉,此人之教子也                            异:

奇怪

 

 

 

 

3.下列各项,全都体现作者重视子女品德教育这一主张的一组是(3分)                       (   )

   ①孝仁礼义,导习之矣   ②当及婴稚……便加教诲

   ③宜诫翻奖,应呵反笑④捶挞至死而无威 

   ⑤忿怒日隆而增怨   ⑥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者认为教育子女是做父母的重要而严肃的课题。

他把儒家的“少成若天性,习惯如

       自然”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B.作者主张从“胎教”开始,并对“胎教”提出严格的要求。

一般人家没有条件进行“胎

      教”,也要从婴儿期进行教育。

   C.作者主张对于幼儿的教育,必须处理好教育和爱护的关系。

一味溺爱,以后再教育就困难了,就是打死也无济于事。

   D.作者认为应该重视孩子早期的能力培养,要学习北齐那位士大夫,从小教儿学习鲜卑语、弹琵琶,孩子最终位列公卿,荣华富贵。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3分)

      译:

                                                                                    

 

(2)俗谚日: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诚哉斯语。

(3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

春草

明·杨基

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

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

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

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春草是报春的使者,也是诗人情绪的象征。

本诗以春草为题,茸茸春草,激起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沉思,自然贴切。

    B.本诗的首联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春草:

春天来了,到处是嫩绿的芳草,散发出阵阵幽香。

      C.颔联写了两种不同的愁:

上句吊古,由芳草斜阳联想起六朝旧恨;下句伤别,由细雨春草联想起南浦离愁。

      D.颈联采用对比手法,把眼前迷离春色和六朝烟花歌舞奇妙地交织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繁华奢靡生活的批判。

(2)尾联意境隽永,请简要赏析。

(3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觉民与琴相爱,他不愿意娶冯乐山的侄孙女为妻,就对爷爷说“我的亲事应当由我自己作主”,气得爷爷把他软禁起来。

觉民就选择了逃婚。

(《家》)

   B.吴老太爷自从习武骑马跌伤了腿后,长期呆在书斋里,只读《太上感应篇》这本书,其守旧的思想与儿子——新式企业家吴荪甫格格不入。

(《子夜》)

   C.“愚人王”伽西莫多在游街时,遭到克洛德的侮辱和恫吓,却卑恭、顺从地匍匐着。

当众人要为难克洛德时,伽西莫多竭力护卫着他。

(《巴黎圣母院》)

   D.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葛朗台嘴边,让他亲吻基督的圣像。

葛朗台做了一个可怕的动作,想抓住十字架,这一使劲要了他的命。

(《欧也妮·葛朗台》)

   E.涅赫柳多夫第二次到监狱探望马斯洛娃时,提出要与她结婚。

马斯洛娃的脸上忽然现出惊喜的神情,长期紧皱的眉头第一次舒展开来。

 (《复活》)

8.简答题o(选做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原来蔡夫人素疑玄德,凡遇玄德与表叙论,必来窃听。

是时正在屏风后,闻玄德此言,心甚恨之。

   刘备说了什么话招致蔡夫人忌恨?

蔡瑁在襄阳设宴想要除掉刘备,刘备是如何脱险的?

请简要叙述。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邢夫人将房内人遣出,悄向凤姐儿道:

“老爷因看上了老太太的鸳鸯,要他在房里,叫我和老太太讨去。

   贾赦要纳鸳鸯为妾,鸳鸯是如何拒婚的?

结果怎样?

请简要叙述。

   选做( )题

      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文化经典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①子夏问孝。

子日:

“色难!

有事,弟子①服其劳;有酒食,先生⑦馔。

曾③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②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

(《论语·学而》)

 ③孟子曰: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                         (《离娄》上)

  [注]①弟子:

晚辈,这里指儿女。

②先生:

长辈,这里指父母。

③曾:

难道。

(1)在孔子看来,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孝”?

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2分)

      答:

                                                                              

(2)在有子、孟子看来,行“孝弟”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回答。

(4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建构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

   在中国迈向文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我们需要将一种符合当代中国发展现实的文化形象,植入到我们的文化产品与文化表达方式中。

我们不能再以封建社会旧中国的文化特色、民国时代旧社会的文化符号作为我们当代国家的文化标志。

我们现在需要建构与传播的是能够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特征的文化形象,而不仅是那些深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静卧在博物馆里的古董,沉睡在古籍中的文字。

有些古老文化可以作为文化遗产予以保存,但难以进入文化产业的流通市场进行推广。

而不能够进入流通市场的文化产品,无论过去怎样辉煌,都难以承担当代中国文化形象建构的时代使命。

进而言之,当代中国期望别人认同的并不只是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更重要的还是那些能够体现我们时代特征的、绚丽多姿的当代文化。

   事实证明,不论是文化的形象建构还是文化的价值推广,一个不可忽略的有效路径是通过商业的路径,采用产业的方式。

文化价值的传播时常是通过文化产品的贸易、文化活动的交流来实现的。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是建构文化形象、体现文化精神、传播文化价值的最佳渠道。

如果将美国的好莱坞电影、BBC的电视、百老汇歌舞,包括美国的牛仔裤、麦当劳都排除在外,美国文化的传播载体还有什么?

答案不言自明。

文化传播的规律与本质是相同的,我们不能够舍弃在文化产业的领域里对当代国家文化形象的建构,不能够放弃在大众流行文化中对文化价值的植入,不能够忽视对新兴媒体巨大传播效应的利用。

   我们的国产影片曾屡次超过好莱坞进口影片夺取年度单片票房冠军;我们有些品牌性的电视节目尽管创意取自欧美电视市场,但是现在反过来却在节目形态上影响到海外同类的电视节目的设计;我们流行音乐的组合还登上了欢迎外国政要的演出晚会……这些都是能够体现当代中国软实力的文化产品,在某种意义上它们都能作为当代中国的文化代言者。

   我们需要一系列具有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当代文化产品。

这些产品不仅能够满足中国文化市场的消费需求,而且还能够逐步适应海外文化市场的商业流通。

尽管海外市场的培育与形成并不是一个短时间内能够实现的目标,可是中国文化形象的当代性建构需要海外市场对我们的认可,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包括要得到海外的认同。

因为,文化的力量不是靠自我命名、自我确认来实现的,我们的文化还要得到“他者”的认同,赢得“他者’’的尊敬与肯定,这会有助于实现我们文化的价值、扩大我们的文化影响力。

   通过商业化的方式传播文化价值观,并不是意味着把所有的文化产品不加区分地推向商业市场,而是应当根据文化产品的不同类型、不同内容,进行不同方式的推广与扶助,使它们能够在市场化的历史境遇中获得合理的生存空间。

市场之手有时是有形的,有时是无形的,但市场毕竟是要靠产品来说话的地方,所以,我们需要努力使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且立于不败之地。

这样不仅对扩大文化产品市场占有率,而且对于传播我们的文化价值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0.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不能体现时代特征,难以进入流通市场,不再成为当代中国的文化标志。

   B.建构文化形象、体现文化精神、传播文化价值的最佳渠道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

   C.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把那些能够体现当代中国软实力的文化产品作为当代中国的文化代言者。

   D.文化产品进入市场要根据不同类型、内容,进行不同方式的推广与扶助,使它们获得合理的生存空间。

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当代中国软实力文化产品的“特征”的一项是(3分)(   )

   A.文化形象符合当代中国发展现实,能够体现时代特点。

   B.传播当代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得到“他者”的认同和尊敬。

   C.满足中国文化市场的需求,适应海外文化市场的商业流通。

   D.通过文化产品的贸易、文化活动的交流来实现其文化价值。

12.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应如何建构?

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3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高山积雪

王兆胜

   与那些直接飘落于田野、河流和村庄的雪花不同,高山积雪似乎是上苍的遗弃物,它远离人间,孤独寂寞地在严寒中度过一个个漫长的日月。

这里虽是自己的家乡,虽有母亲温柔的怀抱,虽有弟兄姐妹和朋友为伴,虽有不变的洁净的容颜和纯良的心地,但却没有一展才华为人类谋得福利之机会。

所以,高高在上的积雪并不快乐,而是长久地苦恼着。

高山似乎看透了积雪的心情,她告诉它说:

“除了那些身在高端的积雪要靠不断的修行取得正果,其余的积雪都不会永远呆在山上,它们都要到人世间去完成生命的旅程,只要待到春暖花开时节。

   在焦虑万分的等待中春天终于到来,阳光温暖明媚,地面热气升腾,靠近底部的积雪开始悄然融化,由一堆固体静止物一变而为生动的流水。

在不知不觉间,变成流水的积雪已经走上它的旅途,它甚至还没来得及向家乡向母亲告别。

此时的积雪知道,自己已被出行前激动、幸福和惜别的泪水深深浸润和陶醉了。

   投身于脱缰野马般的奔跑之中,积雪感到了大山之外紧张残酷的竞争,那是一种万人抢走独木桥的惨烈景象。

在这种拼命的拥挤中,积雪感到了有些头晕目眩,仿佛自己已非自己了。

更可怕的是,在前进的道路上,常有巨石挡住去路,而自己又没有时间思考就会被撞成粉末。

在这种如雷爆炸般的轰鸣中,积雪虽然感到一种生命的飞扬,一种凌空高蹈姿势的优美,但内心也被一种嘶声裂肺的痛感所占据和震撼。

化为流水的积雪也渐渐明白了,原来生命的旅行是要经过无数痛苦磨砺的。

   如风云流散而复聚一样,粉身碎骨的积雪之水又汇集在一起。

路途渐渐变得开阔,行进的速度也慢了下来,积雪似乎看到了所谓的人类。

在积雪的眼睛里,有的面目慈祥,行为优雅,举止大方,尤其是那些妇女和儿童比较可爱;而另一些人尤其是一些男人目中透出攫取的贪婪之光,他们有的肩扛猎枪,两只血红的眼睛像恶狼一样到处搜寻。

最令积雪恐惧的是猎手曾毫不犹豫将一只只洁白的天鹅、幼小的动物打死,血红竞差点将自己染红!

最令积雪感到无奈和不解的是人类对它肆无忌惮的污染,那些有毒的气体和液体,都让积雪看到了人类的自私、无知与可怕。

积雪还经常看到自己身边的流水被人取用,或是浇灌庄稼,或是满足工业制造之口。

每当些时,积雪心里就会升起激动与悲伤,在它看来那是同类的夭折与不寿,虽然是死得其所!

此时,积雪总是扪心自问:

“如果我突然被人取走而不能继续生命之旅,那将怎样?

   有时,积雪也想起了自己的家乡,那是怎样冰清玉洁的所在!

而今,它却变成一团黑臭、肮脏和黏厚的液体。

但积雪是富有牺牲精神的,因为它明白从走出那个神话般的世界开始,自己已经不再属于自己,而是踏上一条不归之路,这就好像一个人的出生就意味着死亡一样。

当然,积雪在旅途中也有值得回忆和留恋之处,那是它从高山出发始料不及的。

如它看到山上如羊群一样游动的云霞,那给它带来多少美好的故乡信息与回忆。

还有,小男孩和小女孩在河边洗澡与游戏,他们天真无邪的欢笑曾让积雪久久不愿离去。

最令它快乐的是,有一渡口留下过人类智者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由此,积雪感到了在人类中仍不乏知音。

   河道变得越来越开阔,污浊而黏稠的积雪之水显得苍老而疲累,它甚至能看到不远处有辽远而苍茫的大海和那呈扇形开放的洁白的海滩。

那里有着与自己故乡相似的景象,如梦如幻,神秘莫测;那里也颇似自己母亲的怀抱向自己激情洋溢地张开。

此时,积雪才真正体会到:

原来冰冷就是另一种温暖,死亡就是另一种新生!

于是,、在对那个冰封世界的想念中,积雪无比快乐而又充满渴望地向大海扑去。

   最后,积雪之水被大海吞没,失去了自己的模样,而大海不满不亏,一如既往。

   “不知道有没有可能,海水又被阳光蒸发而为云气,而后又变为白雪,降落于高山之巅,从而孕育一个新的梦想。

”气息奄奄、魂魄如游丝般的积雪心中有这样的一个闪念。

(选自《天地人心》,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远离世俗的积雪在高山的开导下摆脱了孤独寂寞、闷闷不乐的情怀,日夜期盼、想方设法地去开启生命的旅程。

   B.快速奔跑的积雪被巨石撞得“粉身碎骨”,感受到生命的激情和痛感,渐渐明白生命的旅行就是要经历各种人间之苦的磨练。

   C.积雪看到人世间的善与丑,想起自己的故乡。

此时它情感复杂,对旅行有向往情怀、无奈之感,对故乡有眷恋之情、归乡之心。

   D.积雪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名言中,感受到人类的睿智,体会到自己要奋发向前,一如奔流入海的河水,分秒不辍。

   E.文章用第三人称写积雪,并用拟人手法将其人格化,既展现了积雪之水的流淌过程,又体现了作者对人生谛视与感悟。

14.第4段写道:

“每当此时,积雪心里就会升起激动与悲伤。

”造成积雪激动与悲伤的原因各是什么?

试联系上下文作答。

(4分)

   答:

                                                                              

15.文章末尾写积雪之水汇入了大海,你从中体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请作简要阐述。

6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叶廷芳:

解脱原罪

徐虹

   叶廷芳的故事讲到这里已千钧一发——

   1942年夏的一个黄昏,浙西衢县下叶村的居民全跑进山里去了。

日军从金华、龙游一带杀过来,顷刻间远处近处全是皮靴和马蹄的声响,还有古怪蛮暴的鸟语。

叶廷芳全家躲进简陋的小楼二层,将梯子抽了去。

院门被粗暴地打开。

他们觉得上牙嗒嗒嗒嗒撞击着下牙,呼吸急促得像哮喘病人,整个楼板都随着他们的颤抖而颤抖起来。

那时候他刚满6岁,之后的任何一次恐惧也没有超过那一次的剧烈程度。

偏偏这个时候,母亲怀抱里的三岁的弟弟又因为口鼻处被捂得太紧而踢打哭闹起来!

   楼下的鸡鸭飞跳扑腾几下已被拔毛下锅,猪也大吼一声气息断绝,七八个手上沾了血的日本兵紧急烧火做饭居然没时间杀人然后零乱地整队离开。

楼上的他们却因为长时间姿势停留在某一个造型上已如雕塑般僵硬……69年后的今天,已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我国卡夫卡研究权威的叶廷芳都无法形容当时经历了一场怎样的噩梦。

“战争就这样刻进我的骨头,我在惊惧中开始早熟。

   战争的阴霾尚未退去,命运又跟他开了一个恶意的玩笑:

1945年夏,他在一次玩耍中跌伤左臂,却偏偏被一个庸医误治而断失,还溃烂了九个月之久。

或许治疗不幸的良药是更大的不幸。

在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农村,家族生计比一个失去左臂的孩子的内心感受更为重要。

“我父亲常常瞪大眼睛暴怒起来,骂道:

当初你为什么不干脆死掉?

”他在家里被彻底孤立。

正如卡夫卡曾经说的,“在自己的家里我比一个陌生人还要陌生”。

他从此背负起一生的“原罪”。

   这是不是他与卡夫卡之间心息相通的隐秘通道呢?

   叶廷芳在他所撰述的《卡夫卡:

现代文学之父》、《现代艺术的探险者》、《现代审美意识的觉醒》等著作中这样分析:

卡夫卡一生都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下。

他父亲对周围的人包括子女动辄破口大骂,常威胁“我要把你撕碎!

”他喜欢讥讽,“做这事对你要求太高了吧?

”还常用最后通牒的语气发布命令……这些都使卡夫卡厌恶、害怕、不安——他把父亲看作一个暴君。

他在《致父亲的信》中写道,“你坐在靠背椅上统治着世界。

只有你的意见是正确的,其他人的意见都是发疯的、不正常的……”

   在叶看来,从卡夫卡的书信、日记和小说中都可以看出,他这个人自尊又自卑。

重要的是,他时常追究自卑感的起因,把问题的根子归结到父亲那儿去……“这种负面情绪流露在他对自己作品的认知中。

他认为他写的东西,既不是这个,又不是那个,不伦不类,没有价值,甚至晚年动了毁稿之念。

尽管世人都说他是天才。

   但是至少,自卑比嫉妒或者邪恶要好。

如果说,前者提供了由于不断怀疑与否定而丢失自我、超越自我的两个方向的可能性,后者却并不着力于提升自我,而是带着暴虐和邪念,吞并与侵犯自身之外的他者,它的实质是智力的懒惰、德性的放任。

就此而言,上帝给了叶廷芳一次肢体残缺却灵魂完善的机会。

   他的自信始于一次反叛。

1950年,他父亲强调缺钱不准他上学。

“我从来没有向父亲提任何要求的胆量,只得一次次躲到暗处去哭泣。

学校已经开课两个星期了,我还照料着两头水牛……”但是那一次,他断然在一个雪天穿上蓑衣、草鞋,挑着铺盖,跋涉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