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质量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42792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地理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地理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地理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地理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三地理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三地理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三地理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三地理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三地理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三地理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三地理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三地理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三地理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三地理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三地理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三地理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三地理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三地理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质量分析报告.docx

《高三地理质量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质量分析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地理质量分析报告.docx

高三地理质量分析报告

 

临淄三中2009年高三模拟测试地理学科班级质量分析报告

高三地理备课组

模拟测试已经结束,针对本次考试学生的考试成绩,现将第一阶段各方面情况分析如下:

一、试卷总体评价

1、试卷依据新课程规范和山东省考试说明命题,考试内容符合考试大纲规定的必考范围,知识覆盖面较广。

题目新颖,“命题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广泛选取丰富多彩的相关材料,材料依然会以主干知识为依托,给考生创设一个个问题情景,由此设计一个个“新问题”,从而达到新课程背景下“能力测试”的考试目标。

体现了地理特色和新课程理念,地理技术学科的内容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发展趋势。

2、注重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凸现综合性特点。

试卷呈现出灵活性、开放性的特点,着意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试卷注重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但又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而是运用文字、图像、数据来提供信息,并结合实际问题,把相关知识重新整合、迁移,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性较大,要求学生根据设问要求,提取、加工、整合多种信息,进行答案的编制。

3、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对学生图表(包括景观图)分析能力的考查。

每个题组都有地图。

纵观试卷,图的量很大,(文科综合,10个图,地理单科32个图),本卷中的地理试卷几乎无一列外的需要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并应用信息,在整个信息的处理过程中,寻找解题思路并组织答案。

卷中试卷,共有各种区域图、统计图表、景观图,地理图表数数量与种类量较大。

为考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处理信息搭建了平台。

这一点既是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的,也彰显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又与地理知识和能力的认知过程和形成过程相一致。

需要学生动脑去思考。

考查了热点,注重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对学生读图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学生在做题时间就显得紧张了。

引入情景图片,生活常识考查地震。

试卷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特长,强化了图表的运用。

图表众多,除了文综卷第25题、第31题外,其余所有的题目都需要通过阅读图表来完成。

这非常符合山东考试说明中提出的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从题目提供的图文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地理解与整合,从而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能力的三个目标要求。

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阅读不同类型图表的技巧和能力,同时从图表中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寻找解题思路。

二、文综试卷试卷易错题分析

题号

答案

易错项

原因分析

文综2题

C

AB

从图中的钟表指针的显示即可判断。

还是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问题。

文综4、

5题

4、C

5、C

4、D

5、D

注意排除法的运用,再就是图中的泄水孔道的作用。

第5题中的C、D选项没有区分清楚。

文综7题

A

D

东北部和东南部的人口密度都较大,没有注意区分这两部分的现在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东北部水平和规模低于东南部,故其动了比东南部足。

文综26题

本题首先要准确定位,

(1)题,在分布范围,部分学生表述不准确造成失分,地形区的名称判断不准确,画蛇添足。

(2)题气候类型的判断不准确,许多把温带季风气候也答上了,很多答成冬季寒冷干燥,或冬季低温少雨,或冬季低温湿润等,特征描述不准确。

(3)题考查自然原因,有部分答了人文原因,再就是得分点重复回答,表述不精练,既易造成失分又浪费时间。

(4)题,审题不准确,问题是针对此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自然灾害方面)回答,大多数是从污染方面回答的。

此题得分率很低。

文综29(3)(4)题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的产业布局和工业发展问题,难度不大,得分较高。

通过读图,再结合我国劳动力丰富廉价,不难回答。

选修30题

少数学生选择旅游地理。

出现的主要问题:

学生不知道旅游资源的类型,只是罗列出图上显示的旅游资源。

几乎不得分。

本题主要是学生没有注意到“分别”两个字,组织答案时没有分开旅游商品销售业和旅店两类地理事物,主要是得了旅游商品销售业方面的分数,而旅店方面的分数没有一个学生得到。

选修31题

大多数学生选择了自然灾害。

此题目考查了海平面上升以后引发的各种问题,只有确定好s代表的含义后找含义中的关键词,再从下列叙述中联系相关的选项。

此题就较易完成。

出现的主要问题:

学生答题不规范,没有按照题目给出的答题顺序进行作答,增加了阅卷的难度。

平均分大约在4分左右。

本题的得分要点是“海水水位高于陆地地下水水位”、“陆地地下水含盐量升高”。

很多学生只是单纯的罗列出上题所表示的字母的含义,得分率较低。

选修32题

少数学生选择环境保护。

出现的主要问题:

答出“封闭海域”的几乎没有。

学生的概念掌握不清,分不清近海海域,相当一部分学生反而提到内陆地区的污染状况。

学生的表述不清楚,把距离海岸越远,越深入海洋,污染程度越轻,写成距离城市(河流等)越来越远(或者写从里向外),污染程度越轻等等。

答出“海域封闭”的几乎没有,大部分想不到农业污染也严重。

很多同学能得到4分。

三、地理单科易错题分析

题号

答案

易错项

原因分析

5题

A

D

先排除山系,再就是误判断成海沟,海沟是位于海洋中的两壁较陡、狭长的、水深大于5000M的沟槽。

海沟多分布在大洋边缘,而且与大陆边缘相对平行。

地质学上,海沟被认为是海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

海沟是岩石圈板块的汇聚型板块边界(消亡边界),大洋岩石圈板块在此俯冲、消亡。

7题

A

BD

基本概念的理解错误。

街道行人流量与人口密度的区分。

13-15题组

关键是空间定位,定位不准确是失分多的原因。

16题

C

AB

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一般分布在河流的下游段。

主要特征是地势低平,起伏和缓,海拔大部分在200M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50M,有的仅10~20M;坡度一般在5°以下,有的不到1°或0.5°。

19题

A

B

城市产业结构,城市职能,城市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理解混乱。

25-27题组

考查地震及其原因和分布特征,难度不大,表现为题型变式以后学生不会正确分析,说明学生的迁移应有能力较差。

28-30题组

综合考查了等值线(积温,降水量),地形地势,空间定位等内容,综合性强。

对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多次强调并练习,但是学生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

此题需特别注意图中的具体数值,河流的分布走向,再结合具体题目利用排除法有助于加快解题。

31题

A

考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发展的差异。

学生需明确整体趋势是,老年人口年龄系数曲线是上升趋势,少年儿童人口系数是下降趋势,这样就可判断出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的具体含义。

33-34题

(此题组的坐标竖轴个别数据有误)考查了昼夜长短,纬度高低的变化题目新颖。

可选择一个节气来判断,例如夏至日时,比较三地的日出时刻(地方时)的早晚,都在06:

00之前,可判断半球位置,再根据日出具体时刻来推断出:

日出时刻愈早,其昼长愈长,纬度愈高。

此题给出的条件无法判断东西半球位置。

35题

本题图很直观,难度不大,但学生的失分较多。

(1)题多数能体现出数量多了,密度大了,其余得分点能够回答出来的就不多了。

(2)题第一问这种问法的相似题型在平常联系中也接触过,需要学生综合分析,然后回答。

部分学生漏答,直接回答举例和原因。

再就是回答表述不准确,不全面。

只有9人得到满分,八分以上的只有五十多人。

36题

以我国的观光农业为例来考查学生读图解题能力。

而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较差,导致本题回答不规范,造成失分较多。

(1)题中,较多的学生对东中西部的划分不明确,从而出现乱答现象。

(2)题中大多数能够体现出“东多西少”的得分点,较少部分能打出“东西有差异”,“分布广泛”的很少有回答的。

(3)题得分率较低,多数能据图回答出主体部分为:

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和农业生态。

或者是回答了分布量最少的“农家乐,民俗文化和农业科技”。

但其与得分点普遍回答的不全,体现了分析问题的不全面。

37题

本题得分在八分以上的不足五十人,失分多。

首先空间定位是关键,有图一即可判断出具体位置刚果盆地及河流刚果河。

注意材料二中的提示是:

所示盆地中的某国家,部分学生没有认真读题。

(1)题考查图示国家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从流量和落差两方面回答即可,刚果河流经吃到两侧,雨水补给多,流量世界第二大,位于世界最大盆地刚果盆地中,周围高原和山地分布,故落差大。

38题

本题学生得分率较高。

本题得分十分以上的三十多人,多数在八九分。

本题考查了板块运动和地震带的分布,及青藏高原和德干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差异比较。

M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为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带上,相向运动,一侧隆起,一侧下陷。

(1)很多学生能答出位于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太平洋(或大洋)板块向亚欧(或大陆)板块俯冲,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等内容。

主要问题有:

地理术语书写错误:

交界处写成交接处,消亡边界写成死亡边界,板块写成版块等。

审题不清,读图不仔细,有部分学生把本题回答成天气系统的冷锋。

(2)分别从自然地理特征的地形、地质、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等方面回答合理的都可得分,但每一区域最多可得3分。

主要问题有:

学生定位不准确,把L定位为喜马拉雅山区等;

德干高原的植被写错为森林,实际为热带草原。

四、班级成绩质量分析

我校本次参加考试人数,我校文科共382人,其中一半多为特长学生。

从单科总分情况看,高分数很少。

六十多分的人数较多,普文班还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1、地理单科成绩学生分析

≥80分

≥75分

≥70分

≥65分

≥60分

1人

5人

17人

35人

59人

2、地理单科二卷成绩分析

≥40分

≥35分

≥30分

≥20分

≤20分

2人

11人

32人

133人

249人

五、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从总的情况来看,巩固率较差,与其他学科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同时这也说明我们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压力和动力并存。

我们地理组成员经过反思,查摆问题并分析原因,而后提出相应的措施。

1.【教师层面】

⑴教案观念还需进一步转变,课堂上不但要侧重知识的传授,也不能忽略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和分析新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目前,由于过多考虑学生的基础较差,依然是讲得多,练得少,占用较多的时间,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不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导致学生在考场上不能灵活应用。

⑵抓学生基础知识的检查落实还没有完全到位。

对学生基础知识落实的检查力度有时较松,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好的同学检查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指导学生做题规范不细致。

平时的训练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培养规范审题、规范答题意识的力度。

教师自认为这项工作强调了,学生就会做好了,但对于学生而言,训练程度不够,印象就不深刻,就不会形成良好的做题规范意识。

由于教员不足,每人所教班级数量较多,对学生的心理关注程度不够,与学生交流太少。

“亲其师、信其道”执行力度不够,忽视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方面,教师怕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不敢找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多忙于事务性工作,与学生交流的时间就少了。

由于很少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动,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的波动情况制定相应的教案策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够全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

集体备课还不够规范,前瞻性不强,分析学生的学案以及学习方法探讨不足。

⑹教案服务对象的不明确。

对有效目标生的经管和辅导措施不到位,顾此失彼,巩固率偏低。

只有统筹安排,找准教案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案目的明确了,对有效生进行集中精力的关注到位才行。

⑺对目标生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单元过关检测的巩固落实情况缺乏及时的检查、督促与监督。

主要是时间紧张,人手不足。

学生出错的题目,也仅仅是改在作业纸上,至于真正掌握了没有,教师还不是非常清楚。

2.【学生层面】

大部分学生到了高三基本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能埋头苦干,但可能因为自己基础太差,再加上自己的智力不是太高,例如自然地理方面的一些问题他就是学不会,所以有点厌学情绪.另外热仍有一小部分同学仍不知道学习,还要靠老师逼着学习,据潍坊的老师说他们的学生晚自习老师推门进教室,学生几乎没抬头的,而我们的学生晚自习有老师在班里看着,有时侯还不免有说话的。

学生基本的地理知识不扎实,没有掌握好。

忽视课本内容,过度倾向于教辅资料,不能熟练掌握课本知识。

学生眼高手底,学过的知识,做过的题,没有回头复习的习惯。

尤其是做错的题,没有仔细研究透彻。

出现“做过、讲过、评过”的知识点有一无所获或收效甚微的现象。

学生的答题技能非常差,如写错别字,地理术语不规范,审题不严密,回答问题思路混乱,做题条理性差等。

学生的书写习惯不好,没有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做试卷时,像平时一样,仍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乱写乱画,给阅卷带来不便,影响阅卷教师的情绪,致使丢分。

有些学生(特别是普通班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前途缺乏信心,缺乏动力,被动应付,把学习看成“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

六、整改措施、下一阶段地理复习思路以及继续坚持的做法

1、继续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能力的培养,重视课本基础,领悟、挖掘教材精髓。

“低起点、全覆盖、找联系”。

充分发挥教材和《考试说明》对教案的指导意义,科学、灵活、有效地用好、用足教材,以教材为依据选择训练内容、把握题目难度。

依托教材把握学科整体知识体系,对教材中蕴含的思想方法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

让学生该记的去记,而且要记得牢。

“严”字当头,必要的时候采用强制的手段让学生记住,记牢。

精选识记内容。

动用各种教案策略,利用遗忘规律不断地进行周期性的复习和温故。

2、进一步加大对我校“三案教案”的落实力度。

依据“三种课型”、“学案导学”的教案指导精神,深化课堂教案改革。

少讲多练,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彻底改变“管学不管教”的状况,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坚持扎实有效地开展备课与集体备课,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分工协作,提高教育教案质量。

集体备课前,制定好学生的学案或试卷的草案;集体备课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案或试卷进行专项分析研讨,然后确定印刷的具体内容,以利于因材施教。

同时,在集体备课中着重分析研讨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继续进行答题的规范训练,“踩点答题”和“踩意答题”相结合。

审题要全面,读图要细致,信息要整合,表述要清晰。

梳理课本内容知识,对考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规范的答题框架模式,印发给学生。

5、进一步加强读图、填图训练。

图像、图表内容始终在地理考试中占有较大的分量,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地理能力。

同时,地理空间的定位依旧要加强,这往往是解题的基础。

6、把好测试关,重视对同类试卷解题规律的归纳、反思,利用好课堂记录本。

注意对训练试卷的合理选择,强调针对性。

加强综合训练,进行实战演练,每2周认真布置学生做一份较综合试卷(教师扎入题海,精选习题),温故而知新,积累应试经验。

在复习做题过程中,应善于对试卷进行归类归纳总结,提炼解题的基本方法。

同时要有“满分卷”,对做错的试卷,在“满分卷”上集中订正,“满分卷”上要有“反思”栏目,在该栏目中写出错因分析,并且再找一到两道相近的试卷进行解题巩固。

7、注意分类指导,因材施教。

认真区分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明确A、B、C三线的目标任务,不同目标生的教案策略。

作业与练习的检查也区别对待,做到典型突出,目标明确。

提升应届生的巩固率。

8、继续使用高三地理活页作业,全批全改。

结合前一段学生的使用效果情况,我们继续扎入题海中,精选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及各地模拟题进行分类、归纳整理,以活页作业的形式下发给学生进行检测训练,全批全改。

9、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心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与学生多交流,“亲其师、信其道”,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考试心理,考场上,不论出现什么问题,都能从容应对。

七、下一步工作安排:

临淄三中高三地理备课组第一次模拟考试后备考工作工程安排一览表

学校:

临淄三中学科:

地理

序号

工程名称

工作内容

完成时间

责任人

1

一模拟试卷分析讲评

老师对考试写出详细分析问题,针对训练,归纳总结反馈

2009.3.16-3.18

房高利、曹磊、李珍

2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仪、地图、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宇宙中的地球

2009.3.26

房高利、曹磊、李珍

3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大气运动与气候、水循环与水运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009.4.7

房高利、曹磊、李珍

4

人口与城市

人口数量与人口迁移、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2009.4.9

房高利、曹磊、李珍

5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

2009.4.15

房高利、曹磊、李珍

6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资源能源的分布与调配、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2009.4.20

房高利、曹磊、李珍

7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2009.4.21

房高利、曹磊、李珍

8

综合训练

高规范组好题,调整学生心态,迎接二模考试,自信冷静,沉着迎战

08年4月底

房高利、曹磊、李珍

 

【注意】一、熟悉试卷指导用语,如:

•【简述】——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

•【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间的差别、不同事物间的联系

•【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

•【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二、【重视地图,抓住地理的特色】

•地图是各种地理事物分布的载体,也是各种地理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空间分布依据,各类试卷几乎都要凭借地图来考查空间定位、空间联系、空间想象等能力,因此对地图的复习断不可忽视。

•1、结合地理图表,突出培养感知地理空间,培养获取地图信息,培养知识迁移应用,培养学生的思维的能力。

•2、主要地图——政区图、地形图、气候类型图、自然带图、各类区域综合图等

•3、等值线图——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压线图、等盐度线图、等水温线图等

•了解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数值,进行读图描述特征、分析原因、比较差异,预测变化趋势,从定量分析作出定性说明等。

三、【读图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首先应该读地图的图名,这样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2.其次再读图例和注记,这样可以认清图中的内容,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3.再次有序地读正图.有的可以按空间顺序。

有的可以按时间顺序有的可以按逻辑关系。

•4.在读图和做题时,删减无关的地图内容,可以化繁为简.

•5.即读图时描摹地图,既可以获取准确的地理数据,又可以提高动手能力.

•6.即获取图中显形信息,挖掘图中隐性信息,分析与试卷考查内容有用的地理信息。

•并调动与此有关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加以整合,形成正确答案.

•7.即结合地理图表,培养学生地图迁移应用的能力,主要的是要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技能,使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