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0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44290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9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0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全国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0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全国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0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全国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0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全国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0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全国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0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全国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0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全国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0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全国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0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全国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0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全国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0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全国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0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全国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0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全国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0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全国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0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全国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0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全国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0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全国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0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全国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0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全国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0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0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x

《全国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0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0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0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x

全国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0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

第40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Ⅱ)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①现状:

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②前景

a.特点:

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

b.目标:

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量增加。

②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

③环境污染加剧。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1)列举环境问题

(2)不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连一连]

1.(必修3P118资料分析改编)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处理好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关系更为重要,我国自16世纪以来,人口增长情况如表所示:

时间

1578

1764

1849

1949

1982

1995

2000

人(亿)

0.6

2.0

4.1

5.4

10.3

12.3

12.95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自16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类似于“J”型增长

B.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等政策来减缓人口的增长

C.我国人口增长将一直呈“J”型增长

D.人口激增为我国带来了很严重的环境问题

答案:

C

2.(深入追问)根据教材P119图6—2人口增长和开垦土地之间关系,说明人口增长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压力?

提示:

人口增长,人类需求增加,对资源开发利用加大,废弃物排放增多导致环境污染加剧。

1.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

(1)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2)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

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

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独有的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

2.水污染类型的判断技巧

(1)根据污染成因判断

①若由水中富含N、P等营养元素引起的污染,则为无机污染。

②若由水中富含有机物引起的污染,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由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引起的污染,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2)根据危害结果判断

①若湖泊中表现为水华、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则为无机污染。

②若异养生物大量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重金属、农药浓度高,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感知考题】

(2017·青海西宁调研)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

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D.②③④

[解析]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等气体排放过多而使雨水的酸性增强。

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水体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造成的。

[答案] C

高分点拨——类题通法

水体富营养化产生机制

【跟进题组】

命题1 运用曲线分析人口增长问题

1.如图表示的是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曲线a

B.若地球上人口的环境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最适的人口数量为55亿

C.资源或空间有限是曲线b与曲线a产生差别的主要原因

D.如果环境条件恶化下去,人口增长将表现为曲线c

解析:

选A。

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呈“S”型曲线,应该表现为曲线b;“S”型曲线具有K值,若K值为110亿,则K/2值是最适的人口数量,为55亿;“J”型曲线无K值,但在资源或空间有限时,人口增长呈“S”型曲线;如果环境条件恶化下去,人口增加到一定数量后又会逐渐减少,因此人口增长将表现为曲线c。

2.(2017·广东十校第一次联考)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曲线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

B.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高低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Ⅰ、Ⅱ、Ⅲ

C.据图可知人类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D.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

解析:

选C。

通过对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的分析,很容易发现Ⅰ曲线是最理想的,可以说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Ⅱ、Ⅲ曲线表示当人类的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环境就会对人类产生反作用,人类的数量会大幅度下降,特别是Ⅲ曲线表明的情况最严重。

命题2 环境污染与治理

3.(2017·河北邯郸模拟)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如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C.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

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解析:

选B。

此处挺水植物芦苇为一个种群,其中不存在群落的结构,A错误;植物只可利用CO2和H2O等无机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

4.(2017·浙江温州月考)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

如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

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

B.废水经处理后再排放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C.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太阳能和化学能,氧化塘前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多

D.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

解析:

选C。

由于从厌氧池流入氧化塘前部的水中含有机物,所以好氧菌分解有机物需消耗水体中较多的氧气,氧化塘后部有空气输入,且有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所以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比前部的多。

处理污染水体、土壤常借助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特别关注微生物代谢类型与环境的关系。

(1)用自养型微生物处理无机物污染,如富营养化问题的解决、重金属污染等。

(2)用异养型微生物处理有机物污染,如生活污水、农药等。

(3)用异养需氧型微生物处理时保证充足的空气——采用搅拌、通气等措施。

(4)用异养厌氧型微生物处理时保证厌氧环境——密封、池底沉积物等措施。

 结合生活实际考查“环保”

5.(2017·湖南长沙一中第一次月考)“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人们所期待的最为主导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以下关于“低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B.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大容易导致地球出现温室效应

C.尽量减少塑料袋使用量,遏制白色污染是转向“低碳生活”的途径之一

D.“低碳”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过低

解析:

选D。

“低碳”就是指生活作息时要尽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降低大气中CO2的浓度,D错误。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1.生物多样性的构成: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食用、药用、文学艺术创作:

直接价值。

(2)调节气候、涵养水源:

间接价值。

(3)未发现尚不清楚的价值:

潜在价值。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

(2)易地保护。

(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5.可持续发展

(1)内涵:

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实现措施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

②保护环境和资源。

③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1.(必修3P125思考与讨论改编)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析:

选B。

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

2.(深入追问)森林不仅可以吸收CO2放出O2,还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消除噪声等功能。

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哪一方面的使用价值,其含义是指什么?

提示:

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功能。

突破1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突破2 生物多样性的成因

(1)从分子水平上看

 

 

―→生物性状多样性

(2)从进化角度看

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的自然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突破3 外来物种入侵

(1)概念:

外来物种入侵指某物种从它的原产地,通过一定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

人们把新侵入的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对社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危害的外来种,称为侵入种。

(2)侵入种的危害

①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

侵入种入侵后,生长难以控制,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

②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

侵入种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单优势种群,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导致某些本地物种消失。

③生态灾害频繁发生。

侵入种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疯狂生长,生态灾害频繁发生,对农林业造成严重的损害。

(3)外来物种入侵引发生态危机的原因

①占据空的生态位。

②侵入种具有顽强生命力,传播能力强,一旦侵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在短时期内种群呈“J”型增长。

③迁入地环境条件适宜。

④缺少天敌的控制(自然选择使入侵地无该外来种的天敌)。

(1)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种方法中保护的对象不同:

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应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易地保护。

(2)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一定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的增加:

如果入侵的物种对当地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则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锐减。

【感知考题】

(2015·高考江苏卷,1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

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

[解析] A项,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保护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都要从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出发。

B项,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是指其生态功能。

C项,国外物种的引进要谨慎,以免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大量引进更不可取,易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降低当地生物的多样性。

D项,天然林的物种多样性更丰富,抵抗力稳定性较人工林强,不易受到病虫害影响。

[答案] A

分析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①③。

班上同学中,有人是双眼皮,有人是单眼皮

遗传多样性

美国纽约市的居民中有白人、黑人和黄种人

物种多样性

江苏境内除了有平原外,还有丘陵、湖泊和沼泽等

生态系统

多样性

校园中既有开黄花的菊花,也有开红花的玫瑰等

遗传多样性

高分点拨——类题通法

分析“多样性”的方法

(1)从DNA分子方面分析:

每个DNA分子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这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2)从蛋白质方面分析:

①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②肽链的空间结构多样,这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

(3)从细胞方面分析:

生物多样性是变异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4)从物种方面分析: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5)从生态系统方面分析: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生存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跟进题组】

命题1 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及使用价值的分析

1.(2017·江苏扬州中学月考)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空中所有物种及其基因和生态系统的总称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C.自然保护区具有科研、科普、旅游等功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解析:

选C。

自然保护区的科研、科普、旅游功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

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态系统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增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行道树可以吸收灰尘属于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

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解析:

选C。

生物圈内的全部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A项错误。

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当地生物种类减少,降低生物多样性,B项错误。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即其发挥的生态功能,行道树吸收灰尘属于其发挥的生态功能,C项正确。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D项错误。

易错点1 混淆“物种”和“种群”,“种群多样性”的说法不妥

[点拨] 一个物种可以包括很多种群,生物多样性强调的是物种的多样性。

易错点2 混淆“引进物种”和“入侵物种”

[点拨] 引进物种和入侵物种不完全一致:

引进物种不一定都会破坏生态环境,如玉米、马铃薯等对人们生产生活有利的物种也是引进物种;人们一般把在新侵入地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物种才称为入侵物种。

命题2 结合实例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利用和保护

3.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

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解析:

选B。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互花米草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后,在与本地物种的竞争中占优势,使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A项正确;小龙虾由日本引入后,在与本地生物的竞争中占优势而大量繁殖并迅速扩散,属于生物入侵,B项错误;麋鹿原产我国,在国内绝迹后,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起来,属于迁地保护,C项正确;盐城的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是在其越冬地进行的就地保护,D项正确。

4.(2016·高考江苏卷,20)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解析:

选B。

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项正确;该菌剂可加快有机物的分解,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项错误;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使营养结构更复杂,从而降低害虫的优势度,C项正确;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项正确。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

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

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解析:

选B。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人类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A项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可反复利用,B项错误;“退耕还林、还草”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C项正确;人类消耗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过度消耗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项正确。

[核心体系构建]

[填空] ①可持续发展 ②直接价值 ③间接价值 ④潜在价值 ⑤基因多样性 ⑥物种多样性 ⑦生态系统多样性 ⑧就地

⑨易地

[规范答题必备]

1.我国人口的两个现状

(1)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2)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

2.我国控制人口数量的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

3.全球性七大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4.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5.生物多样性的三种价值:

潜在价值、间接价值、直接价值。

6.生物多样性的四种保护措施:

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利用生物技术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课时作业

1.(2017·合肥模拟)粮食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当前国际粮价上涨,有的国家出现缺粮的现象。

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保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②开荒种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③控制人口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④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养高产作物品种

⑤多用农药、化肥提高作物产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D.①②⑤

解析:

选B。

开荒种地和围湖造田会导致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故②不可行;化肥会造成江河及地下水源污染,破坏土壤结构和影响人类健康,农药对环境会造成污染,影响人体健康,对害虫的天敌和其他生物有杀伤作用,而且使害虫抗药性增强,故⑤不可行。

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保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控制人口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养高产作物品种等,故①③④可行。

2.(2017·北京朝阳一模)黄花刺茄是具有很强的耐贫瘠和耐干旱特性的草本植物,原产北美洲,我国于1981年首次发现该物种入侵,目前已在多省区有分布,对本地物种造成危害。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黄花刺茄可以增加入侵地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

B.在荒地、路边、弃耕地、过度放牧的草地,黄花刺茄均可取得优势地位

C.控制黄花刺茄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防治和人为铲除,化学防治最好

D.导致黄花刺茄在入侵地呈“J”型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

解析:

选B。

因为没有天敌,黄花刺茄的入侵会使入侵地的物种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A错误;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黄花刺茄的控制最好使用生物防治,C错误;黄花刺茄在入侵地呈“J”型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条件适宜,缺少天敌,D错误。

3.下列与图示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为次生演替,群落的演替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B.图甲所示群落的演替过程,可以发生在任何陆地区域

C.若图乙表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有机物总量)组成,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几乎全部来自该生态系统中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D.若图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C和E在其中的作用最为关键

解析:

选D。

图甲所示为初生演替,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会受人类活动的影响,A错误;环境条件适宜时群落才可演替为森林,B错误;流经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大都来自于其他生态系统的化学能(蔬菜、粮食等),C错误;图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C是生产者,D是大气中的CO2库,A、B是消费者,E是分解者,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关键的成分,D正确。

4.(2017·江苏苏北四市二模)在生态环境的研究、保护过程中,下列方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

A.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防止滩涂被破坏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

C.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

D.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干扰,使被破坏的湿地依靠自然恢复

解析:

选A。

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地,A符合题意。

5.(2017·山东青岛一模)朱鹮是全世界最为珍稀的濒危鸟类之一。

1981年在陕西洋县朱鹮被重新发现时仅有7只,我国随即开展了保护和拯救工作,并在洋县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我国对朱鹮开展的这种保护属于________。

决定朱鹮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不断研究和努力,我国对朱鹮的人工繁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目前统计朱鹮种群数量有2200只,若朱鹮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n代以后,朱鹮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

(3)如图为保护区内沼泽地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有750kg浮游植物,最多能使朱鹮增重________kg,朱鹮摄食同化的碳主要通过____________(生理过程)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4)在繁殖期朱鹮主要通过“炫耀”的方式寻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________信息;而另一种珍贵鸟类褐马鸡却以生死搏斗的方式争夺配偶,这将会导致褐马鸡种群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发生进化。

解析:

(1)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2)根据题意,朱鹮的初始数量为2200只,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n代以后,朱鹮的种群数量是2200×(1+m)n。

(3)分析食物网,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小鱼、浮游动物和泥鳅;若有750kg浮游植物,计算朱鹮增重的最大值,能量传递效率应取最大传递效率20%,食物链取最短食物链,因此朱鹮最多增重为750×20%×20%=30kg。

(4)种群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

(1)就地保护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2)2200×(1+m)n

(3)浮游动物、小鱼、泥鳅 30 自身的呼吸作用

(4)行为 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6.(2017·北京西城区模拟)研究发现,每升天然水中含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